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嗯嗯~~~以後我覺得我們得跟旁觀問答的筒子們收學費~二一添作五吧)


    (1)關於上次的“愛情”的後續[評論]15061[精華]先生從本質上來分析愛,視角果然深入,這是我以前從未思考的,看問題是浮於表麵了,從根本上講,也是我無知,缺乏智慧的表現。不管是對人道特殊性的解釋,還是智慧、道德、法律的層次出現,先生所言,應該是說“六道輪迴”吧。餐霞根基不穩,領悟力實在有限,下午讀了兩遍,晚上又讀兩遍,還是僅明白六七成內涵,就知道先生說得有道理,但讓自己去說感受,卻道不明。


    發表人:劉之豫發表時間:2013-11-2902:12迴複1樓


    “六道輪迴”是沒有的,隻有“五道輪迴”。這是天人派係之間的內戰所導致的,印度人所說修羅從欲界天被排擠出去,其實說的就是撒旦被上帝排擠出去的事情。東西方所述其實都是一個事情的反應,隻不過在西方的說法裏麵,將修羅(天人分支)更加醜化、惡魔化。對於沒有根基的人來說,我說的很多東西確實是過深了。雖然我已經在言辭上盡量做到通俗易懂,但其中的意思其實是無法通俗的,必須要有根基作為前提,嗯嗯。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1-2915:31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正如克裏希那穆提所言~[精華]話說這個名字sogou能直接出來~我就不打奎師了……正如其所言:你的愛真的是愛麽?你的愛隻是為了愉悅自身,滿足自我的需要等等,因此這個是稱為情。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情,我們也是需要讓這個情的表現是好的那一麵。這就是秋水所說“其實在‘有私’、‘有我’裏麵也有上、中、下的,性質上雖然無異,現象上還是有‘愉悅’與‘惡心’強烈對比的!所以,我當然取其上了,這就是我轉發冬水這篇文章的緣起。”也如南先生所言,我們縱然是在欲界天中,耽於情,然而古代的文人們即便無法勘破,仍舊能夠達到比較高的境界。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1-2909:46


    迴複1樓胡因夢以及其他幾位譯者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常識未免太過缺乏,他們對“奎師那”這個專業名辭是毫無所知的。“音譯”在已成文的翻譯裏麵,是不可以自造的——比如“馬克思”是個成文音譯,在成文具有固定性後不可以再音譯為“麻可絲”。像是“史密斯”也不可以音譯為“是米似”…等等。所以,“奎師那穆提”是正譯。不能因為輸入法,就遷就成為不嚴謹。所以我還是在用“拚音加加”不用其它輸入法,因為很多專業名辭是我手工輸入到辭庫的,再改用其它輸入法的話我會很辛苦。“古代文人”何解?你是說莊周?假如指的是莊周,你未免也太小看南華真人了!嗬嗬!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1-2915:47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自然不是莊周南懷瑾的書中提到了很多古人的詩詞啊~~~我不能一一背出而已。但是基本的意思是這樣的。雖然他們連小乘或許還沒有達到,但是對於感情的感悟也是很美的境界。而這個境界,我們也達不到。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1-2915:49[評論]古代文人是泛指[精華]南先生還是說的南懷瑾。舉例而言,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再比如其他他舉例的情詩,雖是寫情,但境界也非我等可比。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1-2915:51迴複1樓可比,李商隱沒什麽高境界可言的,天人境界沒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1-2916:08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如我輩[精華]追求感情可否做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思之情可否做到“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夫妻可否做到“至親至疏”……等等等等,這些便是感情之中的上等,我是想說這個。但從“耽於情”本身的境界而論,也是我理解你那段話中的意思唄,也是我希望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待感情的態度~~~~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1-2915:55[評論]再比如~~~~[精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境界,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等等~~~~~如何修正佛法裏邊南先生穿插著講的嘛~~~當然他舉得例子可能和我說的不盡相同……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1-2915:57


    迴複1樓我是順著你“耽於情,然而古代的文人們即便無法勘破,仍舊能夠達到比較高的境界。”而來的,所以講了講天人境界的“情”。南先生他舉的的那些例子是不錯,但和我說的不是一迴事,也不是一個境界。至於你舉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和其它的不能混同,那是禪詩,那才是真正的境界,即便天人也是拍馬不及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1-2916:20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還有一點就是~[精華]我自問我還達不到這些境界,所以對我來說這個境界依舊是高的,即使他跟天人比依舊低下,然而仍需要我去學習。當然,我也自認我對感情的境界比起現在一些年輕人也是高的,所以發出來讓大家看一看。如此~~~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1-2916:17迴複1樓“取其上”,“取其上”,嗯嗯。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1-2916:22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2)關於武俠小說[評論]樓下[精華]多謝。改天我抽空去民國館翻翻看吧~~~~~其實普通借書館裏應該也有,但是我在武俠那邊翻了翻,滿眼都是古龍金庸梁羽生,其他的星星點點點綴其中,找起來太眼花了……看上了年紀的書還是比較舒服的。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0213:45


    迴複1樓圖書館的武俠分類應該不是按照“新派”“超新派”來的,應該是按照年代排序的,正好這也是兩個時代,你順便把民國時期的“新派武俠”(沒多少,不到兩百本)都看了吧,基本沒有太差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0219:03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嗯[精華]南先生的書我是放單位中午看的,大家都睡午覺,我一般睡不著,一個人看比較安靜。武俠的書是打算在家裏的時候看。下次去找找有沒有新印出來的吧。先是南向北趙,然後再看宮白羽鄭證因朱貞木他們的……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0219:23


    迴複1樓我喜歡南向,是北趙之上的。趙煥亭雖然是無數武俠文學構想、名辭的首創者,不過向愷然也是第一個“武術家”身份的新派武俠文學大師,向愷然正因為本身就是個有真功夫的人,自然在寫作中露出的很多東西也是真東西,這和後來武俠作者在屋裏麵的全靠想象是絕然不同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0220:18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3)如如不動[評論]剛才有段話被吞了哈[精華]再譬如何謂之如如不動,南先生的書裏經常出現這四個字,最近看一本武俠小說也有這四個字。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0613:31


    迴複1樓武俠小說就算了吧,作者幾乎不可能懂的。如如不動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意思。這個涉及實證,用言語隻能這麽講,但這麽講是掛一漏萬的。


    [評論]轉發不如先生的迴複好看[精華]先生說如如不動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意思,我知道隨緣不變,那個不變隨緣沒聽說過,怎麽感覺像是個繞口令啊。。。。。非要這麽對稱說嗎?還是那個不變隨緣另有其它意思?最近先生更新很頻繁啊!勤勞值都兩位數了!驚呆了。。。。。


    發表人:taenggu發表時間:2013-12-1103:34


    迴複2樓“繞口令”….你覺得古人有那麽無聊嗎?…當然不同了,“隨緣不變”是大小乘共通的,光有這個是相對消極的,不變隨緣則積極得多!至於勤勞值的事兒,咳咳,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哈哈哈!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019:22迴複|本主題共有2迴複


    (4)修行與修習[評論]唉……等這麽久還沒被反芻出來,估計是被逐浪徹底消化掉了。[精華]另一句我問的是,圓覺經原文裏邊有時說“修行”,有時說“修習”,有何不同。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0616:12


    迴複1樓“修行”是個統稱,各個宗教都有自己的修行體係,其實都有自己的“聞、思、修”的,這是從大的係統性上來講;“修習”則通常是針對某個法門而言,譬如你在修習“安那般那”法門,但“安那般那”隻是你“修行”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0620:28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5)“鬼”造字[評論]15256[精華]又想起一個問題~~好吧我是一江春水~流到哪算哪~~~~魂魄二字為何一開始造字是從鬼的呢?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008:12


    迴複1樓“田”之下,入九幽之地嘛!能上九天,能入九幽,方是“申”(神)。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019:29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6)關於龍[評論]今天看~~~[精華]龍梵語(naga),忽然想起魔獸裏邊的娜迦來了……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015:37


    迴複1樓除了漢語裏麵有龍,其它的都不是“龍”。“dragon”也不是龍。“龍”的性質和道家說的“真人”差不多了,它是可以上天入地,出入五行,而且隱現由心,神秘莫測,沒有任何事物是可以拘束到龍的。在古人眼裏,真正的萬物之靈,隻有龍才算數。所以我們中國人將龍作為我們的圖騰,希望我們最終也可以像龍一樣,無拘無束,暢遊三界,出入五行。這比要跳出去的出世論調,還要看似更為高明呢!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019:54迴複2樓原來龍的傳人還有這麽多含義在裏麵。。。。


    發表人:taenggu發表時間:2013-12-1103:33迴複|本主題共有2迴複


    [評論]15275[精華]那麽八部之中的龍屬於啥呢~?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108:42


    迴複1樓印度沒有龍的概念,大約所謂天龍八部的龍是蛟、虯之類居多吧。若按中國傳統文化對龍的定義,佛家裏麵似乎隻有悟道證果的聖賢才可以相比之。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123:25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7)藏傳佛教幾問[評論]對了~~~[精華]忽然想起來的~~~轉世靈童是真的麽?通過“金瓶掣簽”那些方法找到的便真的是轉世靈童麽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109:53迴複1樓每個人,甚至每個生命都是轉世來的。“隻有活佛才會轉世”,那是胡扯。要麽都不會,要麽就都會,這就是宇宙法則,沒有人可以有特權的。當然,有把握的轉世,確實通常隻限於有修證成就的人。從這點來說,才有所謂的轉世活佛(“活佛”是個俗稱,佛家根本沒有這個稱唿的,在西藏或蒙古的佛教裏麵通常稱為“唿圖克圖”)。“金瓶掣簽”隻是無數種確認轉世的手法之一,至於找到的是否必須是某個具體的成就者的轉世,則要看眾生的業力感召了。在人欲橫流的每況愈下的時代,眾生的業力過於汙濁,那麽也有可能感召出來的不是什麽成就者,或許是個混蛋也說不定的。我說的這個沒有針對某個具體人,而是說了各種都會存在的可能性。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123:37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什麽是~~~[精華]什麽是紅觀音,什麽是綠度母,什麽是喜樂金剛發表人:冬水主


    迴複1樓“度母”就是觀音的別稱,度母有二十一顏色,其中有紅度母,但沒有“紅觀音”之說............當然,也有說度母不完全是觀音的,度母隻在“藏密”中有,“唐密”裏麵是沒有度母的,隻能任藏人解釋了。至於綠度母,是所有度母的總持,重中之重,修度母法,綠度母法是首要的。“喜樂”金剛我不清楚,密宗的本尊裏麵有很多金剛(現忿怒相的佛菩薩),有“上樂”金剛,有“勝樂”金剛,“喜樂”大概是不懂術語的人另為翻譯的吧。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217:15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那幾個紅觀音、喜樂金剛[精華]是我看南懷瑾說的~~~~圓覺經辯音菩薩那段,裏邊講修行的方便法門時,他講的西藏的~~~但是隻提了這三個詞,沒有說都是啥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217:18


    迴複1樓南先生對佛學術語不大講求,很多都是含含糊糊的,不過意思都對,他名中雖有“jin”,實則不嚴jin,嗯嗯。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217:28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講的是這段的[精華]若諸菩薩以寂靜慧,複現幻力,種種變現,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先修奢摩他,次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217:27


    迴複1樓當時他說大多數密宗的修行方法都是走這條路子~~~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217:29


    迴複2樓先修法到達“止”的程度——再到“三摩地”的成就——最終是“觀”。前半句是現象,後半句是佛學上的理論解釋。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217:34迴複3樓話說度母的二十一種顏色是說表象上的麽?皮膚還是什麽?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217:30


    迴複4樓另外最近還看了一本小雜書~~~~有鬼子母這位護法神麽~~~也算度母麽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217:31


    迴複5樓鬼子母是古印度佛陀時代的,她被佛陀點化而有所悟,後來是否成為護法神我則毫無印象了。就算她是護法神,她也應該屬於“出世間護法”,而非“世間護法”(擁有般若智慧成就的護法神才可以叫作“出世間護法”,當然,佛菩薩金剛之類肯定算出世間護法了);至於二十一度母各有各的功效——有利於權位的;有求子得子的;有息災的;有治病的…但無論如何,都是佛菩薩“利樂有情”的願力表現。


    世俗人很實際,尤其是漢地的,往往修這些法隻是圖好處,很多對於佛法解脫毫無興趣。至於度母的顏色,也代表了氣脈方麵的成就,你看過《藥師佛的濟世觀》就知道為什麽藥師佛是藍色的了,那是“中脈”打開的所證境。另外,各種顏色也有緣起方麵的作用,不是那麽簡單的,比如白色屬於“息災”,黃色代表“增益”,黑色代表“誅殺”…等等等等了。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218:06迴複|本主題共有5迴複


    (8)常不輕[評論]有沒有這樣的想法?[精華]其實身邊的一切有生命物除了是未證悟的佛以外,也是用各種方式來點化自己的佛呢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119:29


    迴複1樓常不輕菩薩的“常不輕”法門,便是指此。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123:49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9)關於《秋水之傳奇》[評論]15355[精華]昨晚剛把這本看完,意猶未盡,感覺好多章都能單獨成篇了!方流老爹老媽去的異世界也好想看啊,最後水濁是不是放棄飛升反而頓悟仙業?荒野之鴻兩人一獸再揭開的線索謎團又該是什麽?愚公客棧的掌櫃們的秘密又還有多少?太多迷了!雖然很多都是調侃書友而寫,但是故事確實太吸引人了!最萌的莫過於小白了!祝秋大能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哪天我們就能繼續看完故事大飽眼福了!


    發表人:硯缺前來超神發表時間:2013-12-1522:06


    迴複1樓你是真看了,嗬嗬!你應該發現“冬藏”卷的時間順序其實是在“春生”卷之後的,時間上我用的是倒敘手法——閱讀順序既可以從“春生”卷開始(主角是九大至尊,比如春生卷首個出場的就是後來的至尊“莫道不消魂”上官琳,至於“荒野之鴻”楚動天與“無咎無譽”他們都會陸續出現的),也可以從“冬藏”卷開始;體裁上,則正文所有的卷彼此之間都有關聯性,也都有各自的獨立性,這種體裁在武俠作品裏麵則是前無古人的(《楚留香》屬於“係列小說”,《傳奇》則是單獨的小說,還不同的)。至於水濁,他在崆峒山先後經儒道兩位大師的指點,最終成就的是“天仙”位業,他早先在尉遲府因屈翎的因緣而成就的則是“神仙”位業,這些後來都會有所交代的,嗯嗯。方流的父母則是“愚村”這個派係,屬於“昆侖派”的前身性質,來曆則與“崆峒派”神秘麵紗的背後同樣也是屬於驚天動地的性質!那個異世界很好玩,愚村這邊本也是我最大的一個伏筆,到“夏炎”卷才會最終揭曉的。


    “地宮”則又是另個體係了,屬於“龍”,這種匪夷所思的生靈從世間到天人界,整個宇宙各處都有“祂”們的存在,直至最後的“秋水”卷中也有祂們的身影。還有很多了..........比如“拜月樓”和“七星牌”的難兄難弟(春生卷下半部)也是我本人很喜歡的內容,很出彩!我個人感覺要比無念上人(就是後來的“邪尊”何曾得)從少林寺的出走(春生卷上半部)還要精彩!“屈翎”與“方流”這“雙主角”則走上不同的道路…這些大綱的內容早先我是沒有的,我是寫了“冬藏”的半數之後,才漸漸設定出來。寫作沒有大綱,是走不遠的。不說了,等什麽時候空閑較多了,會再度開寫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620:37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10)覺行[評論]依舊是圓覺經[精華]還是辨音菩薩那一段,他全文都是講修行嘛,但是每一種方法的最後,給結論都是說此菩薩者,為什麽不說此佛者呢?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17:14


    迴複1樓一開始辨音菩薩問的是: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行?但我覺得他問的也是包括末世眾生都在的,最後修行是要成佛。世尊一開始講,也是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論。底下的說的每種的句式都是統一的,就像上次我打出來的那段。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17:20


    迴複2樓自幼便看不下去佛學,可以捧著古籍津津有味的看上一天,佛學的看上幾眼就困了,連上麵迴複的幾句都看的費勁,哎,難以修成正果啊!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719:18


    迴複3樓我的辦法是看不下去就抄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0:22


    迴複4樓看不下去是因為看不懂,原因就這麽簡單,嗬嗬!“菩薩”是個簡稱,全稱為“菩提(覺悟)薩埵(有情)”,就是有覺悟的人,但沒有徹底圓滿,圓滿了才是佛果。經典大多數都是釋迦牟尼對各種各樣眾生的講課,學生裏麵什麽都有的。他有時候是對羅漢講,有時候是對普通人講,圓覺經則是對菩薩們的講課,釋迦佛不可能對著一堆佛陀講課,佛果是“覺行圓滿”,而菩薩是覺行均未圓滿,所以還須要修行的,這有什麽值得費解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721:34


    迴複5樓小學的時候先是看的東周列國誌的小人書,覺得不過癮,正好看到了左傳,當時是對照本,現在都還記得寤生、廩延、魚麗,當時就被古言的凝練、蘊含的意味所吸引,變成了興趣愛好,對佛學,因為看不懂,又不是喜好的,就沒有涉獵,現在看你們討論佛意,仍然如聽天書一般,嗬嗬。不知道佛學、佛意這兩個詞用得對不對。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722:41


    迴複6樓沒有“佛意”這個說法。“佛學”屬於“教義”、“教理”中的“教理”範疇。儒釋道的經典文字當然都屬凝煉(不是“練”,“練”是新中國的語委會瞎掰出來的。“凝煉”原是鍛造方麵的術語,後人引申出更多的含義),所謂“微言大義”,確實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本就是佛家的術語)的,嗯嗯。假如對傳統文化這三大支柱沒什麽理解,那麽便失去了根基,那麽自然也就沒法說自己是懂中國的這些傳承精華了,自然是隔靴搔癢,類似西方人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眼光了。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18:05迴複|本主題共有6迴複


    [評論]那個問題[精華]但是譬如經過禪那、三摩缽提、奢摩他等的修行之後,他還說此菩薩者~~~~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14


    迴複1樓是啊,經過了又怎麽樣呢?彌勒菩薩都已經是“等覺”位了,“覺行圓滿”已經在智慧上與佛無異,已然“覺圓滿”了,但因“行”還是“一生補處”,所以還不是佛果呢!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721:19迴複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如果[精華]已經寂滅等等,不應該已經超過覺悟有情了麽~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15


    迴複1樓“寂滅”這個辭匯還是不夠,所以最後隻好維持音譯的“涅槃”,這裏麵的含義有很多層麵的。登地菩薩從初地歡喜地開始,就已經證悟涅槃了,隻是還不夠徹底,不夠深入,菩薩的那個證悟,還須要經過“覺”“行”兩方麵的深入才可以有所進展的。涅槃也不同的,不僅僅是隻有“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這兩種!你得把羅漢的果位和菩薩十地果位再加上等妙二覺都算上,才是涅槃的全部分層標準。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721:26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我又來了~[精華]秋水大哥~~~你是如何理解~~~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4:21


    迴複1樓答案: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不是文字遊戲。你要問我如何理解,便是“作方便”想了。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18:48


    [評論]我問的那句話[精華]嗯。因為這個是說圓覺經時,南先生講這個是世尊悟道的原理吧~差不多這個意思。然後又加了一句說,如果不理解,就一直讀,總會讀到有一天理解為止。在我看來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但還是好奇你是腫麽理解~哈哈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8:51


    迴複1樓現量境的東西說出來,一旦變成文字語言,就都會變形走樣,這是沒辦法的。其實“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已經是個方便了。這句話隻是個杠杆,是個楔子。這是“以楔出楔”的道理,沒必要在楔子上麵作糾纏。釋迦牟尼的“指月”也是這個意思。他指的是月亮,你卻非要看那個手指頭,不看手指頭的指向。然後在手指頭上麵做研究,這本身就是個悲劇。佛學界的存在,就是個悲劇。沒有什麽“約略”,懂,便是真正現量境上全部實證到,假如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或迷惘,都屬全錯。這裏麵的道理和科學是同樣的——答案中必須是完全肯定,沒有任何其它東西的存在。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19:10迴複2樓其實後半句我約略能感覺到裏邊的意思,但是前半句就不是太懂了。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8:53迴複|本主題共有2迴複


    (11)夢的解析[評論]嗯嗯……[精華]不經意間,我又刷屏了……最近看弗洛伊德的釋夢。覺得我每天做夢都是糊裏糊塗的,有些時候記得清楚的我知道這個夢可能源於我希望被人讚賞,被人關注,或者是睡覺時候踢被子了……但是絕對做不到他那樣追本溯源。看南先生講修行到一定程度能夠自己控製自己做不做夢……那個就更強大了。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23


    迴複1樓但同時我卻覺得我早上說我自己的夢時,絕對做不到他那樣的清楚,清楚到每個細節都沒有忽視。他是如何做到夢中依舊觀察如此細微呢?而且敘述出來保證並不走樣,而且沒有加進去自己人為的修改呢?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24


    迴複2樓所以我對那本書的多半內容都是有點將信將疑的。退一萬步講,哪怕弗洛伊德自己修行到了這個程度,他的那些病人述說的夢又都能保證十成十的確認麽。所以這本書總覺得有些地方是為了解釋而在解釋……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26


    迴複3樓《夢的解析》,翻譯者來源最重要,不知道你的本子是誰翻譯的?不要因為你自己做不到,就說別人也做不到。弗洛伊德在心理學上還是挺有造詣的!他的解析從某種程度上說並無錯誤,隻是離“圓滿”實在還差若幹個鴻溝而已。“夢修”在顯密裏麵都有的。噶舉派的“六成就法”裏麵的夢修就很強!君羊裏我從前講過,不重複了。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721:32迴複|本主題共有3迴複


    [評論]我是覺得[精華]我是覺得他即便能做到,他那許多病人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加了大量的病人的夢進來。呂俊翻譯的版本~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34


    迴複1樓我說的“來源”是指“和諧社”(關鍵辭,自己意會吧)。病人肯定不是隨機亂挑的,科學這方麵還是很嚴謹的,我對科學實驗方麵的認真態度從來都是讚賞有加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721:38


    迴複迴複2樓而若逐本溯源,那些病人也未必人人能夠追溯那麽久遠之前的小事~~~~所以對佛洛依德如何能夠得到這麽多一手資料表示很驚訝。注意我的用辭,並不是懷疑,而是驚訝~~~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721:36迴複迴複|本主題共有2迴複


    (12)傳統文化[評論]我一會兒再衝咖啡[精華]答突破~~~~~~~……對於古籍……我論語、易經、史記都大致看過,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武經七書以及資治通鑒仔細看過~東周列國誌、兩漢演義、隋唐演義、清史演義等等還有四大名著那些是拿來當小說看的,同時還看了三言二拍等等。最近才開始接觸佛學方便的東西,看的還是南先生的著述。隻是因為看著述的時候對於原文引用部分我有個壞習慣就是會跳過去看,所以才會下筆抄。而且發現下筆抄完了,對我自己確實還是有用的。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0:47


    迴複1樓好吧……佛學方麵……嗬嗬嗬嗬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2:12


    迴複2樓以前忙於生計,讀書隻是業餘愛好,閑暇時間不多,因此涉獵不多,加上本人喜歡關於戰爭的記載,所以看的都是古籍中關於戰爭方麵的記述,對於古籍中經濟政治方麵的基本上都是粗略一觀甚至跳過去,所以討論起學術方麵就一知半解了,嗬嗬!對於古籍當時都是走馬觀花,對於曆史事件人物前因後果都略知一二,自以為可以著書了,等真寫起來才發現不是那麽迴事,光是查資料引用摘抄對比總結就累死人了,哎!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813:56


    迴複3樓抄書確實是好事,可惜上學的時候很少被罰,沒有養成這個好習慣,當然隨筆當時還是記了一些的!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813:59


    迴複4樓我那些書基本都是上初中高中時候看的,每逢寒暑假,偷偷翻家裏各種書架,然後攢零花錢偷買一些書……哈哈~~~~當然,我那時寫東西沒有電腦,所以基本靠翻辭海來,現在方便得多了!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4:00迴複5樓嗬嗬,我上課考試升學一路坦途,到了大學反而懈怠,覺得過得太過順暢。如今也算是多打開一道大門吧。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4:02


    迴複6樓當然,我以前看得最多的倒也不是古白話小說和文言文……真正古代文學我看得多的應該是詩詞歌賦這方麵的~~~~~以前頑皮,翻鑒賞辭典都是找情詩這些看。嗬嗬~~~~後來才又仔細看其他的,倒也翻了三本下來。隻是那時覺得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那些了,現在才知道自己漏了許多內容。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4:07


    迴複7樓所以之前秋水大哥會說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缺失,的確,現在很多人可能更注重地都是那些傳統中看似風花雪月亦或者神奇玄幻的東西,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傳統文化中關於修身這一塊的內容。而佛、儒、道在我看來,其實都是講的修身,而很多人對之均有誤解,甚至鼓吹除了儒家比較積極以外,其他二者都是相對消極的世界觀。還有人認為儒家後來發展成為程朱理學時,存天理滅人欲,是封建思想,而一開始董仲舒獨尊儒術是禁錮了國人思想一千多年的罪魁禍首,卻根本沒有想過去認真思考這三者講的是什麽。以至於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時候就說不想了解,因為這些思想都如何如何……豈不是荒謬之極。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4:16


    迴複迴複1樓你們兩個說得熱鬧,我也來湊一腳吧,嗬嗬!關於“抄書”“抄寫”這種方法,對於我是不適用的。


    我的體會是,隻有理解,才會產生記憶。或者說,真正理解之後,記憶不記憶無關緊要了,更不需要什麽倒背如流,甚至連正讀下來也是無須的。莊周所謂“得意忘言”,就是這個意思。


    惠能大師是個一字不識的文盲,但別人要拿著經典來向他請教,關鍵點,就在於慧能是識“義”,對方是識“字”,這種區別較之“天壤之別”,還要過之不知多少倍的。


    所謂經典,是有指導意義的,但我後來也曾有過數年不看書的經曆,為的就是打破“所知障”,而去真正有所實證。再說傳統文化,“傳統”代表了“傳承”,“文化”也有“文而化之”的教化功能。首先要能夠繼承先聖先賢們的傳承,才能往下講到“文化”。若是對於本質方麵毫無所知,隻不過在文字中風花雪月了下,便自以為懂得傳統文化了,那便是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那便是純屬自欺欺人了。嗯嗯。中國最了不起的便是智慧方麵,而這方麵我們的先人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放眼全世界,也隻有古印度的釋迦牟尼這係堪與匹敵而已,再無其他。這是從傳承上、係統上講。當然,這裏沒說個別人,個別人如耶穌(他的傳承早就失傳了)、如奎師那穆提等等自行悟道的不算在內。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18:35迴複迴複|本主題共有8迴複


    [評論]關於抄書的問題~[精華]我是因為抄書的過程中,自己也會讀一遍,從中自己能夠體會每個辭的意思,比單獨看過之後,直接去看南先生的解釋要多了一層。其實也就是達到了帶著問題去看的目的。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18:49


    迴複迴複1樓南先生的意思也是讓讀者多看原文,他的講解屬於“不得已”性質,因為現代人就連常識也不懂了,隻好像是對幼兒園小孩子那樣,慢慢講起,順道也將本該知道的許多東西,趕緊都盡量講出來。其實所謂南先生著作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個悲劇,代表了中國人最了不起的東西已然缺失到了即將滅絕的程度。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19:02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評論]靠著秋水老大的迴複周點擊湊成了15000的整數!嗬嗬![精華]讀書的目的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了,我隻是對軍事題材的愛好引起的興趣,當然不能和秋水老大相提並論了,談起學問來真的有種高山仰止的感覺,嗬嗬!因為對佛道沒有入門,也隻能拿儒家說事了。弱弱的說一下,看的古籍越多,就越有種感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不是說說而已的,孔孟之道能夠傳承幾千年甚至在明清之際達到高峰自有其道理所在,其中博大精深之處不通讀古籍是不能感悟的,古人十年寒窗能有所成,而現在恐怕要花上**十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吧,畢竟已經形成了斷層,看來現在很少有人能達到古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境界了,而最主要的是學史能明悟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是現在的學校裏學不到的(最起碼當時的學校裏還能有五講四美),現在惡果已經顯現出來了,所以看到有寫那什麽的連看都沒有看就反應那麽大,嗬嗬!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819:10


    迴複1樓我連續兩個迴複被吞了,不敢多說。順著你的話繼續簡短說下: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祖先的東西先要有所了解。沒有了解就去盲目崇拜或盲目鄙視,都是愚不可及的。古人的胸懷是敞開的,是開放的,“崇洋媚外”(加引號的)不是不可以,即便自身有真東西,也不自閉自大,也要去繼續求學壯大——所以有了吸納了外來戶(釋)的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便是——格局。人是否能有成就,終究是要看格局的。著眼點不同,結局必然不同。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19:20


    迴複迴複2樓可能說的不太準確,不是學史能明悟做人的道理,而應該是古籍中蘊含了許多哲理,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所在,明悟做人的道理隻是其中一點,而現在我們所學的西學因為文化教育體製等方麵的差異,根本學不到其中精髓,說的好聽是照單全收,說的不好聽是舍長取短,對於祖先的東西現在是……,以致……,同樣現在很少有人能做到“求學壯大”吧,作為應該大眾化的教育卻是變成了“真理隻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819:49


    迴複3樓我多說句……孔孟之道不是在明清達到高峰。在我看來,孔孟之道是在孔孟之時才是高峰。明清時候達到高峰的那個在學術界看來應該是對皇權的穩固和中央集權製的發展。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821:43


    迴複迴複4樓東方的做人與西方不同,並非是從“十誡”開始的教條主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是講了做人的道理,但傳統文化更注重的是先要知道人是怎麽迴事,這個是關鍵點!知道之後,自然便知道做人的道理了,所以,從上古道家(儒道以及諸子未分家之前)開始,首要便是懂得“道”或“性”(“性質”的性)的本體,才能有所發“用”。從曆史發展上說,先秦之際,儒、道家等等的出現,便已是上古道家的分裂頹敗象征了,諸子爭鳴,也正代表了心法的不再純正,這並非是什麽絕對的好事。從儒家本身來說,我在君羊裏麵也講過,儒家的發心與佛家大乘菩薩道毫無二致——“人之所需”是為“儒”。這就是“儒”的精神,“儒”的願力。這和到了清末民初的考證訓詁之學,不管大義,隻爭小節的“偽儒”(這是我的觀點,學術界當然不承認了,承認了就沒飯吃了嘛)是南轅北轍的。縱觀古今中外,儒家對於人性的開放程度,對於事物本質的透徹,堪比宇宙法界的廣大胸懷......等等,真是太過稀有!曆史上也隻有佛道門可與其相提並論,再無其餘。給你們看看《中庸》中的名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是儒家繼承下來的心法,是真正的偉大!真正的了不起!我也曾有過《改“中和”字,不改“中和”義》,就是講儒佛一貫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菩提;發而皆中節,謂之慈悲;菩提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慈悲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菩提慈悲,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823:32


    迴複迴複5樓自己以為孔孟之道經過漢唐宋明的發展不但為統治階級所接受,而且為士紳階層所接受,更能在民間擁有市場,培養造就了兩千年的精英階層,所以才認為他在明清達到了自己的高峰,能夠完美的融入時代,而所謂的學術界是為某個團體服務的,出於政治需要才……,我們看到聽到的都已經不是它的本來麵貌。一開始我已經說過對於學術方麵一知半解,以上隻是我自己的理解看法,見笑了,嗬嗬!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823:43


    迴複迴複6樓同樣被吞了,不知道明天顯示的出來不,說的隻是自己的理解看法,自己對曆史的解讀,當然比不上權威界的說法了,貽笑大方了,嗬嗬。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1823:58迴複迴複|本主題共有6迴複


    (13)愣嚴開個頭~~[評論]15414[精華]昨天看完了圓覺經略說,今天開始看楞嚴大義今釋~~~~~~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908:33


    迴複1樓你閱讀楞嚴經就要更困難些了,語言雖然和圓覺經同樣古奧優美,但從頭到尾完完全全都是在講所證境,我看都頭疼!因為所證境不夠的緣故。尤其是後麵的五十種陰魔境界!全都是勝境!但在佛陀眼裏,隻要沒達到圓滿,就統統都是魔境!當初看到那兒我都傻眼了,這釋迦牟尼老頭子太狠了!真是一點臉麵都不給菩薩羅漢們留啊...........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918:12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14)聖經與大力鬼王[評論]話說[精華]看聖經有種毛骨悚然不舒服的感覺……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913:27


    迴複1樓嗯,大力鬼王的嗔恨心很重,尤其是舊約部分,上帝和混球差不多了。所以耶穌是最大的改革派!到了耶穌手裏,才煥發出智慧的光芒!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918:17


    迴複2樓是啊。看的我各種汗毛倒數~~~~話說迴來,護持圓覺經裏邊的有大力鬼王吧~~~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918:24迴複3樓我剛看到大衛的部分……感覺是完全沒看見智慧的內容。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1918:25


    迴複4樓舊約上來就是七天造物,這是有道理的,就是“地雷複”卦,以“七”為一個生命增長周期是對的。這是數理的作用。護法神裏麵當然有世間護法了,世間護法的特征就是嗔恨心重,即便是善良的世間護法發脾氣也是不得了的,其中大力鬼王就是神通大、脾氣大。它們就是這個種類。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1920:47迴複|本主題共有4迴複


    [評論]15432[精華]圓覺經的護持裏邊~~先是金剛說話~說我們保護持經人家宅平安~~~然後是天王說讓他安穩,心不退轉……最後到了大力鬼王,來了一句有神鬼侵擾,我們就把神鬼秒成渣渣……那語氣跟聖經一樣一樣一樣的……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008:35


    迴複1樓嗯嗯,這種生命體就是有這種特征的。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2016:50迴複|本主題共有1迴複


    (15)文學與文字[評論]15451[精華]忽然間人生索然無味,惟願濁酒一杯以獨醉。送上啤酒一瓶聊以自慰。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2114:51迴複1樓酌字居然打錯了!在看《李闖小史》,作者的文學水平實在不敢恭維,且多為偏聽不實之言,還要強迫著自己看下去,去挖掘出其中接近曆史真實的內容!鬱悶!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2114:58


    迴複2樓李自成的話推薦看姚雪垠的《李自成》~~~~~還可以的。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115:25


    迴複3樓姚老文學修養沒的說,若是從文學性藝術性來說確實是部好作品,平時倒是可以拿來欣賞,但從曆史客觀角度來講政治性太強,與明末遺老記述走的是兩個極端,同樣不盡不實有著歪曲的成分,自己就能挑出《李自成》裏麵有違史實的好幾條謬誤,史實上就無所借鑒了,因為寫書的緣故自己專注的是客觀性、真實性。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2117:11


    迴複4樓《李闖小史》真的有點看不下去了,居然說左良玉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的幾十位文臣武將的來曆記述大半錯誤,連鬆錦之戰都驢唇不對馬嘴,感覺就是根本沒有看過相關明清史的清朝中後期說書藝人托名明末之人信口開河。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2117:42


    迴複5樓冬水說得沒有突破全麵,姚雪垠的文字功底是沒得說,但政治性太強,禦用文人罷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終究落於下下乘。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2117:54


    迴複6樓我也是看他說那個文字功底差所以推薦的~嗬嗬~針對的就是文學性唄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117:59


    文學不是獻媚的工具,注意我的用辭,我的用辭向來精準,所以我說他的“文字”功底,根本就不談他的什麽“文學”。


    迴複8樓我是在《山西通史》一條注釋裏麵看到其引用的是《李闖小史》,所以才專門下載了看看,因為寫書的緣故,我是在努力的從諸書記載中找出不一樣的地方以盡量去還原曆史真相。還是感謝冬美女的推薦。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時間:2013-12-2118:14迴複|本主題共有7迴複


    (16)其他幾問[評論]15457[精華]上次去圖書館的時候,看到弘一大師邊上還有星雲大師之類的著作~~~~不知道其人如何~~~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117:53


    感覺李叔同確實是雜家。隻是說到佛學的時候,比起南先生來說,宗教味道更濃重了些。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117:55


    2樓另,我看南先生的《周易今注今譯》裏邊,提到六十四卦最終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這個是主要指的當位不當位而言麽?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117:58


    3樓“其人如何”,是說的修行方麵?我看過他對佛法的一些言論,談修行的話,他肯定是沒有的。但據說此人熱愛慈善,想來做人方麵很不錯;李叔同先生屬於天才中的天才,他的修持是一絲不苟的,但所證境如何,這個我不清楚。因為他是律宗的,當然說法方麵更具有宗教性了,其實,戒律的含義不僅僅是在宗教方麵的,而是充斥整個宇宙,譬如吃飽飯後不能立刻運動,這個也是“律”;“水火既濟”和“火水未濟”的確是相待的,但你不能說是否“當位”——它們本身就各有其位,故而是“既濟”位與“未濟”位的區別。


    發表人:亙古秋水發表時間:2013-12-2118:24


    4樓他除了有說比如藥師佛應該怎麽拜,什麽儀式以外,還會舉說拜佛從而達到脫災消難目的的一些例子……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118:40迴複迴複|本主題共有4迴複


    (17)這個題目其實隻是一時興起哈~~~~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評論]15467[精華]昨天吃飯的時候忽然想起南先生說的“不殺生”,其中講到唿吸的同時也會殺生許多。又因此想到佛家的*滴水中有*萬*千生命,所以唐僧喝水前還會念經。但我想了想,其實我們喝水唿吸固然會殺生,但隻要活著,我們的種種舉動終究也是在滋養著無數生命。取之於*大,歸之於*大,若單從這個層麵來看,其實*大皆我,也是*大皆空。而於我們常人而言,不殺生鐵定是做不到的,那麽便先要做到的是不逾取吧~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210:18


    迴複1樓最近吃飯的時候總是會想起李叔同的老師說的那句話:你碗裏還有剩米不吃掉,你有這麽大的福報麽?


    發表人:冬水主發表時間:2013-12-2210:23


    迴複2樓嗯,那是細菌。喝水前念往生咒是戒律,因為裏麵有細菌的。當初釋迦牟尼說星係、說細菌......等等的存在時,始終被人認為是荒誕不經的,最終上千年後還是科學家們去佐證了很多佛陀的看法。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秋水之蘭陵隱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亙古秋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亙古秋水並收藏《秋水之蘭陵隱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