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儒家”
就連跪伏的李斯和趙高都是被這個消息驚住了,儒家竟然會有人秦國,還有要相助大王。
“大王這”李斯欲言又止。
“儒家張良,這倒是有些意思了”
冷酷的王者眼中閃爍著耐人尋味的目光,重新坐了下去,隨後淡淡的揮了揮手,“見一見也無妨,你們下去吧”
“是”李斯和趙高同時告退。
大殿外走出去的李斯在路上和張良側身而過,張良目不斜視,一臉的意氣風發。
“此人,倒是氣度不凡。”
李斯自語一句,心思有些複雜的離開了王宮。
大殿內,王者俯視,高高的坐在王座上。
“諸子百家插手七國紛爭,唯有儒家一直不出,但此刻儒家見人來見寡人,更是出言要助寡人削平天下,口氣倒是不小,但這張狂的氣度,似乎與寡人印象中的儒家不符”
王者自語,心中亦有疑問。
片刻一人入殿,一身儒衫,黑發披散,目蘊朗星,格外深邃,氣度出塵,當真是卓爾不凡。
“男生女相,目蘊果斷,雖陰柔,但張弛有度,氣質如星,果然是智者之相。”
王者默默注視張良,心中下了批語。
無上王者俯視來人,來人亦是仰視王者。
在來人的眼中,那位王者穿著一身黑色的王袍,頭戴珠簾。
即便隔著珠簾亦能看到一雙狹長的眸子,劍眉很低,極具威嚴,高挺的鼻子,單薄的嘴唇,卻平添一抹冷酷。
“鷹視狼顧,冷厲公正,當真是梟雄之姿”
張良毫不掩飾的讚歎道。
張良如此直語卻是犯了大忌,更何況是在這王殿,這等論斷君王不亞於殺頭大罪。
若是李斯在此,說不得就要直接拿下張良。
但張良不在乎,那位高高在上的秦國君王似乎也不在意。
“張良小聖賢莊的儒門。”
秦王身軀微微低伏,雙手交叉,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殿下之下。
“大王也知道我小聖賢莊”
張良明顯一怔,接著神采飛揚,對於說服秦王更有把握了。
“寡人當然知道”
“嗬嗬倒也是,如今秦國勢大,百家爭鳴,身為強國霸主,秦王自然對於諸子百家多有關注,倒是張良小視了。”張良笑了笑說道。
張良這麽說讓秦王一怔,不過他卻是問道:“不知先生前來,直言要見寡人,卻是有何目的。”
“目的”
張良哈哈一笑,很是直白道:“張良的目的在宮門外早已說過了,張良此來乃是獻上平天策,不知大王可有興趣”
“平天策”墨雪.moxue99.
秦王眸光一閃,似是想不到張良會說出這麽一句話,縱然這絕代君王也是不禁愣住了,但隨之卻是生了莫大的興趣。
“哦何謂平天策”
“平天策,乃削平天下,天下大一統之良策。”張良正色道。
“削平天下,天下大一統”
秦王不解道:“儒家不是一直以寬厚平和為主張嗎先生所言卻是於儒家的理念不符吧”
“理念不符”
麵對秦王的疑惑,張良卻是笑著搖了搖頭,眸子更亮了,將來之詞的說辭醞釀一番,朗聲說道:“我儒家本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天下不平,何以治國,社稷崩塌何以齊家,家不安寧,何以修身”
張良一連三問,卻是把秦王都給問住了。
尤其是一句,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更是說的秦王都大受震動。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
秦王咀嚼著這一句話,內心震動,目光卻是越來越明亮,對於張良他本不甚在意,因為儒家在於他的心目中太過迂腐。
但此刻秦王卻是完全推翻了心裏對儒家的論斷,反而有一種撥開雲霧見蒼穹,有一種興遇同道,歎為知己的感覺。
秦王心中大快,前所未有的快意,王者之路是孤獨的,他十三歲登基,立誌一統六國,結束天下紛爭,雖如今秦國兵強馬壯,且七國局勢也朝著他預想中的進程推進,但卻時有一種孤獨之感。
“敢問大王對天下紛爭如何看”
張良的發問,讓秦王愣了一下,這要是換作旁人秦王是不屑迴答的,也無人敢問。
可是張良不同,張良的一番話已經先入為主的在秦王的心裏有了好感,此刻更有一種論證理念的感覺。
秦王微作思考。
“天下紛爭,群雄割據,紛爭所在的源頭來自於天下體製的不統一,風俗有異,民風不同,其實這些尚在其次,最難的是文字和語言的不統一。”
張良眼前一亮,秦王的這話可謂一語中的,這樣的眼界,這樣的見解不是一般人能說出的。
怪不得秦王能有如此氣魄,亦有能一統六國的能力,張良越來越覺得步非凡說的是對的。
時勢造英雄,當秦王卻是真正的以人力造時勢。
時勢造英雄太過無趣,但英雄造時勢這份氣魄,卻是讓張良更為熱衷。
張良目光炯炯,看秦王的目光更為炙熱了。
“那不知大王對天下太平又如何看”
張良的這一次發問,秦王迴答的很快,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迴答了出來。
“天下太平即天下一統,天下一統,國民統一,無民族,無迥異,文字統一,語言統一,交流統一,不存差異,不存在難以溝通,如此民心凝聚,內無紛爭,外禦強敵,則國富明強,天下太平。”
“天下一統,內無紛爭,外禦強敵,國富明強,天下太平”秦王這話幾乎說道了張良內心深處,幾乎不謀而合。
張良深吸一口氣,發出最後一問。
“不知大王所說的天下一統,所指天下,何為天下”
“何為天下”
張良這話卻是把秦王給問住了,但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秦王也是一直思考過,但一直隻是得到一個模糊的想法,此刻竟有張良發問,卻是漸漸前所未有的清晰。
一時以秦王這尊無上王者的氣度都難以保持威嚴,霍地站了起來。
就連跪伏的李斯和趙高都是被這個消息驚住了,儒家竟然會有人秦國,還有要相助大王。
“大王這”李斯欲言又止。
“儒家張良,這倒是有些意思了”
冷酷的王者眼中閃爍著耐人尋味的目光,重新坐了下去,隨後淡淡的揮了揮手,“見一見也無妨,你們下去吧”
“是”李斯和趙高同時告退。
大殿外走出去的李斯在路上和張良側身而過,張良目不斜視,一臉的意氣風發。
“此人,倒是氣度不凡。”
李斯自語一句,心思有些複雜的離開了王宮。
大殿內,王者俯視,高高的坐在王座上。
“諸子百家插手七國紛爭,唯有儒家一直不出,但此刻儒家見人來見寡人,更是出言要助寡人削平天下,口氣倒是不小,但這張狂的氣度,似乎與寡人印象中的儒家不符”
王者自語,心中亦有疑問。
片刻一人入殿,一身儒衫,黑發披散,目蘊朗星,格外深邃,氣度出塵,當真是卓爾不凡。
“男生女相,目蘊果斷,雖陰柔,但張弛有度,氣質如星,果然是智者之相。”
王者默默注視張良,心中下了批語。
無上王者俯視來人,來人亦是仰視王者。
在來人的眼中,那位王者穿著一身黑色的王袍,頭戴珠簾。
即便隔著珠簾亦能看到一雙狹長的眸子,劍眉很低,極具威嚴,高挺的鼻子,單薄的嘴唇,卻平添一抹冷酷。
“鷹視狼顧,冷厲公正,當真是梟雄之姿”
張良毫不掩飾的讚歎道。
張良如此直語卻是犯了大忌,更何況是在這王殿,這等論斷君王不亞於殺頭大罪。
若是李斯在此,說不得就要直接拿下張良。
但張良不在乎,那位高高在上的秦國君王似乎也不在意。
“張良小聖賢莊的儒門。”
秦王身軀微微低伏,雙手交叉,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殿下之下。
“大王也知道我小聖賢莊”
張良明顯一怔,接著神采飛揚,對於說服秦王更有把握了。
“寡人當然知道”
“嗬嗬倒也是,如今秦國勢大,百家爭鳴,身為強國霸主,秦王自然對於諸子百家多有關注,倒是張良小視了。”張良笑了笑說道。
張良這麽說讓秦王一怔,不過他卻是問道:“不知先生前來,直言要見寡人,卻是有何目的。”
“目的”
張良哈哈一笑,很是直白道:“張良的目的在宮門外早已說過了,張良此來乃是獻上平天策,不知大王可有興趣”
“平天策”墨雪.moxue99.
秦王眸光一閃,似是想不到張良會說出這麽一句話,縱然這絕代君王也是不禁愣住了,但隨之卻是生了莫大的興趣。
“哦何謂平天策”
“平天策,乃削平天下,天下大一統之良策。”張良正色道。
“削平天下,天下大一統”
秦王不解道:“儒家不是一直以寬厚平和為主張嗎先生所言卻是於儒家的理念不符吧”
“理念不符”
麵對秦王的疑惑,張良卻是笑著搖了搖頭,眸子更亮了,將來之詞的說辭醞釀一番,朗聲說道:“我儒家本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天下不平,何以治國,社稷崩塌何以齊家,家不安寧,何以修身”
張良一連三問,卻是把秦王都給問住了。
尤其是一句,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更是說的秦王都大受震動。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
秦王咀嚼著這一句話,內心震動,目光卻是越來越明亮,對於張良他本不甚在意,因為儒家在於他的心目中太過迂腐。
但此刻秦王卻是完全推翻了心裏對儒家的論斷,反而有一種撥開雲霧見蒼穹,有一種興遇同道,歎為知己的感覺。
秦王心中大快,前所未有的快意,王者之路是孤獨的,他十三歲登基,立誌一統六國,結束天下紛爭,雖如今秦國兵強馬壯,且七國局勢也朝著他預想中的進程推進,但卻時有一種孤獨之感。
“敢問大王對天下紛爭如何看”
張良的發問,讓秦王愣了一下,這要是換作旁人秦王是不屑迴答的,也無人敢問。
可是張良不同,張良的一番話已經先入為主的在秦王的心裏有了好感,此刻更有一種論證理念的感覺。
秦王微作思考。
“天下紛爭,群雄割據,紛爭所在的源頭來自於天下體製的不統一,風俗有異,民風不同,其實這些尚在其次,最難的是文字和語言的不統一。”
張良眼前一亮,秦王的這話可謂一語中的,這樣的眼界,這樣的見解不是一般人能說出的。
怪不得秦王能有如此氣魄,亦有能一統六國的能力,張良越來越覺得步非凡說的是對的。
時勢造英雄,當秦王卻是真正的以人力造時勢。
時勢造英雄太過無趣,但英雄造時勢這份氣魄,卻是讓張良更為熱衷。
張良目光炯炯,看秦王的目光更為炙熱了。
“那不知大王對天下太平又如何看”
張良的這一次發問,秦王迴答的很快,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迴答了出來。
“天下太平即天下一統,天下一統,國民統一,無民族,無迥異,文字統一,語言統一,交流統一,不存差異,不存在難以溝通,如此民心凝聚,內無紛爭,外禦強敵,則國富明強,天下太平。”
“天下一統,內無紛爭,外禦強敵,國富明強,天下太平”秦王這話幾乎說道了張良內心深處,幾乎不謀而合。
張良深吸一口氣,發出最後一問。
“不知大王所說的天下一統,所指天下,何為天下”
“何為天下”
張良這話卻是把秦王給問住了,但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秦王也是一直思考過,但一直隻是得到一個模糊的想法,此刻竟有張良發問,卻是漸漸前所未有的清晰。
一時以秦王這尊無上王者的氣度都難以保持威嚴,霍地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