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拉子密成名作《數道》,將天竺數字引入波斯。


    為了準確測量星象、方位和時間,以便教徒能夠在準確時間對準確的方向朝拜。花拉子密拓展了流傳數百年的星象範疇。


    為了觀測星空,花拉子密還發明了象限儀,並發明了計算星象的正弦數、餘弦數。


    在此理論基礎上製造出的投石機,體積更大,射程更遠,投射更精準。


    孫富從小就擅長製造各種盜墓工具,對各種匠器巧物愛不釋手。成為大財主之後,興趣不減,依然四處搜羅各種器械製造的設計圖紙。


    當年,白複等人從隱太子府邸‘轉輪藏’中找到了數卷花拉子密的羊皮卷,其中一卷就是關於器械製造的。


    作為協助波斯公主尋寶的報酬,波尼阿蒂允許孫氏兄弟將這一卷謄寫複製,並幫其將卷中的波斯文翻譯成漢文。


    來到李光弼軍中,這些攻城器械的圖紙頓時有了用武之地。孫富挑選了幾款適合太原城防禦的器械,命軍械所的木匠日夜趕工而成。


    ……


    地道中神出鬼沒的唐軍,威力無比的投石機,讓燕軍眾將畏戰。


    蔡希德對史思明道:“大帥,今日太原城堅箭利,倘若強攻,即使攻下太原,我軍損失也定然不小,不如圍城。


    太原城孤懸中原,城外數百裏範圍,皆在我燕軍控製之下,沒有任何援軍,也無任何城池可以給太原提供糧草補給。


    城內不算百姓,光唐軍士兵近一萬人。每日人吃馬喂,消耗甚大。隻要圍城足夠嚴密,總有其糧草耗盡的那一天。”


    史思明聽從蔡希德建議,改變策略,依仗近十倍的兵力,將太原城死死圍住。


    果然,過了沒多久,唐軍就撐不住了,隻能靠樹皮草根度日。


    蔡希德再獻一計,道:“大帥,李光弼也是契丹胡人,祖籍營州柳城。說起來,跟您和陛下還是老鄉。他沒有理由替李隆基這幫漢人效死賣命。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迴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從軍行七首》王昌齡


    ……


    “堆土山!”


    史思明氣急敗壞,再命數千將士出營,堆築土山。


    修築土山攻城,是費時費力的笨辦法。但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其他攻城之法了。


    史思明設想,在城牆對麵、弓箭射程之外,堆起一個比城牆更高的大土坡,在其上從容築起防禦盾牌。


    工兵每日將遠城麵的砂土挖起,填向近城麵,同時派弓箭手居高壓製對麵城上的箭手,配合巨盾掩護工兵,使土堆漸漸移向城牆。


    以三軍之力,移動一個土堆的工程量,說大也不是很大,比雲梯之類的攻城法傷亡會小很多。


    一旦土堆推到城牆處,就相當於是在城牆上搭了一個斜橋,破城就指日可待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隻聽風聲唿嘯,太原城樓上高高拋出數塊巨石,砸向修築土山的燕軍工兵。太原附近盛產石料,這些巨石堅硬無比,棱角分明,砸到兵陣中,什麽巨盾都不管用。每一顆巨石拋出,都可砸死二三十名燕軍。


    即使是濕牛皮包裹的衝車、木幔、帶有攻城槌的攻城車也承受不了巨石的攻擊,被砸得粉碎。


    巨石一出,所向披靡。無論是攻城的燕軍,還是修築土山的工兵,被砸死的士卒占軍陣的百分之二、三十。


    燕軍傷亡慘重,無力再戰。


    史思明隻好鳴金收兵,命大軍退後,一直退到巨石射程之外,才敢安營紮寨。


    ……


    原來,在備戰的過程中,孫氏兄弟又帶領軍械所的木匠,製作了一種巨型投石機——大礮。這種投石機與中原的投石機頗為不同。


    投石機的設計圖紙乃是來自波斯智慧宮的首席長老——花拉子密。


    如今唐軍糧草不濟,正是派人勸降李光弼的大好時機。”


    史思明點頭,深以為然。


    誠如蔡希德所料,李光弼果然願意接洽。唐軍即刻派人與史思明交涉,商談投降的條件。


    唐軍希望史思明率兵進入太原城,在城內歸降;而燕軍則希望李光弼率軍出城,在燕軍軍營繳械。


    史思明一邊聽著雙方談判使者唇槍舌劍,一邊用手指不停撚動根根鼠須,灰中帶黃的眼珠骨碌碌轉動。


    等唐軍使者離開,史思明召集眾將商量,看其中是否有詐。大家眾說紛紜,意見並不統一。


    城中唐軍糧草不濟是事實。但李光弼素來狡猾,會不會有詐,大家皆說不好。


    蔡希德在史思明耳畔低語幾句,史思明聽罷大喜。


    將唐軍使者再次喚入帳內,史思明對唐軍使者道:“為確保唐軍投降的誠意,燕軍會派一支百人小隊進入城中,監督唐軍銷毀投石機等大型守城器械。


    守城器械銷毀完畢後,唐軍可留一半將士在城裏,另一半出城投降。


    唐軍弓弩、馬匹需盡數繳納給燕軍,由出城投降的唐軍一並攜帶至燕軍營地。”


    李光弼最終同意了史思明的苛刻條件,雙方很快就具體細節達成一致,並約定了唐軍出城投降的日期。


    雙方談妥後,燕軍也放鬆了警惕。


    到了約定的日子,太原城門大開。


    一名素來審慎的燕軍將領帶著工兵百人進入城中,監督唐軍銷毀投石機等大型守城器械。


    李光弼果然沒有食言,當著燕軍將士的麵,命人將火油潑在城頭數十架巨型投石機——大礮的身上。火把一點,大礮熊熊燃燒,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化為灰燼。


    城頭上濃煙滾滾,城下燕軍諸將交頭接耳,頻頻點頭。


    督查完畢,燕軍將領帶著工兵迴營複命。史思明這才深信不疑。


    此時,李光弼將半數軍隊列陣於城樓上,派遣副將率領幾千人出城投降。唐軍將士牽著馬匹,馱著弓弩,排成縱隊,列陣進入燕軍軍營,繳械投降。


    來到營地中央,唐軍將士放下武器財貨,將馬匹交給燕軍後,默默退後。


    中央空地堆滿了唐軍的弓弩箭矢、刀槍劍戟。金銀財寶,布匹錦緞等財貨更是堆積如山。


    整個燕軍軍營一片歡樂祥和,燕軍將士來到空地,興致勃勃圍觀受降儀式。


    正當燕軍將士興高采烈地挑選戰利品時,隻聽一聲轟然巨響,軍營中央的地麵突然塌陷,圍觀的一千多名燕軍官兵瞬間被當場活埋。


    燕軍將士目瞪口呆之際,投降唐軍趁亂混入燕軍軍營。唐軍士兵掏出藏在甲胄內的兵刃,逢人便砍,見帳篷便放火。


    頃刻間,營帳火起,戰馬逃竄,燕軍軍營大亂。


    見戰機出現,太原城樓上戰鼓隆隆,李光弼親自領兵出擊。


    由於受降,燕軍營門洞開,門前鹿角、鐵蒺藜等防禦之物全部清除。李光弼手持長槊,一馬當先,率軍殺入燕軍陣營。


    燕軍士卒準備不足,驚慌失措,四散奔逃。


    ……


    原來,就在雙方談判的日子裏,孫氏兄弟帶人把地道挖到了燕軍大營下麵,用木頭支撐。


    受降儀式一開始,機關發動,地麵崩塌,將燕軍士兵掩埋。


    此戰唐軍大勝,斬殺並俘虜了上萬名燕軍士兵。


    史思明中計,損兵折將,羞臊難當。整日一個人獨坐在大帳中,酗酒解悶。


    史思明正不知如何向安祿山交待時,至德二載二月,洛陽送來八百裏加急。


    史思明打開軍報一看,倒吸一口涼氣!


    “安祿山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