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銀貨兩訖。
掌櫃老金執筆,胡娘子為中人,方梅方蘭和兩個東家一同在契書上簽字畫押,至此,兩間鋪子的歸屬便正式易主了。
老金吹幹了墨,笑嗬嗬地問文初,“姑娘,可要去衙門辦成紅的?”
這紅的說的是紅契,又叫官契,也就是文初所愁的易戶。把私人簽署的民契送去衙門,交契稅,蓋大印,再粘上朝廷下放的契尾,這才真正具備了律法承認的效應。
但是事實上,民間的地鋪買賣少有去辦紅契的,契稅一大筆不說,程序一走個把月,費銀又費時。也因為這逃契的普遍性,衙門也漸漸睜一眼閉一眼,所以才有了老金這一問。
“辦,別人能逃,咱們逃不掉。這個你收著,下午送到縣衙去。”文初折起契書,遞給他。老金苦了臉,燙手山芋樣接了,“真送啊?這不羊入虎口麽,給辦不給辦還另說,萬一這契約給壓下了……”
“讓他們壓就是,你照正常的程序走,剩下的交給我。”
“那可全看姑娘的神通了!”
“放心吧,我是東家,比你著急。”拍拍他又囑咐起其他事兒來,“酒樓裏別的不缺,就差個掌勺的廚子,你寫個告示貼出去,看看能不能招起合適的人來。”
“行,我這就寫……”
“不急,你先迴來,”老金人長的喜慶,說話辦事兒八麵玲瓏,十分的逗趣兒。文初看他幹勁兒十足的模樣,給逗樂了,“還有第二家酒肆,找些信得過的工人,把裏頭砸了重修。”
“重修?”老金又迴來,“姑娘是想幹個別的買賣?”
“嗯,”文初點點頭,拄著下巴問,“你說筆墨齋怎麽樣?”
“有應溪書院在,江州儒風濃鬱,照理說客源是沒問題。不過……本地有個文房街,連著十幾個鋪子,就在應溪書院山下,咱這位置,是不是遠了些?”
“這個無妨,你忘了隔壁是什麽?”
老金眼一亮,“青竹茶館兒!”
他怎麽就忘了這一茬,青竹茶館兒正是縣太爺竇家的產業,生意好的不得了,堪稱江州學子的聚積地。那裏頭可不僅僅是喝茶聊天賣弄詩文,更有一麵牆,但有好的題論,店家將之書於簡上,高高懸之,不出三日,此人必定名揚江州!
這一舉得到了無數學子推崇,一時讓竇同的聲望大增。嚐到了甜頭,便想著擴建,他將隔壁的兩家鋪子買下,新增琴棋書畫諸室,供有才之士表演切磋,那麵牆也就不僅僅局限於題論了,賦文書畫,琳琅滿目。
再後來,更是連竇同都沒想到的,那麵牆竟發展成一個信息集換的地方——貴人家尋門客,公子小姐們尋西席,貧寒學子尋撰寫的活計,盡都書了要求掛於牆上,漸漸成了本地的一則軼事。
“怪不得姑娘連著三日泡在那茶館兒裏下棋,原來是為了考察客源!”
文初一挑眉,“你知道?”
老金得意道:“咱們這鋪子就挨著茶館兒,附近有什麽風吹草動,全逃不過我老金一雙眼。”
“行,你這雙眼就能者多勞吧!”笑著起了身來,“那邊兒裝修的事兒,全靠你這雙眼看著,有拿不定的主意的上胡氏商鋪留個信兒。現在人手不夠,隻能你辛苦著,等慢慢上了正軌就好了。”
老金哈哈一笑,送她出門,“多勞不要緊,姑娘這新東家可得記著咱的好。”
“年關的紅包少不了你的。”
“哈哈,就知道東家是個厚道人!”
這“厚道”倆字明顯戳著了舊東家,站在後頭聽的牙口疼。文初步子一頓,想著好歹來個賓主盡歡,“兩位,斷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我為了你們的鋪子可是連縣太爺的雙親都幹掉了!買兇殺人還得付銀子呢,是不是這麽個理兒?”
兩人木著臉呆了呆,又細細品了品,頓時覺得這強詞奪理還挺安慰人。
想想看吧,人縣太爺用了近一年時間跟倆鋪子死磕,臨著到了嘴邊兒,這姑娘橫插一腳,活生生給他叼走了!這哪裏是殺人父母?撅了祖墳都沒這憋屈!
於是果真賓主盡歡。
當天下午,“大仇得報”的兩個東家就悄悄收拾了行囊,帶著扣除了“買兇”剩下的銀錢,神不知鬼不覺地離了江州。同時那契書也被老金送去縣衙,一路遞到了縣令竇同的桌案上。
啪!
竇同狠狠摔了個杯子。
碎片濺了縣丞一腳,他也沒敢挪地方,“大人息怒,下官……”
“我怎麽息怒?!”竇同盯著他的模樣幾乎是惡狠狠的,“你說天天有人盯著,半月內保證把這事兒辦成!結果呢?人跑了!連誰截的胡都不知道!買方簽的什麽人?戶籍在哪兒?一問三不知!”
當然是一問三不知,契書上簽的名兒是方梅方蘭,兩人的戶籍是趙闕命人在洛陽辦的,距離現今不過兩月。
縣丞有苦無處訴,“那鋪子的掌櫃說是兩個戴著紗帽的女人,下官猜,這話裏怕是有假,大人放心,下官這就命人抓他迴來,一定給問個清清楚楚。”
“抓?怎麽抓?”竇同的怒氣絲毫沒泄,“他一沒殺人二沒放火,連易戶都是照著律法規規矩矩的來,你嫌我麻煩不夠,還想讓周懷安給扣個徇私枉法?”
嘩啦一下子,案上的東西被一把掃落。
縣丞又挨了幾下,哪裏不知道自己是被遷怒了?
竇大人想擴建青竹茶館兒,增加自己在江州的聲望和影響力,可是說到底也不過是兩個鋪子,就算有人捷足先登,查出來,再依樣畫葫蘆逼走就是了。
真的讓他惱怒至此的,還是這陣子和周懷安的交鋒。
那欽差楚問好死不死就在江州沒了影兒,周懷安自不可能背這黑鍋,明明是在太守府出的事兒,卻頭一個問到了大人頭上。巴郡有多少縣?太守統管諸縣,江州的直屬責任人卻是縣令。
於是奏上去的折子明裏暗裏責怪縣令治安不嚴,這讓想憑借當刺史的伯父更上一步甚至取而代之的竇同如何甘心?本就麵和心不合的兩人幾乎立刻撕開了假麵,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可想這半個多月來他吃了多少憋悶。
縣丞心下一動,“大人,您說會不會是……”
竇同正煩躁,沒工夫聽他故弄玄虛,起了身就往外走。
“會不會是太守幹的?”
走出門口的步子就是一頓,麵上的怒意微微斂了,帶上了幾分沉思之意。
縣丞打鐵趁熱,趕忙跟上來,邊走在後頭,邊把自己的分析說出,“下官瞧著,那兩個東家明明絕了心思,說不得再遊說威脅個幾日,那鋪子就能到手了。怎麽忽然就冒出個程咬金來?咱們本地的商戶都心裏有數,尋常人可沒這膽子,那些世家也不會和大人作對,除非是有人授意……”
“繼續。”
“而大人借著青竹茶館兒聲望一日日高,太守明著不說,暗地裏豈會沒點兒心思?照下官看,他怕是早想壓上一壓了。”
別的聽著都牽強,這一句竇同信!以周懷安那老狐狸,豈會容他把青竹茶館兒坐大?再加上縣衙竟查不出那兩個女人的戶籍來……
竇同想著冷笑一聲,“那鋪子在裝修?”
“是。”
“不用查了,把契書拖著,不管對方是誰,隻要她開張,就治她個無契買賣之罪。”
“那要是不開張呢?”
“不開張?”竇同一步步踩著腳底枯黃的草,發出嘎吱嘎吱的聲,“不開張更好,他真金白銀買去的鋪子,就空著罷——那是誰?”
縣丞扭頭看去,遠遠的,一個著了裙子的少女正穿過中門往後院兒走。南朝的縣衙皆是公宿一體,朝著主街開的是縣衙正門,後頭三進為家眷住所,走的是反麵的附門。
是以前頭幾乎沒有女子出現,尤其是個生麵孔,縣丞想了想叫了個人來,“剛才過去的是什麽人?”
“迴大人,應該是小公子的棋夫子,今兒個頭一天來,張管事帶她給夫人見見。夫人滿意的不得了,小公子不樂意,潑了她一身的茶,換了衣裳走迷路了。”
“婦人?以前的夫子呢?”
“前頭的劉夫子三天前忽然就走了,也沒給個信兒,夫人命張管事去青竹茶館兒看看,這才找了這新夫子。大人莫看她是個婦人,說是厲害的很,應溪書院的女學生,茶館兒裏連著贏了三天的棋,多少書生都比不……”
“行了,下去吧。”竇同聽到這兒就懶得再問了,繼續和縣丞說起了別的事兒。
而另一頭的夫人院子裏,小丫鬟正急急地解釋著,“秦夫子就走在婢子後頭的,這不知道怎麽的,一扭頭,她就不見了!”
“是我頭一次入縣衙來,東張西望地跟丟了,又莽莽撞撞闖到了前頭去,”正說著,淡淡的笑聲從外頭傳進來,秦夫子邁步而入,朝竇夫人福了一禮,“夫人,是我失禮了。”
竇夫人鬆了口氣,跟著一笑,“人沒事兒就好,可駭了我一跳!既怕是這麽好的姑娘丟了,不知該怎麽跟秦善人交代。又怕你瞧著他頑劣,偷偷跑了去。”
“怎麽會,小公子稚氣未脫,我甚喜歡。”
一旁九歲的竇家小公子梗著脖子嗤一聲,又得意又鄙夷,一萬個不樂意。
秦夫子摸摸他頭,笑的一臉溫柔,熊孩子,有你哭的時候!
掌櫃老金執筆,胡娘子為中人,方梅方蘭和兩個東家一同在契書上簽字畫押,至此,兩間鋪子的歸屬便正式易主了。
老金吹幹了墨,笑嗬嗬地問文初,“姑娘,可要去衙門辦成紅的?”
這紅的說的是紅契,又叫官契,也就是文初所愁的易戶。把私人簽署的民契送去衙門,交契稅,蓋大印,再粘上朝廷下放的契尾,這才真正具備了律法承認的效應。
但是事實上,民間的地鋪買賣少有去辦紅契的,契稅一大筆不說,程序一走個把月,費銀又費時。也因為這逃契的普遍性,衙門也漸漸睜一眼閉一眼,所以才有了老金這一問。
“辦,別人能逃,咱們逃不掉。這個你收著,下午送到縣衙去。”文初折起契書,遞給他。老金苦了臉,燙手山芋樣接了,“真送啊?這不羊入虎口麽,給辦不給辦還另說,萬一這契約給壓下了……”
“讓他們壓就是,你照正常的程序走,剩下的交給我。”
“那可全看姑娘的神通了!”
“放心吧,我是東家,比你著急。”拍拍他又囑咐起其他事兒來,“酒樓裏別的不缺,就差個掌勺的廚子,你寫個告示貼出去,看看能不能招起合適的人來。”
“行,我這就寫……”
“不急,你先迴來,”老金人長的喜慶,說話辦事兒八麵玲瓏,十分的逗趣兒。文初看他幹勁兒十足的模樣,給逗樂了,“還有第二家酒肆,找些信得過的工人,把裏頭砸了重修。”
“重修?”老金又迴來,“姑娘是想幹個別的買賣?”
“嗯,”文初點點頭,拄著下巴問,“你說筆墨齋怎麽樣?”
“有應溪書院在,江州儒風濃鬱,照理說客源是沒問題。不過……本地有個文房街,連著十幾個鋪子,就在應溪書院山下,咱這位置,是不是遠了些?”
“這個無妨,你忘了隔壁是什麽?”
老金眼一亮,“青竹茶館兒!”
他怎麽就忘了這一茬,青竹茶館兒正是縣太爺竇家的產業,生意好的不得了,堪稱江州學子的聚積地。那裏頭可不僅僅是喝茶聊天賣弄詩文,更有一麵牆,但有好的題論,店家將之書於簡上,高高懸之,不出三日,此人必定名揚江州!
這一舉得到了無數學子推崇,一時讓竇同的聲望大增。嚐到了甜頭,便想著擴建,他將隔壁的兩家鋪子買下,新增琴棋書畫諸室,供有才之士表演切磋,那麵牆也就不僅僅局限於題論了,賦文書畫,琳琅滿目。
再後來,更是連竇同都沒想到的,那麵牆竟發展成一個信息集換的地方——貴人家尋門客,公子小姐們尋西席,貧寒學子尋撰寫的活計,盡都書了要求掛於牆上,漸漸成了本地的一則軼事。
“怪不得姑娘連著三日泡在那茶館兒裏下棋,原來是為了考察客源!”
文初一挑眉,“你知道?”
老金得意道:“咱們這鋪子就挨著茶館兒,附近有什麽風吹草動,全逃不過我老金一雙眼。”
“行,你這雙眼就能者多勞吧!”笑著起了身來,“那邊兒裝修的事兒,全靠你這雙眼看著,有拿不定的主意的上胡氏商鋪留個信兒。現在人手不夠,隻能你辛苦著,等慢慢上了正軌就好了。”
老金哈哈一笑,送她出門,“多勞不要緊,姑娘這新東家可得記著咱的好。”
“年關的紅包少不了你的。”
“哈哈,就知道東家是個厚道人!”
這“厚道”倆字明顯戳著了舊東家,站在後頭聽的牙口疼。文初步子一頓,想著好歹來個賓主盡歡,“兩位,斷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我為了你們的鋪子可是連縣太爺的雙親都幹掉了!買兇殺人還得付銀子呢,是不是這麽個理兒?”
兩人木著臉呆了呆,又細細品了品,頓時覺得這強詞奪理還挺安慰人。
想想看吧,人縣太爺用了近一年時間跟倆鋪子死磕,臨著到了嘴邊兒,這姑娘橫插一腳,活生生給他叼走了!這哪裏是殺人父母?撅了祖墳都沒這憋屈!
於是果真賓主盡歡。
當天下午,“大仇得報”的兩個東家就悄悄收拾了行囊,帶著扣除了“買兇”剩下的銀錢,神不知鬼不覺地離了江州。同時那契書也被老金送去縣衙,一路遞到了縣令竇同的桌案上。
啪!
竇同狠狠摔了個杯子。
碎片濺了縣丞一腳,他也沒敢挪地方,“大人息怒,下官……”
“我怎麽息怒?!”竇同盯著他的模樣幾乎是惡狠狠的,“你說天天有人盯著,半月內保證把這事兒辦成!結果呢?人跑了!連誰截的胡都不知道!買方簽的什麽人?戶籍在哪兒?一問三不知!”
當然是一問三不知,契書上簽的名兒是方梅方蘭,兩人的戶籍是趙闕命人在洛陽辦的,距離現今不過兩月。
縣丞有苦無處訴,“那鋪子的掌櫃說是兩個戴著紗帽的女人,下官猜,這話裏怕是有假,大人放心,下官這就命人抓他迴來,一定給問個清清楚楚。”
“抓?怎麽抓?”竇同的怒氣絲毫沒泄,“他一沒殺人二沒放火,連易戶都是照著律法規規矩矩的來,你嫌我麻煩不夠,還想讓周懷安給扣個徇私枉法?”
嘩啦一下子,案上的東西被一把掃落。
縣丞又挨了幾下,哪裏不知道自己是被遷怒了?
竇大人想擴建青竹茶館兒,增加自己在江州的聲望和影響力,可是說到底也不過是兩個鋪子,就算有人捷足先登,查出來,再依樣畫葫蘆逼走就是了。
真的讓他惱怒至此的,還是這陣子和周懷安的交鋒。
那欽差楚問好死不死就在江州沒了影兒,周懷安自不可能背這黑鍋,明明是在太守府出的事兒,卻頭一個問到了大人頭上。巴郡有多少縣?太守統管諸縣,江州的直屬責任人卻是縣令。
於是奏上去的折子明裏暗裏責怪縣令治安不嚴,這讓想憑借當刺史的伯父更上一步甚至取而代之的竇同如何甘心?本就麵和心不合的兩人幾乎立刻撕開了假麵,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可想這半個多月來他吃了多少憋悶。
縣丞心下一動,“大人,您說會不會是……”
竇同正煩躁,沒工夫聽他故弄玄虛,起了身就往外走。
“會不會是太守幹的?”
走出門口的步子就是一頓,麵上的怒意微微斂了,帶上了幾分沉思之意。
縣丞打鐵趁熱,趕忙跟上來,邊走在後頭,邊把自己的分析說出,“下官瞧著,那兩個東家明明絕了心思,說不得再遊說威脅個幾日,那鋪子就能到手了。怎麽忽然就冒出個程咬金來?咱們本地的商戶都心裏有數,尋常人可沒這膽子,那些世家也不會和大人作對,除非是有人授意……”
“繼續。”
“而大人借著青竹茶館兒聲望一日日高,太守明著不說,暗地裏豈會沒點兒心思?照下官看,他怕是早想壓上一壓了。”
別的聽著都牽強,這一句竇同信!以周懷安那老狐狸,豈會容他把青竹茶館兒坐大?再加上縣衙竟查不出那兩個女人的戶籍來……
竇同想著冷笑一聲,“那鋪子在裝修?”
“是。”
“不用查了,把契書拖著,不管對方是誰,隻要她開張,就治她個無契買賣之罪。”
“那要是不開張呢?”
“不開張?”竇同一步步踩著腳底枯黃的草,發出嘎吱嘎吱的聲,“不開張更好,他真金白銀買去的鋪子,就空著罷——那是誰?”
縣丞扭頭看去,遠遠的,一個著了裙子的少女正穿過中門往後院兒走。南朝的縣衙皆是公宿一體,朝著主街開的是縣衙正門,後頭三進為家眷住所,走的是反麵的附門。
是以前頭幾乎沒有女子出現,尤其是個生麵孔,縣丞想了想叫了個人來,“剛才過去的是什麽人?”
“迴大人,應該是小公子的棋夫子,今兒個頭一天來,張管事帶她給夫人見見。夫人滿意的不得了,小公子不樂意,潑了她一身的茶,換了衣裳走迷路了。”
“婦人?以前的夫子呢?”
“前頭的劉夫子三天前忽然就走了,也沒給個信兒,夫人命張管事去青竹茶館兒看看,這才找了這新夫子。大人莫看她是個婦人,說是厲害的很,應溪書院的女學生,茶館兒裏連著贏了三天的棋,多少書生都比不……”
“行了,下去吧。”竇同聽到這兒就懶得再問了,繼續和縣丞說起了別的事兒。
而另一頭的夫人院子裏,小丫鬟正急急地解釋著,“秦夫子就走在婢子後頭的,這不知道怎麽的,一扭頭,她就不見了!”
“是我頭一次入縣衙來,東張西望地跟丟了,又莽莽撞撞闖到了前頭去,”正說著,淡淡的笑聲從外頭傳進來,秦夫子邁步而入,朝竇夫人福了一禮,“夫人,是我失禮了。”
竇夫人鬆了口氣,跟著一笑,“人沒事兒就好,可駭了我一跳!既怕是這麽好的姑娘丟了,不知該怎麽跟秦善人交代。又怕你瞧著他頑劣,偷偷跑了去。”
“怎麽會,小公子稚氣未脫,我甚喜歡。”
一旁九歲的竇家小公子梗著脖子嗤一聲,又得意又鄙夷,一萬個不樂意。
秦夫子摸摸他頭,笑的一臉溫柔,熊孩子,有你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