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一句話落,帳內緊張的氣氛微微一鬆。
端看此人龍章鳳姿,風采出眾,這含著笑的溫潤態度,實在不似個闖帳行兇的歹人模樣,然他口中恭維著人才濟濟,目光卻落在個小小文書身上,這是誇還是諷,又或者意有所指,一時便有些無從捉模了。
諸將鬧不明此人來曆,便朝著將軍看去,後者揮揮手,示意他們放下兵器,望著公子的目光複雜難明,“不必緊張,這是……”
“懷瑾有禮!”
公子微一拱手,目光極其自然地從文初身上移開,轉向了校尉袁邙,“慶曆十一年春,袁校尉帶五千衝鋒營,大敗鳥氏部兩萬騎兵,其間風采,果然百聞不如一見!”
這是袁邙最引以為傲的以少勝多戰,聞言不免哈哈大笑,得意非常,“哪裏,哪裏。”
公子轉首再笑,“懷瑾常聽將軍提起,鎮北軍中智勇雙全宅莫不過陳庚也!慶曆十四年冬,若非陳校尉當機立斷,我南朝不免要損失近萬的大好兒郎了!”
他說的乃是三年前的一次韃子突襲,魯校尉同陳庚一同留守大營,後者第一時間察覺有異,帶留守眾兵迅速轉移。也是因為此事,袁邙道陳庚貪生怕死,對他多有不滿,他卻知道,當時韃子眾多,一旦正麵迎敵,必定損失慘重。陳庚隱忍三年不被理解,此刻在公子口中雲淡風輕地提起,卻承載著讓他熱淚盈眶的認同。
三言兩語,讓陳庚激動至此。旁人更不必說了,公子一個一個地數過去,將眾多校尉的以往戰績如數家珍,不過片刻,已恨不能將他引為知己。
真是個玩弄人心的好手!文初垂下頭,掩住嘴角那一抹嘲弄。
就聽將軍低咳一聲,“懷……瑾既來了,便也留下聽聽吧。”
公子淡淡一笑,“懷瑾從命。”
他說從命,給人以一個和將軍間主從的錯覺,方才言語間又多有透露和將軍往來非淺,眾人便下意識將他當成了將軍府門客了。南朝並無科舉,士人若想出仕,除舉孝廉外最便捷的途徑,便是成為一府門客——門客幫主子出謀劃鉑主子為門客搭橋鋪路——這樣兩贏的關係,從先秦時期便由來久矣,到得南朝,大世族中門客的數量,已守係到府中門麵的問題了。
是以直到公子於一側落座,帳內都無人反對,全然將他看做了自己人。
當然了,公子也沒拿自己當外人,他正對著文初而坐,淡笑詢問,“方才這位說……主動出擊?”
眾人目光“唰”的一下又迴到了文初身上,有人麵露譏嘲,倒是聽她能說出個什麽。
文初不動聲色,不提主動出擊之事,先吊起諸將胃口,“韃子傾巢出動,是禍,也是福。”
“這說法倒是新鮮,嘁,你倒是說說為什麽。”
“草原十三部,十幾年來各自為政,每年侵擾我南朝鎮縣不知凡幾,正如蝗蟲過境,來去如風,下一年,南朝又要再次麵臨這般境地。然此次唿延跋之為,終將十三部整合一體,二十萬兵馬,這既是我南朝之禍,也是將十三部一舉重創的機會!”
她麵容靜淡,一番話娓娓道來,卻含著一股子大氣魄,讓人忍不住屏住唿吸。
有人傾身上前,有人垂眸思索,自然也有唱反調的,“說的容易,小子你可上過戰場,可知二十萬兵馬什麽概念?”
文初毫不動氣,“所以才要主動出擊,先發製人!”
“這是何意?”
總比狗擋道兒好,她擱下筆,“請命如何,不請又如何?”
“勸你打消這個主意。”
“你要阻我?”
文初皺起眉來,她的確是打算議事結束和將軍請命,她是文書,本不該隨軍上陣,然若不上陣,按南朝以人頭算軍功的規矩,她之前的一切都將成無用功!可她也清楚,此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門客這麽簡單,若他出言相阻,她的計劃必定落空。
她正思索著,就聽他意味深長地道了一句,“不急於一時。”
待到她想再問,頭頂光亮大盛,他已轉身迴了座。
原來將軍那邊已商議結束,“袁邙!”
“末將在!”
“衝鋒營五千兵馬,合陣陷營五千,由你帶隊,不論用什麽方法,在大青山兩麓給我消磨掉韃子一萬兵!”
“末將領命!”
“陳庚,你帶人在牛頭坡設伏,每五裏設一障,盡力削弱韃子的兵力!萬不可戀戰,一旦騎兵追擊,立即佯裝敗退。”
“末將領命!”
“龔忠,你帶五千長弓營,埋伏兩翼助陳庚撤退……”
“末將……”
“……”
“……”
“魯校尉,你還是留守大營,”將軍說到這,頓了一下,看著他,“可有問題?”
“末將領命!”
安排結束,一行人飛快衝出主帳,臨走前紛紛朝著文初點頭示意,和從前的態度完全不同。外麵頓時響起一片片的“領命”之聲,緊張而肅穆的氣氛頓時在鎮北營中蔓延開來,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將軍一直看著魯校尉的背影消失,方才轉頭問道:“明日一早,大軍拔營,楚問,你今日立了大功,我便給你個機會,你……可願隨軍出發?”
文初抬起頭來,直視著對麵公子暗影中模糊不明的臉,腦中迴蕩著他意味深長的那句提醒,外麵是各個將領緊鑼密鼓的安排之聲,有混亂的腳步不斷來來去去,就如她此刻心思之亂……
過了良久良久——
她聽見自己的聲音道:“迴將軍,楚問留守大營。”
(
端看此人龍章鳳姿,風采出眾,這含著笑的溫潤態度,實在不似個闖帳行兇的歹人模樣,然他口中恭維著人才濟濟,目光卻落在個小小文書身上,這是誇還是諷,又或者意有所指,一時便有些無從捉模了。
諸將鬧不明此人來曆,便朝著將軍看去,後者揮揮手,示意他們放下兵器,望著公子的目光複雜難明,“不必緊張,這是……”
“懷瑾有禮!”
公子微一拱手,目光極其自然地從文初身上移開,轉向了校尉袁邙,“慶曆十一年春,袁校尉帶五千衝鋒營,大敗鳥氏部兩萬騎兵,其間風采,果然百聞不如一見!”
這是袁邙最引以為傲的以少勝多戰,聞言不免哈哈大笑,得意非常,“哪裏,哪裏。”
公子轉首再笑,“懷瑾常聽將軍提起,鎮北軍中智勇雙全宅莫不過陳庚也!慶曆十四年冬,若非陳校尉當機立斷,我南朝不免要損失近萬的大好兒郎了!”
他說的乃是三年前的一次韃子突襲,魯校尉同陳庚一同留守大營,後者第一時間察覺有異,帶留守眾兵迅速轉移。也是因為此事,袁邙道陳庚貪生怕死,對他多有不滿,他卻知道,當時韃子眾多,一旦正麵迎敵,必定損失慘重。陳庚隱忍三年不被理解,此刻在公子口中雲淡風輕地提起,卻承載著讓他熱淚盈眶的認同。
三言兩語,讓陳庚激動至此。旁人更不必說了,公子一個一個地數過去,將眾多校尉的以往戰績如數家珍,不過片刻,已恨不能將他引為知己。
真是個玩弄人心的好手!文初垂下頭,掩住嘴角那一抹嘲弄。
就聽將軍低咳一聲,“懷……瑾既來了,便也留下聽聽吧。”
公子淡淡一笑,“懷瑾從命。”
他說從命,給人以一個和將軍間主從的錯覺,方才言語間又多有透露和將軍往來非淺,眾人便下意識將他當成了將軍府門客了。南朝並無科舉,士人若想出仕,除舉孝廉外最便捷的途徑,便是成為一府門客——門客幫主子出謀劃鉑主子為門客搭橋鋪路——這樣兩贏的關係,從先秦時期便由來久矣,到得南朝,大世族中門客的數量,已守係到府中門麵的問題了。
是以直到公子於一側落座,帳內都無人反對,全然將他看做了自己人。
當然了,公子也沒拿自己當外人,他正對著文初而坐,淡笑詢問,“方才這位說……主動出擊?”
眾人目光“唰”的一下又迴到了文初身上,有人麵露譏嘲,倒是聽她能說出個什麽。
文初不動聲色,不提主動出擊之事,先吊起諸將胃口,“韃子傾巢出動,是禍,也是福。”
“這說法倒是新鮮,嘁,你倒是說說為什麽。”
“草原十三部,十幾年來各自為政,每年侵擾我南朝鎮縣不知凡幾,正如蝗蟲過境,來去如風,下一年,南朝又要再次麵臨這般境地。然此次唿延跋之為,終將十三部整合一體,二十萬兵馬,這既是我南朝之禍,也是將十三部一舉重創的機會!”
她麵容靜淡,一番話娓娓道來,卻含著一股子大氣魄,讓人忍不住屏住唿吸。
有人傾身上前,有人垂眸思索,自然也有唱反調的,“說的容易,小子你可上過戰場,可知二十萬兵馬什麽概念?”
文初毫不動氣,“所以才要主動出擊,先發製人!”
“這是何意?”
總比狗擋道兒好,她擱下筆,“請命如何,不請又如何?”
“勸你打消這個主意。”
“你要阻我?”
文初皺起眉來,她的確是打算議事結束和將軍請命,她是文書,本不該隨軍上陣,然若不上陣,按南朝以人頭算軍功的規矩,她之前的一切都將成無用功!可她也清楚,此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門客這麽簡單,若他出言相阻,她的計劃必定落空。
她正思索著,就聽他意味深長地道了一句,“不急於一時。”
待到她想再問,頭頂光亮大盛,他已轉身迴了座。
原來將軍那邊已商議結束,“袁邙!”
“末將在!”
“衝鋒營五千兵馬,合陣陷營五千,由你帶隊,不論用什麽方法,在大青山兩麓給我消磨掉韃子一萬兵!”
“末將領命!”
“陳庚,你帶人在牛頭坡設伏,每五裏設一障,盡力削弱韃子的兵力!萬不可戀戰,一旦騎兵追擊,立即佯裝敗退。”
“末將領命!”
“龔忠,你帶五千長弓營,埋伏兩翼助陳庚撤退……”
“末將……”
“……”
“……”
“魯校尉,你還是留守大營,”將軍說到這,頓了一下,看著他,“可有問題?”
“末將領命!”
安排結束,一行人飛快衝出主帳,臨走前紛紛朝著文初點頭示意,和從前的態度完全不同。外麵頓時響起一片片的“領命”之聲,緊張而肅穆的氣氛頓時在鎮北營中蔓延開來,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將軍一直看著魯校尉的背影消失,方才轉頭問道:“明日一早,大軍拔營,楚問,你今日立了大功,我便給你個機會,你……可願隨軍出發?”
文初抬起頭來,直視著對麵公子暗影中模糊不明的臉,腦中迴蕩著他意味深長的那句提醒,外麵是各個將領緊鑼密鼓的安排之聲,有混亂的腳步不斷來來去去,就如她此刻心思之亂……
過了良久良久——
她聽見自己的聲音道:“迴將軍,楚問留守大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