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起連環殺人案。
目前已經出現的兩名死者,都曾經是三合縣人民醫院的婦產科工作人員。
六十二歲的徐玉芬是一名護士。
六十九歲的梁冬鬆是一名醫生。
他們都是被兇手使用條狀棍棒鈍器重創了顱骨,而後對死者縫合成了火燒後的鬥拳狀姿態。
使用的都是醫用縫合線,而且都是打的外科結。
唯一不同的是,徐玉芬的左頸部,多了一道利刃創口。
梁冬鬆的屍體被拋棄在了樓頂天台處的居民樓自來水水箱,被今天前來維修的工作人員發現。
而我們現在就在梁冬鬆的家裏,這裏就是第一案發現場。
但是奇怪的是,梁冬鬆染血的衣物不見了。
技術隊正在對梁冬鬆的家裏進行仔細的勘查,不過應該發現不了什麽線索,因為從門口的噴濺型血跡來看,兇手是站在門口行兇的,根本沒有進入房間裏。
沒一會,技術隊給了我一個答案。
這個答案是我經常聽到的,就算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到——房門沒有被破壞的痕跡。
有了徐玉芬的經驗,我們在案發現場的門口處仔細尋找了可以藏匿備用鑰匙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發現,不排除兇手把備用鑰匙帶走了的可能。
“我覺得,兇手根本沒有使用備用鑰匙,如果兇手使用鑰匙進入室內,行兇地點就不應該是在門口,而是房間的裏麵。”身邊的林子凡認真地說道。
我點點頭,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接著,我沉聲開口說道:“應該是通過叫門的方式行兇的,這樣一來就非常符合死者在門口遇害的情況。”
我說完,又補充了一句:“而且兇手和死者應該是認識的,如果不是熟人,死者會通過門鏡看見兇手,就不會開門了。如果是遮擋了門鏡,那就更不會開門了。”
就在我深深相信著自己的還原案發現場情況的時候,身邊的任秋石忽然開口說道:“兇手不是通過叫門入室的。”
他的這個言論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我立刻開口問他:“為什麽?”
任秋石看著我,淡淡的解釋道:“死者的顱骨損傷在腦後,如果兇手是通過叫門進入房間的話,那麽當時兇手和死者應該是麵對麵站立。這種站位,兇手如果想要對死者的頭部進行致命打擊,隻會和徐玉芬一樣,造成前額處的顱骨損傷,而不是在腦後。”
我定了定神,有些不解地說道:“如果是熟人作案的話,那麽死者在給兇手開門之後,會有一個轉身離開的動作,一樣會造成腦後的顱骨損傷啊。”
任秋石又搖了搖頭,他慢慢向前一步,指著門口鞋櫃和牆上的噴濺型血跡說道:“如果是你說的那種情況,這些血跡,至少要從門口向室內平移一到兩米,而不可能出現在門口這麽近的地方。”
說完,任秋石又指了指地麵染血的腳墊,說道:“這裏是換鞋的地方,死者在給兇手開門之後,會在換鞋的地轉身嗎?”
聽他說完,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說得沒錯,這一切確實有些違背常理。
我沉思了片刻,一直在思考死者給兇手開門之後,出現什麽樣的情況,才會在這裏轉身。
“尾隨。”
緊接著,任秋石的聲音響起。
這兩個字,猶如黑夜中的一道閃光,瞬間點醒了我。
“沒錯!尾隨!如果死者開門進入房間換鞋的時候,兇手從背後突然襲擊,就會造成如此近距離的噴濺型血跡!”我猛地一拍巴掌,有如醍醐灌頂般高聲說道。
“不僅如此,死者一定認識兇手,否則如此近距離的尾隨,兇手一定會被發現,而死者也一定會有所防備。”任秋石沉聲說道。
“又是一起熟人作案,兇手同時認識徐玉芬和梁冬鬆,而兩名死者都在三合縣人民醫院的婦產科工作過……而兇手的身份又是一名醫生,難道兇手也是三合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的工作人員?!”我說著說著,忽然發出一聲驚唿。
雖然兇手是徐玉芬和梁冬鬆的同事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殺人動機呢?
徐玉芬和梁冬鬆不可能同時和兇手結仇,而且兩名死者都是被縫合成火燒後的鬥拳狀姿態。
一切還是應該和四十年前的那場火災相關。
“秦隊,黎夢在樓下的垃圾堆發現了死者的衣物。”就在這時,薛杭走到我麵前,對我說道。
我忽一皺眉,趕緊下樓前往發現衣物的垃圾堆。
垃圾堆旁的地麵上,放著一個黑色的塑料袋,裏麵就是梁冬鬆染血的衣物。
黎夢和兩名刑警站在一旁,正等著我們。
“小夢,好樣的,這可是關鍵的物證!”我朝著黎夢比了一個大拇指,就準備蹲下身子去檢查一下黑色塑料袋裏的衣物。
一旁的技術隊警員,先是對著黑色塑料袋進行了拍照取證,而後在我們查看衣物的時候不時地拍照留存。
技術隊把黑色塑料袋裏的衣物一樣一樣取出鋪在地麵上,裏麵分別是一套深藍色運動服,和一件白色汗衫,一根褐色皮帶,一條內褲,一雙襪子,還有一雙運動鞋。
剩下的就是一些隨身物品,鑰匙、錢包、手機、衛生紙一類的東西了。
錢包裏還有現金,手機也在,這一切都說明著死者並不為財殺人,而是簡單且直接的尋仇。
衣服上麵沾滿了血跡,從現場的情況和衣服的款式來看,確實符合一個六十九歲中老年男性的穿衣打扮。
技術隊拍照之後,就把衣物裝進了證物袋,準備帶迴去做血跡檢驗,以進一步證實血跡是否來自於死者梁冬鬆。以及死者的衣物上,有沒有留下兇手的線索。
“兇手殺人之後,費力地把屍體藏進了自來水水箱,卻把衣服丟在了垃圾箱。兇手到底是怕屍體被發現,還是不怕屍體被發現啊。”我看著身邊的垃圾桶,陷入了沉思。
這一點非常奇怪,但黎夢似乎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很明顯,兇手根本不怕屍體被發現。因為就算兇手把死者的衣物藏到了更隱蔽的地方,屍體浸泡在水箱裏,短時間內就會被發現。而且我覺得,兇手倒是迫切地希望屍體被發現,畢竟上麵的縫合線是他的傑作,他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殺人方式,向警方表達一些事情。但是,到底是什麽事情我們還不得而知,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黎夢說著說著,忽然停頓了一下。
我急忙問道:“最關鍵的一點是什麽?!”
黎夢定了定神,緩緩開口說道:“最關鍵的一點是,屍體早晚會被發現,卻不會被那麽快發現。兇手需要的就是這短短幾天的時間差,去再次作案……”
目前已經出現的兩名死者,都曾經是三合縣人民醫院的婦產科工作人員。
六十二歲的徐玉芬是一名護士。
六十九歲的梁冬鬆是一名醫生。
他們都是被兇手使用條狀棍棒鈍器重創了顱骨,而後對死者縫合成了火燒後的鬥拳狀姿態。
使用的都是醫用縫合線,而且都是打的外科結。
唯一不同的是,徐玉芬的左頸部,多了一道利刃創口。
梁冬鬆的屍體被拋棄在了樓頂天台處的居民樓自來水水箱,被今天前來維修的工作人員發現。
而我們現在就在梁冬鬆的家裏,這裏就是第一案發現場。
但是奇怪的是,梁冬鬆染血的衣物不見了。
技術隊正在對梁冬鬆的家裏進行仔細的勘查,不過應該發現不了什麽線索,因為從門口的噴濺型血跡來看,兇手是站在門口行兇的,根本沒有進入房間裏。
沒一會,技術隊給了我一個答案。
這個答案是我經常聽到的,就算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到——房門沒有被破壞的痕跡。
有了徐玉芬的經驗,我們在案發現場的門口處仔細尋找了可以藏匿備用鑰匙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發現,不排除兇手把備用鑰匙帶走了的可能。
“我覺得,兇手根本沒有使用備用鑰匙,如果兇手使用鑰匙進入室內,行兇地點就不應該是在門口,而是房間的裏麵。”身邊的林子凡認真地說道。
我點點頭,非常同意他的看法,接著,我沉聲開口說道:“應該是通過叫門的方式行兇的,這樣一來就非常符合死者在門口遇害的情況。”
我說完,又補充了一句:“而且兇手和死者應該是認識的,如果不是熟人,死者會通過門鏡看見兇手,就不會開門了。如果是遮擋了門鏡,那就更不會開門了。”
就在我深深相信著自己的還原案發現場情況的時候,身邊的任秋石忽然開口說道:“兇手不是通過叫門入室的。”
他的這個言論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我立刻開口問他:“為什麽?”
任秋石看著我,淡淡的解釋道:“死者的顱骨損傷在腦後,如果兇手是通過叫門進入房間的話,那麽當時兇手和死者應該是麵對麵站立。這種站位,兇手如果想要對死者的頭部進行致命打擊,隻會和徐玉芬一樣,造成前額處的顱骨損傷,而不是在腦後。”
我定了定神,有些不解地說道:“如果是熟人作案的話,那麽死者在給兇手開門之後,會有一個轉身離開的動作,一樣會造成腦後的顱骨損傷啊。”
任秋石又搖了搖頭,他慢慢向前一步,指著門口鞋櫃和牆上的噴濺型血跡說道:“如果是你說的那種情況,這些血跡,至少要從門口向室內平移一到兩米,而不可能出現在門口這麽近的地方。”
說完,任秋石又指了指地麵染血的腳墊,說道:“這裏是換鞋的地方,死者在給兇手開門之後,會在換鞋的地轉身嗎?”
聽他說完,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說得沒錯,這一切確實有些違背常理。
我沉思了片刻,一直在思考死者給兇手開門之後,出現什麽樣的情況,才會在這裏轉身。
“尾隨。”
緊接著,任秋石的聲音響起。
這兩個字,猶如黑夜中的一道閃光,瞬間點醒了我。
“沒錯!尾隨!如果死者開門進入房間換鞋的時候,兇手從背後突然襲擊,就會造成如此近距離的噴濺型血跡!”我猛地一拍巴掌,有如醍醐灌頂般高聲說道。
“不僅如此,死者一定認識兇手,否則如此近距離的尾隨,兇手一定會被發現,而死者也一定會有所防備。”任秋石沉聲說道。
“又是一起熟人作案,兇手同時認識徐玉芬和梁冬鬆,而兩名死者都在三合縣人民醫院的婦產科工作過……而兇手的身份又是一名醫生,難道兇手也是三合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的工作人員?!”我說著說著,忽然發出一聲驚唿。
雖然兇手是徐玉芬和梁冬鬆的同事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殺人動機呢?
徐玉芬和梁冬鬆不可能同時和兇手結仇,而且兩名死者都是被縫合成火燒後的鬥拳狀姿態。
一切還是應該和四十年前的那場火災相關。
“秦隊,黎夢在樓下的垃圾堆發現了死者的衣物。”就在這時,薛杭走到我麵前,對我說道。
我忽一皺眉,趕緊下樓前往發現衣物的垃圾堆。
垃圾堆旁的地麵上,放著一個黑色的塑料袋,裏麵就是梁冬鬆染血的衣物。
黎夢和兩名刑警站在一旁,正等著我們。
“小夢,好樣的,這可是關鍵的物證!”我朝著黎夢比了一個大拇指,就準備蹲下身子去檢查一下黑色塑料袋裏的衣物。
一旁的技術隊警員,先是對著黑色塑料袋進行了拍照取證,而後在我們查看衣物的時候不時地拍照留存。
技術隊把黑色塑料袋裏的衣物一樣一樣取出鋪在地麵上,裏麵分別是一套深藍色運動服,和一件白色汗衫,一根褐色皮帶,一條內褲,一雙襪子,還有一雙運動鞋。
剩下的就是一些隨身物品,鑰匙、錢包、手機、衛生紙一類的東西了。
錢包裏還有現金,手機也在,這一切都說明著死者並不為財殺人,而是簡單且直接的尋仇。
衣服上麵沾滿了血跡,從現場的情況和衣服的款式來看,確實符合一個六十九歲中老年男性的穿衣打扮。
技術隊拍照之後,就把衣物裝進了證物袋,準備帶迴去做血跡檢驗,以進一步證實血跡是否來自於死者梁冬鬆。以及死者的衣物上,有沒有留下兇手的線索。
“兇手殺人之後,費力地把屍體藏進了自來水水箱,卻把衣服丟在了垃圾箱。兇手到底是怕屍體被發現,還是不怕屍體被發現啊。”我看著身邊的垃圾桶,陷入了沉思。
這一點非常奇怪,但黎夢似乎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很明顯,兇手根本不怕屍體被發現。因為就算兇手把死者的衣物藏到了更隱蔽的地方,屍體浸泡在水箱裏,短時間內就會被發現。而且我覺得,兇手倒是迫切地希望屍體被發現,畢竟上麵的縫合線是他的傑作,他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殺人方式,向警方表達一些事情。但是,到底是什麽事情我們還不得而知,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黎夢說著說著,忽然停頓了一下。
我急忙問道:“最關鍵的一點是什麽?!”
黎夢定了定神,緩緩開口說道:“最關鍵的一點是,屍體早晚會被發現,卻不會被那麽快發現。兇手需要的就是這短短幾天的時間差,去再次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