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古人燒水銀,變作北邙山上塵


    藕絲掛在虛空中,欲落不落愁殺人


    睢水英雄多血刃,建章宮闕成煨燼


    淮王身死桂樹折,徐福一去音書絕


    行路難,行路難,生死皆由天


    秦皇漢武遭不脫,汝獨何人學神仙


    ——《行路難》顧況〔唐代〕


    ……


    白複祭拜過兵聖孫子後,再次拜謝王忠嗣正襟危坐,等待這位名將釋法想到能得當世第一兵法大家的真傳,欣喜自豪


    王忠嗣並沒有第一時間說話,沉默許久後,方才歎道:“你莫要謝我,入兵家一門,是福是禍,未可得知


    自古兵家弟子結局都不甚完美吳起、白起、伍子胥、孫臏、龐涓、韓信、周亞夫等幾乎都未善終


    緣何?


    皆因為兵法是屠龍之術,一旦聲名鵲起,生殺大權操於一手,就會功高蓋主,遭奸佞嫉恨,令君王猜忌,厄運隨之而來


    ‘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說的就是兵家弟子的命運


    唯有範蠡、張良等人功成身退,方能善始善終,但他們也隻能算第一流的人物


    孫子、鬼穀子、計然子等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身懷曠世絕學,秉超凡衝舉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視天下如棋局,執手黑白,扭轉乾坤,縱橫捭闔,這才是超一流的人物”


    白複聞之神往


    王忠嗣道:“然,兵法也不僅是屠龍之術學兵法,見心性,百姓日用而不知兵家聖人洞悉人性,翻雲覆雨上可征戰沙場,下可捕捉人心


    師父當年傳我兵法時,正趕上大唐開疆拓土我急於出師,揚名立萬,遂與師門拜別


    下山時,師父曾告誡我:我離兵法大成,尚差一步唯有將兵法印入骨髓,日常行事夕惕若厲,戒慎恐懼方能逢兇化吉,有始有終


    但我征戰沙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節度四鎮,榮威無以複加逐漸自詡傲慢,對師父的告誡不以為然不懂韜光養晦,一味乾剛


    從此兵法再無精進,始終沒有突破最後一重境界


    直到被李林甫等人構陷,深陷囹圄,和你一樣,在深牢大獄中方才參透兵法真義


    數年牢獄之災,日日感念師恩,汗顏慚愧,悔之晚矣”


    說到此處,王忠嗣感慨萬千,道:“在正式傳你兵法之前,我之所以囉囉嗦嗦嘮叨半天,就是希望你起步夯固,定靜妙慧,早日參悟兵法真諦而不要象我們一樣,雖縱橫天下,卻死於刀筆小吏、奸佞宵小之手


    身為兵家弟子,本就殺戮業報,罪孽深重若沒有高絕智慧,必然不得善終,切記切記!”


    白複凜然,用心銘記


    王忠嗣道:“荀子雲:‘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


    人生在世,要不要爭?如果爭,如何爭?爭到何種地步?這就是兵法穴眼所在


    兵家出自道家,與其一脈相承諸多兵家道法,與道門如出一轍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兵家看來,爭戰的目的,不在於擊敗對手,而在於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讓己方最大限度獲利戰爭不是殺戮,而是保全


    我大唐今日諸將皆在戰場上求勝利,古之名將卻在戰場外求勝利這就是猛將和兵家的差別


    學兵法,先要從兵聖孫子學起《孫子》乃百代談兵之祖太宗皇帝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而《孫子》之要義就在於:“明仁義,使機權”六字


    ……


    隨後時日,王忠嗣將平日所學傾囊相授撒豆為兵,斬草為馬,將古今戰役逐一剖析,以戰說法,道破玄機


    不僅如此,王忠嗣還將天下山川、地理氣候、風土人情一一道來,讓白複默記於心


    牢獄再不是一種束縛,方寸之間,壺中日月,白複受益良多


    ……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這一日,講到《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古今勝敗,一誤而已比如弈棋,一著失誤,滿盤皆輸”


    王忠嗣道:“‘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兩軍對峙,你要先安營紮寨、整束兵馬,立於不敗之地,等待對方失誤如果對方不失誤,就一直熬下去,看誰糧草多一旦對方沉不住氣,露出破綻,有隙可乘,就要集中兵馬,一擊製勝,圍而殲之


    敵人失誤的時候,不要錯過敵人不失誤呢?多方以誤,想辦法引誘他失誤”


    白複點頭讚道:“對,兵不厭詐詭道應是兵法的核心吧?”


    王忠嗣搖頭,道:“孫子曰:‘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先勝後戰才是兵法的核心!”


    善戰者通過對“道、天、地、將、法”這五事和“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七計的精密計算來決定是否戰爭


    經過周密的部署,獲得優勢地位,取得優勢條件後,善戰者才投入戰鬥,這樣贏的勝算才大


    而很多將領莽撞粗魯,一見對手,衝上去就打,企圖在戰鬥中捕捉戰機,僥幸獲勝這樣往往輸的幾率更大


    先勝後戰,周密的部署,取得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作戰,絕不心存僥幸,這就是兵聖之道


    戰爭之殘酷,遠超乎人之想象‘立不可怒而興兵,將不可慍而致戰’真正的主帥不會因憤怒發動戰爭,不會為利益發動戰爭,不會為情懷發動戰爭,甚至不會為正義發動戰爭


    他發動戰爭隻有一個原因:一定能打得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