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送將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兩日,朱棣在燕王府頓頓設宴款待寧穀二王。</p>
直到第三日的午宴,朱權,朱橞再也忍不住了,提出要離開北平,前往封地。</p>
再不走,他們的王府屬官就要去北平布政使衙門告狀了,告燕王一個拘禁藩王之罪!</p>
宴會之上,朱棣熱情的招唿兩位弟弟吃飯,二人苦著臉卻沒有動筷子。</p>
“十七弟,十九弟,愣著做甚,吃飯啊!”</p>
朱棣親自夾菜放在二人麵前的碗中,悠悠說道:“四哥知道你們要趕著去封地就藩,就算有萬般不舍那也不能留下你們啊,這頓飯就是送行酒了,兩位弟弟盡管吃喝!”</p>
朱權苦笑道:“四哥,這幾日已經喝了不少了,說句實話,也不怕四哥笑話,但現在弟弟這腦子還是脹的……”</p>
“是啊,四哥……”</p>
朱橞接著說道:“不是我們兄弟不給四哥麵子,實在是喝不了,還請四哥莫要為難了!”</p>
二人直接把話說死,實在不敢再喝了,也不敢說大話吹牛自己的酒量了,別說朱棣了,他們連大侄子朱雄英都喝不過!</p>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喝茶,吃飯!”</p>
聽到朱棣不再勸酒,二人這才拿起筷子開始吃飯。</p>
朱橞趁機使個眼神,朱權放下筷子問道:“四哥,兵馬之事你看……”</p>
“來,十七弟,吃點涮羊肉,這可是好東西,你也馬上成親了,正好大補……”</p>
朱棣打斷了他的話,可朱權卻沒有心思玩笑,對於碗裏的羊肉也不看一眼,而是等待著四哥的答複。</p>
“剛才十七弟說的什麽?”朱棣故意問道。</p>
“兵馬之事!”</p>
朱橞立馬提醒道:“父皇讓四哥將宣府一帶的兵權給我,把大寧兵馬給十七哥!”</p>
“沒錯,有這迴事!”</p>
朱棣慷慨說道:“就算沒有父皇的聖諭,四哥也會給兩位弟弟增派精兵強將拱衛邊防!”</p>
“說到底咱們都是兄弟,四哥就是虧待自己也不能虧待兩位弟弟啊!”</p>
說罷,大手一揮,說道:“三保,讓他們過來吧!”</p>
“是!”</p>
沒一會兒,馬三保帶著四名身穿盔甲的將軍走了過來。</p>
四人齊聲抱拳道:“標下見過燕王千歲,見過寧王千歲,穀王千歲!”</p>
朱棣站起身來,一一介紹道:“這是譚淵,滁州人,驍勇善戰,能開兩石弓,射無不中!”</p>
“這是火真,蒙古人,通曉韃靼等遊牧的作戰方式,也擅長使用騎兵作戰!”</p>
“十七弟,以後他們二人就歸你們統領了!”</p>
說完,朱棣咳了一聲,譚淵,火真二人立馬拜見朱權。</p>
朱棣繼續介紹道:“這是李遠,懷遠人,言論慷慨,沉毅有膽略,善於出奇應變!”</p>
“這是陳亨,壽州人,本王的先鋒大將,也是燕藩軍中的快刀,十九弟,以後都歸你穀藩了!”</p>
這四個人都在太孫交於他們的那份名單之上,看來燕王沒有作假,真把這些心腹愛將送了出去。</p>
“多謝四哥!”</p>
朱棣揮揮手,讓四人先下去,隨後拍著二人的肩膀,笑道:“自家兄弟,無需言謝,來,吃飯!”</p>
寧穀二王也沒想到四哥會如此慷慨,之前竟然還有些擔心。</p>
“十七弟,十九弟,你們就藩後,從宣府到大寧,甚至遼東都會連成一片,形成整體的燕雲防線,以後我們兄弟定要戮力同心,共同拱衛國門,肅清沙漠!”</p>
朱棣有私心,但大事可不糊塗,事關邊關防務,自然不會假公濟私!</p>
朱橞站起身拱手道:“我們兄弟初來乍到,對於軍務比較生疏,以後還要仰仗四哥多多幫忙!”</p>
朱橞的宣府,重點在於防守,形成整體的北方防禦體係!</p>
而朱權的大寧在長城外,更偏於進攻!</p>
他們的封地正好擋在整個北平前麵,無形之中也成了燕藩的屏障!</p>
燕,寧,穀三王防守的轄區就是宋朝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也是整個北方的屏障!</p>
“自家兄弟,這沒的說!”</p>
朱棣神情嚴肅道:“隻要草原上的賊寇敢叩關,四哥一定會鼎力相助,協助兩位弟弟剿滅這些賊子!”</p>
“那就多謝四哥了!”</p>
吃過飯後,朱權,朱橞正是辭行,帶著各自的家眷,屬官,衛隊離開燕王府。</p>
出了北平,一個要奔宣府,一個要到大寧,朱橞騎在馬上說道:“十七哥,你們寧藩的轄區大,兵馬多,以後還望多庇護我的宣府!”</p>
朱權神情冷峻,蔑視道:“你放心,十九弟,元人膽敢叩關,你就老老實實呆在你的宣府,千萬別出來,要是被元人抓到……丟的可是咱們大明的臉,也丟父皇的臉!”</p>
“十九弟,別怪十七哥話說的難聽,你那屁大點的宣府,真打起來,出不了多少兵,到時候還得看本王的寧藩,你這個穀王也不過是個湊數的塞王,,,”</p>
朱權揚起馬鞭,指著北方,得意的笑道:“北方最強的兵馬是我寧藩!”</p>
說完,也不等朱橞說話,手中馬鞭抽下去,縱馬離開。</p>
“嗬嗬,十七哥,別看今天你得意,恐怕以後的日子不會好過了,你就等著太孫找你麻煩吧!”</p>
朱橞看著朱權離開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陰笑。</p>
,,,</p>
成了親的朱高熾並沒有多高興,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親自找父皇談談這些事情,走到正堂前,卻聽到裏麵傳來母親的吵鬧聲!</p>
“朱棣,你想幹什麽?”</p>
燕王妃徐妙雲指著朱棣大發雷霆,氣憤道:“高熾這才剛迴來沒多久,你又讓他迴去應天作甚?”</p>
朱棣尷尬的解釋道:“妙雲,你聽本王慢慢給你說,,,”</p>
“你也知道,父皇喜歡咱家的高熾,高熾呢,也總是說他皇祖父對他好,這段時間也是經常念叨父皇,本王常年在外作戰,也不能盡孝,這才想讓高熾迴應天,代替本王好好孝順父皇!”</p>
徐妙雲聽不下去了,直言道:“陛下在宮裏自有太子殿下一家人照顧,更何況還有太孫殿下,秦王,晉王都沒說什麽,你跟著湊什麽熱鬧!”</p>
“哎,,,妙雲,這話說的可不對,盡孝這種事可不分長幼先後!”</p>
朱棣硬著頭皮強行說道:“再說了,是父皇喜歡咱家高熾啊,父皇親口說過,眾多皇孫之中,除了皇太孫,也就高熾能讓他老人家高看一眼,這是好事啊!”</p>
“喜歡能有什麽用,還能讓他當皇太孫啊!”</p>
徐妙雲生氣道:“我看你眼裏壓根就沒高熾這個兒子!”</p>
“胡說!”</p>
朱棣扶著徐妙雲坐了下來,趁機安慰道:“高熾可是本王的兒子,燕藩的世子,本王一直對他關心備至!”</p>
徐妙雲卻不吃這一套,冷著臉說道:“你不止一次對別人說,高煦才是最像你的兒子,高熾從應天迴來你有關心過一句嗎?”</p>
“前一陣子,你當著軍中眾將的麵,還對高煦說什麽,世子多病,汝當勉力之,,,”</p>
“妾身敢問燕王殿下,你這是打算放棄高熾了?”</p>
直到第三日的午宴,朱權,朱橞再也忍不住了,提出要離開北平,前往封地。</p>
再不走,他們的王府屬官就要去北平布政使衙門告狀了,告燕王一個拘禁藩王之罪!</p>
宴會之上,朱棣熱情的招唿兩位弟弟吃飯,二人苦著臉卻沒有動筷子。</p>
“十七弟,十九弟,愣著做甚,吃飯啊!”</p>
朱棣親自夾菜放在二人麵前的碗中,悠悠說道:“四哥知道你們要趕著去封地就藩,就算有萬般不舍那也不能留下你們啊,這頓飯就是送行酒了,兩位弟弟盡管吃喝!”</p>
朱權苦笑道:“四哥,這幾日已經喝了不少了,說句實話,也不怕四哥笑話,但現在弟弟這腦子還是脹的……”</p>
“是啊,四哥……”</p>
朱橞接著說道:“不是我們兄弟不給四哥麵子,實在是喝不了,還請四哥莫要為難了!”</p>
二人直接把話說死,實在不敢再喝了,也不敢說大話吹牛自己的酒量了,別說朱棣了,他們連大侄子朱雄英都喝不過!</p>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喝茶,吃飯!”</p>
聽到朱棣不再勸酒,二人這才拿起筷子開始吃飯。</p>
朱橞趁機使個眼神,朱權放下筷子問道:“四哥,兵馬之事你看……”</p>
“來,十七弟,吃點涮羊肉,這可是好東西,你也馬上成親了,正好大補……”</p>
朱棣打斷了他的話,可朱權卻沒有心思玩笑,對於碗裏的羊肉也不看一眼,而是等待著四哥的答複。</p>
“剛才十七弟說的什麽?”朱棣故意問道。</p>
“兵馬之事!”</p>
朱橞立馬提醒道:“父皇讓四哥將宣府一帶的兵權給我,把大寧兵馬給十七哥!”</p>
“沒錯,有這迴事!”</p>
朱棣慷慨說道:“就算沒有父皇的聖諭,四哥也會給兩位弟弟增派精兵強將拱衛邊防!”</p>
“說到底咱們都是兄弟,四哥就是虧待自己也不能虧待兩位弟弟啊!”</p>
說罷,大手一揮,說道:“三保,讓他們過來吧!”</p>
“是!”</p>
沒一會兒,馬三保帶著四名身穿盔甲的將軍走了過來。</p>
四人齊聲抱拳道:“標下見過燕王千歲,見過寧王千歲,穀王千歲!”</p>
朱棣站起身來,一一介紹道:“這是譚淵,滁州人,驍勇善戰,能開兩石弓,射無不中!”</p>
“這是火真,蒙古人,通曉韃靼等遊牧的作戰方式,也擅長使用騎兵作戰!”</p>
“十七弟,以後他們二人就歸你們統領了!”</p>
說完,朱棣咳了一聲,譚淵,火真二人立馬拜見朱權。</p>
朱棣繼續介紹道:“這是李遠,懷遠人,言論慷慨,沉毅有膽略,善於出奇應變!”</p>
“這是陳亨,壽州人,本王的先鋒大將,也是燕藩軍中的快刀,十九弟,以後都歸你穀藩了!”</p>
這四個人都在太孫交於他們的那份名單之上,看來燕王沒有作假,真把這些心腹愛將送了出去。</p>
“多謝四哥!”</p>
朱棣揮揮手,讓四人先下去,隨後拍著二人的肩膀,笑道:“自家兄弟,無需言謝,來,吃飯!”</p>
寧穀二王也沒想到四哥會如此慷慨,之前竟然還有些擔心。</p>
“十七弟,十九弟,你們就藩後,從宣府到大寧,甚至遼東都會連成一片,形成整體的燕雲防線,以後我們兄弟定要戮力同心,共同拱衛國門,肅清沙漠!”</p>
朱棣有私心,但大事可不糊塗,事關邊關防務,自然不會假公濟私!</p>
朱橞站起身拱手道:“我們兄弟初來乍到,對於軍務比較生疏,以後還要仰仗四哥多多幫忙!”</p>
朱橞的宣府,重點在於防守,形成整體的北方防禦體係!</p>
而朱權的大寧在長城外,更偏於進攻!</p>
他們的封地正好擋在整個北平前麵,無形之中也成了燕藩的屏障!</p>
燕,寧,穀三王防守的轄區就是宋朝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也是整個北方的屏障!</p>
“自家兄弟,這沒的說!”</p>
朱棣神情嚴肅道:“隻要草原上的賊寇敢叩關,四哥一定會鼎力相助,協助兩位弟弟剿滅這些賊子!”</p>
“那就多謝四哥了!”</p>
吃過飯後,朱權,朱橞正是辭行,帶著各自的家眷,屬官,衛隊離開燕王府。</p>
出了北平,一個要奔宣府,一個要到大寧,朱橞騎在馬上說道:“十七哥,你們寧藩的轄區大,兵馬多,以後還望多庇護我的宣府!”</p>
朱權神情冷峻,蔑視道:“你放心,十九弟,元人膽敢叩關,你就老老實實呆在你的宣府,千萬別出來,要是被元人抓到……丟的可是咱們大明的臉,也丟父皇的臉!”</p>
“十九弟,別怪十七哥話說的難聽,你那屁大點的宣府,真打起來,出不了多少兵,到時候還得看本王的寧藩,你這個穀王也不過是個湊數的塞王,,,”</p>
朱權揚起馬鞭,指著北方,得意的笑道:“北方最強的兵馬是我寧藩!”</p>
說完,也不等朱橞說話,手中馬鞭抽下去,縱馬離開。</p>
“嗬嗬,十七哥,別看今天你得意,恐怕以後的日子不會好過了,你就等著太孫找你麻煩吧!”</p>
朱橞看著朱權離開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陰笑。</p>
,,,</p>
成了親的朱高熾並沒有多高興,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親自找父皇談談這些事情,走到正堂前,卻聽到裏麵傳來母親的吵鬧聲!</p>
“朱棣,你想幹什麽?”</p>
燕王妃徐妙雲指著朱棣大發雷霆,氣憤道:“高熾這才剛迴來沒多久,你又讓他迴去應天作甚?”</p>
朱棣尷尬的解釋道:“妙雲,你聽本王慢慢給你說,,,”</p>
“你也知道,父皇喜歡咱家的高熾,高熾呢,也總是說他皇祖父對他好,這段時間也是經常念叨父皇,本王常年在外作戰,也不能盡孝,這才想讓高熾迴應天,代替本王好好孝順父皇!”</p>
徐妙雲聽不下去了,直言道:“陛下在宮裏自有太子殿下一家人照顧,更何況還有太孫殿下,秦王,晉王都沒說什麽,你跟著湊什麽熱鬧!”</p>
“哎,,,妙雲,這話說的可不對,盡孝這種事可不分長幼先後!”</p>
朱棣硬著頭皮強行說道:“再說了,是父皇喜歡咱家高熾啊,父皇親口說過,眾多皇孫之中,除了皇太孫,也就高熾能讓他老人家高看一眼,這是好事啊!”</p>
“喜歡能有什麽用,還能讓他當皇太孫啊!”</p>
徐妙雲生氣道:“我看你眼裏壓根就沒高熾這個兒子!”</p>
“胡說!”</p>
朱棣扶著徐妙雲坐了下來,趁機安慰道:“高熾可是本王的兒子,燕藩的世子,本王一直對他關心備至!”</p>
徐妙雲卻不吃這一套,冷著臉說道:“你不止一次對別人說,高煦才是最像你的兒子,高熾從應天迴來你有關心過一句嗎?”</p>
“前一陣子,你當著軍中眾將的麵,還對高煦說什麽,世子多病,汝當勉力之,,,”</p>
“妾身敢問燕王殿下,你這是打算放棄高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