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提案,陳風華最終,突然封存在了電腦裏。
想清楚了,關於藥典的事情,放在自治區一級的會議上,那完全是沒希望的。
畢竟藥典事關整個醫藥行業,這可不是哪個省市自治區能改變的事情!
還是要找一個比較穩妥的提案吧。
到底還是自己的影響力不夠,如果自己在全國人大的話,那麽先前那兩份提案那必然是會提上去的。
西域本草看起來規模不小了,但說起來,距離真正的影響力,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啊!
陳風華再次打開一個文檔,寫下了第三個提案:
“關於推動中醫藥和維醫藥發展的提案”。
這個提案的名頭有點大,但陳風華並非提出來言之無物的空泛提案,他是有具體措施的。
比如聯係藥廠收購中藥、維藥種植戶的藥材,比如給種植戶發放補貼——或者找對口援疆的省區,聯係那邊的製藥廠收購這邊的藥材,當然,質量嚴格管控的話。
這個提案寫的言之有物,陳風華覺得,如果在會上提交上去,大概率是能夠通過的。
但是,陳風華還是歎了口氣,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將提案打印出來,接下來就是尋找誌同道合的人了。
多找幾個人一起提交提案,通過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從辦公室裏出來,正好到了廠子下班的時間,看著工人們三三兩兩雖然疲憊卻一臉興奮的出去——通過開著的窗子,聽到他們的討論聲,原來今天發工資了。
“……這個月工資加獎金拿到了八千九,再攢兩個月,我就能買輛車了!”
“自己開車上班多麻煩?我還是覺得坐廠子裏的大巴舒服,攢錢在縣裏買套房子不好嗎?”
“我要買就去北庭市或者石城買,那邊的教育資源多好啊!”
“那邊房子也貴啊!”
“就咱們這工資福利,好好攢個幾年就出來了!現在趁年輕,正好多掙點兒……”
“你這話就錯了,咱們廠子裏那些老工人不比咱們掙的少,有些村裏的老人,掙得比咱們還多!”
“進這個廠子,咱們真是幸運!我一哥們一聽廠子在鄉下,還不願意來,結果去了烏市打工,一個月工資還不到我的一半,花的比我還多,一個月剩不下幾個錢,有些時候還得問家裏要,真丟人!”
……
聽著工人們這些話,陳風華原本的一些鬱悶突然就沒了。
自己幾年的功夫,就搞出來這麽一個大廠,給上千人提供了非常優厚的就業崗位,還賣出了能夠真實解決大家問題的藥物,自己也富起來了,還有什麽不滿足呢?
走出辦公室,準備下班的人員紛紛和陳風華打著招唿:
“陳總,今天下班挺早啊!”
“陳總,這個月你領的得有幾十萬吧?”
“陳總什麽時候請客啊?”
“對啊,陳總,什麽時候喝你們的喜酒啊?”
……
陳風華年紀不大,在這些辦公大樓機關人員眼裏,並不算是特別有威嚴,陳風華自己也沒房間營造那種高高在上的氣勢形象,所以大家現在已經習慣了上班聽指示,下班開開玩笑的融洽氣氛。
陳風華一一笑著迴應,走出大樓的時候,看著工人們上了一輛輛大巴出廠,他自己則步行慢慢走迴家裏去。
陳家院子的位置沒變,但房子已經大變了樣。
原本的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不是傳統的四四方方,而是仿古建築——陳元明本身比較傳統,喜歡老式的東西,當時建房子也就建成了外觀仿古的。
地平重新修整,院門朝西開,東麵是一排豬圈、雞舍、羊圈和廁所,齊胸高的花磚牆南前就是接近一畝地的菜園。村裏地多,所以每一戶原本分下來的宅基地就比較大。各家各戶也不會浪費這些地方,都種上了菜、栽了果樹。
走進院子的時候,發現這裏坐了不少人,都是村子裏的人,大都四五十歲,還有六七十歲的,在和陳元明、彭秀蘭聊著天。
看到陳風華進來,這些人也都笑著打招唿。
陳風華一一笑著迴應,彭秀蘭問道:“小華,餓了吧,飯馬上就好!”
她這麽一說,其他人也都站起來,先後告辭離開。
雖然以陳風華的身家,雇傭幾個保姆之類的人幫助做飯、打掃房子還是很容易的,但彭秀蘭是絕對不允許的。
自己的家裏,就得自己打掃。她也相信,自己做的飯,是丈夫、兒子最喜歡吃的。
很快,熱氣騰騰的三菜一湯加饅頭就端了上來。
陳風華一看碗口大的饅頭,笑著問道:“爸,是你蒸的饅頭?”
陳元明自豪的說道:“是啊!你媽蒸的可沒我蒸得好!”
彭秀蘭白了他一眼:“就你能!”
陳元明年輕的時候在兵團連隊當過司務長,那時候兵團總體上不缺糧食,吃的管夠。每天有拖拉機手開墾耕地,陳元明晚飯前就得蒸好一籠饅頭,久而久之,就練就一手蒸饅頭的好手藝。
家裏蒸饅頭是不用發酵粉的,用的是老麵頭,味道好,陳風華也喜歡吃。
用陳元明的話說,那是不用菜都能吃一個大饅頭的。
一家三口就這麽熱熱鬧鬧說說笑笑的邊吃邊聊,這也是陳風華的日常——雖然說起來很平常,但他喜歡就這樣。
“那個什麽調查組對你們廠子沒什麽影響吧?”陳元明問道,“我聽說調查組對你搞什麽平台,還是有意見的。”
陳元明知道調查組來,陳風華並不意外,因為國醫交流平台搞出來後不久,陳元明就注冊加入了,成為其中的一名會員。
陳元明本身就當過赤腳醫生,在中醫方麵還是陳風華的啟蒙,雖然現在醫術水平比不上陳風華,卻也算是“民間中醫”一分子了。
對於陳風華搞這個國醫交流平台,他是舉雙手讚成的。
因此,也知道了調查組過來的事情。
陳風華笑著說道:“爸,你在平台裏聊天就應該知道,有些人是不見得中醫好的。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希望中醫能複興起來,所以不影響。我又沒做什麽違法的事情。”
“嗯,沒事就好。”陳元明點點頭,突然又說了一句:“其實我覺得,你做的挺好的!”
陳風華一聽樂了,父親難得誇自己一次啊!
想清楚了,關於藥典的事情,放在自治區一級的會議上,那完全是沒希望的。
畢竟藥典事關整個醫藥行業,這可不是哪個省市自治區能改變的事情!
還是要找一個比較穩妥的提案吧。
到底還是自己的影響力不夠,如果自己在全國人大的話,那麽先前那兩份提案那必然是會提上去的。
西域本草看起來規模不小了,但說起來,距離真正的影響力,還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啊!
陳風華再次打開一個文檔,寫下了第三個提案:
“關於推動中醫藥和維醫藥發展的提案”。
這個提案的名頭有點大,但陳風華並非提出來言之無物的空泛提案,他是有具體措施的。
比如聯係藥廠收購中藥、維藥種植戶的藥材,比如給種植戶發放補貼——或者找對口援疆的省區,聯係那邊的製藥廠收購這邊的藥材,當然,質量嚴格管控的話。
這個提案寫的言之有物,陳風華覺得,如果在會上提交上去,大概率是能夠通過的。
但是,陳風華還是歎了口氣,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將提案打印出來,接下來就是尋找誌同道合的人了。
多找幾個人一起提交提案,通過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從辦公室裏出來,正好到了廠子下班的時間,看著工人們三三兩兩雖然疲憊卻一臉興奮的出去——通過開著的窗子,聽到他們的討論聲,原來今天發工資了。
“……這個月工資加獎金拿到了八千九,再攢兩個月,我就能買輛車了!”
“自己開車上班多麻煩?我還是覺得坐廠子裏的大巴舒服,攢錢在縣裏買套房子不好嗎?”
“我要買就去北庭市或者石城買,那邊的教育資源多好啊!”
“那邊房子也貴啊!”
“就咱們這工資福利,好好攢個幾年就出來了!現在趁年輕,正好多掙點兒……”
“你這話就錯了,咱們廠子裏那些老工人不比咱們掙的少,有些村裏的老人,掙得比咱們還多!”
“進這個廠子,咱們真是幸運!我一哥們一聽廠子在鄉下,還不願意來,結果去了烏市打工,一個月工資還不到我的一半,花的比我還多,一個月剩不下幾個錢,有些時候還得問家裏要,真丟人!”
……
聽著工人們這些話,陳風華原本的一些鬱悶突然就沒了。
自己幾年的功夫,就搞出來這麽一個大廠,給上千人提供了非常優厚的就業崗位,還賣出了能夠真實解決大家問題的藥物,自己也富起來了,還有什麽不滿足呢?
走出辦公室,準備下班的人員紛紛和陳風華打著招唿:
“陳總,今天下班挺早啊!”
“陳總,這個月你領的得有幾十萬吧?”
“陳總什麽時候請客啊?”
“對啊,陳總,什麽時候喝你們的喜酒啊?”
……
陳風華年紀不大,在這些辦公大樓機關人員眼裏,並不算是特別有威嚴,陳風華自己也沒房間營造那種高高在上的氣勢形象,所以大家現在已經習慣了上班聽指示,下班開開玩笑的融洽氣氛。
陳風華一一笑著迴應,走出大樓的時候,看著工人們上了一輛輛大巴出廠,他自己則步行慢慢走迴家裏去。
陳家院子的位置沒變,但房子已經大變了樣。
原本的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不是傳統的四四方方,而是仿古建築——陳元明本身比較傳統,喜歡老式的東西,當時建房子也就建成了外觀仿古的。
地平重新修整,院門朝西開,東麵是一排豬圈、雞舍、羊圈和廁所,齊胸高的花磚牆南前就是接近一畝地的菜園。村裏地多,所以每一戶原本分下來的宅基地就比較大。各家各戶也不會浪費這些地方,都種上了菜、栽了果樹。
走進院子的時候,發現這裏坐了不少人,都是村子裏的人,大都四五十歲,還有六七十歲的,在和陳元明、彭秀蘭聊著天。
看到陳風華進來,這些人也都笑著打招唿。
陳風華一一笑著迴應,彭秀蘭問道:“小華,餓了吧,飯馬上就好!”
她這麽一說,其他人也都站起來,先後告辭離開。
雖然以陳風華的身家,雇傭幾個保姆之類的人幫助做飯、打掃房子還是很容易的,但彭秀蘭是絕對不允許的。
自己的家裏,就得自己打掃。她也相信,自己做的飯,是丈夫、兒子最喜歡吃的。
很快,熱氣騰騰的三菜一湯加饅頭就端了上來。
陳風華一看碗口大的饅頭,笑著問道:“爸,是你蒸的饅頭?”
陳元明自豪的說道:“是啊!你媽蒸的可沒我蒸得好!”
彭秀蘭白了他一眼:“就你能!”
陳元明年輕的時候在兵團連隊當過司務長,那時候兵團總體上不缺糧食,吃的管夠。每天有拖拉機手開墾耕地,陳元明晚飯前就得蒸好一籠饅頭,久而久之,就練就一手蒸饅頭的好手藝。
家裏蒸饅頭是不用發酵粉的,用的是老麵頭,味道好,陳風華也喜歡吃。
用陳元明的話說,那是不用菜都能吃一個大饅頭的。
一家三口就這麽熱熱鬧鬧說說笑笑的邊吃邊聊,這也是陳風華的日常——雖然說起來很平常,但他喜歡就這樣。
“那個什麽調查組對你們廠子沒什麽影響吧?”陳元明問道,“我聽說調查組對你搞什麽平台,還是有意見的。”
陳元明知道調查組來,陳風華並不意外,因為國醫交流平台搞出來後不久,陳元明就注冊加入了,成為其中的一名會員。
陳元明本身就當過赤腳醫生,在中醫方麵還是陳風華的啟蒙,雖然現在醫術水平比不上陳風華,卻也算是“民間中醫”一分子了。
對於陳風華搞這個國醫交流平台,他是舉雙手讚成的。
因此,也知道了調查組過來的事情。
陳風華笑著說道:“爸,你在平台裏聊天就應該知道,有些人是不見得中醫好的。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希望中醫能複興起來,所以不影響。我又沒做什麽違法的事情。”
“嗯,沒事就好。”陳元明點點頭,突然又說了一句:“其實我覺得,你做的挺好的!”
陳風華一聽樂了,父親難得誇自己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