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評論]9138[精華]
咖啡一杯!個人覺得,頓悟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隻是這種契入本心的過程募然就來了,人們更多的關注頓悟後的所得:大徹大悟,豪氣灑脫,成仙得道……,而往往忽略研究頓悟這一瞬間蛻變的玄妙。契,應該是一個動詞,也就是一個過程的存在描述,契入的過程如此之短,就會讓人覺得: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作者迴複:算了,我還是發更新吧,書評不能多於三個數字,否則便會屏蔽成奇形怪狀的樣子。
發表人nya71068發表日期:2012-11-1801:18點擊數:0迴複數:1
你很有智慧啊!我不是恭維你,我也從不恭維人,除非是在開玩笑的時候(笑)。
嗯嗯,是的,頓悟也不過是“漸悟”之路中的一站而已。古德有所謂“大悟十八迴,小悟無數迴”的體會,不過這也證明最多算是上根之才,還不是上上之器,但也是古時最普遍最常見的現象。
即便聖如孔子,也說過:“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想一悟便了,需要多麽龐大到比驚世駭俗還要恐怖不知多少的心量,才可以有這種一衝到頂,一悟便休的“一次性成就”!這樣的人,從古至今,從史書上能查證到的隻有一個半啊!
一個是印度的釋迦牟尼...才七天啊!坐在菩提樹下的第七天黎明,“睹明星而悟道”,這一悟便直接證得佛果!這個...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盡管在此之前釋迦牟尼還有雪山苦行六年的經曆,不過那算什麽啊,區區六年而已,多少人就連孔子也是到了七十歲才獲得聖人境界的,唉——!每每提到這個我就受刺激......。
另半個則是咱們中國的慧能(也作“惠”能,兩者均可,都對。)大師。(注意啊,大師這個名辭,在古代,是輕易不能動用的!今天我們稱唿很多所謂的大師,嚴格來講,放到古時候隻能算個渣滓,什麽都不是的)。像是你們都應該知道的《六祖壇經》便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的,這裏麵還有個地方要注意!在佛家有“經、律、論”之說,所謂“三藏”便是指的“經、律、論”。
“經”是佛陀級別說出的,凡是能夠被稱之為“什麽什麽經”的,宣說者必然是證得佛果的佛陀才有這個資格的——比如釋迦牟尼,比如維摩詰居士,比如藥師如來,比如惠能......等等等等了;“論”是菩薩羅漢級別說出或寫出的;“律”則隻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的,其中大多數是針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講的“戒律”。
“經、律、論”還有相應的經師、律師、論師的“職稱”,今天我們對出家人常常稱為“法師”的,其實這麽稱唿是很有問題很不嚴謹的,甚至是屬於不負責任的說法。必須是經律論全通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法師,比如說“法相唯識宗”的創始者“三藏法師”玄奘,到達這個水平的絕頂高人,才可以被稱之為法師,你們見了出家人就叫人家法師,那不是恭敬,那是在害人啊!
這一說又是說開了,收迴來繼續說——至於為什麽我說惠能是半個呢?因為惠能前後悟了三次才成佛的,這比釋迦牟尼還是差了不少,但也是除了釋迦牟尼之外,在曆史上被大家所知絕無僅有的牛人!從他小時候聽到一句佛經便立即能夠有所契入,這是惠能第一次頓悟;到說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第二次的悟境所在;等到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用拄杖在碓頭上敲了三下離開。慧能立即領會五祖的意思,於當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跑到五祖的方丈室。五祖給他講解《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慧能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並說出他的感受,從此便成為禪宗最為壯麗的宣言了,這便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裏麵的“何期”勉強翻譯成今天的現代話是“原來是這樣”的意思,不過那個韻味算是徹底沒了!所以我一再鼓勵人要去閱讀原典,不要看什麽現代人的白話文,作者差不多都是姓胡的水平(胡說的胡,大笑!),我呢,稍好一點而已,差不多姓“掃”,我的水平大概在古時,勉強有資格可以當個儒家書院或佛道寺觀裏麵掃廁所的,嗯嗯。這可不是我謙虛!因為我是個從不謙虛從不驕傲的人,我是個隻認事實的人,做學問必須要這樣的,假如大科學家居裏夫人說“不好意思,我沒那麽了不起,鐳也不是我們夫妻發現的”,那是不可能的!是什麽,便是什麽!白便是白,黑便是黑!不需要客氣,也不需要驕傲,就這樣。再多什麽都屬於虛偽。學佛的人假如連科學家的素質都沒有,就別癡心妄想什麽成佛了,幹脆去百家講壇混飯吃得了。所以,我說我“姓掃”是絕對很有自誇的嫌疑哦!你們是真不知道古時的聖賢有多少!也不知道這幾千年下來,中國出了多少“活驢”啊!“活驢”是我一個朋友在由衷佩服禪宗那些祖師時的常用語,後來我發現這個名辭的確是很能代表對他們的佩服之情,所以我常把曆史上那上千個的先聖先賢稱之為“活驢”們,嗬嗬!
忘了說了,《西遊記》裏麵,菩提祖師敲孫悟空頭三下,便是來自於惠能大師成佛的典故,嗯嗯。吳承恩是個很恐怖的人!他能把佛道中深奧艱澀的道理,具體實修中所應的注意事項寫成一部小說...甚至連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的文盲看了居然還能覺得有意思...能做到這個境界的,古往今來,唯有吳承恩一人!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評論]9138[精華]
咖啡一杯!個人覺得,頓悟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隻是這種契入本心的過程募然就來了,人們更多的關注頓悟後的所得:大徹大悟,豪氣灑脫,成仙得道……,而往往忽略研究頓悟這一瞬間蛻變的玄妙。契,應該是一個動詞,也就是一個過程的存在描述,契入的過程如此之短,就會讓人覺得: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作者迴複:算了,我還是發更新吧,書評不能多於三個數字,否則便會屏蔽成奇形怪狀的樣子。
發表人nya71068發表日期:2012-11-1801:18點擊數:0迴複數:1
你很有智慧啊!我不是恭維你,我也從不恭維人,除非是在開玩笑的時候(笑)。
嗯嗯,是的,頓悟也不過是“漸悟”之路中的一站而已。古德有所謂“大悟十八迴,小悟無數迴”的體會,不過這也證明最多算是上根之才,還不是上上之器,但也是古時最普遍最常見的現象。
即便聖如孔子,也說過:“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想一悟便了,需要多麽龐大到比驚世駭俗還要恐怖不知多少的心量,才可以有這種一衝到頂,一悟便休的“一次性成就”!這樣的人,從古至今,從史書上能查證到的隻有一個半啊!
一個是印度的釋迦牟尼...才七天啊!坐在菩提樹下的第七天黎明,“睹明星而悟道”,這一悟便直接證得佛果!這個...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盡管在此之前釋迦牟尼還有雪山苦行六年的經曆,不過那算什麽啊,區區六年而已,多少人就連孔子也是到了七十歲才獲得聖人境界的,唉——!每每提到這個我就受刺激......。
另半個則是咱們中國的慧能(也作“惠”能,兩者均可,都對。)大師。(注意啊,大師這個名辭,在古代,是輕易不能動用的!今天我們稱唿很多所謂的大師,嚴格來講,放到古時候隻能算個渣滓,什麽都不是的)。像是你們都應該知道的《六祖壇經》便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的,這裏麵還有個地方要注意!在佛家有“經、律、論”之說,所謂“三藏”便是指的“經、律、論”。
“經”是佛陀級別說出的,凡是能夠被稱之為“什麽什麽經”的,宣說者必然是證得佛果的佛陀才有這個資格的——比如釋迦牟尼,比如維摩詰居士,比如藥師如來,比如惠能......等等等等了;“論”是菩薩羅漢級別說出或寫出的;“律”則隻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的,其中大多數是針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講的“戒律”。
“經、律、論”還有相應的經師、律師、論師的“職稱”,今天我們對出家人常常稱為“法師”的,其實這麽稱唿是很有問題很不嚴謹的,甚至是屬於不負責任的說法。必須是經律論全通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法師,比如說“法相唯識宗”的創始者“三藏法師”玄奘,到達這個水平的絕頂高人,才可以被稱之為法師,你們見了出家人就叫人家法師,那不是恭敬,那是在害人啊!
這一說又是說開了,收迴來繼續說——至於為什麽我說惠能是半個呢?因為惠能前後悟了三次才成佛的,這比釋迦牟尼還是差了不少,但也是除了釋迦牟尼之外,在曆史上被大家所知絕無僅有的牛人!從他小時候聽到一句佛經便立即能夠有所契入,這是惠能第一次頓悟;到說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第二次的悟境所在;等到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用拄杖在碓頭上敲了三下離開。慧能立即領會五祖的意思,於當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跑到五祖的方丈室。五祖給他講解《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慧能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並說出他的感受,從此便成為禪宗最為壯麗的宣言了,這便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裏麵的“何期”勉強翻譯成今天的現代話是“原來是這樣”的意思,不過那個韻味算是徹底沒了!所以我一再鼓勵人要去閱讀原典,不要看什麽現代人的白話文,作者差不多都是姓胡的水平(胡說的胡,大笑!),我呢,稍好一點而已,差不多姓“掃”,我的水平大概在古時,勉強有資格可以當個儒家書院或佛道寺觀裏麵掃廁所的,嗯嗯。這可不是我謙虛!因為我是個從不謙虛從不驕傲的人,我是個隻認事實的人,做學問必須要這樣的,假如大科學家居裏夫人說“不好意思,我沒那麽了不起,鐳也不是我們夫妻發現的”,那是不可能的!是什麽,便是什麽!白便是白,黑便是黑!不需要客氣,也不需要驕傲,就這樣。再多什麽都屬於虛偽。學佛的人假如連科學家的素質都沒有,就別癡心妄想什麽成佛了,幹脆去百家講壇混飯吃得了。所以,我說我“姓掃”是絕對很有自誇的嫌疑哦!你們是真不知道古時的聖賢有多少!也不知道這幾千年下來,中國出了多少“活驢”啊!“活驢”是我一個朋友在由衷佩服禪宗那些祖師時的常用語,後來我發現這個名辭的確是很能代表對他們的佩服之情,所以我常把曆史上那上千個的先聖先賢稱之為“活驢”們,嗬嗬!
忘了說了,《西遊記》裏麵,菩提祖師敲孫悟空頭三下,便是來自於惠能大師成佛的典故,嗯嗯。吳承恩是個很恐怖的人!他能把佛道中深奧艱澀的道理,具體實修中所應的注意事項寫成一部小說...甚至連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的文盲看了居然還能覺得有意思...能做到這個境界的,古往今來,唯有吳承恩一人!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