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節選自《詠懷古跡》杜甫


    ……


    方曙流喝了口茶潤潤嗓子,繼續講道:“‘法慶叛亂’後的百年間,彌勒教偃旗息鼓,似乎再沒有以讖言亂法之舉動。


    彌勒信仰依舊盛行,但多以‘教化民眾’、‘誠心禮佛’為教義。此後,“彌陀信仰”和“觀音信仰”也開始後來居上。


    隋朝建立後,數百年的戰亂終於結束。


    然而開皇初年,又有一句‘白衣天子出東海’的讖言不脛而走。而‘白衣天子’的真正含義恰恰就是‘彌勒下生’,因為傳說彌勒正是身穿白衣。


    這一讖言在民間流傳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狄大人常說:‘讖言雖然反映了民間的疾苦,但讖言的捏造者往往就是造反謀逆者。’


    隋煬帝修運河、征高麗,導致天下動蕩、生靈塗炭。這一讖言的製造者終於等到時機,開始付諸行動。


    隋煬帝大業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拂曉時分,數十位身著白練裙襦的精壯彌勒教徒,手持鮮花焚香前行,自稱彌勒佛下凡,闖入皇城建國門。


    建國門守軍對彌勒佛十分崇敬,麵對一身白衣、自稱彌勒降世的信徒,雖不知真偽,但不敢對彌勒有所不敬,紛紛叩頭膜拜。


    於是這群彌勒教徒趁機搶奪衛士兵刃,衝進皇宮,發動叛亂。幸好齊王率領衛隊及時趕到,發生激戰,將其誅殺。


    叛亂竟然發生在皇宮?!


    隋煩帝震驚,下令在洛陽城大搜捕,先後連坐者達上千家。


    此次叛亂雖然以失敗告終,卻顯示出彌勒教具有相當強的實力。不但有刺客武士敢於舍身赴死,更有熟悉皇宮警衛的禁軍軍官作為內應。


    然而吊詭的是,隋煬帝傾盡全力,最後也沒能找到發動這場宮廷叛亂的真正主謀,可見彌勒教勢力隱藏之深。


    這次起事失敗並沒有令幕後黑手罷手。


    隋大業九年,又有彌勒教徒唐縣人宋子賢自稱‘彌勒轉世’。此人極擅幻術,能幻化出彌勒佛的模樣,令一眾信徒紛紛折服。


    此時,隋煬帝正好巡幸高陽,宋子賢立刻舉行無遮大會,通過當地官員和豪門望族,邀請篤信佛教的隋煬帝參會,企圖在盛會上刺殺楊廣。


    事機不密,宋子賢不慎因走漏風聲而被殺,黨羽一千多家被連坐判罪。


    同年,向海明在扶風自稱彌勒佛轉世。一旦成為其信徒,當夜便能夢見佛國淨土。此幻術令眾人驚服,長安一帶信眾對其頂禮膜拜,尊向海明為‘大聖’。


    於是,向海明利用在民間的巨大威望,聚集數萬人馬起事,最終被隋軍擊敗。


    短短一年間,一東一西,幾乎同時發難,彌勒教勢力之強大可見一斑。


    ……


    初唐時,彌勒信仰依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高宗永隆二年,長安發生一樁怪事:九月一日,長安萬年縣女子劉凝靜乘白馬,著白衣,帶著信徒八、九十人,闖入太史局,詢問此地是否有災異。


    這些人妖言惑眾,興風作浪,太史令姚玄辯大怒,將這些妖人抓捕,投入大牢問罪。


    自‘白衣天子出東海’的讖言之後,穿白衣,自稱‘彌勒佛下世’舉兵起事,已經成為彌勒教教徒的慣用仗倆。


    而‘劉凝靜事件’的吊詭之處在於:她帶著八、九十名男子無緣無故闖入的是太史局。


    太史局並非朝廷要地,也不是錢財聚集之所。無論是造反,還是搶劫,都無價值可言。


    劉凝靜冒著殺頭的風險闖入其中,就為問一句:‘“此處有何災異?’


    無論是妖言惑眾者,還是造反謀逆者,除非發了瘋,絕不會做這種既愚蠢又無好處之事情。


    劉凝靜的瘋狂舉動,令狄大人非常困擾,百思不得其解。”


    白複也覺此事絕不簡單,忍不住插話道:“此事真相如何,劉凝靜供出什麽了嗎?”


    方曙流搖搖頭,道:“此事結局如何,劉凝靜生死命運,不得而知。所有跟此事有關的卷宗,不管是六扇門還是刑部的,悉數銷毀。


    從‘建國門之變’到‘劉凝靜事件’,前後相隔數十年發動叛亂的這群白衣人,很可能是同一宗派,秘密潛伏在黑暗之中,隱匿在朝廷的視線之外。”


    說到這裏,方曙流停頓片刻,琢磨了一下語言,道:“迴頭再看,‘劉凝靜事件’也不是毫無價值,有一個人就因此事獲得了莫大的好處。”


    “誰?”白複和唐夔異口同聲問道。


    “一代女皇武則天!”


    方曙流道:“‘劉凝靜事件’時,高宗皇帝病重,武曌垂簾聽政,大權在握。


    然而,要想成為真正的九五之尊,武曌尚有一個鴻溝難以逾越——曆史上從未有婦人登基金鑾,成為皇帝。


    畢竟在男尊女卑的傳統裏,即便有呂後、竇太後這些權傾天下的女子,但卻從未出現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皇帝。


    劉凝靜的瘋狂舉動令武曌夜不能寐的難題迎刃而解。


    經此一事,武曌確信,女人在彌勒教中不但不會受到歧視,而且完全可以‘彌勒轉世’自居,領導群雄。


    這一領悟讓武曌徹夜難眠,狂喜過望。


    接下來的十年間,武曌通過高宗駕崩、中宗繼位又被廢、睿宗繼位又讓位、越王和英國公謀反失敗、血腥酷吏等手段,一步步鏟除能與自己爭奪皇權的政敵,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劉凝靜事件’會不會是武曌自己精心的策劃,用於試探朝野的反應?”白複問道。


    白複在武隆見過武曌,知道擁有第九鼎鼎丹的武曌不管是武功還是欲望,都勢不可擋,定會生出龍椅之心。


    “不排除有這種可能,隻是這種推斷沒有任何證據可以佐證。”方曙流認真迴道。


    ……


    由於彌勒降世臨凡的故事深入人心,高宗皇帝病入膏育時,武曌為了能夠順利登基,也宣揚李氏天命將終結。


    武則天天授元年七月,東魏國寺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表上之,言太後乃彌勒佛下生,當代唐為閻浮提(人間)主,製頒於天下。


    以往的大乘佛經中,隻說婦女亦能和男子一樣成佛,而此經卻讓天女以女身‘王諸國土’且‘威伏天下’。


    這本‘寶經’對急於稱帝又苦無名分的武曌來說,可謂久旱逢甘霖。武曌命高僧升座,為信眾講解此經,將《大雲經》中女王的事跡作為自己改朝換代、收服民心的佛理。


    與此同時,武曌的情夫薛懷義造《大雲經疏》,說武曌是淨光天女,為轉輪王,是彌勒化生。


    唐竺三藏達摩流支譯《佛說寶雨經》,承薛懷義之說,說月光菩薩以女身為摩訶支那(中土大唐)君王,將武曌說成是月光轉世,稱為月淨光。從而為武曌加持,營造女主亦能登基稱帝的道統。


    武則天證聖元年,遍遊西域的義淨法師迴到洛陽,奉旨譯《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從此,武周一朝,彌勒教和皇權互惠互利,盛極一時,幾乎成為國教。


    ……


    由於彌勒教的興盛是建立在武曌個人崇信之上,本以為隨著則天皇帝駕崩,彌勒教會走向衰落。沒想到,到了玄宗朝,彌勒教再生是非。


    開元元年,貝州人王懷古散布讖言,煽動造反:‘釋迦牟尼佛末,更有新佛出,李家欲末,劉家欲興。今冬當有黑雪,下貝州,合出銀城。’


    王懷古鼓吹‘李家’的天命來自臨近末世的舊佛,而‘劉家’則代表未來的新佛。


    ‘新佛出’而‘劉氏欲興’,暗示彌勒下生人間後,將以‘劉氏’建立王朝。即便‘劉氏’不是彌勒本身,也會以轉輪王或者月光菩薩的身份,先於彌勒下生人間,為彌勒的下生創造條件。


    玄宗聞之大怒,敕下諸道按察使,將王懷古極其信眾捕而戮之。


    王懷古及其信徒雖然被朝廷誅殺,但其宣揚‘李家欲末,劉家當興’之讖言,觸及了李唐統治天下的根基。整個開元年間,占很大比例的妖賊、妖人作亂,都與劉氏有關。


    開元三年,玄宗頒布《禁斷妖詐等敕》、《禁白衣長發會》詔書,指責白衣長發信徒‘假托彌勒下生’,傳播妖訛、妄說休咎,要求地方刺史、縣令對彌勒信徒的聚會結社嚴加查禁。


    除王懷古案,天下諸道重要的叛亂尚有多起:


    開元十三年五月庚寅,洛陽妖賊劉定高夜犯通洛門,盡擒斬之。


    開元二十三年冬,東都人劉普會反,伏誅。


    開元二十四年五月,長安醴泉妖人劉誌誠作亂,驅掠路人,將趣鹹陽。村民走告縣官,焚橋斷路以拒之。其眾遂潰,數日悉擒斬之。


    因此,玄宗對‘卯金刀’非常敏感,楊貴妃的族兄楊釗就因為名字中暗合金刀圖讖,懇請玄宗為其賜名楊國忠。


    由此可見,隻要是李唐皇族遇到統治危機,‘卯金刀’、‘劉氏當王’這類讖語就會再度泛起。


    有一事耐人尋味,彌勒教亂和劉氏叛亂多發生在幽冀一帶:劉靈助,就是燕郡人,又曾擔任幽州刺史。


    王懷古是幽州附近的貝州人。更早的劉僧紹,也是起兵幽州,自稱淨居國明法王。在劉僧紹起兵失敗後一年﹐冀州沙門法慶自號大乘,起兵造反。都是在同一地區。


    為何很多彌勒教亂發生在幽冀一帶?


    我個人以為,恐怕是這一帶彌勒信仰比較昌盛。另外也有可能與《首羅比丘經》宣傳的月光明王將在黃河以北,弱水以南出現有關。


    ……


    隨著朝廷對彌勒教的打壓和彌陀信仰的興起,彌勒信仰開始淡出佛教主流,武周朝幾乎可以和釋迦佛分庭抗禮的地位已經是‘明日黃花’,彌陀信仰和觀音信仰也遠遠超過了它。


    被正統佛教打壓的彌勒教進一步走向極端和暴力,一旦天下動蕩,彌勒教教徒很可能會趁機起事。”


    ------題外話------


    參考文獻:


    1、《神文時代:讖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孫英剛,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年6月出版。


    2、《聽吳晗講史:曆史的鏡子》,吳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


    3、《彌勒微笑下的暗戰陰影》,明月吹簫,《秘密戰3000年》,中國長安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參考詩詞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詠懷古跡》杜甫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