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係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守歲》蘇軾


    ……


    白複眼簾微睜,隻覺眼前人頭攢動,似乎有很多人圍了上來。但大家在議論什麽,聽不清,覺得嘈雜喧鬧。白複一陣眩暈,再次暈厥過去。


    白複這次病情兇險,一病不起,高燒十幾天不退。郎中開了多幅藥,都不見起色。以白複體質,原不至於如此虛弱不堪。


    這日郎中過來把脈問診,走時,黃震將郎中叫到一旁,遞上豐厚酬金,問道:“先生,我兄弟武功高強,怎會病的這般之重?”


    郎中麵色凝重,道:“表麵看,這病是酒後受風,濕寒入骨。似乎還體內中過某種蠱毒,不知為何毒性已除。實則是心病難醫,脈絡梗阻,無藥可救。


    醫者能治好病,最終靠的是病人自己的自愈能力。無論針灸藥石,都是為了調動、激發病人的自愈能力。


    這位少俠脈象雜亂,心門封閉,了無求生之欲。常言說得好,心病還需心藥治。你們切不可大意,要多下開導功夫。否則生機一斷,縱使扁鵲複生,也難救他性命。”


    黃震趕忙致謝。郎中擺擺手,搖頭長歎,施禮離去。


    ……


    白複再次醒來,已經躺在巴蜀會館自己的房間裏。景物依舊,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但色彩灰淡,一切似乎又全部改變。


    房門輕敲幾下,吱呀一聲打開。黃震帶著兩個夥計走了進來。白複正要掙紮起身,黃震趕忙上前,把白複托住,背後墊上棉枕,讓他能夠靠在床頭。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白複想要解釋些什麽,黃震擺了擺手,輕聲道:“複哥,你的事我們都聽說了。老馬識途,拉著大車迴到客棧。不見你的蹤影,車上空無一物。我們就知道出事兒了。趕到虎賁軍營,詢問了門口哨兵,又聯係了胡珊兒,大致知道了前因後果。隨後,我們找遍了長安城,也沒找到你。這大冷的天,還好沒出事。


    你也別太難過。有些人走了,不是壞事。那個女人不值得你為她付出。不在一起,是她沒這個福分。總有一天,她會後悔的。”


    白複一陣溫暖,眼眶濕潤。


    黃震錚錚鐵漢,平日埋頭工作,絕少談到兒女私情。此時耐心開導,悉心安慰。這種寬慰對於此時的白複是莫大的安慰。


    白複心中感激,聲音竟有些哽咽。黃震見時機差不多了,先行離開,交待夥計照顧好白複的飲食起居。


    躺了近一個月,白複才能下床出屋。


    大病初愈,白複看著鏡中消瘦的自己,顧影自憐。才一個月,竟然憔悴若斯?


    ……


    俗話說,禍不單行。白複好不容易熬到病體初愈,返迴弘文館聽差。徐太傅辭任後,新任的門下省弘文館館主裴琯對白複頗為不喜,麵冷言淡。


    裴琯聽說白複之病皆因寒天酒醉,心裏更加不喜。見到白複身體孱弱,不得不體諒安慰,反而一陣訓斥,譏諷白複孟浪輕狂,行為不撿。


    白複強忍心中怒火,要不是答應徐太傅要留在弘文館做個校書郎——以便能夠聽大儒們授課、飽覽群書,他早就拂袖而去,返迴青城了。


    裴琯見白複一幅愛答不理的模樣,就知白複對自己不服。裴琯愈發氣憤,但臉上沒有絲毫怒容,反倒比剛才更加和善。


    裴琯麵色凝重,語重心長道:“白複啊白複,你小小年紀,得罪了李相不說,怎麽還招惹上了代理宰輔楊大人?


    中書門下兩省前兩天給弘文館發來一道赦牒,文書指出,有禦史彈劾你在黃河治水、洛陽抗疫等公務中舉措失當。特別是在少林倭人盜書一案,濫殺倭人北條勝,導致倭國奸人入唐潛伏線索斷絕。鑒於此,中書門下兩省赦令免去你從九品的校書郎一職,罰沒官籍,貶為庶民,任弘文館雜役,負責館內清掃,服役期十年。”


    說罷,他從桌案上,取出一卷文書,丟給白複,道:“你自己看看吧,這是中書門下的赦牒。可不是我故意刁難你。”


    看到白複錯愕驚訝的難過模樣,裴琯暗自得意:“徐太傅的關門弟子又能怎樣?狗屁!太傅這輩子恐怕再也迴不了長安了吧。


    你不識時務,不但不乖乖聽話,還任性乖張。惹了我們裴家,一樣讓你不得翻身。”


    裴琯起身,拍拍白複的肩膀,故作安慰,道:“這樣吧,念在你是徐太傅的學生,為了避免你打掃時被人看見尷尬難堪,從今天起,你就去藏書閣報到吧。”


    說罷,裴琯心裏哼著小曲,揚長而去。


    ……


    人生必有難捱的時光,關鍵看你如何度過。派遣的方式,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情。


    幾次輾轉反側,還是睡不著。白複幹脆起身,披上衣服,點燃油燈。燈下,一張消瘦而蒼白的臉。一年之間,那個目若流星、顧盼生輝的少年俠士已經不見了,剩下的隻有這個軀體。


    心如刀割,無人訴說,白複決定找件事情讓自己分分心,否則實在熬不下去。第二天一早,他一咬銀牙,重返弘文館。


    弘文館庭院深深,綠樹掩映、灰牆碧瓦,古樸典雅。前院是孔廟,中庭是十數間講學館,後院是藏書閣和碑林。


    從外觀上看,藏書閣是一個二層樓閣,實際上是三層樓閣,中間有一暗層。暗層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蟲蛀,是藏書之處。此閣在設計上按《易經》中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的說法,將一層的六楹隔為六個單間,而將頂層的六楹相通為一大間,用“地六”、“天一”來克火,意在防火。


    閣前設長方形水池,周置石欄,池中養有錦鯉魚藻。池水清澈,人從閣樓上望去,可見池中有一彎新月,隨波蕩漾。造園家在池南的假山上,開出一個半圓形的縫隙,一旦豔陽高照,光線就會穿過孔洞縫隙,在池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構成“日月同輝”的奇觀。


    白複辦完交接手續,在藏書閣眾人的詫異下,坦然走上閣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