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淮王逆黨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皇宮!
當朱雄英看到淮王謀反的奏本時,並沒有想象中的勃然大怒,而是隨手丟在禦案上,麵無表情的說道:“你終於還是忍不住了!”
一旁的朱高熾立馬上前拿起奏本看了起來,頓時倒吸一口涼氣,那是大驚失色,不敢置信說道:“淮王造反了,,,”
朱允炆,你可以啊,我爹不敢幹的事你都敢幹,老爺子還活著呢,你造永興的反,你哪來的勇氣啊!
朱雄英並沒有理會他,而是很平淡的感慨道:“永興五年了,曆史上的建文四年,或許這就是你改變不了的宿命!”
朱高熾眉頭一皺,問道:“陛下剛才說什麽建文四年,,,是何意啊?”
狗皇帝難不成要改年號?
“沒什麽,朕不過是隨口說說!”
朱雄英沒有太多解釋,喊道:“來人!”
樸不了邁著小碎步走了進來,拱手道:“萬歲,奴婢在!”
“召兵部尚書詹徽進宮!”
“奴婢遵命!”
以往邊關告急,地方發生叛亂,朱雄英總是會召集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在京的老將勳貴進宮議事,可這一次淮王造反,卻隻召見了詹徽一人。
這其中的含義,恐怕隻有皇帝一人知道。
月光稀鬆,詹徽一路小跑,氣喘籲籲,畢竟六十多歲高齡了,風風火火,也難為他了,皇帝找他什麽事情,他心知肚明!
“臣,,,”
“好了!”
朱雄英打斷他的話,說道:“這裏沒外人,淮王勾結白蓮教,蠱惑百姓謀反,聽說還有妖僧道衍,南北榜餘孽,駙馬都尉傅忠,鳳陽留守司的的軍官,這亂臣賊子都湊到一起了,你是兵部尚書,你說該由誰掛帥,前往淮南,平定叛亂?”
詹徽故意斟酌一陣,隨後說道:“迴陛下,臣舉薦徐王千歲前往淮南,戴罪立功!”
朱雄英自然明白詹徽的用意,說道:“徐王的統兵能力,朕有些擔心!”
朱允熥性格軟弱,這些年改變許多,但從來沒領過兵,打過仗,雖說朱允炆不成什麽氣候,但他身邊還跟著一個道衍和尚,那可不是個善茬啊。
“陛下,徐王在江南三年,時常跟著涼國公學習兵法謀略,用兵之道,跟著鄭國公學習武藝,平定一個小小的淮王之亂還是不成問題!”
剛開始,朱高熾還不明白,雖說大部分武將勳貴都跟著藍玉去打高麗了,但京城依舊還有不少老將勳貴坐鎮,五軍都督府的武官同樣也在,為什麽要讓從未經曆過戰事的朱允熥去平叛。
聽到詹徽的話,他終於明白過來,這是想趁機名正言順的把朱允熥從宗人府裏放出來啊,那自己的二弟,,,
“陛下!”
朱高熾突然拱手道:“臣二弟朱高煦,驍勇善戰,何不讓他與徐王一同前往淮南平叛,戴罪立功!”
朱雄英摸了摸額頭,沒有說話,朱高煦也不是不能去,但是,這小子無法無天,朱允熥管不住他,到時候再惹出什麽亂子,就不怎麽好了。
詹徽趁機說道:“陛下,朱高煦襲擊聖君,萬死之罪,陛下沒有殺他,已是仁善,萬不能放出宗人府!”
朱高熾咬著牙瞪著詹徽,心中罵道:“詹老狗,你有病吧,我沒得罪過你吧,為何和我們燕藩過不去,你能不能做個人啊!”
朱雄英沉默片刻,果斷說道:“讓燕王帶著徐王去吧!”
“啊!”
朱高熾頓時一驚,結結巴巴的說道:“陛下,是,,,是哪個燕王?”
朱雄英反問道:“燕王千歲,你覺得呢?”
朱高熾尷尬一笑,說道:“自然是臣父!”
朱雄英神情冷峻,說道:“傳旨,調虎賁衛,豹韜衛,鷹揚衛兵馬交予徐王,即日前往淮南,平定淮王之亂,另派人八百裏加急,前往北平,讓燕王朱棣前往鳳陽,輔佐徐王平叛!”
“陛下,讓臣弟也跟著去吧!”
朱高熾仍不死心。
“朕累了!”
朱雄英扶著額頭,緩緩起身,說道:“天也不早了,你把奏本批完就迴吧,朕迴東宮歇著了!”
朱高熾靠著皇帝離去的背影,嘴角不斷地蠕動,好像是在默默地誇著陛下聖明。
,,,
次日清晨!
朱雄英坐在春和宮大殿,獨自一人喝著粥,有些心不在焉的,好像在想著什麽事情,身後的腳步聲都沒有聽到,直到老爺子坐了下來才讓朱雄英迴過身來。
“皇爺爺,您來了!”
說著,就要拿碗,親自盛粥。
老爺子接了過來,拿起勺子攪了攪,隨口問道:“聽說老二反了?”
朱雄英點點頭,淡淡說道:“勾結白蓮教還有一群亂臣賊子,在淮南打著勤王保駕的名號反了,真他娘的搞笑!”
“養不熟的白眼狼啊!”
老爺子並沒有大發雷霆,很平靜的說道:“這個小畜生真是該死!”
朱雄英喝著粥,冷笑道:“如今大軍正在征討高麗,能打的幾乎都被藍玉帶走了,您還別說,他還挺會挑時候!”
“你派誰去平叛的?”
朱雄英坦然道:“允熥去了,把十二衛中最精銳的虎賁,豹韜,鷹揚三衛給他帶走了,另外還有四叔,想做忠臣,想當好叔叔,有些事他也該做決斷了!”
聽到此話,老爺子突然一愣,抬頭看著正在吃飯的大孫子,想說些什麽,最終卻怎麽也說不出口。
“一家人好好的過日子,比什麽都強啊!”
朱雄英喝了一口粥,笑道:“皇爺爺,孫兒能明白您的意思,孫兒也想好好過,但有人不想好過啊!”
“您也說過,孩子們大了,就要分家,分家就要分家產,有些人嫌少,心裏不滿意,就要掀桌子,就要迴來搶,您老人家還在,有些人就按耐不住了,既然不想過,那就都別過了!”
“打唄,打個頭破血流,打到見閻王爺為止!”
老朱家爭的不是不是幾畝地,幾間房,幾袋糧食,而是整個大明朝。
朱雄英繼續說道:“江南一帶四處流言,說什麽永興皇帝是冒牌的皇長孫,朝中出了奸臣,有詹徽,藍玉,常茂,李景隆等人,還說什麽囚禁了洪武爺,不給飯吃,有人想謀朝篡位,,,”
“淮王才是真正的嫡長孫,大位當屬淮王!”
“對了,還有,有人發動兵變逼宮,囚禁二帝,淮王是勤王保駕,虧他能想出這些,嗬嗬,,,我還以為他要奉天靖難呢!”
老爺子沉默一陣,說道:“看來你在江南殺的還是不夠多,不夠狠啊!”
“沒事,補上也不遲!”
朱雄英冷冷說道:“這永興朝不興幾個大案,都對不起每天吃的那兩碗飯!”
當朱雄英看到淮王謀反的奏本時,並沒有想象中的勃然大怒,而是隨手丟在禦案上,麵無表情的說道:“你終於還是忍不住了!”
一旁的朱高熾立馬上前拿起奏本看了起來,頓時倒吸一口涼氣,那是大驚失色,不敢置信說道:“淮王造反了,,,”
朱允炆,你可以啊,我爹不敢幹的事你都敢幹,老爺子還活著呢,你造永興的反,你哪來的勇氣啊!
朱雄英並沒有理會他,而是很平淡的感慨道:“永興五年了,曆史上的建文四年,或許這就是你改變不了的宿命!”
朱高熾眉頭一皺,問道:“陛下剛才說什麽建文四年,,,是何意啊?”
狗皇帝難不成要改年號?
“沒什麽,朕不過是隨口說說!”
朱雄英沒有太多解釋,喊道:“來人!”
樸不了邁著小碎步走了進來,拱手道:“萬歲,奴婢在!”
“召兵部尚書詹徽進宮!”
“奴婢遵命!”
以往邊關告急,地方發生叛亂,朱雄英總是會召集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在京的老將勳貴進宮議事,可這一次淮王造反,卻隻召見了詹徽一人。
這其中的含義,恐怕隻有皇帝一人知道。
月光稀鬆,詹徽一路小跑,氣喘籲籲,畢竟六十多歲高齡了,風風火火,也難為他了,皇帝找他什麽事情,他心知肚明!
“臣,,,”
“好了!”
朱雄英打斷他的話,說道:“這裏沒外人,淮王勾結白蓮教,蠱惑百姓謀反,聽說還有妖僧道衍,南北榜餘孽,駙馬都尉傅忠,鳳陽留守司的的軍官,這亂臣賊子都湊到一起了,你是兵部尚書,你說該由誰掛帥,前往淮南,平定叛亂?”
詹徽故意斟酌一陣,隨後說道:“迴陛下,臣舉薦徐王千歲前往淮南,戴罪立功!”
朱雄英自然明白詹徽的用意,說道:“徐王的統兵能力,朕有些擔心!”
朱允熥性格軟弱,這些年改變許多,但從來沒領過兵,打過仗,雖說朱允炆不成什麽氣候,但他身邊還跟著一個道衍和尚,那可不是個善茬啊。
“陛下,徐王在江南三年,時常跟著涼國公學習兵法謀略,用兵之道,跟著鄭國公學習武藝,平定一個小小的淮王之亂還是不成問題!”
剛開始,朱高熾還不明白,雖說大部分武將勳貴都跟著藍玉去打高麗了,但京城依舊還有不少老將勳貴坐鎮,五軍都督府的武官同樣也在,為什麽要讓從未經曆過戰事的朱允熥去平叛。
聽到詹徽的話,他終於明白過來,這是想趁機名正言順的把朱允熥從宗人府裏放出來啊,那自己的二弟,,,
“陛下!”
朱高熾突然拱手道:“臣二弟朱高煦,驍勇善戰,何不讓他與徐王一同前往淮南平叛,戴罪立功!”
朱雄英摸了摸額頭,沒有說話,朱高煦也不是不能去,但是,這小子無法無天,朱允熥管不住他,到時候再惹出什麽亂子,就不怎麽好了。
詹徽趁機說道:“陛下,朱高煦襲擊聖君,萬死之罪,陛下沒有殺他,已是仁善,萬不能放出宗人府!”
朱高熾咬著牙瞪著詹徽,心中罵道:“詹老狗,你有病吧,我沒得罪過你吧,為何和我們燕藩過不去,你能不能做個人啊!”
朱雄英沉默片刻,果斷說道:“讓燕王帶著徐王去吧!”
“啊!”
朱高熾頓時一驚,結結巴巴的說道:“陛下,是,,,是哪個燕王?”
朱雄英反問道:“燕王千歲,你覺得呢?”
朱高熾尷尬一笑,說道:“自然是臣父!”
朱雄英神情冷峻,說道:“傳旨,調虎賁衛,豹韜衛,鷹揚衛兵馬交予徐王,即日前往淮南,平定淮王之亂,另派人八百裏加急,前往北平,讓燕王朱棣前往鳳陽,輔佐徐王平叛!”
“陛下,讓臣弟也跟著去吧!”
朱高熾仍不死心。
“朕累了!”
朱雄英扶著額頭,緩緩起身,說道:“天也不早了,你把奏本批完就迴吧,朕迴東宮歇著了!”
朱高熾靠著皇帝離去的背影,嘴角不斷地蠕動,好像是在默默地誇著陛下聖明。
,,,
次日清晨!
朱雄英坐在春和宮大殿,獨自一人喝著粥,有些心不在焉的,好像在想著什麽事情,身後的腳步聲都沒有聽到,直到老爺子坐了下來才讓朱雄英迴過身來。
“皇爺爺,您來了!”
說著,就要拿碗,親自盛粥。
老爺子接了過來,拿起勺子攪了攪,隨口問道:“聽說老二反了?”
朱雄英點點頭,淡淡說道:“勾結白蓮教還有一群亂臣賊子,在淮南打著勤王保駕的名號反了,真他娘的搞笑!”
“養不熟的白眼狼啊!”
老爺子並沒有大發雷霆,很平靜的說道:“這個小畜生真是該死!”
朱雄英喝著粥,冷笑道:“如今大軍正在征討高麗,能打的幾乎都被藍玉帶走了,您還別說,他還挺會挑時候!”
“你派誰去平叛的?”
朱雄英坦然道:“允熥去了,把十二衛中最精銳的虎賁,豹韜,鷹揚三衛給他帶走了,另外還有四叔,想做忠臣,想當好叔叔,有些事他也該做決斷了!”
聽到此話,老爺子突然一愣,抬頭看著正在吃飯的大孫子,想說些什麽,最終卻怎麽也說不出口。
“一家人好好的過日子,比什麽都強啊!”
朱雄英喝了一口粥,笑道:“皇爺爺,孫兒能明白您的意思,孫兒也想好好過,但有人不想好過啊!”
“您也說過,孩子們大了,就要分家,分家就要分家產,有些人嫌少,心裏不滿意,就要掀桌子,就要迴來搶,您老人家還在,有些人就按耐不住了,既然不想過,那就都別過了!”
“打唄,打個頭破血流,打到見閻王爺為止!”
老朱家爭的不是不是幾畝地,幾間房,幾袋糧食,而是整個大明朝。
朱雄英繼續說道:“江南一帶四處流言,說什麽永興皇帝是冒牌的皇長孫,朝中出了奸臣,有詹徽,藍玉,常茂,李景隆等人,還說什麽囚禁了洪武爺,不給飯吃,有人想謀朝篡位,,,”
“淮王才是真正的嫡長孫,大位當屬淮王!”
“對了,還有,有人發動兵變逼宮,囚禁二帝,淮王是勤王保駕,虧他能想出這些,嗬嗬,,,我還以為他要奉天靖難呢!”
老爺子沉默一陣,說道:“看來你在江南殺的還是不夠多,不夠狠啊!”
“沒事,補上也不遲!”
朱雄英冷冷說道:“這永興朝不興幾個大案,都對不起每天吃的那兩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