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厚粥拿去喂牲口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縣令,師爺被斬,大快人心,百姓紛紛拍手叫好!</p>
朱英叫來一名衙役,問道:“你們縣裏的其他官員呢,我怎麽沒看到?”</p>
衙役老實迴答道:“縣丞大人下午帶著幾名衙役巡視河道,至今未歸!”</p>
朱英聽後,還算滿意,總算有個能幹人事的人了,隨即吩咐道:“去把縣丞找來!”</p>
天色已黑,朱英強忍著疲憊,立馬安排人打開縣衙糧倉放糧。</p>
又在城門外架起十口大鍋用來熬粥,蒸窩頭!</p>
沒一會,縣丞風塵仆仆的趕了過來,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看到朱英立馬跪了下來,叩首道:“下官不知皇太孫駕到,接駕來遲,罪該萬死!”</p>
朱英冷笑兩聲,說道:“你確實該死!”</p>
縣丞跪在地上,不敢說話,朱英淡淡道:“起來說話!”</p>
官服破舊,頭發淩亂,靴子上盡是淤泥和水垢,這些都可以作秀,但唯獨眼神之中的疲憊之色是裝不出來,這縣丞興許是個好官!</p>
“河道情況如何?”朱英直接問道!</p>
縣丞迴答道:“暫時沒有漲水的跡象,還算平穩!”</p>
“縣內情況又如何?”朱英追問道:“說實話,無罪!”</p>
“是!”縣丞緩緩說道:“上個月連日暴雨,黃河水位上漲,衝垮附近十幾個村莊,淹死失蹤不下千人,至今尚有三四千人流落城外,無衣取暖,無食果腹!”</p>
“嗬,,,”朱英質問道:“百姓如此之苦,那你們縣衙又是如何做的?”</p>
“每日施粥兩次,,,”</p>
“放屁!”</p>
朱英聽不下去了,厲聲道:“井水裏麵摻幾粒米飯,這他娘的也叫粥?”</p>
聽到此話,縣丞嚇得立馬跪在地上,解釋道:“皇長孫恕罪,本縣大小事務全由縣令做主,下官也有救濟百姓之心,雖是縣丞,但沒有任何權利,實在無能為力啊!”</p>
“你推的倒挺幹淨!”</p>
朱英又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向府,布政司,按察司,監察禦史舉報縣令?”</p>
縣丞低著頭,結結巴巴道:“那縣令乃本縣人士,勢力頗大,下官乃外地人,一家老小全在本縣,,,下官也,,,”</p>
“明白了!”</p>
這樣的情況能不與其同流合汙,還想著幹點人事就已經算不錯,朱英不打算與他計較這些,說道:“現在,由你暫代縣令的位置,妥善安置災民,幹好了,吏部的任命文書會到,但凡再餓死凍死一人,錦衣衛的繡春刀也會到!”</p>
“下官明白!”</p>
縣丞走後,立馬召集衙役人手,打開縣衙糧庫,開倉放糧,又在城外架起六口大鍋,一袋袋糧食從糧庫裏取出,又源源不斷倒進鐵鍋開始熬粥,並搭建臨時帳篷,分發衣物等!</p>
看著一切有條不亂的進行著,朱英才算鬆了口氣,吩咐道:“大舅,您再辛苦一下,帶人去抄了縣令的家,將他貪汙的銀兩全部拿出來充公,若有人阻攔,格殺勿論!”</p>
“明白!”</p>
朱英叫來縣丞吩咐道:“粥要稠,要厚,就一個標準,筷子插上不倒,毛巾裹上不滲,窩頭要和拳頭一樣大,記住了,筷子浮水,人頭落地!”</p>
“下官明白!”</p>
縣丞走後,鐵鉉有些擔心,麵帶憂色的說道:“皇長孫,如此施粥恐怕不妥!”</p>
“為何?”</p>
鐵鉉說道:“臣問過縣丞,糧庫存糧並不是很多,正常施粥還能堅持一個月左右,但要做到插筷子不倒,裹毛巾不滲的程度,恐怕隻能堅持半個月!”</p>
朱英看著,歎息道:“我怎會不明白細水長流的道理啊,但這些百姓已經餓了許久,先讓百姓們吃頓飽飯吧,不管怎樣也不能餓死百姓,李景隆帶著糧食也快到了,半個月不成問題!”</p>
鐵鉉點點頭,沒有說話。</p>
六口大鍋同時熬煮,米香味伴著青煙頓時彌漫而來,城外的災民已經餓了許久,聞到這濃粥的香味,紛紛打起了精神,眼巴巴的盯著大鍋,等待著熬好的那一刻!</p>
很快,縣丞下令將熬好的濃粥倒進一個個木桶中,手中握著一把筷子說道:“皇長孫,請看!”</p>
說著,將手中的一把筷子直接插向粥中,筷子隻是微微偏移一些便立在粥中!</p>
隨後又拿來一個成人拳頭大小的菜窩頭,朱英接過後嚐了一口,個頭確實足,用料也實在!</p>
“好!”朱英很滿意,正色道:“讓百姓們排隊領粥,領窩頭!”說完又補充道:“讓老人孩子先領,婦女其次,青壯年最後,若有人哄搶立斬不饒!”</p>
“是!”縣丞立馬將朱英的命令傳達下去。</p>
朱英自己盛了一碗粥,蹲在城門一側,啃著窩頭吃了起來。</p>
此時,常茂帶著傅讓等人迴來了,說道:“大爺,臣帶人將那狗官家翻個底朝天,共翻出三百多兩銀子!”</p>
乍一聽,三百多兩也不是很多,但洪武年間的律法是,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就要被剝皮。</p>
朱元璋時期的縣令,除京城,鳳陽特殊之地外,幾乎都是七品官,一個七品縣令,每個月的俸祿折成銀子也就6,7兩左右,能貪汙三百多兩已經算是大貪官了,殺的不虧!</p>
直到深夜,所有百姓吃飽喝足,安頓下來後,朱英才算鬆口氣,頓時疲憊不已,迴到縣衙後,隨便找個房間,裹上毯子,對付了一晚!</p>
一夜無話!</p>
次日淩晨破曉,外麵下起了大霧,朱英早早起床,胡亂洗漱一番後,便帶著眾人出城巡視災民的情況,見沒什麽特殊情況,便準備離開此地!</p>
剛出城門,正巧碰上縣丞趕了過來,朱英見他麵容憔悴,全身已被霧水浸透,問道:“又去巡視河道了?”</p>
縣丞拱手迴答道:“迴皇長孫,正是!”</p>
朱英笑問道:“不是故意做給我看的吧?”</p>
縣丞立馬跪了下來,連忙說道:“下官絕無此舉,請皇長孫明查!”</p>
“起來吧!”朱英說道:“昨天我問過一些百姓,大家對你官評還算過得去,我即將離開,希望你日後莫要懶政,好好治理這一縣之地,對得起你胸口的補子!”</p>
“我還是那句話,幹好了,八品變七品,幹不好,自己從城上跳下來吧,省的錦衣衛大老遠的來殺你!”</p>
“下官定當謹記!”縣丞再次跪在地上叩首!</p>
收拾好後,朱英幾人騎著戰馬繼續趕路,前往d.e縣!</p>
騎在泥濘的官道上,朱英不由的擔憂起來,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一個sz縣便可看出其他州縣一定也好不到那裏去!</p>
一路疾馳,到了中午,終於趕到了d.e縣,放眼城外,同樣盡是災民,和s.z縣簡直一模一樣。</p>
碰巧的是,幾人來到城外沒多久,正好碰到官府施粥,城門兩側各搭建一個粥棚!</p>
朱英帶領幾人走了過去,左側是能照見人影的清水粥,上麵漂著幾個爛菜葉子和麩皮,而右側則是濃稠的厚粥!</p>
令人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會走到左側的粥棚領取清水粥,而右側的厚粥卻無人問津。</p>
而站在高處的縣令看到這一幕露出滿意的笑容。</p>
“走,咱們去領碗厚粥,看看會有什麽結果?”</p>
朱英帶著眾人走到右側的粥棚前,還沒開口說話,就被看守粥棚的衙役轟到了一邊。</p>
“懂不懂規矩?想喝粥去那邊領取!”衙役不耐煩的說道:“滾滾滾!”</p>
“這粥為何不能領?”朱英冷聲問道!</p>
“我說不能領就不能領!”衙役不耐煩的罵道:“滾一邊去!”</p>
突然,城內走出幾位男子,手中提著好幾個木桶,看打扮像是大戶人家的仆人!</p>
隻見他們來到朱英等人麵前,將手中木桶放在地上,衙役很自覺的將厚粥倒在木桶裏,隨後拎進了城!</p>
看到這一幕,朱英等人瞬間懵了,隨後轉身離開!</p>
來到左側,找到排在最後的一位老人,問道:“大爺,那邊的粥為何不能領啊?”</p>
老人搖搖頭,說道:“那不是給我們吃的!”</p>
“不對啊,我剛才怎麽看到城內有人領,還用木桶裝的?”</p>
老人苦笑道:“他們是城內趙員外家的仆人,那粥是領去喂牲口的!”</p>
朱英叫來一名衙役,問道:“你們縣裏的其他官員呢,我怎麽沒看到?”</p>
衙役老實迴答道:“縣丞大人下午帶著幾名衙役巡視河道,至今未歸!”</p>
朱英聽後,還算滿意,總算有個能幹人事的人了,隨即吩咐道:“去把縣丞找來!”</p>
天色已黑,朱英強忍著疲憊,立馬安排人打開縣衙糧倉放糧。</p>
又在城門外架起十口大鍋用來熬粥,蒸窩頭!</p>
沒一會,縣丞風塵仆仆的趕了過來,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看到朱英立馬跪了下來,叩首道:“下官不知皇太孫駕到,接駕來遲,罪該萬死!”</p>
朱英冷笑兩聲,說道:“你確實該死!”</p>
縣丞跪在地上,不敢說話,朱英淡淡道:“起來說話!”</p>
官服破舊,頭發淩亂,靴子上盡是淤泥和水垢,這些都可以作秀,但唯獨眼神之中的疲憊之色是裝不出來,這縣丞興許是個好官!</p>
“河道情況如何?”朱英直接問道!</p>
縣丞迴答道:“暫時沒有漲水的跡象,還算平穩!”</p>
“縣內情況又如何?”朱英追問道:“說實話,無罪!”</p>
“是!”縣丞緩緩說道:“上個月連日暴雨,黃河水位上漲,衝垮附近十幾個村莊,淹死失蹤不下千人,至今尚有三四千人流落城外,無衣取暖,無食果腹!”</p>
“嗬,,,”朱英質問道:“百姓如此之苦,那你們縣衙又是如何做的?”</p>
“每日施粥兩次,,,”</p>
“放屁!”</p>
朱英聽不下去了,厲聲道:“井水裏麵摻幾粒米飯,這他娘的也叫粥?”</p>
聽到此話,縣丞嚇得立馬跪在地上,解釋道:“皇長孫恕罪,本縣大小事務全由縣令做主,下官也有救濟百姓之心,雖是縣丞,但沒有任何權利,實在無能為力啊!”</p>
“你推的倒挺幹淨!”</p>
朱英又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向府,布政司,按察司,監察禦史舉報縣令?”</p>
縣丞低著頭,結結巴巴道:“那縣令乃本縣人士,勢力頗大,下官乃外地人,一家老小全在本縣,,,下官也,,,”</p>
“明白了!”</p>
這樣的情況能不與其同流合汙,還想著幹點人事就已經算不錯,朱英不打算與他計較這些,說道:“現在,由你暫代縣令的位置,妥善安置災民,幹好了,吏部的任命文書會到,但凡再餓死凍死一人,錦衣衛的繡春刀也會到!”</p>
“下官明白!”</p>
縣丞走後,立馬召集衙役人手,打開縣衙糧庫,開倉放糧,又在城外架起六口大鍋,一袋袋糧食從糧庫裏取出,又源源不斷倒進鐵鍋開始熬粥,並搭建臨時帳篷,分發衣物等!</p>
看著一切有條不亂的進行著,朱英才算鬆了口氣,吩咐道:“大舅,您再辛苦一下,帶人去抄了縣令的家,將他貪汙的銀兩全部拿出來充公,若有人阻攔,格殺勿論!”</p>
“明白!”</p>
朱英叫來縣丞吩咐道:“粥要稠,要厚,就一個標準,筷子插上不倒,毛巾裹上不滲,窩頭要和拳頭一樣大,記住了,筷子浮水,人頭落地!”</p>
“下官明白!”</p>
縣丞走後,鐵鉉有些擔心,麵帶憂色的說道:“皇長孫,如此施粥恐怕不妥!”</p>
“為何?”</p>
鐵鉉說道:“臣問過縣丞,糧庫存糧並不是很多,正常施粥還能堅持一個月左右,但要做到插筷子不倒,裹毛巾不滲的程度,恐怕隻能堅持半個月!”</p>
朱英看著,歎息道:“我怎會不明白細水長流的道理啊,但這些百姓已經餓了許久,先讓百姓們吃頓飽飯吧,不管怎樣也不能餓死百姓,李景隆帶著糧食也快到了,半個月不成問題!”</p>
鐵鉉點點頭,沒有說話。</p>
六口大鍋同時熬煮,米香味伴著青煙頓時彌漫而來,城外的災民已經餓了許久,聞到這濃粥的香味,紛紛打起了精神,眼巴巴的盯著大鍋,等待著熬好的那一刻!</p>
很快,縣丞下令將熬好的濃粥倒進一個個木桶中,手中握著一把筷子說道:“皇長孫,請看!”</p>
說著,將手中的一把筷子直接插向粥中,筷子隻是微微偏移一些便立在粥中!</p>
隨後又拿來一個成人拳頭大小的菜窩頭,朱英接過後嚐了一口,個頭確實足,用料也實在!</p>
“好!”朱英很滿意,正色道:“讓百姓們排隊領粥,領窩頭!”說完又補充道:“讓老人孩子先領,婦女其次,青壯年最後,若有人哄搶立斬不饒!”</p>
“是!”縣丞立馬將朱英的命令傳達下去。</p>
朱英自己盛了一碗粥,蹲在城門一側,啃著窩頭吃了起來。</p>
此時,常茂帶著傅讓等人迴來了,說道:“大爺,臣帶人將那狗官家翻個底朝天,共翻出三百多兩銀子!”</p>
乍一聽,三百多兩也不是很多,但洪武年間的律法是,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就要被剝皮。</p>
朱元璋時期的縣令,除京城,鳳陽特殊之地外,幾乎都是七品官,一個七品縣令,每個月的俸祿折成銀子也就6,7兩左右,能貪汙三百多兩已經算是大貪官了,殺的不虧!</p>
直到深夜,所有百姓吃飽喝足,安頓下來後,朱英才算鬆口氣,頓時疲憊不已,迴到縣衙後,隨便找個房間,裹上毯子,對付了一晚!</p>
一夜無話!</p>
次日淩晨破曉,外麵下起了大霧,朱英早早起床,胡亂洗漱一番後,便帶著眾人出城巡視災民的情況,見沒什麽特殊情況,便準備離開此地!</p>
剛出城門,正巧碰上縣丞趕了過來,朱英見他麵容憔悴,全身已被霧水浸透,問道:“又去巡視河道了?”</p>
縣丞拱手迴答道:“迴皇長孫,正是!”</p>
朱英笑問道:“不是故意做給我看的吧?”</p>
縣丞立馬跪了下來,連忙說道:“下官絕無此舉,請皇長孫明查!”</p>
“起來吧!”朱英說道:“昨天我問過一些百姓,大家對你官評還算過得去,我即將離開,希望你日後莫要懶政,好好治理這一縣之地,對得起你胸口的補子!”</p>
“我還是那句話,幹好了,八品變七品,幹不好,自己從城上跳下來吧,省的錦衣衛大老遠的來殺你!”</p>
“下官定當謹記!”縣丞再次跪在地上叩首!</p>
收拾好後,朱英幾人騎著戰馬繼續趕路,前往d.e縣!</p>
騎在泥濘的官道上,朱英不由的擔憂起來,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一個sz縣便可看出其他州縣一定也好不到那裏去!</p>
一路疾馳,到了中午,終於趕到了d.e縣,放眼城外,同樣盡是災民,和s.z縣簡直一模一樣。</p>
碰巧的是,幾人來到城外沒多久,正好碰到官府施粥,城門兩側各搭建一個粥棚!</p>
朱英帶領幾人走了過去,左側是能照見人影的清水粥,上麵漂著幾個爛菜葉子和麩皮,而右側則是濃稠的厚粥!</p>
令人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會走到左側的粥棚領取清水粥,而右側的厚粥卻無人問津。</p>
而站在高處的縣令看到這一幕露出滿意的笑容。</p>
“走,咱們去領碗厚粥,看看會有什麽結果?”</p>
朱英帶著眾人走到右側的粥棚前,還沒開口說話,就被看守粥棚的衙役轟到了一邊。</p>
“懂不懂規矩?想喝粥去那邊領取!”衙役不耐煩的說道:“滾滾滾!”</p>
“這粥為何不能領?”朱英冷聲問道!</p>
“我說不能領就不能領!”衙役不耐煩的罵道:“滾一邊去!”</p>
突然,城內走出幾位男子,手中提著好幾個木桶,看打扮像是大戶人家的仆人!</p>
隻見他們來到朱英等人麵前,將手中木桶放在地上,衙役很自覺的將厚粥倒在木桶裏,隨後拎進了城!</p>
看到這一幕,朱英等人瞬間懵了,隨後轉身離開!</p>
來到左側,找到排在最後的一位老人,問道:“大爺,那邊的粥為何不能領啊?”</p>
老人搖搖頭,說道:“那不是給我們吃的!”</p>
“不對啊,我剛才怎麽看到城內有人領,還用木桶裝的?”</p>
老人苦笑道:“他們是城內趙員外家的仆人,那粥是領去喂牲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