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酒津亭,方送月薌,夫君又行。


    正夕陽枯木,低迴征路,寒煙衰草,迤邐離情。


    京洛風塵,吳興山水,等是東西南北人。


    思君處,隻梅花解後,心目開明。


    江湖夜雨青燈。


    曾說盡百年閑廢興。


    歎屠龍事業,依然汗漫,歌魚歲月,政爾崢嶸。


    但使豫州,堪容玄德,何必區區依景升。


    需時耳,算不應長是,豎子成名。


    ——《沁園春》陳人傑(宋)


    ……


    迴到花萼樓中,高力士把這幾日閱兵的情況跟玄宗如實匯報。玄宗聽完,道:“力士,你可看出有何異常?”


    高力士不急著迴答,再仔細迴憶了一遍當日情景,道:“永王殿下把心思都花在課程設計,教頭選聘,營地建設,後勤補給上了,沒有刻意拉攏這批武舉,和季廣琛等一眾帶兵校尉也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每次閱兵都會邀請老奴一並參加。重大事項的部署也會先征求老奴的意見。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異常,隻能說是永王殿下行事過於謹慎,思慮過重了。”


    玄宗沉吟片刻,道:“看來背後也有高人指點啊!力士,先不急著下結論,再觀察觀察。”


    高力士躬身一禮:“諾!”


    玄宗道:“最近一段時間,朕睡眠相當不好,要麽輾轉反側,遲遲不能入睡。要麽四更就醒,醒來無法複眠。看了禦醫,說朕思慮過甚,開了些靜心清火的方子,服了數日,也不見好轉。力士,你應該替朕分憂啊!”


    高力士揣摩著玄宗的心思,斟酌用詞:“自陛下登基以來,宗社降靈,昊


    穹孚祐,萬方無事,寰宇晏如,庶臻於理。老奴實在不知還有何事能虛勞陛下聖心?”


    玄宗眼一翻,指著高力士道:“你個老東西,跟我還耍滑頭。你跟了我這麽長時間,還猜不透朕的心思?”


    高力士道:“陛下說的是儲君吧?”


    玄宗有氣無力地點點頭。


    高力士深深一躬,輕聲道:“陛下康壽延年,福澤綿長。若是實在想不透,就先放一放,有的是大把時間考慮。”


    玄宗又氣又笑,道:“你這諂媚的功夫越來越高明了。既把朕忽悠了,又啥話都沒說?儲君乃國之根本,萬一太子不堪大任,怎能不早做打算?你跟朕說說,諸皇子中,還有誰有這個才學啊?”


    高力士道:“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


    玄宗故作不悅,斥道:“你怎麽跟李相一個口吻。立儲既是家事,更是國事,豈能兒戲。就算是家事,你是我家老仆,總也得說幾句吧,豈能刻意推脫。”


    高力士看了玄宗一眼,意味深長地說:“大家何必如此這般殫精竭慮,若諸皇子中實在難以抉擇,就挑挑皇孫吧。


    這真叫一語點醒夢中人。玄宗龍軀一震,雙眸精芒四射,頓覺心中豁然開朗,數日胸臆之氣一掃而光。玄宗意猶未盡地點點頭,讚道:“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二人貌似閑談,卻決定了未來大唐儲君的走勢。此話要是傳出去,朝堂之上又得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


    說完正事,玄宗麵色一緩,笑道:“聽說你們今天馬球打得不錯?”


    高力士聞言,也笑了,把今日馬球比賽的盛況跟逐一匯報。


    高力士道:“有武功功底的人打起馬球來,就是不一樣。上手快不說,協調性、柔韌性都比一般騎手要好。傳切配合更流暢,攻防轉換速度更快,門前射術更精準,實在令人大開眼界。尤其是酈雪璿和楊亦嬋兩位姑娘。酈姑娘控球之技,聞所未聞。護球盤帶,萬難搶截。一旦發起進攻,出入如無人之境,好似長阪坡趙子龍臨世。楊姑娘速度超絕,跑位飄忽,神鬼莫測。射術精準,百步穿楊。”


    玄宗聞言,笑道:“力士,好久沒見你這麽神采飛揚了?”


    高力士嗬嗬笑道:“陛下,我言語無味,場上精彩,實不能描述十分之一。您哪天有空,移步聖駕,一閱便知。假以時日,這些武舉們,堪為您的得力隊友。


    玄宗聽完,來了興致,道:“好啊,也該活動活動筋骨啦!”


    ……


    就在玄宗考慮遴選皇孫的當天夜裏,慶王府內,李俅正在跟李儼倒苦水。


    李俅長籲短歎,對李儼道:“要不是當年爹爹被武惠妃陷害,我今日也是儲君之嫡子。這次好不容易有這麽一個機會,若父王再不爭,豈不是把咱二人的前程耽誤了?”


    李儼溫良碩茂,德行推美。他沉思片刻,輕生道:“大哥,老子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年若爹爹不是太子,他和五叔、八叔都還能活到現在。咱們也不至於成為沒親生爹娘的孩子。”


    李俅道:“二弟,難道你就這麽認了?”


    李儼不直接迴答,講了一段典故:“從古至今,沒有哪個朝代有本朝皇室傾軋得那麽厲害,更沒有哪類皇子活得有則天皇帝的皇子那樣狼狽。東宮恐怕是天底下最危險的位置。


    則天皇帝四個親兒子,代王、潞王先後被封為太子,卻都莫名其妙去世了。中宗雖然好不容易從太子熬到了皇帝,卻被自己妻子和女兒給毒死。


    唯有睿宗不一樣,他連讓了兩迴皇帝,一讓其母則天皇帝,二讓三哥中宗,讓來讓去,最後皇位還又迴到了他手裏。


    玄武門之變和睿宗的經曆,給其嫡長子寧王很大的觸動。麵對天縱神武、雄才偉略的三弟,寧王明白:唯有讓,才能活下來。唯有讓,才能活得很好。最終拒絕成為皇太子,讓位於平王。寧王一生恭謹自守,不妄交結,不欲朝政,為陛下所敬重。逝後追封為讓皇帝,葬於惠陵。


    廢長而立少,雖聖賢猶難之,寧王與聖上兄弟相安,終身無間言焉,蓋古今一人而已乎!”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最後,李儼吟道:“宮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間作讓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