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不是沒有能力,談起治理一方,全都積極出謀劃策,而且說的都還不錯。


    能爬到他們這個位子的,沒有一個是酒囊飯袋,可見這些老家夥平常,哎……實在沒法說!


    朱雄英笑了笑,問道:“在高麗建立行省,沒人反對了?”


    禮部尚書王鈍開口說道:“曆朝曆代,但凡聖朝聖君,皆以開疆拓土為己任,陛下乃千古聖君,理當如此!”


    內閣董倫附和道:“高麗自稱乃高句麗後裔,而高句麗之地,自漢朝時,曾設四郡管理,本就屬天朝之疆土,如今設立行省,也算重新歸於天朝!”


    用敵人的理論來打敗敵人,那叫一個名正言順。


    “陛下,高麗理所應當收迴來!”


    “陛下,那本就是我們天朝的疆土!”


    朱雄英都被這幾個老頭逗笑了,剛才你們幾個可不是這麽說的。


    “陛下,既然要建立行省,那高麗這個名字就不能再用了,還請陛下賜個新號!”


    詹徽這個人,有事就說事,幾乎不拍馬屁,把事情辦好,勝過千萬句馬屁。


    “確實要改!”


    有些事,要斷就斷的徹底,斷其根,就從名字先開始吧!


    新羅,百濟,高句麗,三韓,這些以前的叫法肯定是不能用了,而朱雄英也不想用後來的名字,隻能取一個從沒有出現的新名字。


    朱雄英認真的想了想,說道:“那就叫漢北吧!”


    漢北,那是我漢人的北方!


    眾人道:“陛下聖明!”


    “另外,設立了行省,原本高麗的各州郡縣也要改,改成符合我們漢人文化的名字,取一些寓意好的,這件事禮部上上心!”


    王鈍拱手道:“臣領命!”


    皇帝此舉是要抹滅所有高麗曾經存在的痕跡,夠狠啊。


    名字定好了,接下來就是關於高麗的各種安排!


    既然是大明的行省,那各種規章製度就要按照大明的規矩辦了。


    首先是官員的任命和安排!


    景清擔任布政使,黃觀擔任按察使,楊文任兵馬指揮使。


    整個漢北的布政使司重新劃為五個州,韓克忠,王恕,尹昌隆,宋琮,焦勝擔任知府,其他官員由吏部安排,可適當分一些官位給國子監的高麗人。


    這五人全部出身南北榜,這兩榜的進士因為涉及舞弊等問題,在朝廷倍受排擠,遭人冷眼。


    但朱雄英卻很看重這幾個人,與其在朝中不受人待見,還不如出去做些事情,正好也可驗證其能力。


    能把漢北的一州之地治理好,那足以證明,至少有當布政使的能力。


    在軍事方麵,除了楊文擔任指揮使外,還設立五個衛所,下轄若幹千戶所,百戶所,分別鎮守五個州郡。


    五個衛指揮使分別是劉承恩,瞿陶,瞿鬱,鄧銘,湯軏,其餘軍官在高麗之戰立軍功的士兵和軍官中破格提拔,另外還要留下一些僉事,同知,千戶,百戶的位子,給原本的高麗軍官,該拉攏的時候還是要拉攏。


    像軍報裏提到的那個定州城守將崔成器,後來還帶頭奇襲開京內城,立下大功,如此識時務的大才必然要給予高位重用。


    除此之外,大明水師也要留下一部分,和兵部商議後,最終決定留下兩艘大型戰艦和三十艘中型戰船以及五千水師士兵,駐紮在各大港口,由水師將軍,靖海伯吳忠統領。


    這家夥能打海戰,也能打陸戰,也能攻城拔寨,出手也狠,除了有些狂妄,真是難得的人才,奇襲臨津江,一路之上都是他打的頭陣。


    朝廷早把他的靖海侯爵位定好了!


    韓王朱鬆就藩漢陽,沈王朱模本來就藩遼東沈陽,現在隻能改封平壤了。


    朱鬆和朱模算是幾個沒就藩的親王中,能力還比較突出一些的人,二人也是老爺子經略遼東和高麗的後手。


    既然高麗已經打下來了,那就隻能先穩住高麗,至於遼東的勢力,遼王朱植能撐起來,實在不行,把寧王弄過去。


    朝會散去後,朱雄英單獨把詹徽留下一起吃午飯,而且吃飯的地方還是在春和宮,這可是太子的寢宮,足以證明皇帝沒把詹徽當外人。


    幾個小菜,米飯,茶水,一如既往的簡單。


    “現在漢北布政使司建立了,事情肯定也多,詹卿辛苦一些,多上上心!”


    朱雄英吃著菜,漫不經心的說道:“特別是……”


    “陛下放心!”


    詹徽搶著說道:“臣早已安排妥當,絕不會讓朝廷為難!”


    朱雄英微微一笑,沒有說話,詹愛卿用起來真是順手,真讓人省心,就是一把年紀了,還不知道能用幾年。


    “詹卿,你年紀也大了,凡事不要太過勞累,能讓下麵人去做的就吩咐下去,不必親力親為,要多保重身體啊!”


    “臣謝陛下關心,為了陛下,臣就算熬個油盡燈枯又有何妨,人總有一死,臣為陛下而死,死得其所,死的光榮!”


    詹徽哪裏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這是讓自己再培養出來一個自己。


    “你做事,朕放心!”


    言外之意,你自己去找吧,說的再簡單一些,允許你結黨,但你的人必須要為皇帝做事,還要做實事。


    朝中的那幾個身居高位的大臣,都上了歲數,估計也幹不了幾年了,能接替他們的人肯定是有的,能維持一個衙門的運轉是沒什麽問題,要想幹點實事,恐怕不行。


    朝廷現在就缺一批能做實事的幹吏,其實也看的出來,韓克忠那批人能做事,但是還太年輕,資曆尚淺,還擔不起一部的重任,還要曆練幾年。


    至於今年科舉錄取的那些進士,除了王艮和楊溥還算老實,安安穩穩在翰林院做自己本職之事,像胡靖,金幼孜,黃淮等人已經暗暗向詹徽靠攏了,聽說都往詹府投貼了。


    這些事,皇帝都知道,沒管,也沒必要管,詹徽的人越多,做事情的人就越多,這是好事啊。


    能做事,這是為官最基本的標準,做不了事情,再會溜須拍馬拉關係都沒用,沒人會去提拔你的。


    做不了事情的酒囊飯袋,詹徽也不會要的,這個道理誰都懂。


    君臣二人邊吃邊聊,詹徽問道:“陛下,涼國公滅了高麗,是否讓他們班師迴京,論功行賞?”


    朱雄英歎息一聲,說道:“這也是朕糾結之處,按理說,仗打完了,應該讓大軍迴來了,但朕又不放心那邊的局勢!”


    詹徽提醒道:“陛下,年後各地衛所軍官就要來司馬院了,若是沒有涼國公主持大局……”


    “陛下,不如留給楊文一些兵馬,讓吳高,吳傑輔佐,南邊還有平安,想來不會出什麽問題!”


    “隻能如此了!”


    朱雄英放下筷子,正要說話,樸不了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拱手道:“萬歲,宋國公家人進宮,老國公病危,強撐著一口氣,要見見陛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