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地雨季來臨的時候,在西北沙漠的腹地,卻依然是朗朗晴空。


    位於這個沙漠腹地的某軍事裝備試驗基地,會議室中彌漫著喜悅,一項即將震驚全世界的成果剛剛通過驗證。


    他們突破了中華神盾的技術瓶頸!


    號稱“中華神盾”的中國國家彈道導彈防禦係統,自其誕生十餘年來,卻由於一項技術的瓶頸沒有突破,使其無法投入正常使用。


    不但無法使用,還產生許多負麵作用。


    首當其衝的是維護費用。全套設備的維護費用非常高昂,耗時、耗力,吃力卻不討好。


    其次的國際聲譽。當這套設備投入部隊的時候,國內媒體一片叫好聲,但西方對其性能表示懷疑,2026年,西方某國以試驗為名發射一枚彈道導彈,航程八千多公裏,目標卻指向中國腹地!


    當時配備的中國彈道導彈防禦係統預警分係統準確撲捉到導彈軌跡,啟動攔截程序。


    但遺憾的是,攔截並未成功!


    而那枚導彈卻在到達中國領空前自動毀滅。


    於是,輿論一片嘩然,中國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成為了一個笑話,西方某國國防部長在一次非正常場合甚至說中國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是其眾多假貨中的一個!


    該係統由預警係統、目標識別係統、反彈道導彈導彈組成。


    彈道導彈預警係統用於早期發現來襲的彈道導彈,尤其是核導彈,並根據測得的來襲導彈的運動參數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同時給己方戰略進攻武器指示來襲導彈的發射陣位。在這項技術上,中國借助“北鬥”係列衛星進行太空預警,用預警機和基地雷達進行天空預警,用移動雷達和部分低空雷達進行低空預警,體係完畢,銜接緊密,已經做得非常好。


    在第三個組成係統中,即反彈道導彈導彈攔截係統,中國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07年1月中國用一枚裝有動能攔截器的導彈擊落了一顆報廢的“風雲-1c”氣象衛星。當時外界普遍解讀為反衛星武器,殊不知該項技術也同樣是“中華神盾”中的一項關鍵技術。


    三項技術中比較薄弱的是目標識別係統。


    相關科研團隊痛定思痛,耗時一年,終於發現了原因的所在,卻無法克服,這涉及到非常尖端的技術。


    由於涉及國家軍事機密,相關技術密級極高,外界不知道那具體是什麽技術。


    隻知道,他們為了攻克這個技術難題,成立了攻關小組,組長是傑出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鄭亞南。


    小組的名字叫“x”工程小組,那個“x”其實並沒有什麽含義,不過取其形罷了,上下都很大,中間卻很細,那就是瓶頸。


    攻克這個瓶頸,中國的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立馬煥發青春,攻克不了,那就是一堆廢鐵。


    更重要的是,若攻克不了,我國將長期受到美、日的核威脅和核訛詐!


    60年代,曆盡艱辛製造出了原子彈,中國的軍事力量零人刮目相看,沒有人敢輕易對中國動手,但隨著美、日、俄彈道導彈防空係統的日益完善,我國若不能盡快攻克那個瓶頸,世界核平衡被徹底打破!


    馮君儒便是在那個關鍵時刻,背著背囊,風塵仆仆地來到沙漠腹地,他是被借調來基地幫忙的。


    “x”項目小組成立十年來,來了無數個像馮君儒這樣的幫忙的技術人員,他們流水一樣,來了,走了,沒留下什麽痕跡。


    用鄭院士的話說,有些傑出的人士就是為某件大事而生,比爾.蓋茨為電腦而生,喬丹為籃球而生,錢學森為中國的核武器而生…有人必然是為中國彈道導彈防禦係統而生,我要做的,就是把他帶來!


    沒有人太在意鄭院士的話,但事後思考這件事時,有人高度讚歎,鄭院士的話其實表麵了科技領導者的傑出眼光,他用語簡潔,含義卻深刻,他說的是如何識別科技人才,並把他用在適合他的位置上。


    沒人知道他是如何進入鄭亞南的目光的,但他就是鄭亞南點名要來的。


    而後,鄭亞南讓馮君儒進入“x”項目小組。


    再後來,馮君儒秘密調入試驗基地的“x”項目小組。


    許多年後,當年的人們說起這件事,評論說,鄭亞南即便什麽技術工作都沒做,就憑他準確認出馮君儒並把他調入“x”項目小組,他就可以史冊留名。


    也許鄭亞南和馮君儒都要感謝對方。


    馮君儒的到來,讓那個瓶頸難題解決了,中國彈道導彈防空係統如同一張大盾,升起在中國的上空,在即將爆發的那場中日之戰中,相關國家再不敢以核武器相威脅,也為那場戰爭後的中華民族贏來了數十年的安全,鄭亞南何等欣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往事如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遺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遺舟並收藏往事如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