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至日中之時,滿甕清水蒸騰成了半甕。</p>


    隨後,停火,冷卻,多次過濾去除固體殘渣,接著,加水,投放活性炭。</p>


    再經活性炭多次除雜之後,本來顏色各異的溶液變得清澈了許多。</p>


    除色完成,最後一步,加熱熬煮。</p>


    屋裏煙氣嗆人,劉備等人站在屋外等著,看到屋裏用的大火,劉備奇怪,他問,“羲兒,不是說,沸煮會破壞藥性嗎?為何要用大火?”</p>


    李孟羲笑了,他解釋道,“是如此。某些藥質,過熱則壞。</p>


    可,怎言藥物經沸煮一定就壞?</p>


    柳樹當中藥物,不懼沸煮。”</p>


    聽李孟羲如此解釋,劉備再認真一想,明白過來了。</p>


    因用的大火熬煮,火力旺盛,水蒸騰的非常厲害。</p>


    到下午,甕中清液十去八九,就剩了底了。</p>


    隨後,清液移到大碗當中,再將大碗放到火上二次熬煮。</p>


    剩下這不到一兩成的清液,不久之後,就被熬幹了。</p>


    關鍵時刻,李孟羲頻繁走動四處查看。</p>


    他看到,在這數十份樹枝提取液中,有的熬到最後不剩什麽了,有的熬出了一些黃色固體,有的熬出了澹綠色固體,而有的,熬到最後,剩了一些雜質,還有的,熬到最後,熬湖了。</p>


    共計三十九種樹木,從中用清水提取出物質的樹木,有二十種,這二十種提取物,有的份量太少,分不清到底是雜質還是物質,有的份量足夠,可要麽顏色不對,要麽形態不對。</p>


    就比如,從鬆樹皮中提取出了一種澹黃的固體,李孟羲也不知這玩意兒是啥,不管這玩意兒是啥,從顏色,從形狀,跟柳樹中提取出的藥物差別很大。</p>


    經一陣排除之後,最後,成品接近柳樹提取物的成品有七種,這七種提取物,都是白色的,至少從顏色來看,接近目標產物。</p>


    李孟羲看了一下,此七種提取出了白色粉末的東西,柳樹,楊樹,桃樹,榆樹,構樹,白樺樹,銀杏樹,此七種。</p>


    下一步的測試,便是找傷寒病人,施用這七種樹木的提取物,看藥物有無成效。</p>


    但到此時,李孟羲猶豫了。</p>


    柳樹是先確定有效,確定的確能治病,然後提取了其成分。</p>


    但,諸如楊樹桃樹之類,這些樹根本不知其樹皮到底有用無用,到底有毒無毒,貿然使用,李孟羲怕毒死人。</p>


    基於這樣的擔心,李孟羲有些猶豫不決。</p>


    想了想,李孟羲帶著藥物去了軍醫營。</p>


    找到田卜,李孟羲把一堆碗交給田卜。</p>


    他指著一隻接著一隻的碗,給田卜講解著,“這前三碗,我分用柳皮,柳枝,柳葉,提取三碗藥粉。結果,似乎隻有柳皮取出的多,柳枝柳葉幾乎沒萃取出多少。”</p>


    田卜看去,貼著【柳皮】的碗裏,碗底一層白色藥粉,貼著【柳枝】的碗裏,隱約有點藥粉,貼著【柳葉】的碗裏,碗底隻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澹綠色的東西,像是青草的草汁幹涸的模樣。</p>


    李孟羲對田卜說到,“經此一試,當已試出,柳樹當中的藥,應當是藏於皮中,枝中少,葉中無。”</p>


    隨後,李孟羲指著其他萃取物對田卜道,“其他幾碗,乃是桃樹,榆樹,白樺,銀杏等樹熬煮萃取而出。</p>


    田卜,這些樹皮,有無毒性,可能致死?”</p>


    田卜掃了兩眼碗上貼著的紙條,他認真想了想,迴道,“無礙。”</p>


    田卜說無礙,那便說明,諸如桃樹皮樺樹皮之類的這些樹皮,要麽無毒,要麽微毒,服下去死不了人。</p>


    李孟羲點了點頭,嚴肅的對田卜說,“那好,藥交給你,你張羅著試藥,該怎麽去試,明白吧?”</p>


    田卜已經保持過一輪試藥工作了,對此,他已輕車熟路了,絲毫不陌生。</p>


    田卜鄭重的接下了任務。</p>


    ——</p>


    李孟羲給了田卜七份藥粉,按之前的測試方法,測試七份藥粉,需要找七十個傷寒病人,然後再找十個,服用甘草水,再找十個,不服藥,再找三十個,服用常見風寒草藥。</p>


    這麽多加起來,需要一百多個病人。</p>


    幸而如今正是春時,疾病多發,風寒病人此起彼伏層出不窮,若非如此,輕易湊不夠試藥的人。</p>


    田卜領著一群軍醫從來求診的病人裏挑了足足兩百個青壯男丁,然後,挨個號脈排查,排查數輪,挑選了當中風寒症的病人一百餘人。</p>


    接著,按試藥流程,田卜在城中各處安置好了帳篷,安置好了人員,分發下食物被褥柴火等物,而後,帶著人四處分藥。</p>


    整個試藥過程,田卜親手操持。</p>


    到天快黑的時候,田卜把藥分好了。</p>


    一夜過去。</p>


    待第二日,田卜一大早奔赴各處排查病情。</p>


    在七種樹皮的提取物中,桃樹無用,服用桃樹提取物的十人,十個風寒病人,一個痊愈的都沒有。</p>


    榆樹沒用。</p>


    構樹沒用。</p>


    白樺沒用。</p>


    銀杏樹皮也沒用。</p>


    當田卜去了服用楊樹樹皮的那一帳,排查過後,田卜發現,一帳十人,痊愈三人,剩下的皆有好轉。</p>


    田卜詫異,他此時隱約覺得,楊樹皮可能有用。</p>


    試藥結束,田卜急匆匆的找李孟羲匯報測試結果。</p>


    當李孟羲聽到田卜說楊樹皮提取出的東西似乎也能治風寒時,“楊樹?”李孟羲眉頭皺起,疑惑的看著田卜。</p>


    雖說,此番測試就是為了找柳樹的替代品,但是當疑似真的找到這麽一個替代品時,李孟羲第一反應,是不信,滿是懷疑。</p>


    李孟羲令田卜拿著楊樹提取物再去找人試試,田卜領命而去。</p>


    又一日過去。</p>


    第三日,田卜來報,風寒病人四十人,服用楊樹皮之後,隔一日,痊愈者二十一,痊愈人數近五成。</p>


    至此,李孟羲信了,楊樹中提取出的玩意兒,當真跟柳樹中提取出的藥粉,大可能是一種東西。</p>


    把兩種藥粉拿到一起一對比,都是白色的粉末,粉末撚起,手感一樣,放嘴裏嚐嚐,味道也相近。</p>


    李孟羲幾乎可以確定,柳樹當中治病之藥,也大量存在於楊樹中。</p>


    至此,測試結束,測試成功了。</p>


    柳樹稀少,而楊樹在北方眾多,有了楊樹這個替代品,材料來源不成問題了。</p>


    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這楊柳當中萃取出的白色粉末,到底是什麽玩意兒來著?</p>


    李孟羲問弟弟,他問,“小磚,你覺,這白色的是什麽?”</p>


    小磚咬著手指頭想了想,“是什麽嗎?”他反問李孟羲。</p>


    李孟羲笑了,“對啊,這是什麽啊?”</p>


    舊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橫亙。</p>


    以李孟羲有限的知識,讓他來猜測物質的種類,他覺得,物質大抵有酸啊,堿啊,鹽啊,油脂啊之類的分類。</p>


    而判斷物質種類的方法,如果是酸,加點堿,會中和,中和會有什麽現象,忘了。</p>


    如果物質是鹽,比如,碳酸鈣,碳酸鈣加酸,會產生氣體。鹽類加酸,會冒泡。</p>


    類似的方法,可以判斷物質種類。</p>


    測試楊柳提取物的性質,有無必要,不知。</p>


    但,求無止境。</p>


    李孟羲開始帶著弟弟開始笨拙的測試藥物的性質了。</p>


    他們把藥粉分了多份,第一份,加石灰水,第二份,加清水。這兩份加完,李孟羲停了,他撓了撓頭,覺得有點傻。</p>


    似乎不對勁兒,藥粉本來就是因為溶於水和石灰水才提取出來的,現在再加這兩種容易,有個吊用,給溶解迴去了。</p>


    之後,李孟羲端來一碗經過了蒸餾濃縮的白色的醋。</p>


    “小磚,咱們把醋倒裏邊看看吧。”</p>


    “好!”小磚腦袋湊過來,瞪大眼睛看著。</p>


    李孟羲端著碗,拿著跟快子,小心翼翼的白醋倒到了藥粉上。</p>


    然後,不待李孟羲把藥粉攪拌一下,藥粉消失了,似乎融化了一樣。</p>


    李孟羲化學不好,他沒有足夠敏銳的洞察力察覺此處異常。</p>


    小磚看到碗裏的藥粉不見了,他問,“哥哥,咋木有了?”</p>


    李孟羲認真的拿快子在碗裏攪拌著,他隨口答到,“溶解了吧。”</p>


    小磚好奇的問,“什麽叫溶解嗎?”</p>


    “溶解,”李孟羲撓頭,皺眉思索著,“就是,一種東西,溶到了另一種當中。</p>


    </p>


    就比如,咱們提取藥粉的時候,就用了藥物的溶解性……”</p>


    說到這裏,李孟羲停了。</p>


    他感覺隱約哪裏有些不對勁兒。</p>


    他茫然的看著碗裏的少許白醋,碗裏本來有許多藥粉的,結果,白醋一倒進去,藥粉立刻消弭無形了。</p>


    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溶解現象了,就比如,糖化在了水裏,就比如,洗衣粉化在了水裏。</p>


    可是,之前從柳樹枝裏提取藥物的時候,當時用了酸,堿,油脂,酒精,等各種東西,結果,隻有堿水和清水當中提取出了東西。</p>


    也就是,柳樹當中的藥粉,根本就不溶於醋酸當中。</p>


    既然不溶,那就不應該,白醋澆到藥粉上之後,藥粉立刻消失不見了。</p>


    不溶的粉末,倒上一些不溶的液體,正常想象,應該是白色粉末一直沉在碗底,根本不會消失。</p>


    反常。</p>


    李孟羲疑惑極了,既然藥粉不溶,可為何不見了呢。</p>


    他百思不得其解,良久之後,突然想到,會不會是藥粉和白醋間發生了反應,以至於,藥物分解了。</p>


    為驗證這個猜測,李孟羲立刻去升了堆火,把白醋放到火上燒了一會兒。</p>


    不一會兒,醋燒幹了,結果,碗裏什麽都不剩。</p>


    李孟羲再一次詫異了,不應該啊,碗裏本來有幾大勺藥粉的,結果,加了醋之後,加了醋再一煮,藥粉不剩了,啥都沒有了。</p>


    這不對勁兒,如果是清水,藥粉加了清水,藥粉溶到了清水裏,再把加了藥粉的清水放火上加熱,水熬幹之後,藥粉會再次析出的。</p>


    結果,加了醋,藥粉不會析出了。</p>


    答桉很明顯了,藥粉加了白醋之後,藥物性質變了,變成了另外的東西。</p>


    李孟羲意識到,楊柳提取物不能遇酸,遇酸則就變性。</p>


    可隨之,李孟羲突然想起一件事,若說怕酸,那人的胃裏也有胃酸啊,可為何,病人們服用了藥粉之後,藥粉下肚,遭遇了胃酸之後,藥依然還能發揮作用。</p>


    李孟羲眉頭緊皺,他茫然了。</p>


    難道是說,藥粉加上酸,雖然性質變了,但是依然有藥效不成。</p>


    可是,為什麽,為什麽性質都變了,藥效卻依然還在,簡直豈有此理。</p>


    不明所以的李孟羲,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他把剩下的藥粉集中到一起,加上白醋半碗白醋,然後,攪拌了一會兒。</p>


    端上溶了藥粉的白醋,李孟羲再一次找到田卜,他對田卜道,可以再找一批病人,每人喂個一兩勺醋,看待明日,有何效用。</p>


    ——</p>


    又一日過。</p>


    第四日,一早,田卜到來,他匯報測試情況。</p>


    “軍師,病人二十人,服了醋之後,一日過去,痊愈八成人。</p>


    ……這,醋比藥粉還好?”田卜滿臉不解,“軍師,醋為何白的跟水一般?”</p>


    李孟羲沒有立刻迴答田卜,他眉頭緊皺著,思索著,(果然……藥粉化進白醋裏,竟然一樣有藥效。田卜說,藥效竟然更強了……)</p>


    第一反應,李孟羲覺得純粹偶然,就二十個病人,樣本太少,沒說服力。</p>


    可隨後深想一下,可萬一,萬一真的呢,萬一當真是藥粉化進了醋裏之後,當真藥效更強了呢。</p>


    李孟羲眼睛亮了一下,他覺得有必要再次一試。</p>


    藥粉已經用完了。沒得用了。</p>


    隨後,李孟羲再次派遣騎兵,讓騎兵們四下收集柳枝和楊樹枝子。</p>


    一兩個時辰後,大量樹枝運迴。</p>


    再一個時辰後,大量樹皮處理好。</p>


    之後半日,召集大量人手,支起兩百多個甕,開始熬煮萃取。</p>


    到天晚之時,藥物萃取了出來,得藥粉兩碗有多。</p>


    將藥粉稱量之後,精確分為兩份,一份為藥粉,一份加白醋化開。</p>


    藥粉一份,分諸百份,白醋一份,也將白醋分成一百均份。</p>


    這等於,無論是藥粉,無論是白醋,每一份,藥量相同。</p>


    連夜,田卜等一眾軍醫連夜排查病人,精挑細選了兩百個風寒病人,然後,一百安置城東,一百安置城西。</p>


    連夜,田卜拿藥分於東西兩部。</p>


    東一百人,每人一份藥粉服下。</p>


    西一百人,每人一份白醋服下。</p>


    當田卜忙完了這一切,已是夜半了。</p>


    當夜,眾軍醫未睡,李孟羲未睡,李孟羲不睡,劉備關羽簡雍也陪著不睡。</p>


    等了一整夜,挨到天明,軍醫田卜立刻前往探查。</p>


    東西兩部探查完之後,田卜趕至城主府匯報。</p>


    “軍師,東城服藥之一百人,痊愈者二十有一,餘下大多病狀輕減。”</p>


    “西城服醋之一百人,痊愈者三十有五,餘下病狀亦多為輕減。”</p>


    百人之眾,服用藥粉,一夜,痊愈兩成,服用白醋化開的藥粉,一夜,痊愈三成半。</p>


    對比似乎很明顯了。</p>


    李孟羲沉吟了一下,“他對田卜道,再取藥物,再分發眾人,至日中,至夜時,再來匯報。”</p>


    田卜領命而去。</p>


    日中,田卜又來,報得,服藥者百人,痊愈者二十有八。</p>


    服白醋者百人,痊愈者四十有六。</p>


    至傍晚,田卜第三次來報,報得。服藥者百人,痊愈者三十五,服白醋者,痊愈者六十八。</p>


    至此,數據對比如此明顯。</p>


    服白醋者,痊愈人數已近七成,而直服藥粉者,痊愈人數才不到四成。</p>


    多達百人的樣本,偶然已降到足夠低的程度。</p>


    如果說隻十個病人,這十個病人可能恰好這十人體魄都強健,恰好恢複的快,有此可能。</p>


    但,百人對百人,這一百人體魄恰好比另一百人強健的多的概率,幾乎不存在。</p>


    那麽,隻剩一個可能了。</p>


    還真是,藥粉用醋化開之後,還真是,藥效強了一截。</p>


    田卜當時的猜測竟然是真的。</p>


    一個問題已找到了答桉,楊柳樹中提取的藥粉,化開之後,當真能增強藥效。</p>


    這個問題有了答桉,可隨之,新的問題出現了。</p>


    為什麽,藥粉化醋之後,藥性會增強了。</p>


    李孟羲苦思不得其解。</p>


    李孟羲問眾人,問劉備,問關羽,問簡雍,“這為何,藥粉拿醋泡了一泡,藥效會大為增強,好生奇怪也!”</p>


    劉備不能有解。</p>


    簡雍不能有解。</p>


    關羽思索了一下,迴到,“是不是,加了醋,熟了?”</p>


    李孟羲愣了一下,詫異的看著關羽半天,然後笑了。</p>


    對啊,熟了,這個解釋有點道理。</p>


    藥粉加了醋之後,或許是變得容易吸收了,因而,藥效發揮的更快。</p>


    那問,明明人的胃裏也有胃酸啊,為什麽直服藥粉,藥效不好。問題就在這裏——消化有時間極限。</p>


    胃裏的確是有胃酸,胃酸似乎比白醋酸性還要強上一點,但是,藥粉到了胃裏,不待完全百分之百被化開,就進到下一步消化過程了。</p>


    也就是,吸收效率的問題。</p>


    澱粉是糖,葡萄糖也是糖,一份葡萄糖下肚,五分鍾,人體便可吸收;而一份澱粉下肚,半個小時之久,能量才被人體吸收。</p>


    這大概便是,為何藥粉效用不抵在醋中化開的藥粉的緣故。</p>


    想通了,李孟羲長舒了一口氣,他鄭重的在紙上寫下,【楊柳提取物,拿白醋化開再用,藥效更強。藥效更強之緣由似乎是,化醋之後,人體吸收更快,見效更快】</p>


    此日,已是二月二十八了,二月最後一日了。</p>


    從第一次提取藥粉的那一天開始算起,時間已過去半月之久。</p>


    這半月之久,騎兵們出去無數趟,折迴樹枝數以數千斤之多。</p>


    期間,政績病人超過七百人,試藥超過七百人次。</p>


    李孟羲更是熬煮了多達四百甕藥水,耗用了人力物力極其眾多。</p>


    就看城主府,城主府屋頂經這十幾日摧殘,屋頂都被暈黑了,牆也被熏黑了。</p>


    經無數繁雜艱巨的測試,所得成果有。</p>


    第一,確定了柳樹皮當中藥物可用石灰水和清水萃取。</p>


    第二,柳樹皮當中藥物可用沸水提取,沸水不會破壞其藥性。</p>


    第三,確定柳樹當中,治病藥物多藏與樹皮中,而非枝條葉子當中。</p>


    第四,發現楊樹當中也有類似的治病藥物。</p>


    第五,意外發現,藥物用醋化開之後,藥效強了數成。</p>


    至於還有無更大的發現,肯定還有。</p>


    餘下要弄懂了,要弄明白為何醋會增強藥性。</p>


    還有,倉促測試,取用木種不過三十九種,未曾窮盡物種,故而,還要多試。</p>


    還有,藥物保存問題,變質問題,一應問題亟待測試。</p>


    於最後,一眾人問,此萃取自楊柳皮當中的藥物,該用何名。</p>


    李孟羲思索片刻,他看向弟弟,他笑問,“小磚,你覺,該用什麽名字?”</p>


    小磚歪著腦袋想了一下,“不是粉粉嗎?”</p>


    李孟羲笑了。</p>


    得了,就直接命名——楊柳皮粉得了。</p>


    可,再一想,此藥有點神奇,有大用,本著保密考量,不應該直白命名。</p>


    “那就,【清熱粉】吧。此物,治風寒發熱有奇效。”</p>


    藥物名稱就這麽確定下來了。</p>


    有鑒於清熱粉藥效強大,製備又簡單,劉備等人一致認為,得多做些以備不時之需。</p>


    隨之,劉備下令令士卒四處收集楊柳樹枝取迴製藥。</p>


    義軍效率極快,命令下達當天,城中立時支起千餘大甕。</p>


    李孟羲算了一下,按之前熬藥的產出,十斤樹皮,熬了半天,出的藥粉才一個碗底。</p>


    大甕一隻,裝十斤樹皮已經快裝滿了,再多裝不下了。</p>


    十斤樹皮出一碗底兒藥粉,一碗底兒藥粉,大抵可治十人。</p>


    而熬這十人份的藥量,得需要從外邊拉迴幾百斤的樹枝,需要耗費數個人力熬啊煮啊篩啊過濾的各種忙活。</p>


    一千隻甕,按產量,一日勞碌三千人,日可產可供萬人一次用藥的藥量。</p>


    若再加上白醋的使用,白醋從釀造到蒸餾,又是得大批人力。</p>


    總之,李孟羲發現藥物提取是一個極其耗費人力極其巨大的工程。</p>


    義軍有十五萬人,按平均每人每月得一次風寒算,按平均每次風寒得吃藥兩次算。</p>


    那麽,平均每月,得煮三萬甕藥。</p>


    這需要,三千人力,從月首忙到月位不停歇的忙。</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