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迴複又是被吞了,便發在“雜談”卷了。上次對餐霞的迴複後陸陸續續又迴複了幾次,索性合並成一章吧。


    [評論]14381[精華]好吧,秋水大哥,俺現在連頭都不敢抬了……,《梁實秋文集》與《醜陋的中國人》這兩本書倒是看過,大抵對後者的印象深*些,中國人的醜陋,如同阿q精神*樣,基本是多數中國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印象中最深的*句話是:。*個*人是*條蟲,*個*人是*條龍;*個中國人是*條龍,*個中國人是*條蟲。自私,猜忌,迂腐。感觸很深,但是細細尋思,現在當下的*些風氣之類確實如此,似乎都已經超負荷,變得畸形和病態起來了……


    作者迴複:總結的可以說很是膚淺,不及“原罪”的深度。有這工夫不如看看《聖經》。無論外衣是什麽樣子的,內在的規則——“貪、嗔、癡、慢、疑”都是無明所導致的。看起來大為不同的是現象,其實都是一個東西的嬗變。


    現象上人類從未擺脫過各種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後又會冒出一個新問題,當十字軍東征的“光明”屠殺後,依然會冒出個納粹來以“精英”、“純粹”之名血洗世界。醜陋的,從來都不止是中國人,而是西方所謂的“原罪”,也是東方的“無明”。這個問題不解決,人類將永遠都是醜陋的。


    發表人:我是一號床發表日期:2013-10-1422:28點擊數:8迴複數:2


    [評論]14383[精華]感謝大哥這麽細致的講解,雖然很多地方還不太明白,但我會下載此章,慢慢研究,也許等我再靜心讀幾年書,才能明白無礙。我研究閱讀傳統文化,也許就是葉公好龍,徒有其表,而未專下心去,大哥的迴複警示了我,再次感謝!大哥做學問的態度和精神都讓我生出敬意,讓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我汗顏??????。


    作者迴複:是的,看了這麽多迴複,顯然你沒有看明白。這不是“再靜心讀幾年書,才能明白無礙”的事情,假如有那麽容易的話,恐怕我二十年前就可以成佛嘍!嗬嗬!


    題外話說下:葉(這個姓念she,音“射”)公好龍。唉——!感謝新中國的語委會!為了讓文盲能夠迅速提高,而不惜將別人的姓氏都給改了!至於葉(音ye“夜”),則是另外一個姓氏。“she”和“ye”是兩家人啊…


    葉(she)公則是曆史上葉(she)姓的始祖。不過語委會是不管這套的….迴到原來的話題上,應該汗顏的是你的曆任老師,從你這可以清楚發現,你從來就沒碰見過真正的老師。老師首要的是傳播知識嗎?錯了,那不是老師,那是字典或者什麽別的東西。老師首要的責任是認清自己,然後才能認清自己該做什麽,“態度、精神.........”這些東西都是從“認清自己”中來的。


    發表人:劉之豫發表日期:2013-10-1500:30點擊數:7迴複數:2


    評論]看了更新[精華]自小喜歡天文,可惜隻是愛好,沒能發展成為職業,對宇宙、世界之謎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自認為宇宙並不是終極存在的,其上應該還有一個甚至是無數個不同等級的世界或者稱之為位麵,其相對下一級位麵就好像整個宇宙相對於地球、我們的世界相對於微觀世界一樣,我們研究宇宙的誕生發展結局,某些“超級細菌”也可能在研究著我們的世界,而宇宙裏的“天神”又在幹什麽呢……至於天神下凡、人類起源,就好比小孩在沙灘上堆了個城堡,如果沙子有意識的話……打得比方不一定對,我們隻能對所認知的世界去研究、探索、思考,憑著現在的科技對於超越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當然無法理解了,如果河圖、洛書、夢境、世界之謎之流也算得上的話。據說我們的太陽係不過是個監獄,我們所看到的星空宇宙都是不存在的,我們這個世界不過是天神創造出來卻又遺忘或者是遺棄的世界。就像玄幻小說裏寫的某位大能創造出來供修真人士練功升級尋寶的秘境一樣,並不是真正的世界。


    作者迴複:保持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質疑來自於迷茫,這種迷茫是智者的迷茫——永遠不會盲從。這須要極大的勇氣與智慧才可以堅持下去。當全世界都在嗤笑你的迷茫時,卻依然不為所動,繼續探尋。這樣的人永遠都值得敬佩!


    至於“平行宇宙”的觀念,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西方的科學都是有的——霍金和他的朋友們推論出“整體宇宙”至少有十三個維度,每個維度裏麵都充斥著浩瀚。這意味著“無限”的十三個次方。而中國的“陰陽”觀念則不僅僅是早已包括了正麵的“維度”,反麵的,就連“反物質”屬性的“反宇宙”的維度都是多重的,而這點,科學則還未觸及到。佛家《華嚴經》的“帝網重重”則揭示出“盡、無盡”互為相融的真諦,這個雖然也是陰陽之道的另一表達,但早已脫離二元對立,是非實證者無法觸及的“法相”。


    在膚淺層麵上雖然科學也觸及了不少,但深度上,聖賢對於本體實相的實證確實是科學家做夢也永遠夢不到的。當然,有些“表相”上的事情,倒可以共通。比如:“大千世界”的無有窮盡。釋迦牟尼當初提出“三千乃至不可數的大千世界”的時候,被無數人譏笑為荒謬,科學家則在千年後通過射電望遠鏡觀察宇宙後,才向世人宣說了同樣的結論。


    至於“造物主”觀念,要看從何說起了。到了耶穌將“造物主”觀念在暗地中轉換為“本體實相”的時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因為,有“被造”的規則的話,即便是所謂的“造物主”也逃脫不了“被造”的規則,而上帝造物,誰造了上帝,誰又是造了那個造上帝的東西則是無有窮盡的,這其實是個思維上的誤區,在“雜談”卷《對盛順豐的迴複——起源、奧妙、神識等》裏麵我已經講過了。


    發表人:突破練氣一層發表日期:2013-10-1721:20點擊數:2迴複數:1


    [評論]14439[精華]看了先生的迴複,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先生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都有獨到的見解,發人深思,看待任何問題都應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受教了?????


    作者迴複:“深思”是好的,不過…我讓你想到愛因斯坦?…唉!


    我沒有什麽“獨到”。隻不過到了今天,時代不同了,表達方式也不同了,因此我的很多言論在現象上看上去是“獨”罷了,而其中的意思,則沒有任何“獨到”可言。至於“看待任何問題都應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唉!我從頭到尾都在講智慧的重要性,注重的是實證精神。這和“辯證”是無關的。


    嗯,既然提到“辯證”,那就閑扯下吧。


    西方的辯證法是從驢性子式的(北京人把這個叫“謅zhou”,也叫“鑽牛角尖”)辯論開始的,他們所謂的“實證”其實隻不過是種看上去較為充分的“論證”而已。從古希臘直至今日,辯證法的絕大多數是屬於佛家術語裏麵的“戲論”,是畫餅充饑的玩意兒,這是從深層次來說。


    淺層次上講,“辯證”這個玩意兒其實還是受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才真正有所大成的。代表人物當然是黑格爾了(他有兩個鐵杆粉絲叫恩格斯、馬克思,後來這哥兒倆原封不動地采用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然後將自己的思想硬塞進黑格爾的框架中,美其名曰“唯物辯證法”)。黑格爾本人就坦言他的“正、反、合”(其實就是自學來的粗糙“易理”)是受到中國《易經》的影響。


    話題再轉到《易經》對西方哲學思想、科學的影響。比如“量子物理學”的老大,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波爾(他在西方科學家的地位實在太過崇高了!你可以說愛因斯坦是可以和波爾相提並論的偉大科學家,但不能反過來說,從此也可以看到西方科學界對波爾的尊崇程度)。這位波爾老兄呢,對《易經》的癡迷是無以複加的!他的“量子物理學”主要就是受《易經》啟發而來的。後來他被授予爵位的時候,這老兄居然向皇室提出他的勳章要用“陰陽魚”圖案,他的所有襯衫上的袖扣,也是“陰陽魚”圖案。他將陰陽法則嵌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由此可見他對易經的熱愛之深。閑扯差不多了。最後說下:你不能對著人感歎:“哇——!你長得好像你孫子啊——!”…何況,以我們中國的“名家”的“辨析”(這和“辯證”是完全不同的,有空再單講)看來,西方的“辯證”不過是“呱噪”罷了。


    發表人:劉之豫發表日期:2013-10-1900:27點擊數:2迴複數:1


    [評論]14457[精華]看先生的迴複,看一路,開心一路;說先生見解獨到,因為兩點:一,先生的語言有時很尖銳,一針見血,直擊要害,現在很多人都沒有這種能力了,甚至可以說是退化了,包括我自己;二,先生思考問題全麵,思維縝密,加之學識淵博,分析問題往往有獨到之處。先生分析辯證和實證的區別,以及辯證的淵源,讓人捧腹大笑,爾後,開始思索其中的道理,先生這番言論有意思??????


    作者迴複:我上次的迴複——“我從頭到尾都在講智慧的重要性,注重的是實證精神”,這才是重點。“尖銳”也好,“縝密”也罷,都是從實證中來的,不需要去動腦筋,假如還需要的話,哪怕隻需要一秒鍾的推敲,那就錯了。這是完全不同的。真的清楚了,自然也就知道要害所在了。所謂“退化”,退化的不是智商,而是智慧。


    發表人:劉之豫發表日期:2013-10-2001:23點擊數:1迴複數:1


    [評論]14491[精華]沒想到今天倒晚將軍一步,昨晚碼字都能碼睡著,哎?????先生的雜談卷我一直都在看,以前是沒靜心深入去思考,再迴頭多翻看幾遍??????作者迴複:“雜談”卷確實“雜”,但多多少少還是說了些的。對於那些深入過後的人,打過幾個滾,翻過來再看的話,才會倍感親切。


    發表人:劉之豫發表日期:2013-10-2207:22點擊數:0迴複數:1


    最近事情真多,請教一個問題吧,仙與神最本質的區別在哪裏啊?(可以不去區分東方的仙,西方的神,這個排開)望秋水大哥多多指教?仙神不可共處的原因是什麽/


    作者迴複:剛在大本營那邊迴複完你,嗯嗯。你這問題就不是“正問”(佛學術語——代表問題本身就是個錯誤命題)。東西方對“神”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神者——"申"也。非"田"、非"甲"、非"由",其義上通下達,通天徹地(申),再加上個示字旁的意態牢結,便猶如釋迦牟尼所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至於"仙",一貫以"神仙"合稱,從此便知非聖人境地者不可以為神仙。看到這兒你就應該清楚了,不是“神”的“仙”,沒資格作“神仙”。西方的gods(神祇),用傳統文化來看,大多屬於“鬼”,有力量的鬼,這種鬼類的術語叫作“大力鬼王”。


    發表人:無風月發表日期:2013-10-2812:25點擊數:5迴複數:2


    [評論]14632[精華]先生對易理也有研究?聽先生“姑妄聽之,懶得糾正”的口氣,應該是知道其中乾坤的,我爸研究了一輩子易學、風水學,能算卦,能觀風水,但還僅僅是入門,我耳濡目染了這麽多年,也沒明白個一二三來?????發表人:劉之豫發表日期:2013-11-0118:37點擊數:0迴複數:1


    唉——!首先:我轉發的是“風水”方麵,和“易理”無關,真不知道你是怎麽聯想的......“卦師”是“卦師”,“風水師”(堪輿師)是“風水師”,以形而下論,這是兩個行當;其次:你看書囫圇吞棗,全然不解其中味道——滿口跑名辭的那是跑江湖混飯吃的,若真懂《易》人來看,“雜談”卷涉及《易》處可謂處處皆是,是你自己對於傳統文化過於膚淺…況且我還反複引用過《易》啊。你自己粗心大意不說,還要大驚小怪….;再次:《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現代人大多誤以為《易》隻是《周易》,且《易傳》亦是解人甚少)者——腐儒不解,圖知崇尚易理(“易理”是《易》之“理、象、數”中的“理”,同時也用於泛指“理象數”)。“象”之與“數”則因“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而妄解其意,對於“易數”類卦師等尤為排斥,將自己無知無能暴露無遺,對於“體、用”之道,隻知舉其體,不解“用”之無窮,終究渾身酸敗氣息,永無與聖賢交接處,可謂腐朽;至於後世卦師等,亦是不解,隻知用術數變化,不知何以如此,大抵不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偷心”、“機心”出入於“世、應”“六親”…之間挑揀吉兇。最終“可逃得了一時”卻“逃不了一世”,沉淪陰陽變化,永陷輪迴,無有出期。以上講《易》竟。


    至於風水,“形巒”派也好,“理氣”派也罷,不知滄海桑田之變,隻圖短暫之吉利,亦是蠢才。宇宙所有事物,自有其“不易”處,“簡易”處,“變易”處。若以佛家“法執”角度來看,腐儒執著“不易”處,不解變通;卦師堪輿等,執著“變化”之道,投機取巧,妄行聰明,不知奮發向上,向那“不易”之處透過,永遠與聖賢果位無關。世間所謂學問,大抵如此。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秋水之蘭陵隱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亙古秋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亙古秋水並收藏《秋水之蘭陵隱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