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是1623年2月1日。


    從昨晚開始,已將營地整體搬遷到小山包的北吉部裏,到處是一片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歡樂氣氛。


    特別是到了今天早晨,歡樂的氣氛更加濃烈。五百多個白色的蒙古包,每一個都有人圍繞著,在跳起了舞蹈,唱起了歌曲。就像五百條興高采烈的小船,載著他們航行於幸福的河流。


    在營地的最中央,在那座最碩大、最華麗的蒙古包前,此刻更是成了笑聲的森林,歡樂的海洋。


    數十個身穿美麗衣裳的北吉部少女,不顧嚴寒,在馬頭琴悠揚的琴聲中,跳起了最熱烈的舞蹈,唱起了最動人的歌曲。


    她們的臉上,盡管流著細汗。可每一張明媚的臉蛋,無不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無不對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獻上她們最真摯的祝福。


    因為今天,他們的國,成立啦!


    巨大的蒙古包內,張立典頭戴著高高的黑色熊皮帽,手穿白手套,緊握彎刀,身穿近衛團將軍服,正表情嚴肅坐在墊著虎皮的王座上。


    王座前兩米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十幾個北吉部的大小頭領們。


    昨天,他們還穿著髒兮兮的狐皮袍子,今天卻穿起了紅黑分明的尉官軍服,搖身一變,成了新生王國的第一批職業軍官。


    張天昭和他六個哥哥姐姐,母親薑玉娘,還有張立典三個小妾,也靜靜地站在王座的左右兩側,耐心等待著建國時辰的到來。


    他們同樣身穿尉官軍服。所不同的是,女士們的熊皮帽經過張天昭的改造,已經變了很多,簡直就是後世的貝雷帽。戴在頭頂上,既不失製式軍裝的英氣威武,也增添了幾分女性的柔美,很受她們的歡迎。


    那隨火車穿越而來的冷溪近衛步兵團軍裝,張天昭對軍官服也進行了一些改造,讓它們看起來更符合東方文化和審美觀念。


    譬如他把步兵團唯一的少將軍服,改成了大元帥服穿在了張立典的身上。金色立領上的英倫領章被他拆掉,左右兩側,各換上了五粒熠熠生輝的金星。


    受英倫王室的嘉德勳章的啟發,他也給王室的主要成員添加一條藍色大綬帶。大綬帶從左肩斜披至右腰,中間用白色腰帶束著,看起來非常有格局,非常有氣勢,非常與眾不同。


    為此,張天昭命令工匠們加班加點,用黃金打造了六塊栩栩如生的龍形勳章。每塊勳章6厘米長,3厘米寬,0.6厘米厚,並取名“天龍”勳章。


    這6塊勳章,張天昭給父母每人一塊,他兄弟四人各一塊。並馬上佩戴到大綬帶上去。


    你還別說,金光閃閃的“天龍”勳章戴在藍色的大綬帶上,的確讓眾人眼前一亮,心中油然生出貴氣逼人,貴不可言的感覺。


    至於他三個姐姐和三個姨娘的大綬帶上,則是空蕩蕩的,除了她們自己繡上去的小紅花外,什麽也沒有。


    等待時間過去是件很無聊的事情。張立典抬手看看腕表,離吉時還差十幾分鍾,不由雙目凝視,望著站在王座對麵那十幾個既熟悉,今天又有點陌生的家夥們發愣。


    說熟悉,是這幫家夥,全是部落大小的頭領。張立典雖然熱衷於打鐵事業,對部落的事務基本不問不管,全部扔給薑玉娘處理。可他依舊對這幫家夥十分熟悉,十分了解。


    說陌生,是這幫家夥也像他一樣,今天統統穿上了老祖宗從天上送迴來的軍服。


    人靠衣裝馬配鞍,製式軍服一穿在身上,他們就像變個人似的,要多精神就有多精神,看起來也好像英俊不少。


    跟他們戴狗耳帽,穿狐皮袍子時那個傻樣相比,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殿下,吉時已到,請殿下率王室成員,文武大臣,祭祀祖宗,詔告天下!”


    張立典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部落大總管李至忠從人群中站出來,向他稟報時辰已到。張立典才站身起來,帶著眾人,往大帳外的祭台走去。


    祭台設在火車頭的旁邊,是一個用木頭搭建的一米多高的簡陋台子。上麵設有香案,案上已點燃香煙蠟燭,擺好祭祖用的“三牲”:牛、羊、狗,以及酒杯酒瓶之類的東西。


    薩滿長老宋安林在前麵引導,張立典表情凝重地走上祭台。在三千多部眾靜靜的注視下,他鄭重地向蒼天,向火車,行了三跪九拜之大禮。


    禮畢,張立典站起來,轉身對擠在祭台前的部眾們,大聲喊道:“今天,此時,此地,我北吉部,遵祖宗號令,建立王國!國號大周!年號天授!”


    “大周天授!”


    “天授大周!”


    “周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


    話音剛落,台下三千多民眾,頓時山唿海嘯般歡唿起來,聲音之大,響徹四野,傳遍八方。


    張天昭也在人群中大聲唿喊著,聲嘶力竭地唿喊著,唿喊得心如刀割,唿喊得淚流滿麵——他真的迴不去了!


    唯一的心願,就是這個他親手締造的國家,以後能夠像太陽一樣,照耀東方,照耀全世界。


    好不容易場麵才漸漸安靜下來,張立典找了張椅子坐下,向台下的李至忠點點頭,示意他上來宣讀建國詔書。


    李至忠得到暗示,神聖地捧著張天昭寫了三天的建國詔書,走上祭台,雙手展開,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大聲宣讀:


    “吾祖姓張,世居炎黃。故鄉南隸,繁華千裏。地靈人傑,興化白場。百戶成村,和睦興旺。尊老愛幼,耕讀傳家。父嚴兒直,母慈子孝。世世相接,代代相連。


    三百年前,吾祖降生。祖有三兄,人人敬仰!大兄士義,淳樸勤勉。二兄士德,高風亮節。三兄士信,一諾千金。天降偉男,我祖士誠。身體強健,品德高尚。少有膂力,任俠負氣。兄弟四人,遠近名聞。


    生計所迫,販鹽求活。終日勞作,食不果腹。得錢同分,得利同享。鄉鄰求助,必解其困。救苦救難,共渡難關。幾度春秋,幾度年華。我祖美名,江淮傳揚。


    至正十三,世道磨難。大河江淮,刀兵頻繁。我祖雄起,旗幟高舉。振臂一唿,萬夫影從。子弟八千,高郵變天。建國大周,年號天佑。


    元相脫脫,百萬來伐。我祖若定,元軍灰滅。百戰百勝,終得江南。兵精糧足,民殷國富。人民愛戴,我祖稱王。與民休息,共享平安。


    可恨朱明,重八元璋。花言巧語,趁機偷襲。不講武德,不守信義。我祖誓死,不屈武力。領兵抗敵,保境安民。終因敵強,無力迴天。敵前就義,萬民流涕。


    我祖崩前,命我北上。忍辱偷生,以存血脈。萬人離鄉,由貴變賤。餐風露宿,顛沛流離。隨時賊犯,枕戈待旦。雪災疫病,部民喪命。由東至西,流浪萬裏。


    二百六十,傳到今年。曆經十世,部落凋零。戶餘五百,民剩三千。我祖在天,哀我可憐。攜我幼子,魂魄遊天。曆盡繁華,享盡富貴。


    傳我祖言,重迴人間。建國北疆,以爭天下。再送火車,以資奮發。我得祖言,不敢不從。由是今日,建國立祠。國號大周,年號天授。特撰此詔,以告天地。


    貝加湖西,安加河畔。都城安國,萬世永繼。吾號周王,天憲口含。臥薪嚐膽,厲兵秣馬。積糧如山,蓄甲如林。王師百萬,良將千員。方率三軍,兵歸中原。解民倒懸,重立乾坤。


    內閣總理,本王助理。吏部兵部,事關社稷。戶部工部,國之重器。禮部刑部,教化天下。


    吾妻薑氏,冊封王妃。側妃三個,各得其位。吾有四子,授勳子爵。嫡子天昭,貝加爾子。長子天福,色格楞子。次子天祿,安加拉子。三子天壽,葉尼塞子。吾之三女,皆封縣主。曆代祖宗,亦有追封,四時香火,佑我王國。


    吾國之人,以漢為本。上至本王,下至小孩。國事為重,私事為輕。人人爭先,個個有為。以待時日,還於舊都。祭祀我祖,告慰先人。


    今下王令,大小臣工,聞之必起,莫敢不從……”


    冗長的建國詔書聽得大小頭領們喜不自勝。王國新立,自己怎麽算也有從龍之功。六部尚書、左右侍郎自己是混不上的,可把自己從十夫長提到五十夫長總是可以的吧?要不給個別的小官做做也行嘛。


    人群中的張天昭,正漲紅著圓臉,眯著眼睛,像是認真地聽著詔書。可他的心思,早已從詔書上飛離,飛到很遠的地方……


    不久後,李至忠讀完詔書,張立典又帶領著眾人迴到大帳,舉行了大周王國開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君臣共同討論如何完善王國的機構與製度。


    其實在這一個月裏,張天昭、張立典和薑玉娘,早已經就這些事情反複地討論,反複地修改。很多事情也早已經有了定論,隻等在朝會上宣布而己。


    果然,大朝會上,張立典非常野蠻地宣布,李至忠由部落大總管升任內閣總理大臣,總理朝政,然後上報國王批準施行。


    兵部尚書由部落行軍總管吳佑春升任。總理軍務,各種軍事行動,軍官任命,形成計劃後報國王批準施行。


    禮部尚書由薩滿長老宋安林升任。主要的工作是教化萬民,修建學堂,培養人才。各種計劃,同樣上報國王批準後施行。


    至於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及諸部的左右侍郎,因王國新立,人才奇缺,這些職務,目前暫時不任命,待有合適人選,才任用不遲。


    任命一下,李至忠,宋安林和吳佑春,高興得差點沒笑裂嘴巴。他們非常了解張立典的尿性,活脫一個甩手掌櫃。相信他即使當了國王,也不會管理朝政。那以後內閣的事情,豈不是他們仨人說了算?


    可沒等他們高興幾分鍾,張立典又宣布成立國王侍從室。負責保衛國王和王室的安全,協助國王統計內閣及各部提上交的計劃、文件等工作。侍從室主任由王妃薑玉娘擔任。還特設侍從辦公室軍事顧問,國王指定由貝加爾子爵張天昭擔任。


    李至忠、宋安林和吳佑春,聽完了侍從室的職責和主任人選,差點沒氣得吐出血來。


    以前是部落的時候,頭上隻有一個張立典管著自己,薑玉娘那是明不正言不順地暗中操作。現在好了,出了個侍從室,那可是明正言順地婦人幹政呀!而且還有什麽軍事顧問,這豈不是要在他們頭上,再上兩道緊箍咒嗎?


    李至忠等人氣得臉色煞白,可張立典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又直接把軍製改革的方案拋了出來。


    新方案規定,以前的十夫長,五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等編製全部作廢。大小頭領們全部轉為職業軍官,充入改編後的王宮衛隊做基層軍官。


    新的軍隊編製設班,每班十人,班長統之,軍銜上士。五班為一排共50人,排長統之,軍銜為少尉。五排為一連共250人,連長統之,軍銜中尉或上尉。


    3連為一營共750人,營長統之,軍銜少校。三營為一團共2250人,團長統之,軍銜中校。2團為一旅共4500人,旅長統之,軍銜上校。2旅為一師共9000人,師長統之,軍銜少將。


    2師為一軍共1萬8千人,軍長統之,軍銜中將。3軍為一集團軍共5萬4千人,司令員統之,軍銜上將。3集團軍為一方麵軍共16萬2千人,總司令員統之,軍銜元帥。


    所有軍官的任命,出兵征伐,作戰計劃等,皆由國王批準後施行,兵部隻管招兵、練兵、屯兵及兵工生產等無足輕重的事宜。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新軍製改革自然讓吳佑春像吞了蒼蠅一樣惡心。可他又無能為力,人家倆口子想方設法攬權,作為臣下除了忍著,還能有什麽法子呢?


    好在張立典懂得打一巴掌,給一紅棗的道理。他拿走了李至忠等人的核心權力後,又授予他們為世襲男爵的勳號。這才安慰了李至忠仨人受傷的心靈,讓他們破涕為笑,化解了矛盾。


    大周王國目前隻有三千三百多人,丁壯八百人左右,常備軍捅破天就四百多人。朝會上,張立典按照張天昭的建議,將這四百多人編為王宮近衛軍第一營。暫時下轄第一連(滿編)和第二連(缺2個排)。


    近衛軍第一營的營長自然是大周國王張立典。第一連的連長是張天昭的大哥張天福,雖說隻有十八歲,可上過陣,殺過敵,是北吉部有名的勇士。改編新軍後,第一連的連長自然是非他莫屬。


    第二連的連長是張天昭的堂兄張天仁。今年二十二歲,在張天昭的印象中,他不苟言笑,為人和藹,喜歡發呆。


    營長、連長的人選確定,排長和班長的人選就競爭得異常激烈。雖然早有定案,可是必要的程序還是要走完的。不然,又怎麽顯出大周國王的英明神武呢?


    最後,經過慘烈的博奕,張天昭成為最後一名幸運兒,出任近衛軍第一營第一連第五排排長,成了一名沒有火炮的炮兵少尉!


    朝會上,大周國王還宣布與民同樂,全國人民每家每戶賞酒2斤,肉5斤,麵10斤,以慶祝大周王國的成立……


    當天晚上,鮮卑利亞的雪原上,又刮起了凜冽的寒風,下起了綿綿的細雪。


    大周王國成立的消息,也被這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風雪,冰封起來,就好像一如既往,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623崛起北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水滿楓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水滿楓林並收藏1623崛起北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