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書評區吞評乃常態,故將此文發於“雜談”卷。同時亦有啟發眾人之意。
先將扶雲雁之論粘貼如下:[評論]墨家的俠義精神墨家雖然主張“非~攻”的政~治主張,但墨家的行事態度卻決定了墨家為了自己的目標,可以用非常的手段,比如,墨家為了實現非~攻的主張,以減少不必要的軍~事~殺~戮,往往會對主戰方的首~腦~人物進行刺~客的暗~殺行動。
受墨家行事態度的影響,無論是酬君王之恩義,還是報朋友之情重,慷慨赴義的悲壯事跡在中國古代曆史上蕩氣迴腸,且經久不息。“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刺秦王的壯士荊柯從此真的一去不複還,而為了完成荊軻未竟的壯舉,高漸離也奮不顧身地舉築撲向秦皇,“惜築鉛滿階難上,僅為弦餘十二殤。”專諸之刺王僚,慧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白虹貫日;“中包猛士膽”的悲情壯士要離,成就了“白日照高秋”的千古頌揚;“酬恩歲深,高名不朽”的豫讓為行刺趙襄子,舍死忘生,備嚐艱辛,雖未成功,卻用生命報答了智伯的對他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令人感佩。“懦夫增氣”之曹沫,以其忠誠勇氣使“暴秦奪魄”……這些仁俠仗義的典範不勝枚舉,流淌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逐漸沉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
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俠”是指幫助別人,不*定要舞刀弄槍,或是武功超群,但需用智慧或策略以求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非攻”目的。這正如墨子*樣,他雖然沒有舞刀弄槍,但是他卻是*個真正的俠士。受墨家行事態度的影響,無論是酬君王之恩義,還是報朋友之情重,慷慨赴義的悲壯事跡在中國古代曆史上蕩氣迴腸,且經久不息。“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去兮不複還。”刺秦王的壯士荊柯從此真的*去不複還,而為了完成荊軻未竟的壯舉,高漸離也奮不顧身地舉築撲向秦皇,“惜築鉛滿階難上,僅為弦餘十*殤。”專諸之刺王僚,慧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白虹貫日;“中包猛士膽”的悲情壯士要離,成就了“白日照高秋”的千古頌揚;“酬恩歲深,高名不朽”的豫讓為行刺趙襄子,舍死忘生,備嚐艱辛,雖未成功,卻用生命報答了智伯的對他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令人感佩。“懦夫增氣”之曹沫,以其忠誠勇氣使“暴秦奪魄”……這些仁俠仗義的典範不勝枚舉,流淌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逐漸沉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
[評論]雖萬千人吾往矣!
《*俠*義》等古代俠義小說,在描寫俠義道方麵也是花了很大力氣的,對後世的這種俠義文化精神也有*定的影響,而《*國演義》語言的通俗化,更是把這種仁勇俠義的精神直接搬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手中,“桃園*結義”、“千裏走單騎”、“義釋華容道”等精彩篇章更是家喻戶曉,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這種影響是儒墨兩家均無法預見或比擬的,在墨家精神以及古代俠義小說的影響下,後世所衍生演變的幫會,常常以此為其精神,*旦幫會之間發生糾紛或幫會內部標榜忠義之需要,往往就會訴諸武力予以解決。這種文化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世界裏,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金庸以儒墨佛道的精神為根基,以如椽巨筆開創了現代俠義小說的先河,為世人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江湖,有個人之義,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義,給人以“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豪邁想象空間!
秋水答:雖不知以上言論是你自己手筆或是來自網上的轉貼,但不管怎樣,論中的自相矛盾與奇妙的因果關係,確實讓我很是驚訝——因為這真的很像墨家!因為墨家思想就是這樣的。(千萬不要誤會成我在人身攻擊!隻是就事論事,勿怪!)
首先呢,“非攻”並非是墨子的政治主張。他的政治主張是他的“尚賢”、“尚同”、“天誌”這些。而“非攻”則是他生平最為高明的人生理念——“兼愛”在落實到麵對暴力行為時的“行為準則”。當然,“非攻”也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另一表達——早期的時候,墨子不僅是儒者,而且還算是儒家裏麵的激進派。雖然後期他自己野心膨脹,想當教主,又獨立門戶,廣收門徒。但他的主體理念依然是從儒家而來的,這方麵,墨家自己也是不得不承認的。
雖然他及門下弟子,個個均是一身本領,精通軍事,也精通武藝(墨子的武藝以及軍事都是因儒家文武雙修的傳統而來。沒有儒家對墨翟文武兩方麵的培養,也就根本不會出現墨子這個儒家裏麵所謂的“叛徒”、“枝指”。)但我們先要搞明白,“非攻”到底是個什麽?
所謂“非攻”,其中的“非”字,在這裏作“否定”義;“攻”字的範圍很廣——大到國家之間的戰爭,小到個人彼此之間的暴力衝突,皆在其內。這兩個字結合起來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非戰主義”(pacifism,又名“和平主義”)。和非戰主義一樣,“兼愛”是不管誰是、誰非、誰正、誰邪的,在“兼愛”原則之下的“非攻”,則是屬於“和事佬”性質,息事寧人的意思。但另一方麵,他又強調戰爭有“誅”、“攻”的區別,即所謂“不義之戰”與“正義之戰”。但正義與否,卻是由“天誌”以及“鬼”來決定。江湖上黑白兩道的“替天行道”,便是沿襲墨家的這方麵而來。這也是墨家著名的自相矛盾之處。墨家的自相矛盾太多了!比如雖然在“兼愛”裏麵,墨子大肆宣傳眾生平齊的觀念,另一方麵,他的“天誌”與“事鬼”卻分別淩駕於眾生之上,高不可攀;一方麵墨子大講讓世界充滿愛,一方麵他又強調應該成為極端的禁欲主義者;一方麵他將儒家的“忠恕之道”翻版之後再加上自己的“天誌”,成為不倫不類的畸形儒家政見,另一方麵他又反對儒家,提出了自己的禁欲主義準則如“非樂”等…。墨翟本人就是個矛盾的集合體。自然也就導致了——僅僅傳承了幾代之後,墨家便迅速瓦解,他的弟子分別各執墨子的部分主張而針鋒相對——從而變為更多的小團隊——最終成為一盤散沙,再也不可能迴到墨子時代了。
我們從墨家的積極處,好的一麵來看——墨子主要奉行的便是兼愛。他與門下弟子窮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這個最高目標乃至不惜犧牲自己,赴湯蹈火。這也是墨家偉大的地方!令人油然生敬!也可以說,早期的墨家,全部近於非戰主義者(和平主義者)的。從這裏我們便可看出,在墨家初成的時候,顯然“墨俠”與“遊俠”還沒有開始彼此間的同化,並未合流。
說到“俠”,顯然不是你所說的——“俠”是指幫助別人。
我們先拋開“儒俠”、“仁俠”、“義俠”(義俠分兩種,因為儒家的義俠與原始的義俠有“大義”和“小義”的區別)的前綴,先來說下“俠”(原始義俠,遊俠)。
原始義俠(遊俠),是秉承“義”的人。這種人的義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裏誦義者也。荀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史記?遊俠傳》這種“義”裏是沒有懲惡揚善的,更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在內。與“墨俠”無關。更與“仁俠”(儒俠)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另一個性質。這,便是所謂的遊俠了。
這類的代表人物,便是你在論中所說的荊軻(不是“柯”哦,打錯字了)、高漸離、專諸、聶政、要離、豫讓等。
既然洋洋灑灑對這些人大加褒獎之辭,我很奇怪?!你這麽熟悉他們的事跡,怎麽就能講出“受墨家行事態度的影響”呢?他們是典型的遊俠,和“墨俠”是一分錢的關係也沒有啊…
不過你說的“酬君王之恩義,還是報朋友之情重”倒是對了!這個是重點!這是他們的實際境界。
荊軻、高漸離、專諸、聶政、要離、豫讓不是身為朋友,要報知遇之恩去殺人;就是門徒為了主子的請求重托而去殺人;再不就是為了給朋友或家主報仇,而去殺人。至於所殺的人,是好人是壞人,他們都無所謂,根本不在乎。
比如:荊軻因朋友田光之死,使得他不得不去見了太子丹,被太子丹招攬到手後,最終上演了“圖窮匕見”。他的刺秦,部分是因為太子丹這個逃脫的人質對他的期望與重托,更大的一部分則是為報答朋友田光的以死相薦。這是純粹的“哥們義氣”,但他可沒有什麽拯救天下的發心。至於他死了之後,高漸離為了給他報仇,也踏上了複仇之路。也是同樣如此。和“仁”是無關的,和儒家的“義”也是無關的,和墨家的“兼愛”是無關的,隻和遊俠的“小義”(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裏誦義)有關。
用現代話講,就是“我的兄弟為了讓我重視這件事,不惜刎頸自殺。然後他推薦的那個逃犯太子,對我也好吃好喝供著,把我當成了大救星。既然如此,我就豁出去,去宰了那個秦王就是!”
高漸離則更簡單——“秦王殺了我哥們荊軻,我也不活了!老子跟他拚了!”
至於秦王此人到底是好人是壞人,他們不在乎。至於殺了秦王使得天下百姓安泰,還是殺了秦王之後使得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這些他們統統不放在心上的。
往後比如聶政是為了報“知遇之恩”去殺韓傀,豫讓殺人則是給家主智伯報仇…等等,都是這麽個類型。你說“這些仁俠仗義的典範”,假如把“仁俠”二字去掉,就對了!他們確實是“仗義的典範”!但說他們是“仁俠”?還“典範”?我隻能說——荒唐!
至於往後你以金庸為例,講——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義,給人以“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豪邁想象空間!這個則是典型的儒家境界。“雖千萬人,吾往矣!”也是亞聖孟子的名言。金庸也正是因為《射雕英雄傳》這部以儒家精神為其精髓的大作,而躋身於大師之列。當然,金庸其它的作品也都很好!俱是名家水準!他著名的一部半(“一部”是《射雕英雄傳》,“半部”是《連城訣》),也確實是了不起!
我們迴到墨俠(消彌戰亂鬥爭為主),仁俠(懲惡揚善為主),就可以看出“儒俠”、“墨俠”、“義俠”這三者的同異了。
確實!我們也可看出,雖然墨家高明處,已達到小賢的極致。但距離大賢之境與聖人果位,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曆史上後來的三大家(儒釋道),其中儒家安泰天下,道家往往是撥亂反正的奇兵——“外用儒術,內用黃老”。佛家則出世入世兼備。真正的頂梁柱,確實舍此三,再無第四。至於墨家,則是遊離於三大家之外,時而起到輔助或破壞的作用,雖然也有其了不起的地方,但終究因其本身就斑駁雜亂,而難以重返大雅之堂了。
先說到這,我也來不及檢查錯別字標點符號,更來不及進一步說明,馬上要吃飯了,吃完還要去看電影。等以後有時間我再進一步講解諸子百家吧。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書評區吞評乃常態,故將此文發於“雜談”卷。同時亦有啟發眾人之意。
先將扶雲雁之論粘貼如下:[評論]墨家的俠義精神墨家雖然主張“非~攻”的政~治主張,但墨家的行事態度卻決定了墨家為了自己的目標,可以用非常的手段,比如,墨家為了實現非~攻的主張,以減少不必要的軍~事~殺~戮,往往會對主戰方的首~腦~人物進行刺~客的暗~殺行動。
受墨家行事態度的影響,無論是酬君王之恩義,還是報朋友之情重,慷慨赴義的悲壯事跡在中國古代曆史上蕩氣迴腸,且經久不息。“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刺秦王的壯士荊柯從此真的一去不複還,而為了完成荊軻未竟的壯舉,高漸離也奮不顧身地舉築撲向秦皇,“惜築鉛滿階難上,僅為弦餘十二殤。”專諸之刺王僚,慧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白虹貫日;“中包猛士膽”的悲情壯士要離,成就了“白日照高秋”的千古頌揚;“酬恩歲深,高名不朽”的豫讓為行刺趙襄子,舍死忘生,備嚐艱辛,雖未成功,卻用生命報答了智伯的對他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令人感佩。“懦夫增氣”之曹沫,以其忠誠勇氣使“暴秦奪魄”……這些仁俠仗義的典範不勝枚舉,流淌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逐漸沉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
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俠”是指幫助別人,不*定要舞刀弄槍,或是武功超群,但需用智慧或策略以求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非攻”目的。這正如墨子*樣,他雖然沒有舞刀弄槍,但是他卻是*個真正的俠士。受墨家行事態度的影響,無論是酬君王之恩義,還是報朋友之情重,慷慨赴義的悲壯事跡在中國古代曆史上蕩氣迴腸,且經久不息。“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去兮不複還。”刺秦王的壯士荊柯從此真的*去不複還,而為了完成荊軻未竟的壯舉,高漸離也奮不顧身地舉築撲向秦皇,“惜築鉛滿階難上,僅為弦餘十*殤。”專諸之刺王僚,慧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白虹貫日;“中包猛士膽”的悲情壯士要離,成就了“白日照高秋”的千古頌揚;“酬恩歲深,高名不朽”的豫讓為行刺趙襄子,舍死忘生,備嚐艱辛,雖未成功,卻用生命報答了智伯的對他的知遇之恩,“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令人感佩。“懦夫增氣”之曹沫,以其忠誠勇氣使“暴秦奪魄”……這些仁俠仗義的典範不勝枚舉,流淌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逐漸沉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
[評論]雖萬千人吾往矣!
《*俠*義》等古代俠義小說,在描寫俠義道方麵也是花了很大力氣的,對後世的這種俠義文化精神也有*定的影響,而《*國演義》語言的通俗化,更是把這種仁勇俠義的精神直接搬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手中,“桃園*結義”、“千裏走單騎”、“義釋華容道”等精彩篇章更是家喻戶曉,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這種影響是儒墨兩家均無法預見或比擬的,在墨家精神以及古代俠義小說的影響下,後世所衍生演變的幫會,常常以此為其精神,*旦幫會之間發生糾紛或幫會內部標榜忠義之需要,往往就會訴諸武力予以解決。這種文化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世界裏,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金庸以儒墨佛道的精神為根基,以如椽巨筆開創了現代俠義小說的先河,為世人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江湖,有個人之義,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義,給人以“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豪邁想象空間!
秋水答:雖不知以上言論是你自己手筆或是來自網上的轉貼,但不管怎樣,論中的自相矛盾與奇妙的因果關係,確實讓我很是驚訝——因為這真的很像墨家!因為墨家思想就是這樣的。(千萬不要誤會成我在人身攻擊!隻是就事論事,勿怪!)
首先呢,“非攻”並非是墨子的政治主張。他的政治主張是他的“尚賢”、“尚同”、“天誌”這些。而“非攻”則是他生平最為高明的人生理念——“兼愛”在落實到麵對暴力行為時的“行為準則”。當然,“非攻”也是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另一表達——早期的時候,墨子不僅是儒者,而且還算是儒家裏麵的激進派。雖然後期他自己野心膨脹,想當教主,又獨立門戶,廣收門徒。但他的主體理念依然是從儒家而來的,這方麵,墨家自己也是不得不承認的。
雖然他及門下弟子,個個均是一身本領,精通軍事,也精通武藝(墨子的武藝以及軍事都是因儒家文武雙修的傳統而來。沒有儒家對墨翟文武兩方麵的培養,也就根本不會出現墨子這個儒家裏麵所謂的“叛徒”、“枝指”。)但我們先要搞明白,“非攻”到底是個什麽?
所謂“非攻”,其中的“非”字,在這裏作“否定”義;“攻”字的範圍很廣——大到國家之間的戰爭,小到個人彼此之間的暴力衝突,皆在其內。這兩個字結合起來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非戰主義”(pacifism,又名“和平主義”)。和非戰主義一樣,“兼愛”是不管誰是、誰非、誰正、誰邪的,在“兼愛”原則之下的“非攻”,則是屬於“和事佬”性質,息事寧人的意思。但另一方麵,他又強調戰爭有“誅”、“攻”的區別,即所謂“不義之戰”與“正義之戰”。但正義與否,卻是由“天誌”以及“鬼”來決定。江湖上黑白兩道的“替天行道”,便是沿襲墨家的這方麵而來。這也是墨家著名的自相矛盾之處。墨家的自相矛盾太多了!比如雖然在“兼愛”裏麵,墨子大肆宣傳眾生平齊的觀念,另一方麵,他的“天誌”與“事鬼”卻分別淩駕於眾生之上,高不可攀;一方麵墨子大講讓世界充滿愛,一方麵他又強調應該成為極端的禁欲主義者;一方麵他將儒家的“忠恕之道”翻版之後再加上自己的“天誌”,成為不倫不類的畸形儒家政見,另一方麵他又反對儒家,提出了自己的禁欲主義準則如“非樂”等…。墨翟本人就是個矛盾的集合體。自然也就導致了——僅僅傳承了幾代之後,墨家便迅速瓦解,他的弟子分別各執墨子的部分主張而針鋒相對——從而變為更多的小團隊——最終成為一盤散沙,再也不可能迴到墨子時代了。
我們從墨家的積極處,好的一麵來看——墨子主要奉行的便是兼愛。他與門下弟子窮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這個最高目標乃至不惜犧牲自己,赴湯蹈火。這也是墨家偉大的地方!令人油然生敬!也可以說,早期的墨家,全部近於非戰主義者(和平主義者)的。從這裏我們便可看出,在墨家初成的時候,顯然“墨俠”與“遊俠”還沒有開始彼此間的同化,並未合流。
說到“俠”,顯然不是你所說的——“俠”是指幫助別人。
我們先拋開“儒俠”、“仁俠”、“義俠”(義俠分兩種,因為儒家的義俠與原始的義俠有“大義”和“小義”的區別)的前綴,先來說下“俠”(原始義俠,遊俠)。
原始義俠(遊俠),是秉承“義”的人。這種人的義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裏誦義者也。荀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史記?遊俠傳》這種“義”裏是沒有懲惡揚善的,更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在內。與“墨俠”無關。更與“仁俠”(儒俠)是八竿子也打不到的另一個性質。這,便是所謂的遊俠了。
這類的代表人物,便是你在論中所說的荊軻(不是“柯”哦,打錯字了)、高漸離、專諸、聶政、要離、豫讓等。
既然洋洋灑灑對這些人大加褒獎之辭,我很奇怪?!你這麽熟悉他們的事跡,怎麽就能講出“受墨家行事態度的影響”呢?他們是典型的遊俠,和“墨俠”是一分錢的關係也沒有啊…
不過你說的“酬君王之恩義,還是報朋友之情重”倒是對了!這個是重點!這是他們的實際境界。
荊軻、高漸離、專諸、聶政、要離、豫讓不是身為朋友,要報知遇之恩去殺人;就是門徒為了主子的請求重托而去殺人;再不就是為了給朋友或家主報仇,而去殺人。至於所殺的人,是好人是壞人,他們都無所謂,根本不在乎。
比如:荊軻因朋友田光之死,使得他不得不去見了太子丹,被太子丹招攬到手後,最終上演了“圖窮匕見”。他的刺秦,部分是因為太子丹這個逃脫的人質對他的期望與重托,更大的一部分則是為報答朋友田光的以死相薦。這是純粹的“哥們義氣”,但他可沒有什麽拯救天下的發心。至於他死了之後,高漸離為了給他報仇,也踏上了複仇之路。也是同樣如此。和“仁”是無關的,和儒家的“義”也是無關的,和墨家的“兼愛”是無關的,隻和遊俠的“小義”(言必行,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裏誦義)有關。
用現代話講,就是“我的兄弟為了讓我重視這件事,不惜刎頸自殺。然後他推薦的那個逃犯太子,對我也好吃好喝供著,把我當成了大救星。既然如此,我就豁出去,去宰了那個秦王就是!”
高漸離則更簡單——“秦王殺了我哥們荊軻,我也不活了!老子跟他拚了!”
至於秦王此人到底是好人是壞人,他們不在乎。至於殺了秦王使得天下百姓安泰,還是殺了秦王之後使得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這些他們統統不放在心上的。
往後比如聶政是為了報“知遇之恩”去殺韓傀,豫讓殺人則是給家主智伯報仇…等等,都是這麽個類型。你說“這些仁俠仗義的典範”,假如把“仁俠”二字去掉,就對了!他們確實是“仗義的典範”!但說他們是“仁俠”?還“典範”?我隻能說——荒唐!
至於往後你以金庸為例,講——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義,給人以“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豪邁想象空間!這個則是典型的儒家境界。“雖千萬人,吾往矣!”也是亞聖孟子的名言。金庸也正是因為《射雕英雄傳》這部以儒家精神為其精髓的大作,而躋身於大師之列。當然,金庸其它的作品也都很好!俱是名家水準!他著名的一部半(“一部”是《射雕英雄傳》,“半部”是《連城訣》),也確實是了不起!
我們迴到墨俠(消彌戰亂鬥爭為主),仁俠(懲惡揚善為主),就可以看出“儒俠”、“墨俠”、“義俠”這三者的同異了。
確實!我們也可看出,雖然墨家高明處,已達到小賢的極致。但距離大賢之境與聖人果位,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曆史上後來的三大家(儒釋道),其中儒家安泰天下,道家往往是撥亂反正的奇兵——“外用儒術,內用黃老”。佛家則出世入世兼備。真正的頂梁柱,確實舍此三,再無第四。至於墨家,則是遊離於三大家之外,時而起到輔助或破壞的作用,雖然也有其了不起的地方,但終究因其本身就斑駁雜亂,而難以重返大雅之堂了。
先說到這,我也來不及檢查錯別字標點符號,更來不及進一步說明,馬上要吃飯了,吃完還要去看電影。等以後有時間我再進一步講解諸子百家吧。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