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紫菀與黛玉擔憂林如海,一心猜測京中是否出了變故。卻不知她們的擔憂真的應驗了,林如海遇到了一次難題。
大明宮中,乾元帝方看完新的密折,正在大發雷霆。
當年太上皇因受了打擊,身子又支撐不住,這才禪位於乾元帝,當時眾人都以為太上皇怕是壽數無多,朝堂上一時倒也相安無事。
哪知休養了一年後,太上皇的身體竟大愈了,他是當了數十年皇帝的人,習慣了大權在握,至高無上的日子,當初是不得已才放了權,如今身體痊愈,自然不甘心,便又開始插手朝堂之事,父子間的關係便日益緊張起來。
況太上皇年紀大了,性子便有些左了,為了製衡當今,其他幾個兒子都讓乾元帝封了王,派了差事。不止如此,也越發心慈手軟了,對當初跟著自己的老臣更加寬待了。
乾元帝乃雷厲風行之人,本欲大展拳腳,好生清理一遍朝堂,但他登基不過三年,雖有手段,到底根基尚淺,如今朝廷上那些要緊的職位多數是上皇的老臣,還有其他幾位皇子的人,那些官員皆各自為政,乾元帝滿腔報複,行事卻處處掣肘,心中自然不甘,隻是他素來心機深沉,如今迫於形勢,又礙於孝道,不得不暫且蟄伏。
朝堂上那些人見狀,越發有恃無恐了,乾元帝雖然不滿,但一時不能發作,隻得暫且忍耐罷了。
然而乾元帝其他事情可忍,在北疆一事上卻寸步不讓。
韃子前幾年雖然大傷元氣,但當時太上皇顧慮重重,並未乘勝追擊,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那些部落如今又壯大了許多,年年冬天到邊境的城鎮打草穀,燒殺搶掠,百姓民不聊生。
今年好容易又大勝一場,乾元帝便想乘勝追擊,一勞永逸。上皇卻安於現狀,加之國庫空虛,便不想再打,那些老臣們也一個個說既然勝了,那便休戰和談,不宜再起戰火,以免塗炭蒼生。
乾元帝在此事上卻極為堅定,力抗眾意,命北疆大軍乘勝追擊,一定要把韃子徹底鏟除。
如今北疆好容易打了勝仗,隻要乘勝追擊,殺了韃子軍中的精銳,把韃子趕迴草原深處,本朝便可得數十年太平,偏這時候國庫空虛,戶部尚書隻會哭窮,鹽稅又收不上來,去年鹽稅足足少了三成!
鹽政占了國庫七成的收入,如今北疆還在打仗,然而打仗最是耗錢,這幾年鹽政稅收一年比一年少,各處每年有災情不斷,處處都要花銀子,如今國庫空虛,往往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上迴的軍餉還是乾元帝用私庫大半的錢先貼補了進去,才勉強湊夠了。
其他地方暫時無法,乾元帝便想清理鹽政,把鹽稅如實收上來,充實國庫,誰知這三年來點了三任鹽政,竟無一人成功。方才收到密報,這一任的鹽課竟已然叛變,叫乾元帝如何不怒。
乾元帝把密折扔到一邊,冷笑道:“朕登基三年,派了三個人去,前兩個都死了,如今這個倒好,人沒死,卻投向那邊了!真真是好得很!”這三年派去的幾個人都是他的心腹,偏竟都折進去了。
其他的倒罷了,乾元帝恨的是那些人隻想著爭權奪利,完全不顧邊疆百姓和數十萬大軍的死活,竟拿鹽稅這般重要的事來打擂台。
殿中眾人從未見他發過如此大火,一時皆低了頭不敢言語。
乾元帝冷聲道:“現在你們說說,該派誰去?!”
此時殿內幾人皆是乾元帝的心腹,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都沒說話,若是原來,這鹽課一職乃是打破頭也搶不到的肥缺,但如今,這卻成了催命符。
如今兩淮鹽商背後各有其主,不說上皇和其他幾位王爺,還有甄家也插手其中,且如今上皇年紀大了,許是想起了甄家原先的好處,近兩年對甄家竟又慢慢抬舉起來了,他們家雖然大不如前,但畢竟在江南經營了近百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江南大半還是他家的舊部,形勢便越發亂了。
吏部侍郎張瑞是乾元帝的心腹,聞言沉吟半晌,方道:“啟稟聖上,臣有一人選,或可解聖上之憂。”
乾元帝聞言,便問道:“是何人?”
張瑞道:“前鹽課禦史,林如海。”
眾人聞言,都吃了一驚,還以為張瑞神誌不清了,這林如海即便是才幹優長,但他可是上皇的心腹,哪裏會為他們所用?
乾元帝卻沒發怒,隻是問道:“為何舉薦他?說來聽聽。”
張瑞迴道:“這林如海原先就任過鹽政,在任期間每年的鹽稅都要比原先多兩成,還連任三年,可見其精明能幹,如今那些人在鹽政上作亂,誰去都不合適,唯有林如海,他對鹽政上的事物極熟悉,在江南又有根基人脈,又是上皇的心腹,最是合適不過。”
殿中有一人忍不住道:“但他終究不是咱們這邊的人,若是他有二心又該如何?”
張瑞聞言,冷笑兩聲,道:“即便有二心又如何?隻要鹽稅能按數收上來,他是誰的人又有什麽幹係?國庫能實打實的充實起來就是好事,不然,那你可有合適的人選解決如今的困境?”
那人頓時啞口無言,不再言語。
乾元帝聽罷,沉吟片刻,方問道:“我恍惚記得林海如今在丁憂?”
張瑞聞言,忙道:“林海已於今年三月除服了,十日前已進京,到了吏部報道,如今正在侯缺。”
乾元帝便不再說話,眾人亦不敢吭聲,半晌,方聽乾元帝道:“罷了,此事容我考慮一二,眾卿家先退下罷。”
眾人聞言,便都告退了。
林如海並不知宮中發生的事,他到了京城都將將一個月了,吏部卻仍沒有迴音,心下不禁有些疑惑,雖說曆來官員想得實缺頗為不易,要上下打點,方可搶得一二名額,但那是對一般的官員而言,像他們這等世家出身,又曾身居要職的官員而言,卻並不難,向來是遞了折子便有迴複。
如今竟許久沒有迴音,托熟人舊友去打聽,吏部的人也都含含糊糊,沒有個準信,實在有些反常。
人人皆知林如海是上皇的心腹,如今上皇與當今爭權,眾人都以為乾元帝定是因此不滿林如海,連賈府眾人都亦如此認為,心中便有些嘀咕,尤其是王夫人,她素來與賈敏不睦,原先賈敏無子,她還可安慰自己,後來賈敏得了兒子,林如海又位高權重,她心中著實有些不是滋味。如今聽聞此事,心中便有些幸災樂禍,隻不敢流露出來罷了。
賈政迂腐至極,隻略問過了兩迴,沒什麽消息,便仍與清客相公品詩論畫去了,賈赦更是事不關己,每日隻是在屋裏抱著小老婆喝酒。
唯有賈母憂心不已,叫賈珠賈璉暗暗打聽,但他們又沒個一官半職在身,哪裏打聽得到什麽。
倒是林如海,在吏部沒得到消息後便不再打聽,每日隻是與一幹好友賞花論畫,喝酒吟詩,或是去榮國府給賈母請安,哪怕榮國府眾人都在議論紛紛,他也仍舊如常,並無焦躁之意。
眾人見他如此沉著,倒佩服起來。
這廂,乾元帝查探清楚了林如海的情況,亦下定了決心。
這日,林如海從一同年家中做客迴來,方在家坐了一盞茶的功夫,便有內侍來傳乾元帝口諭,宣他進宮陛見。
林如海領了諭旨,忙整理衣冠,隨內侍進宮麵聖。
到了大明宮,乾元帝正在批閱奏折,林如海忙三跪九叩拜了下去。
乾元帝見狀,放下朱筆,擺了擺手讓他起來。
林如海站起身,恭恭敬敬站著,他原先是上皇的心腹,與幾位皇子並不熟悉,與乾元帝也隻是見過幾麵罷了。雖然不熟,但林如海人脈極廣,這三年來雖在守孝,對乾元帝的行事卻頗有所聞,不同於上皇晚年一味好名聲的寬厚,性子頗為冷硬。
林如海想到上皇與乾元帝如今的關係頗為緊張,自己又是上皇的人,不知乾元帝今日宣自己覲見所為何事,心中便打疊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應對。
乾元帝卻並未如何為難,略說了幾句閑話,便問到了鹽政之事。
林如海自然聽說了這兩年鹽政上的情況,鹽稅銳減,鹽商哄抬鹽價,老百姓怨聲載道,乾元帝對此愁得日夜不安。
他當年在鹽政上連任三年,對其中內情自然是極了解的,以為乾元帝是想了解鹽課的情況,當下便將自己所知一一細說了。
乾元帝聽完,又提了些鹽政上的疑難問題,問林如海該如何解決。
林如海雖然疑惑,但也不敢不答,再者也確實希望乾元帝能派人把鹽政之亂早些解決,救百姓於水火。因此思慮半晌,便將自己的諸般見解並解決之法一一闡述了。
乾元帝聽罷,半晌不語,良久方點了點頭,歎道:“今聽卿家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卿家如此大才,早兩年朕身邊若有卿家這般人才,如今也不至於坐困愁城了。”
林如海聞言一驚,忙拱手道:“聖上過譽了,微臣愧不敢當。”
乾元帝搖了搖頭,微笑道:“卿家如此大才,不必過謙。如今正有一難題,想讓卿家為朕分解一二。”
林如海聞言,心中頓時‘咯噔’一下,生出些不好的預感來,一時又想不到是什麽原因,見乾元帝正微笑的看著自己,忙迴道:“聖上若有所遣,微臣當效犬馬之勞,為陛下分憂。”
乾元帝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既如此,朕欲讓你再次出任巡鹽禦史一職,清查鹽政之亂,開春後便去上任,卿家意下如何?”
林如海聞言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想到乾元帝竟會讓他再任鹽課之職。
如今鹽政是何情況他自然清楚,乾元帝此時讓自己重任鹽政之職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去給他當刀子的。
如今江淮的形勢與原先已大不相同,原來他能在鹽政上連任三年,固然是因為自己小心謹慎,處事周全,但更重要的是那時有上皇在背後撐著。
當時整個朝堂都在上皇掌控之下,即便有一二心生異心者,亦不敢明目張膽的與上皇作對,因而才能坐穩鹽課的位置。
而如今,乾元帝雖已在位三年,卻並未真正掌握實權,泰半權利還是在上皇手裏。
如今乾元帝與上皇在江南之爭已日趨嚴峻,此次分明是逼自己表態。若自己答應了,在外人看來,那便是投向了當今這邊,即便自己是上皇心腹,但經此一事,上皇哪裏還會信任他?更別提還有其他勢力,此次一去,隻怕是兇多吉少。
然看乾元帝如今的意思,是打定了主意要他去江南了,若不答應,便是抗旨不尊,亦沒有好下場,不禁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迴話。
乾元帝也不作聲,眯著眼看了林如海半晌,忽笑道:“聽說林卿家如今已有二子一女,如今都多大年紀了?”
林如海聞言,心下一凜,摸不透乾元帝是何意,便恭敬迴道:“迴聖上的話,微臣長女九歲,次子六歲,幼子方五歲。”
乾元帝聞言,微微一笑,道:“林卿家才華過人,當年年紀輕輕就高中探花,想必兩位小公子定是天資聰穎,將來亦是不凡。”
林如海聞言,忙道:“聖上謬讚了,犬子天資駑鈍,不敢當聖上如此讚譽。”
乾元帝聞言,表情有些莫測高深,微笑道:“哦,是嗎?怎的朕聽說不止令嶽家有子銜玉而誕,林卿家幼子降生時亦天降祥瑞,祥雲漫天,堪稱千古未聞之罕事?”
林如海聞言,如雷轟頂,心中大駭不已。
大明宮中,乾元帝方看完新的密折,正在大發雷霆。
當年太上皇因受了打擊,身子又支撐不住,這才禪位於乾元帝,當時眾人都以為太上皇怕是壽數無多,朝堂上一時倒也相安無事。
哪知休養了一年後,太上皇的身體竟大愈了,他是當了數十年皇帝的人,習慣了大權在握,至高無上的日子,當初是不得已才放了權,如今身體痊愈,自然不甘心,便又開始插手朝堂之事,父子間的關係便日益緊張起來。
況太上皇年紀大了,性子便有些左了,為了製衡當今,其他幾個兒子都讓乾元帝封了王,派了差事。不止如此,也越發心慈手軟了,對當初跟著自己的老臣更加寬待了。
乾元帝乃雷厲風行之人,本欲大展拳腳,好生清理一遍朝堂,但他登基不過三年,雖有手段,到底根基尚淺,如今朝廷上那些要緊的職位多數是上皇的老臣,還有其他幾位皇子的人,那些官員皆各自為政,乾元帝滿腔報複,行事卻處處掣肘,心中自然不甘,隻是他素來心機深沉,如今迫於形勢,又礙於孝道,不得不暫且蟄伏。
朝堂上那些人見狀,越發有恃無恐了,乾元帝雖然不滿,但一時不能發作,隻得暫且忍耐罷了。
然而乾元帝其他事情可忍,在北疆一事上卻寸步不讓。
韃子前幾年雖然大傷元氣,但當時太上皇顧慮重重,並未乘勝追擊,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那些部落如今又壯大了許多,年年冬天到邊境的城鎮打草穀,燒殺搶掠,百姓民不聊生。
今年好容易又大勝一場,乾元帝便想乘勝追擊,一勞永逸。上皇卻安於現狀,加之國庫空虛,便不想再打,那些老臣們也一個個說既然勝了,那便休戰和談,不宜再起戰火,以免塗炭蒼生。
乾元帝在此事上卻極為堅定,力抗眾意,命北疆大軍乘勝追擊,一定要把韃子徹底鏟除。
如今北疆好容易打了勝仗,隻要乘勝追擊,殺了韃子軍中的精銳,把韃子趕迴草原深處,本朝便可得數十年太平,偏這時候國庫空虛,戶部尚書隻會哭窮,鹽稅又收不上來,去年鹽稅足足少了三成!
鹽政占了國庫七成的收入,如今北疆還在打仗,然而打仗最是耗錢,這幾年鹽政稅收一年比一年少,各處每年有災情不斷,處處都要花銀子,如今國庫空虛,往往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上迴的軍餉還是乾元帝用私庫大半的錢先貼補了進去,才勉強湊夠了。
其他地方暫時無法,乾元帝便想清理鹽政,把鹽稅如實收上來,充實國庫,誰知這三年來點了三任鹽政,竟無一人成功。方才收到密報,這一任的鹽課竟已然叛變,叫乾元帝如何不怒。
乾元帝把密折扔到一邊,冷笑道:“朕登基三年,派了三個人去,前兩個都死了,如今這個倒好,人沒死,卻投向那邊了!真真是好得很!”這三年派去的幾個人都是他的心腹,偏竟都折進去了。
其他的倒罷了,乾元帝恨的是那些人隻想著爭權奪利,完全不顧邊疆百姓和數十萬大軍的死活,竟拿鹽稅這般重要的事來打擂台。
殿中眾人從未見他發過如此大火,一時皆低了頭不敢言語。
乾元帝冷聲道:“現在你們說說,該派誰去?!”
此時殿內幾人皆是乾元帝的心腹,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都沒說話,若是原來,這鹽課一職乃是打破頭也搶不到的肥缺,但如今,這卻成了催命符。
如今兩淮鹽商背後各有其主,不說上皇和其他幾位王爺,還有甄家也插手其中,且如今上皇年紀大了,許是想起了甄家原先的好處,近兩年對甄家竟又慢慢抬舉起來了,他們家雖然大不如前,但畢竟在江南經營了近百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江南大半還是他家的舊部,形勢便越發亂了。
吏部侍郎張瑞是乾元帝的心腹,聞言沉吟半晌,方道:“啟稟聖上,臣有一人選,或可解聖上之憂。”
乾元帝聞言,便問道:“是何人?”
張瑞道:“前鹽課禦史,林如海。”
眾人聞言,都吃了一驚,還以為張瑞神誌不清了,這林如海即便是才幹優長,但他可是上皇的心腹,哪裏會為他們所用?
乾元帝卻沒發怒,隻是問道:“為何舉薦他?說來聽聽。”
張瑞迴道:“這林如海原先就任過鹽政,在任期間每年的鹽稅都要比原先多兩成,還連任三年,可見其精明能幹,如今那些人在鹽政上作亂,誰去都不合適,唯有林如海,他對鹽政上的事物極熟悉,在江南又有根基人脈,又是上皇的心腹,最是合適不過。”
殿中有一人忍不住道:“但他終究不是咱們這邊的人,若是他有二心又該如何?”
張瑞聞言,冷笑兩聲,道:“即便有二心又如何?隻要鹽稅能按數收上來,他是誰的人又有什麽幹係?國庫能實打實的充實起來就是好事,不然,那你可有合適的人選解決如今的困境?”
那人頓時啞口無言,不再言語。
乾元帝聽罷,沉吟片刻,方問道:“我恍惚記得林海如今在丁憂?”
張瑞聞言,忙道:“林海已於今年三月除服了,十日前已進京,到了吏部報道,如今正在侯缺。”
乾元帝便不再說話,眾人亦不敢吭聲,半晌,方聽乾元帝道:“罷了,此事容我考慮一二,眾卿家先退下罷。”
眾人聞言,便都告退了。
林如海並不知宮中發生的事,他到了京城都將將一個月了,吏部卻仍沒有迴音,心下不禁有些疑惑,雖說曆來官員想得實缺頗為不易,要上下打點,方可搶得一二名額,但那是對一般的官員而言,像他們這等世家出身,又曾身居要職的官員而言,卻並不難,向來是遞了折子便有迴複。
如今竟許久沒有迴音,托熟人舊友去打聽,吏部的人也都含含糊糊,沒有個準信,實在有些反常。
人人皆知林如海是上皇的心腹,如今上皇與當今爭權,眾人都以為乾元帝定是因此不滿林如海,連賈府眾人都亦如此認為,心中便有些嘀咕,尤其是王夫人,她素來與賈敏不睦,原先賈敏無子,她還可安慰自己,後來賈敏得了兒子,林如海又位高權重,她心中著實有些不是滋味。如今聽聞此事,心中便有些幸災樂禍,隻不敢流露出來罷了。
賈政迂腐至極,隻略問過了兩迴,沒什麽消息,便仍與清客相公品詩論畫去了,賈赦更是事不關己,每日隻是在屋裏抱著小老婆喝酒。
唯有賈母憂心不已,叫賈珠賈璉暗暗打聽,但他們又沒個一官半職在身,哪裏打聽得到什麽。
倒是林如海,在吏部沒得到消息後便不再打聽,每日隻是與一幹好友賞花論畫,喝酒吟詩,或是去榮國府給賈母請安,哪怕榮國府眾人都在議論紛紛,他也仍舊如常,並無焦躁之意。
眾人見他如此沉著,倒佩服起來。
這廂,乾元帝查探清楚了林如海的情況,亦下定了決心。
這日,林如海從一同年家中做客迴來,方在家坐了一盞茶的功夫,便有內侍來傳乾元帝口諭,宣他進宮陛見。
林如海領了諭旨,忙整理衣冠,隨內侍進宮麵聖。
到了大明宮,乾元帝正在批閱奏折,林如海忙三跪九叩拜了下去。
乾元帝見狀,放下朱筆,擺了擺手讓他起來。
林如海站起身,恭恭敬敬站著,他原先是上皇的心腹,與幾位皇子並不熟悉,與乾元帝也隻是見過幾麵罷了。雖然不熟,但林如海人脈極廣,這三年來雖在守孝,對乾元帝的行事卻頗有所聞,不同於上皇晚年一味好名聲的寬厚,性子頗為冷硬。
林如海想到上皇與乾元帝如今的關係頗為緊張,自己又是上皇的人,不知乾元帝今日宣自己覲見所為何事,心中便打疊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應對。
乾元帝卻並未如何為難,略說了幾句閑話,便問到了鹽政之事。
林如海自然聽說了這兩年鹽政上的情況,鹽稅銳減,鹽商哄抬鹽價,老百姓怨聲載道,乾元帝對此愁得日夜不安。
他當年在鹽政上連任三年,對其中內情自然是極了解的,以為乾元帝是想了解鹽課的情況,當下便將自己所知一一細說了。
乾元帝聽完,又提了些鹽政上的疑難問題,問林如海該如何解決。
林如海雖然疑惑,但也不敢不答,再者也確實希望乾元帝能派人把鹽政之亂早些解決,救百姓於水火。因此思慮半晌,便將自己的諸般見解並解決之法一一闡述了。
乾元帝聽罷,半晌不語,良久方點了點頭,歎道:“今聽卿家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卿家如此大才,早兩年朕身邊若有卿家這般人才,如今也不至於坐困愁城了。”
林如海聞言一驚,忙拱手道:“聖上過譽了,微臣愧不敢當。”
乾元帝搖了搖頭,微笑道:“卿家如此大才,不必過謙。如今正有一難題,想讓卿家為朕分解一二。”
林如海聞言,心中頓時‘咯噔’一下,生出些不好的預感來,一時又想不到是什麽原因,見乾元帝正微笑的看著自己,忙迴道:“聖上若有所遣,微臣當效犬馬之勞,為陛下分憂。”
乾元帝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既如此,朕欲讓你再次出任巡鹽禦史一職,清查鹽政之亂,開春後便去上任,卿家意下如何?”
林如海聞言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想到乾元帝竟會讓他再任鹽課之職。
如今鹽政是何情況他自然清楚,乾元帝此時讓自己重任鹽政之職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去給他當刀子的。
如今江淮的形勢與原先已大不相同,原來他能在鹽政上連任三年,固然是因為自己小心謹慎,處事周全,但更重要的是那時有上皇在背後撐著。
當時整個朝堂都在上皇掌控之下,即便有一二心生異心者,亦不敢明目張膽的與上皇作對,因而才能坐穩鹽課的位置。
而如今,乾元帝雖已在位三年,卻並未真正掌握實權,泰半權利還是在上皇手裏。
如今乾元帝與上皇在江南之爭已日趨嚴峻,此次分明是逼自己表態。若自己答應了,在外人看來,那便是投向了當今這邊,即便自己是上皇心腹,但經此一事,上皇哪裏還會信任他?更別提還有其他勢力,此次一去,隻怕是兇多吉少。
然看乾元帝如今的意思,是打定了主意要他去江南了,若不答應,便是抗旨不尊,亦沒有好下場,不禁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迴話。
乾元帝也不作聲,眯著眼看了林如海半晌,忽笑道:“聽說林卿家如今已有二子一女,如今都多大年紀了?”
林如海聞言,心下一凜,摸不透乾元帝是何意,便恭敬迴道:“迴聖上的話,微臣長女九歲,次子六歲,幼子方五歲。”
乾元帝聞言,微微一笑,道:“林卿家才華過人,當年年紀輕輕就高中探花,想必兩位小公子定是天資聰穎,將來亦是不凡。”
林如海聞言,忙道:“聖上謬讚了,犬子天資駑鈍,不敢當聖上如此讚譽。”
乾元帝聞言,表情有些莫測高深,微笑道:“哦,是嗎?怎的朕聽說不止令嶽家有子銜玉而誕,林卿家幼子降生時亦天降祥瑞,祥雲漫天,堪稱千古未聞之罕事?”
林如海聞言,如雷轟頂,心中大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