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三策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靖海島上有一座靖海城,位於寧波府定海縣的北部,中間隔著一片海域,並不遠。</p>
靖海島的東北方向是舟山最大的島嶼,定海島,要想拿下定海島必須先打下岑港口。</p>
而定海島的東北方向還有一座岱山島,那是倭寇最後的退路。</p>
倭寇搶劫一般都會從靖海城坐船到定海縣北部上岸,那是距離寧波府最近的地方,同時,若是想攻打靖海島也必須從定海縣出兵。</p>
如果把這三座大島嶼比喻成一個整體,那麽靖海島是頭,定海島是身,岱山島就是尾,三座島嶼互為一體。</p>
石羊先生坐在椅子上,眯著眼睛,氣定神閑的說道:“殿下親率水師,從嘉興府出兵,憑借堅船利炮,以迅雷之速拿下岱山島,切斷倭寇退路,繼而再攻定海島,到時兵分兩路,一路從定海島出兵,一路從寧波府定海縣出兵,兩路夾擊靖海島倭寇,如此,可剿滅在舟山群島倭寇,此乃上策!”</p>
“但此計風險較大,殿下若是考慮百姓安危,不肯使用大炮,定然無法迅速拿下岱山島,一旦僵持下去,倭寇得到支援,殿下和八千水師危矣!”</p>
朱雄英聽後沒有立即表態,盯著地圖,心中正在不斷斟酌。</p>
“此計甚妙!”</p>
說話的人是水師將軍越巂侯俞通淵,俞家三虎中的最後一位,此人四十來歲的樣子,屬於虎背熊腰型的大漢。</p>
“殿下身為太孫儲君豈能以身犯險,臣願率八千水師,憑借洪武大炮,一舉拿下岱山島!”</p>
話音剛落,耐不住性子的曹震也站了起來,抱拳道:“殿下,臣願意跟著越巂侯一起打頭陣,轟他娘的!”</p>
“臣也願往!”王弼,平安,乃至常茂紛紛請戰。</p>
朱雄英看了幾人一眼,不容置疑的說道:“孤剛才說過,島上有許多被倭寇擄掠的百姓,他們在島上被倭寇百般虐待淩辱,充當苦力,受盡欺負,咱們南下平倭是為了解救百姓,讓寧波府日後免受倭寇之苦,過上安穩的生活,而不是圖省事,用大炮全給轟了!”</p>
“誰再不顧百姓生死,提出用大炮轟島,孤立馬免去其官職,由錦衣衛押赴京城交給老爺子處理,讓老爺子也聽聽你們是如何用大炮連帶著百姓一起轟的!”</p>
朱雄英神情冷峻的看著眾人,一個個立馬不敢說話了,同時,這個上策也被否決了!</p>
“先生請說中策!”</p>
石羊先生繼續說道:“殿下仁善,老朽敬佩!”</p>
“所謂中策,也就是兩麵開花之策,選一將軍率領水師攻打岱山島,同時,為避免倭寇支援,再用一將軍帶兵攻打靖海島,讓定海島的倭寇首尾無法唿應,最後兩邊同時出兵,一起夾擊倭寇老巢定海島!”</p>
“不過,這個中策也有缺陷,一旦兩邊有了戰事,定海島的倭寇就有了準備,或許會有其他變故也說不準!”</p>
這個計策也不錯,但定海島的倭寇卻成了變數,萬一兩邊都不支援,而是選擇就溜之大吉,逃到海上可就功虧一簣了。</p>
“那下策呢?”朱雄英又問道。</p>
石羊先生坦然道:“下策就簡單許多了,強攻靖海島,再攻岑港,拿下定海島,最後率領水師攻打岱山島!”</p>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幾乎沒有任何變數,但耗時頗多!”</p>
“下策太過緩慢,不妥!”</p>
王弼站起來說道:“殿下,臣認為還是用上策為好,臣願率領水師,不用炮轟,拿下岱山島!”</p>
“臣認為當用中策!”</p>
徐允恭說道:“臣願意率領兵馬攻打靖海島!”</p>
“還是下策穩妥!”齊泰認真說著。</p>
朱雄英聽後猶豫片刻,果斷說道:“上策太險,下策太慢,唯有中策,最為合適!”</p>
作為此處平倭總指揮官,朱雄英才是最終拍板之人。</p>
中策,也就是石羊先生所說的兩麵開花之策,這也意味著,接下來要分兵進行兩線作戰。</p>
朱雄英站起身來,神情嚴肅道:“眾將聽令!”</p>
所有人立馬站了起來,齊聲抱拳道:“在!”</p>
朱雄英立刻下達軍令:“此次用兵需兩線作戰,俞通淵,王弼,曹震率領八千水師進攻岱山島,務必剿滅島上倭寇,解救百姓!”</p>
“末將領命!”三人抱拳,曹震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p>
“平安,常茂統領剩下水師,利用衛所戰船,渡海攻打靖海島!”</p>
“末將領命!”兩個大老粗相視一笑。</p>
老爺子之所以把常茂召迴是看中他一身武藝,讓他保護太孫,但朱雄英身邊跟著張虎以及上千錦衣衛,實在沒有必要再留下他。</p>
“徐允恭掌寧波衛,定海衛,觀海衛兵權,率領三衛隨時支援平安,常茂!”</p>
“末將領命!”</p>
“齊泰督戰!”</p>
“臣領命!”</p>
轉眼之間,所有人都領到了任務,唯獨李景隆站在原地,還在等待自己的任命。</p>
“各自去準備吧,何時動兵,孤會通知各位!”</p>
正當所有人準備離開之時,李景隆尷尬的說道:“殿下可是忘了臣?”</p>
“臣也能打仗!”</p>
朱雄英衝他笑了笑,說道:“你另有安排,先迴去吧!”</p>
“殿下,臣……”</p>
李景隆話還沒說完就被常茂勒著脖子強行扯了出去。</p>
“殿下都說了另有安排,你還在這叨叨什麽,再煩殿下我揍你了!”</p>
“茂太爺,你能不能講點道理!”</p>
“老子要是講道理就不是茂太爺!”</p>
“我迴去就給我舅爺告你的狀!”</p>
“老子弄死你!”</p>
這對冤家……哎……</p>
隨著眾人離開,府衙內隻剩下朱雄英和石羊先生二人。</p>
朱雄英盯著地圖上的舟山之島,心中正在考慮如何解決中策的漏洞。</p>
石羊先生好像看出了朱雄英的心事,主動問道:“殿下可是在憂慮定海島之事!”</p>
朱雄英緩緩點頭,隨口問道:“先生可還有補全之策!”</p>
石羊先生喝口酒,微微一笑:“該說的,老朽說了,不該說的,老朽也說了,現在沒什麽可說的!”</p>
“那敢問先生,什麽是該說的,什麽又是不該說的?”朱雄英坐了下來,饒有興趣的問道。</p>
“殿下念及百姓安危,堅決不肯以炮轟島,看似婦人之仁,其實乃大仁大義也,由此可見,殿下心懷大愛,將來繼位也必然是一位愛惜百姓的好君王!”</p>
石羊先生發自內心的感慨道:“大明百姓有福了!”</p>
朱雄英聽後隨口笑了笑,說道:“你可別誇我,我這個人不禁誇,一誇就會飄起來,這飄起來就會犯錯誤,犯錯誤老頭子就會用鞋底子抽我,不過……不疼……哈哈……”</p>
“殿下性情中人,老朽敬佩!”</p>
“性情不性情不重要,能讓沿海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才是真的!”</p>
說罷,又問道:“孤要是同意了上策,是不是就沒有中策和下策了?”</p>
“然也!”</p>
石羊先生十分坦誠的說道:“如果殿下用了上策,那將是老朽為殿下謀劃的第一個計策,也是最後一個,等這葫蘆裏的酒喝完,殿下就再也看不到老朽了!”</p>
“你這老頭,,,”</p>
朱雄英笑了笑,隨即又問道:“先生當真沒有補全之策?”</p>
石羊先生悠悠說道:“殿下神通廣大,此等精確情報都能獲得,區區小事,難不倒殿下!”</p>
靖海島的東北方向是舟山最大的島嶼,定海島,要想拿下定海島必須先打下岑港口。</p>
而定海島的東北方向還有一座岱山島,那是倭寇最後的退路。</p>
倭寇搶劫一般都會從靖海城坐船到定海縣北部上岸,那是距離寧波府最近的地方,同時,若是想攻打靖海島也必須從定海縣出兵。</p>
如果把這三座大島嶼比喻成一個整體,那麽靖海島是頭,定海島是身,岱山島就是尾,三座島嶼互為一體。</p>
石羊先生坐在椅子上,眯著眼睛,氣定神閑的說道:“殿下親率水師,從嘉興府出兵,憑借堅船利炮,以迅雷之速拿下岱山島,切斷倭寇退路,繼而再攻定海島,到時兵分兩路,一路從定海島出兵,一路從寧波府定海縣出兵,兩路夾擊靖海島倭寇,如此,可剿滅在舟山群島倭寇,此乃上策!”</p>
“但此計風險較大,殿下若是考慮百姓安危,不肯使用大炮,定然無法迅速拿下岱山島,一旦僵持下去,倭寇得到支援,殿下和八千水師危矣!”</p>
朱雄英聽後沒有立即表態,盯著地圖,心中正在不斷斟酌。</p>
“此計甚妙!”</p>
說話的人是水師將軍越巂侯俞通淵,俞家三虎中的最後一位,此人四十來歲的樣子,屬於虎背熊腰型的大漢。</p>
“殿下身為太孫儲君豈能以身犯險,臣願率八千水師,憑借洪武大炮,一舉拿下岱山島!”</p>
話音剛落,耐不住性子的曹震也站了起來,抱拳道:“殿下,臣願意跟著越巂侯一起打頭陣,轟他娘的!”</p>
“臣也願往!”王弼,平安,乃至常茂紛紛請戰。</p>
朱雄英看了幾人一眼,不容置疑的說道:“孤剛才說過,島上有許多被倭寇擄掠的百姓,他們在島上被倭寇百般虐待淩辱,充當苦力,受盡欺負,咱們南下平倭是為了解救百姓,讓寧波府日後免受倭寇之苦,過上安穩的生活,而不是圖省事,用大炮全給轟了!”</p>
“誰再不顧百姓生死,提出用大炮轟島,孤立馬免去其官職,由錦衣衛押赴京城交給老爺子處理,讓老爺子也聽聽你們是如何用大炮連帶著百姓一起轟的!”</p>
朱雄英神情冷峻的看著眾人,一個個立馬不敢說話了,同時,這個上策也被否決了!</p>
“先生請說中策!”</p>
石羊先生繼續說道:“殿下仁善,老朽敬佩!”</p>
“所謂中策,也就是兩麵開花之策,選一將軍率領水師攻打岱山島,同時,為避免倭寇支援,再用一將軍帶兵攻打靖海島,讓定海島的倭寇首尾無法唿應,最後兩邊同時出兵,一起夾擊倭寇老巢定海島!”</p>
“不過,這個中策也有缺陷,一旦兩邊有了戰事,定海島的倭寇就有了準備,或許會有其他變故也說不準!”</p>
這個計策也不錯,但定海島的倭寇卻成了變數,萬一兩邊都不支援,而是選擇就溜之大吉,逃到海上可就功虧一簣了。</p>
“那下策呢?”朱雄英又問道。</p>
石羊先生坦然道:“下策就簡單許多了,強攻靖海島,再攻岑港,拿下定海島,最後率領水師攻打岱山島!”</p>
“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幾乎沒有任何變數,但耗時頗多!”</p>
“下策太過緩慢,不妥!”</p>
王弼站起來說道:“殿下,臣認為還是用上策為好,臣願率領水師,不用炮轟,拿下岱山島!”</p>
“臣認為當用中策!”</p>
徐允恭說道:“臣願意率領兵馬攻打靖海島!”</p>
“還是下策穩妥!”齊泰認真說著。</p>
朱雄英聽後猶豫片刻,果斷說道:“上策太險,下策太慢,唯有中策,最為合適!”</p>
作為此處平倭總指揮官,朱雄英才是最終拍板之人。</p>
中策,也就是石羊先生所說的兩麵開花之策,這也意味著,接下來要分兵進行兩線作戰。</p>
朱雄英站起身來,神情嚴肅道:“眾將聽令!”</p>
所有人立馬站了起來,齊聲抱拳道:“在!”</p>
朱雄英立刻下達軍令:“此次用兵需兩線作戰,俞通淵,王弼,曹震率領八千水師進攻岱山島,務必剿滅島上倭寇,解救百姓!”</p>
“末將領命!”三人抱拳,曹震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p>
“平安,常茂統領剩下水師,利用衛所戰船,渡海攻打靖海島!”</p>
“末將領命!”兩個大老粗相視一笑。</p>
老爺子之所以把常茂召迴是看中他一身武藝,讓他保護太孫,但朱雄英身邊跟著張虎以及上千錦衣衛,實在沒有必要再留下他。</p>
“徐允恭掌寧波衛,定海衛,觀海衛兵權,率領三衛隨時支援平安,常茂!”</p>
“末將領命!”</p>
“齊泰督戰!”</p>
“臣領命!”</p>
轉眼之間,所有人都領到了任務,唯獨李景隆站在原地,還在等待自己的任命。</p>
“各自去準備吧,何時動兵,孤會通知各位!”</p>
正當所有人準備離開之時,李景隆尷尬的說道:“殿下可是忘了臣?”</p>
“臣也能打仗!”</p>
朱雄英衝他笑了笑,說道:“你另有安排,先迴去吧!”</p>
“殿下,臣……”</p>
李景隆話還沒說完就被常茂勒著脖子強行扯了出去。</p>
“殿下都說了另有安排,你還在這叨叨什麽,再煩殿下我揍你了!”</p>
“茂太爺,你能不能講點道理!”</p>
“老子要是講道理就不是茂太爺!”</p>
“我迴去就給我舅爺告你的狀!”</p>
“老子弄死你!”</p>
這對冤家……哎……</p>
隨著眾人離開,府衙內隻剩下朱雄英和石羊先生二人。</p>
朱雄英盯著地圖上的舟山之島,心中正在考慮如何解決中策的漏洞。</p>
石羊先生好像看出了朱雄英的心事,主動問道:“殿下可是在憂慮定海島之事!”</p>
朱雄英緩緩點頭,隨口問道:“先生可還有補全之策!”</p>
石羊先生喝口酒,微微一笑:“該說的,老朽說了,不該說的,老朽也說了,現在沒什麽可說的!”</p>
“那敢問先生,什麽是該說的,什麽又是不該說的?”朱雄英坐了下來,饒有興趣的問道。</p>
“殿下念及百姓安危,堅決不肯以炮轟島,看似婦人之仁,其實乃大仁大義也,由此可見,殿下心懷大愛,將來繼位也必然是一位愛惜百姓的好君王!”</p>
石羊先生發自內心的感慨道:“大明百姓有福了!”</p>
朱雄英聽後隨口笑了笑,說道:“你可別誇我,我這個人不禁誇,一誇就會飄起來,這飄起來就會犯錯誤,犯錯誤老頭子就會用鞋底子抽我,不過……不疼……哈哈……”</p>
“殿下性情中人,老朽敬佩!”</p>
“性情不性情不重要,能讓沿海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才是真的!”</p>
說罷,又問道:“孤要是同意了上策,是不是就沒有中策和下策了?”</p>
“然也!”</p>
石羊先生十分坦誠的說道:“如果殿下用了上策,那將是老朽為殿下謀劃的第一個計策,也是最後一個,等這葫蘆裏的酒喝完,殿下就再也看不到老朽了!”</p>
“你這老頭,,,”</p>
朱雄英笑了笑,隨即又問道:“先生當真沒有補全之策?”</p>
石羊先生悠悠說道:“殿下神通廣大,此等精確情報都能獲得,區區小事,難不倒殿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