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是一座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名城。


    這裏地處山西的北部、晉冀蒙三省交界處,是全山西的屏障、大明北方的門戶之一。


    而且扼守著山西、河北與內蒙古的咽喉要道,向北隔著長城,與內蒙古的烏蘭察布接壤,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北方鎖鑰”之稱。


    秦漢時,這裏叫雁門郡、代郡。


    南北朝時,這裏改名為平城,是北魏拓跋氏的發家之地,最初的首都。


    從北周開始,這裏叫雲中,一直到唐朝建立,才又換了個名字,叫雲州。


    五代十國時,遼占領了雲州,設西京道大同府,把雲州改名大同府,提格為五個陪都之一——西京。等到金滅了遼,也同樣遵循舊例,把大同府作為它的五個陪都中的西京。


    到了明朝,因為大同地處與草原民族對抗的最前線。永樂七年(1409),皇帝下旨,置大同鎮,設鎮守總兵官,下轄13個衛所。


    駐軍最多的時候,大同鎮的兵員有十三萬五千多人,戰馬五萬匹。在九邊之中,有著“大同士馬甲天下”的美譽。


    這一天,是大明天啟三年的10月5日,在大同城的東門陽和門,來了一個騎著馬匹的商人。


    商人五十來歲,下巴蓄著短短的胡須,長得又高又瘦。全身青衣皮裘,頭戴狗耳帽,腰掛繡春刀,騎著一匹老馬,風塵仆仆的,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經常跟互市裏的蒙古韃子打交道的人。


    在城東的陽和門,守門的小旗官,把商人攔了下來,他再三驗看了商人的路引後,肥胖的臉上,才堆起濃濃的笑容道:“莫掌櫃,您老從張家口迴來。這一路上餐風露宿的,著實是辛苦了,快迴客棧,好好歇息,說不定,明兒又能做成一樁大生意呢。”


    “得嘞,就承官爺您的好話,我明天準能做成一樁大生意。”騎在馬上的莫姓商人,從懷中摸出一兩碎銀子,塞到小旗官的手中,笑嗬嗬地對他說,“出門遠行,不敢隨身多帶銀子。這一兩銀子,就請官爺與幾位弟兄們,吃個小酒吧。”


    說完,他向小旗官抱拳,說聲再會後,就騎著老馬,笑眯眯地進入了天下有名的大同城。


    大同城在元末明初的戰爭中,受到過很大的破壞。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修複大同城。


    修好的大同城,周長十二裏,城高四丈二尺,護城河深四丈五尺。後來又經過曆代名臣周立、年富和韓雍等人的擴建,終於有了今天北方雄城的規模。


    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安國城的居民,在大同城裏看見那個莫姓商人。他一定會認出來,眼前的莫姓商人,就是張天昭的貼身護衛莫敬辭。


    莫敬辭是跟隨著範十老掌櫃龐大的商隊,在8月23日,離開恰克圖的。經過一個多月的辛苦勞累,終於在9月底,到達了張家口。


    在張家口,莫敬辭受到了範永鬥的熱情求款待,好吃好喝得休息了三天,又幫他辦好的路引,莫敬辭才離開張家口,前往山西的大同鎮。


    一路上,莫敬辭都被大明的美麗風景,深深地吸引住。以致他一邊趕路,一邊欣賞風景,總覺得兩隻眼睛不夠用似的,怎麽看都看不夠。


    從大同鎮到張家口,大約有210公裏。莫敬辭騎著他特意買來的老馬,在所謂的美景中,且行且欣賞,足足花了4天時間,才來到大同城。


    進入大同城後,莫敬辭下了馬,立刻執行張天昭反複交代過他的“喬裝打扮九真言”:多聽、多看、多想、少說話。開始在偌大的大同城裏,悄悄地尋找薑瓖的住宅。


    但是,要在有二十多萬人口的大同城裏,尋找到薑瓖的住宅,又談何容易?


    不容易就慢慢找,於是,莫敬辭拉著老馬,慢慢地走在大同的街頭。


    他放眼望去,映入他眼簾的,是無數大大小小的商鋪,還有無數人的臉龐。


    隻是這些商鋪,大多數是冷冷清清的。別說顧客少得可憐,就連守在門口招唿客人的夥計們,也是無精打采的。他們的敷衍,很明顯地表現出,他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生活態度。


    大街上的人雖然很多,多的可以用比肩接踵,揮汗如雨來形容。


    隻可惜他們麵如菜色,臉上的神情,近乎麻木。雙眼中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茫然。


    他們的衣裳,無論男女老幼,大部分也是破破爛爛的,衣不蔽體,形同乞丐,身上還散發出酸臭的異味。這種異味,讓莫敬辭嗅到後,惡心不止,好幾次,差點兒就要吐出來。


    看著眼前冷清的商鋪,和麻木茫然的人群,莫敬辭忽然無限地懷念起了安國城。


    在安國城裏,雖然沒有那麽多的好房屋,也沒有這麽多的人。


    但起碼,安國城裏每一條街道,都是幹淨的。每一個人身上的衣裳,都是整潔沒有異味的。每一張臉龐,都是健康的紅潤色帶著微笑的。他們雙眸中的眼神,更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即使,有時候,他們也會感到茫然與不安。可隻要扭頭,看到神山上的鐵軌和火車,還好好地呆在那裏,他們所有的茫然與不安,馬上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為,火車是北海伯爵的魂魄從天堂帶迴來的,是老祖宗送給大周王國的禮物。有火車和鐵軌在,他們就覺得,老祖宗與他們同在,心裏自然會覺得安寧,對未來也充滿信心!


    “差得太遠了,”莫敬辭在心裏暗暗感歎著,“看來,北海伯爵經常說的,‘對未來沒有信心的人,跟一條鹹魚沒有什麽區別’是真的!”


    在心裏感歎著,莫敬辭繼續牽著老馬,順著大街往東走。他走過了太平樓,走過了金碧輝煌的九龍壁。


    正當他要拐進代王府所在的王府大街時,一隻髒兮兮的小手,畏畏縮縮伸到了他的麵前,像是向他乞討。


    莫敬辭定睛一看,身邊不知什麽時候,已經跟著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乞丐,後麵還有兩個流鼻涕,髒得不像樣的小乞丐。三個人,六隻眼睛正看向莫敬辭,目光中是滿滿的哀求。


    “貴人,俺求求你,”少年乞丐像是個新手似的,仿佛很丟臉地說道,“俺兄弟三人,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求貴人賞俺兩個銅板,讓俺們買兩個饃吃吧!”


    莫敬辭不是鐵石心腸的人,見他們兄弟三人這麽可憐,正要掏出幾個銅板給他們。腦海中又想起張天昭在他出發前,對他進行的各種培訓。


    其中有一條,莫敬辭的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要懂得花錢來利用別人,幫你達到目的。


    於是,莫敬辭又把手抽了迴來,指著街邊的小胡同,輕笑對他們說:“你們跟我到那邊去,答應給我辦一件事,我就會給你們銅錢買饃吃。”


    已經餓了兩天的三個小乞丐,理所當然的抵抗不了賺銅錢買饃吃的誘惑,就老老實實地跟著莫敬辭,來到胡同口。


    莫敬辭牽著馬,站在胡同口,盡量壓低聲音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夠幫我找到三個人中的一個。


    並且告知我他們住在哪裏。事成之後,我賞你們兄弟三人,各一兩銀子,幹不幹?”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已經挨過餓的小乞丐們,聽說找到人後,每人賞一兩銀子,紛紛雙眼放光,忙不迭地點頭答應。


    接下來,莫敬辭就告訴他們,要找的是在這座城中,當帶兵官的薑瓖、薑讓、薑暄兄弟三人,還告訴他們,最好去軍營附近打聽……


    交代完之後,莫敬辭還給了他們三個銅錢,讓他們先買三個饃頂頂餓,吃飽了再去打探消息。


    有人幫手就是效率高,當天下午,三個小乞丐就歡天喜地的來到與莫敬辭約好的地方,興高采烈的對莫敬辭說:“找到了,俺們找到薑瓖家了,就住在武廟後的潘家胡同裏,快給銀子!”


    <a href="http://m.siluke.com" id="wzsy">siluke.com</a>


    ……


    當天傍晚,在上燈時分。


    住在潘家胡同的薑瓖一家人,剛吃過晚飯不久。薑瓖、薑讓、薑暄正在客廳裏喝茶聊天,話還沒講幾句,他們就看見守門的家丁薑習,手裏拿著一張拜帖,表情怪異,步履匆匆地跑進來。


    “稟報三位大人,門外有一個客人來訪,不知大人們見不見他?”


    薑習進來後,給他們進行了禮,就順便把拜帖遞上去。


    薑氏三兄弟,如今的官雖然不大,可手中有兵權,平時來拜訪的人也很多。人來多了,煩心事也多,所以薑瓖三兄弟,在晚飯後,很少會客。


    薑瓖麵色不喜比接過拜帖,看也不看,就把它扔到桌麵上,冷笑著說:“來訪之客,沒有向你通報他的姓名嗎?”


    “沒有,他隻是說,如果大人看了拜帖,就一定會見他的!”


    “這是誰呀?那麽拽!”


    三兄弟最小的是薑暄,聽說來客沒有通報名字,說看了拜帖就會接見他,不由好笑起來,伸手拿過拜帖,打開一看,整個人的臉色頓時大變。


    薑瓖和薑讓,看見弟弟的麵色大變,也很好奇地把拜帖拿過來看,結果一看,同樣是臉色大變,就好像不相信似的,讓他們說不出話。


    許久,三兄弟的老大薑讓,才咬牙切齒,陰森森地對守門家丁說:“去,把那個神秘的客人引進來。


    老子就是要看看,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害了我的妹妹,18年了,還敢找上門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623崛起北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水滿楓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水滿楓林並收藏1623崛起北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