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自己同自己較勁兒的,她大概是古今第一人了。
暮笙掙紮著矛盾地望著走在前麵的孟脩禕。她知道,現在這樣,她不開心,但若是陛下轉頭就忘了裴昭,她也會倍感失落。不同的是,若陛下轉眼就忘了裴昭,她雖失落卻不會意外,畢竟,她從未指望陛下會對她長久,她向來便以為君心善變。得知陛下念念不忘,她感動不安之餘,隱隱的更是分外驚喜,尤其是在她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之後,這份感動不安便化作綿長的甜蜜,如清泉之水從她心間流淌而過,帶來長久的適意熨帖。
照理來說,一切都是好的,可現在,她卻開始對從前的自己吃味起來。
暮笙深深地唾棄自己的別扭較真。
很快就到下馬碑,暮笙解了韁繩,牽過自己的馬,望向孟脩禕道:“陛下,您的車駕呢?”她說著四處張望了一番,這才後知後覺地想起,陛下在此,四周應有侍從才是,怎麽會那麽容易就讓她進去了。
孟脩禕道:“朕獨身來的。”每年來此,她都是獨來獨往。
“哦。”暮笙點頭。陛下是獨身來的,便當是騎馬而來,四周不見其他馬匹,應當是陛下拴在別的地方了,那麽這會兒便該先去取馬。
說話間,孟脩禕已經率先向前走去。
暮笙隻好暫且充當侍從,牽著馬跟在她身後。走了一段,出了墓園,便是一條寬道,孟脩禕看了看四周地形,漆黑的眼眸中精光內斂。
走出這條寬道,便是一條清澈奔流的小河,河道頗為曲折,穿過茂密的林子,奔騰著往裴氏墓園的方向去。孟脩禕身姿閑適地信步而行,分明是尊貴無匹、衣冠勝雪的帝王,行走在這夕陽斜照的靜謐山林之間,就如徒步歸家的閑雲野鶴,自在而散漫。
暮笙不得不感歎,此刻的陛下,真是很動人。
山林並不大,很快就走出來了,途經一處茂密的灌木,孟脩禕停下步子,高聲喚道:“雲騅!”
遠處頓時響起一聲長嘶,繼而是一陣急促的馬蹄作響,不過片刻,一匹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騰空躍過灌木,從林子中跑了出來。
暮笙的白馬不安的抬起前蹄,她忙拉緊韁繩,孟脩禕在前麵聽見響動,迴過身來幫暮笙扯住馬籠頭,白馬被安撫,漸漸的平靜下來。
不過轉眼,孟脩禕的那匹名作雲騅的駿馬便在眼前,相比尚且年幼、風姿未顯的白馬,雲騅堪稱馬中赤兔,額高九尺,毛拳如麟,神駿非凡,令人歎為觀止。
白馬打了響鼻,馬蹄不安地在原地踏了幾下,孟脩禕鬆了手,摸了摸它頸上的鬃毛,待它複又安靜下來,便轉身牽住雲騅的韁繩。
“上馬。”孟脩禕一麵說,一麵翻上馬鞍,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瀟灑自若。
暮笙在一旁欣賞了一會兒她光彩照人的風姿,也跟著上了馬。二人一齊揮動馬鞭,朝城門而去。
一路過來,都無言語。孟脩禕專注地目視前方,沉默不語。
天色漸暗,暮色四合。灰筒瓦綠的城樓漸入眼簾,那重簷歇山頂格外顯眼。
廣安門就在眼前。入城之後如何行走,還得聽陛下吩咐。
暮笙望向前方策馬的身影,一夾馬肚,跑上前去,詢問她的意思:“陛下,入城之後,您往何處?可有人接應?”
孟脩禕迴頭來瞥了她一眼,那一眼中包裹著淡淡的探尋與困惑。暮笙正不解陛下為何有這樣的眼神,那抹探尋與困惑便如天邊一縷輕雲,被清風一吹便蕩然無存,似乎根本就是她的錯覺,陛下根本不曾對她探尋,亦不曾有所困惑。
暮笙頓時覺得十分怪異,她正要迴想今日出了什麽差錯,便聽孟脩禕淡淡道:“看路。”
前方正是一個小土包,白馬應景地高躍,暮笙頓覺身子騰空,顧不上其他,忙拉緊韁繩。躍過土包,馬兒複又平穩地奔騰,暮笙稍稍舒了口氣。
孟脩禕一直注意這邊,此時見她無恙,方迴過頭去。
廣安門守衛森嚴。
孟脩禕與暮笙下馬,與往來行人一同,行走入內。
入廣安門,是燕京外城。內城為城,外城為郭。外城是平民居住之地,內城便是皇族與達官貴人居住之處,內城往裏便是皇城,皇城是三省六部辦公之所,內中衙署林立,暮笙從前所在太醫署,便在皇城中,而她如今在的政事堂則因其特殊地位,居建章宮旁。皇城往裏就是宮城,分開宮城與皇城那堵高大的城牆名作蕭牆。宮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暮笙看向她身邊的天子,此處距內宮路途頗遠,陛下若要徑直迴宮,定是要忍饑趕路。
孟脩禕生於宮廷長於宮廷,卻不是不通庶務之人,她一見暮笙神色,便知她在為此時不上不下的時辰為難。孟脩禕仰頭看了看天色,下定論道:“先入內城,到城中再尋地用膳。”
暮笙立即答應,二人重又上馬,加緊往內城去。
過了大半時辰,二人終入內城。此時是坊市分離的格局,坊為居住之所,市便是集市了,商賈買賣之地。
暮笙與孟脩禕要去的便是集市。
隨意尋了一處看來整潔的茶肆。孟脩禕就走進去了。
暮笙知道她對膳食向來要求不高,隻要幹淨能入口就好。最初發現的時候,她還驚歎了一番,沒想到堂堂九五之尊,竟這般好養活,後麵也就習以為常了。
故而,見她進了這處看來毫不起眼的酒肆,暮笙也沒驚訝,乖乖地跟在她身後走進去。
要了一處雅間,孟脩禕理了理衣擺,便沉穩地跪坐在那方軟軟的坐榻上,與堂倌說了幾個膳食,便看了眼暮笙,征求她的意見,暮笙忙又添了幾個。
孟脩禕低頭看著茶盅,鋒利的眉峰收斂,眼中閃過一抹複雜。
待堂倌退下,暮笙望向對麵的皇帝,孟脩禕正端著茶盅抬起頭來,麵上無一絲異色。暮笙忽然想到她適才添的那幾道,頗合陛下的口味,不由便心虛起來,這是下意識的行為,點菜時會顧到對方的口味。
不論過去她是不是心甘情願跟她,多年的相處,該知道的,她都知道,麵對堂倌時,無需細想便能脫口說出她喜歡的菜肴。但這份了解現在看來卻甚為不妥。
若是她主動解釋,便會顯得十分心虛且別有用心,不過要是陛下發問,她倒是可以十分順其自然地解釋,畢竟她是醫正,常往司膳司送藥膳的方子,順便問過陛下的口味,也不是說不通。
暮笙就很期待地看著孟脩禕,希望她發問。
孟脩禕極為自在的端起烏木茶盅到唇畔,優雅的飲了一口,見暮笙正看著她,便放下茶盅,那撫過杯肚的修長手指轉而挑起暮笙的下頷。
暮笙猝不及防地被挑起,被迫落入陛下那雙黑沉沉的眼眸之中。暮笙睜大眼睛,不知該掙脫,還是任陛下作弄,一時間竟屏息凝神,一動也不敢動。
孟脩禕凝視她如皎皎月華的黑眸,似乎想看入她的心中去,暮笙讓她直白而凝邃的目光看得甚為羞澀不安,忍不住便垂下眼瞼想要退縮躲避。孟脩禕勾了勾唇角,道:“怎麽不看朕了?方才不是還大膽得很?”
她說著話,微帶薄繭的指腹迅速地拂過暮笙的嘴唇,暮笙抽了口冷氣,唇上麻麻的癢癢的,全身都禁不住顫栗起來,緊隨而來的是心頭浮起的茫然無措。
待暮笙迴神,孟脩禕早已退開,姿態閑閑地撐著頭,似笑非笑的望著她。
這幅抽身事外的樣子,真是很容易激起人的惱意。暮笙顧不上唇上的異樣感,沒好氣道:“陛下,您能有點身為帝王的樣子麽?”
孟脩禕“唔”了一聲,側了側身,一臉好奇道:“帝王該是什麽樣子?”
暮笙:“……”陛下,不要調皮。
正無言以對,堂倌端了飯食來。暮笙忙起身布置碗碟,令堂倌退下後,她笑道:“早肚餓了,這家店雖小,菜肴做得有模有樣,讓人食指大動。”
想要轉開話題的意圖那麽明顯,孟脩禕一笑,舉箸用膳,沒再追逼。
一頓晚膳用的寂然無聲,暮笙與孟脩禕都沒有在進膳之時言語的習慣,倒也和諧默契。待到七分飽,二人都擱下竹箸。
她們食量都不大,食案上的菜肴留了七七八八。暮笙喚了堂倌進來,取了銀錢來結賬,孟脩禕沒有要與她爭的意思。
酒足飯飽,接下去便該分開了。
孟脩禕明日還要上朝,暮笙也要應卯,二人在一條岔口分開。
隔日,暮笙醒的有些早,她洗漱過後,便往內宮去。
行至半道,遇上了從宮中出來的裴諶。裴諶是徒步行走的,暮笙自下馬與他招唿。
裴諶見她也是一笑:“起得好早。”
此時天還未亮全,天際還有點點繁星。裴諶一身玄衣,腰間佩劍,在夜色中,使他本就高大的身材更為英武。暮笙偏頭打量了一番,笑道:“公子行止碌碌,將往何處?”
這個時辰可不是禦林換防的點,他從宮裏出來,卻是徒步而行,可見不是急事請假,暮笙便問了一句。
裴諶也迴答她了:“昨夜陛下忽然召見,問了我一些事,等告退時已是宵禁,便在班房過了一宿。”並不是什麽秘事,說來也無妨。
裴諶是天子近臣,時常被召見,眾人都知他很被皇帝看重。不過這般入夜召見,卻不多見。暮笙不解地眨了下眼,昨夜她與陛下分開時就已不早,有什麽事需要急召?
這兩個,都是她在意的人。暮笙自然多加留心,觀裴諶容止,輕鬆的很,可見陛下召他說的,並不是什麽要緊的急事,既不是要緊的急事,又為何漏液召見?難道是陛下昨日從裴昭墓前歸來,心緒浮動,故而要見見與裴昭甚為親近的哥哥?
街上往來的人漸漸多了,不少都是往皇城去或上朝或應卯的官員。哥哥身在禦林,興許陛下有什麽差使要他去辦吧。暮笙不再多想,與他告別道:“時候不早,公子且行。”
“慢走。”裴諶溫和地笑了笑,施了一禮,便大步往前走去。他從小就被母親教導的很具風範,總是禮儀周到,暮笙卻能看到他風度翩翩的外表下,真實促狹的性情。
接下去數日,暮笙便在政事堂中,皇帝並未再召見她。
那件事已定下,暮笙知道皇帝定會再與心腹商議,她並沒有什麽不平。隻靠她這剛入仕不久的小參政策劃一個如此全麵而浩大的改革,難保不出現漏洞,況且,也需人去推動實施。
自延平三年底,朝野形勢便趨於平靜。因新帝即位而起的官員清洗調動皆已完成。
三年無改父道不止是孝,更是因新帝登基,威嚴不夠,下臣也不知新君的行事風格,這時頒布政令許會引起動蕩。三年時間,其實是新君收攏權力與大臣磨合的一個過程。
暮笙比對延平四年的官員名單職位,與她記憶當中景宸末年的格局大有變化。原本太女詹事府的東宮臣都入朝占了不少好位。
暮笙到現在也不知陛下登基前暗戳戳地積聚了多少勢力。不過,看這三年過得如此平穩,去年底,她還借政事堂之事在朝堂上將宰首大人一係掃了一遍,就知道必然是不會弱的。而陛下敢在三年之期剛到便向宰首發難,可見底氣頗足。
她初入政事堂,陛下便令她將計劃完善,乃至親自過問,與她分析,可見她是覺得時機已到,已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了。
想想就快要與父親大人對上了,暮笙還有一點小激動。真希望能在父親大人墓前灑一杯清酒的日子早點到來。
政事堂無實權,它的存在是為針對六部之事給皇帝提建議,六部之事皆過政事堂,參政之職清貴非常。
蒙學士得皇帝授意,待暮笙與其他參政相同,將任務分派給她。各式公文、案卷撲麵而來,暮笙便迅速忙碌起來,等她迴過神,發現已有一月不見陛下了。
建章宮無一絲風聲,不止未曾見陛下,連她的消息都甚少入耳。
看來,朝堂當真風平浪靜。
天氣好似一夜之間突然炎熱,當暮笙停下大步向前的步伐,在太醫署外麵停下,路旁的樹木青翠茂密,高高的琉璃瓦在陽光底下反射出夏日特有的刺目光暈,連牆垣似乎都透著熱氣,她才感歎一聲,又是一年盛夏了。
那與陛下獨處的半日,時隔一月想起,竟像是一場美好卻不真實的夢境一般。
暮笙心情複雜,她歎息一聲,舉步朝著太醫署走去。
諸太醫見她來,皆熟稔地拱手問好,暮笙與他們寒暄幾句,便朝裏去,與其他三位醫正交換陛下脈案,討論陛下狀況。這月是趙醫正與沈醫正請脈,二位醫正便細細說了一遍,也無非是一切都好,陛下身體康健是我大晉之福。
暮笙低頭翻著脈案,將幾月來的對比來看,忽聽耳邊沈醫正無意說了一句:“陛下脈數增多,左關脈麻澀,此為煩躁不寧之狀,陛下平日膳食,多用溫性食材,可令司膳司多進些瓜果。”
諸人皆應是。暮笙卻將注意停留在陛下近日煩躁不寧上。朝堂分明平靜,宮中也無大事,陛下為何不寧?
她覺得自己如窺伺他人起居的怪人,從他人隻言片語中推斷猜測那人做了什麽,心情如何,是喜是悲,企圖從中聊解相思。
但她的心,卻沒有急躁,逐漸地在這樣的日子中沉寂,不慌不忙唯有想念地開始一段長時間的等待。
不過,崔雲姬似乎耐不住了。
遠遠地看著一個喜歡的人是需要勇氣與耐心的。崔雲姬在公事上甚為精明,但一想到孟脩禕,她就既缺勇氣也少耐心。
暮笙便有一次看到崔雲姬站在露台上,目光久久的凝望含風殿的方向。
暮笙一點和她同病相憐的感覺都沒有,崔雲姬不安,她卻是無比安寧的。因為曾得陛下青睞,因為見過陛下對裴昭深情難忘,所以能夠沉下心來等待。
崔雲姬與暮笙偶有相交,二人是同僚,日日相見,一言不搭也是不可能的。崔雲姬很好奇暮笙與皇帝的淵源,這個年紀,先為醫正再兼參政,無顯赫家世,亦未經科舉,她進政事堂也是皇帝親自發話的。這樣的來曆,真是讓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陛下憑什麽對她如此青眼有加?縱使薄暮笙能力有目共睹,她原先不過一醫正,如何在陛下麵前展現才華?想來想去,都找不到正常說法來解釋。
大晉民風開放,女子間的風流韻事也偶有流傳,最著名的便是承平年間,承平帝與宰相謝恆似有若無的旖旎情、事。故而,孟脩禕若有這方麵的喜好,寵幸一兩個女子,隻要不太過明目張膽,擾亂社稷,估計多數大臣都會裝作不知,就跟前朝有不少帝王喜好男風一樣,君王高興,不要貽誤政事便好。
一年前,暮笙在太醫署中為人誣陷,打得半死差點被關進大牢之際被路過的皇帝救下的事並不是什麽秘密。
這麽一看,就像譜寫了一曲英雄救美的佳話,事後英雄發現救下的女子的才華如珠玉般光芒四射,掩埋在區區太醫署中未免太過可惜,便將她從那裏挖出來,替她找了個最適合的位置,讓她盡情綻放光芒。
簡直跟傳奇話本中描繪的美好情、事一般讓人羨慕。
崔雲姬胡亂猜測著,她出身大家,見多識廣,知道有些看似極為離奇的事,偏偏最可能是真相,她略有些不安,待眼見暮笙月餘未去含風殿,皇帝也沒再使人召見,這猜想便又漸漸打破了。
不管她是怎麽猜怎麽想,暮笙都是不在意的。她埋頭在案卷間,拚命的觀測朝中平靜的表麵下暗藏的風雲變幻。在暴風雨來前,她希望能武裝好自己,能有幸參與到其中,而非被阻隔在外。吏部掌天下官員任免、考課,可見天下官員格局,她通過每日數不盡的案卷、文書便可見官員升降,隻是要從這些記錄當中整理出一個完整的脈絡,是件極為費神的事,故而,她也沒空去管崔雲姬是如何猜量她的。
這般到六月,暮笙終於又見到了孟脩禕。
六月的燕京,天況甚是悶熱,皇帝似終於受不了這天氣,下詔闔宮遷往甘泉離宮避暑。
甘泉宮距京師百裏,格局與建章宮同,宮周二十餘裏,百官皆有邸舍。前麵的那位薄暮笙因官位過低,往年都不曾隨駕,在甘泉宮附近就沒有別院,暮笙在心中計算了一下家資,要置一處別院也夠了,隻是甘泉宮因是皇家避暑之所,四周寸土寸金,想要買一處好地段的別院,一時之間定是不能,便想先在偏遠些的地方將就一時,待日後再看。
然而,她才吩咐繁叔去物色,便被皇帝找去了。
這迴,孟脩禕並未使人明目張膽地去傳她的口諭召見,她命宮人等在她出宮必經之路上,將她半道截去,去的也不是含風殿,而是太液池旁的涼風台。
傍晚的太液池美不勝收。湖邊平沙上棲息著各色珍稀鳥兒,鵜胡、鷓鴣……,它們拍拍翅膀,動輒振翅,成群高飛。天際一縷一縷的輕雲,被夕陽映染,如被火燒過一般,紅彤彤的布滿天際。天是紅彤彤的,地上碧藍的太液池倒映著,那湖水推動漾出的粼粼波光則染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芒,連高站在涼風台上的人兒,都仿佛倒映在這金色的光芒中
暮笙在宮人的引領下,一步一步踏上高峭的台階,便看到孟脩禕站在欄邊,目光悠遠高闊,仿佛望著天邊,又仿佛兀自出神。
聽見聲響,孟脩禕轉過身來,看到她,微微一笑,道:“想起一事,便讓你來同你說一聲。”
暮笙上前拜見,而後方問:“陛下有何吩咐?”
孟脩禕看著她,她容顏和悅,眉宇舒展,眼中有著格外輕柔的笑意,她的背後,是水天相接的燦燦金光,這金光,將她素來高不可攀的身形的平易近人。
湖麵送來清風,拂動她烏黑的發絲,孟脩禕打量著暮笙的麵容,隨意地說道:“是這樣,朕下了詔,才想起你在離宮周別大約是沒有別院的,恰好,朕手上有一處空置的院落,正好給你。”
暮笙一愣,這是,要給她送宅子?唯有三品以上的高官顯爵才能在入職之時得到朝廷安排的一處府邸,她的官位還遠遠不及。
無功不受祿,暮笙忙要推拒:“臣……”
“你安心住著就是,那是朕的一處宅邸。”孟脩禕料到她要說什麽,當即截口道。
是她的宅邸,言下之意便是,那別院是陛下私人所有,是她贈給她的,與朝廷沒關係。暮笙更加不解了:“為什麽啊?”她自覺還沒本事能讓皇帝私下賜宅。
孟脩禕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什麽為什麽?你不是正缺著?朕又恰好有,空著也是空著,就給你了。”
暮笙更是不明白:“這算什麽理由?缺宅子的人多了,也不見陛下如此熱心。”
孟脩禕無語地看她,片刻又搖了搖頭,眉宇間流露出一種了然,一種釋懷,她看著暮笙,含著一抹危險的笑意:“問這麽多,你不想要?你不要,朕也不勉強,去送給其他你口中的缺宅子的人,可好?”
暮笙很快就想到跟她一樣剛為參政不久的崔雲姬,她立即道:“陛下恩賜,臣怎敢辭。”崔家高門大族,哪有她小門小戶來的拮據,要是一定要給,還是給她好了,暮笙很快就說服自己。
孟脩禕見她反應得快,不禁好笑,幸而宅子給出去了,她也不計較她翻臉比翻書快:“那處宅子與離宮甚近,到時你就隨朕一同出宮,到時朕讓人指點你去。”
一個多月沒見,一見便是如此厚愛,暮笙委實有些承受不起,贈宅子已夠讓人吃驚,現在還要讓她同行。暮笙不免萬分疑惑。
她的疑惑不解並沒有掩飾,明明白白地表現在臉上,讓孟脩禕知道,希望她能給個解釋。她疑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她今日所為的確是有些離奇了。孟脩禕神色坦然,聲音平平地道:“此去離宮,必是風塵顛簸、一路驕陽。朕記得你去年才受了一場脊杖,在榻上臥了許久才可下地,定然承受不住。過陣子,你做的那套計劃便要實施了,到時還有用得著你的地方,朕不想事到臨頭,你卻病倒了。”
說得合情合理,暮笙仍是覺得好像哪裏奇怪,她緩緩地眨了眨眼,問道:“那麽,陛下賜臣宅子,是因興許隨時會召見,故而,讓臣住得離甘泉宮近一些?”這套她信口拈來的說辭,三歲孩童都不會信。
孟脩禕嫌棄地看她一眼,便轉開頭,望向遠方:“是朕擔心到時有人狗急跳牆朝你下手,朕不想什麽時候想見你,卻發現你在朕不知道的時候,被人害了。”
她的聲音有一些像是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飄渺而不真實,仔細聽便會發現裏麵暗藏著深刻的悔恨。
暮笙的心頓時如被寒冷冬夜中紛揚的飛雪層層覆蓋,沉重地透不過氣來,陛下是想到裴昭了麽?在她不知不覺的時候,被人害死,讓她們陰陽相隔。
“那座宅子修得固若金湯,你可安心住在裏麵。”孟脩禕平靜地敘述道。
話說到這份上,暮笙是怎麽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了。乃至,她心頭湧動著一種衝動,迫使她幾乎要脫口說出她就是裴昭。夕陽西下,到底還是照耀世間為人供奉的太陽,反射著金光的湖麵蕩起一圈圈水暈,刺得暮笙的眼睛生疼。
她生生地壓下那股衝動,低下頭,低低地應道:“臣謝過陛下。”
孟脩禕看了她一瞬,終是一笑:“也不是為你。你退下吧。”
暮笙心中正亂,她沒多耽擱,立即道了聲:“臣告退。”便後退兩步轉身而去。走到台階旁,她停下步子,迴頭看去,孟脩禕正望著她,見她迴頭,便笑著抬袖,做了一個去吧的手勢。暮笙抿了抿唇,複又施了一禮,才邁下台階。
離開了涼風台,暮笙急匆匆地趕迴家。想到她竟有衝動要告訴陛下真相,她不禁心有餘悸。早就決定了,誰都不告訴,借屍還魂這般離奇之事,誰能相信?縱使信了,會不會將她當做山精鬼魅來懼怕躲避,當做異類精怪來追打消滅?她不敢賭。
陛下那裏,她早就想好要以現在的身份接近。陛下,陛下應當也對她有所不同了,她再遲鈍,也不會不知道,皇帝對尋常臣子是不會那般麵麵俱到的關心的。隻要再努力,再向陛下慢慢地挪近,等到她跟前,再奉上一顆真心……
暮笙心中忐忑,深深的唿吸,好不容易才平息下自己波濤洶湧的心境。待到得家中,她派人將往離宮物色別院的繁叔找迴來,吩咐了仆役家婢收拾物事。
皇帝去離宮,少說也得住上兩個月,想到陛下所說的要在離宮啟動那套計劃了,那住的時候便要延長,估計至少得三月,行裝就得備得足一些,省得到時還要迴京來取。
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除了必須的衣物用具,還有她要看的書籍典故、慣用熏香杯盞,還有奴仆婢女的一應物事,都不能少。家裏就她一個主子,她自不能不管起來,薄府中便有些亂糟糟的,幸而,亂了半夜,她便理出了張單子來,遞給管事,讓他照上麵的收拾,有要添的便添進去,也幸而她家人口不多,下麵一個庖丁,五個雜役,門子一個,園丁一個,再有幾個婢女,也就齊了,相對前世安國公府中動輒數百的奴仆,薄府真稱得上家口簡單。
到暮笙第二日下衙迴來,該收拾的便都收拾好了,她指派了一個老仆看家,其餘人,便都隨她到離宮去。家仆看來都頗興奮,對這趟遠行都抱了期待,暮笙笑了笑,自去配了清涼解暑的藥丸與他們,以免途上染了暑氣。
想了想,她又去多配了些藥丸,裝進青花紋的瓷瓶中,妥善地放到行裝裏。
待到離京那日,禦駕啟程之前,暮笙便在眾人或好奇或羨慕或深思的目光中行止坦然地上了皇帝的鑾輿。
她走入其中,孟脩禕已經在裏麵坐著裏。
鑾輿大得很,可在裏麵自由地活動,坐榻迎枕,幾案壺盞,應有盡有,焚著珍貴香料的博山爐,放了冰塊供以消暑的魚藻紋大甕。
見她進來,孟脩禕隻抬了抬眼,便低下頭去繼續看拿在手中的那道本章。
暮笙也不打擾她,自尋了個坐榻坐下,取出用以消磨時光的書本來看。她拿的是繁叔給她尋來的話本,據聞此書廣在坊巷間流傳,裏麵描繪了人人都喜讀的淒美故事,過程自然是少不了各種高、潮迭起,起承轉合。倒是個打發時光的好物事。
暮笙翻開封頁,一麵一麵的看起來,看了幾頁,她不禁在心中婉婉地歎息了一聲,真是怕什麽就會碰上什麽。這書不僅說的淒美愛情,還是一名趕考的書生與吸收日月精華生長的柳樹精的淒美愛情。也不知結局是喜是悲,不過這種脈絡的故事,多數是以悲劇結尾。
若一人一妖始終相愛,那必會被世人分隔。可憐一點,柳樹精說不定還會魂飛魄散,永遠消失,好一點,也是分離兩地再不相見。若是兩人不相愛,按照癡情總是被辜負的定律,書生多半要在高中狀元後變心,被一個宰相家的千金看上,書生“迫於無奈”與她喜結連理,倒黴一點,書生興許擔心曾與柳樹精有過的那一段耽誤他的仕途,想方設法的請得道高人將其打得魂飛魄散,稍微好一點,也就是柳樹精黯然離去,從此再也不會愛了,書生則妻賢子孝,加官進爵。
真是怎麽想都讓人沮喪得不得了。
暮笙沒怎麽看這種話本,但她曾陪母親看過不少話本改編的戲曲。那時不過感歎可惜一句,現在輪到自己有了離奇詭異的經曆後,便是滿滿的不甘了,妖也有情,也是值得被憐惜珍視,她們不過是喜歡了一個凡人,又不會去害人,憑什麽就要落一個或魂飛魄散或永世孤寂的結局。
她白嫩的手指緊緊捏著那本書,想著想著,就想的更深入了。說來說去,是沒遇到一個良人,看過的戲曲中,書生不是薄情便是軟弱,不是冷酷便是無能,他們弱不禁風的小肩膀不足以承載那種另類的愛情。
真是的,那些美豔嫵媚的妖精們的運氣也委實糟糕了點,眼神也不好,識人不明。
其實,說到底,是世人的目光。編撰這些話本的人下意識地便以為,人與妖是無法結合的。哪怕觀賞這台戲的人再是可惜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他們的內心都是傾向於人與妖分離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深入人心的觀念。
暮笙越想越遠,冷不丁便聽得耳旁有一道清冷的嗓音響起:“你看的什麽?”
暮笙掙紮著矛盾地望著走在前麵的孟脩禕。她知道,現在這樣,她不開心,但若是陛下轉頭就忘了裴昭,她也會倍感失落。不同的是,若陛下轉眼就忘了裴昭,她雖失落卻不會意外,畢竟,她從未指望陛下會對她長久,她向來便以為君心善變。得知陛下念念不忘,她感動不安之餘,隱隱的更是分外驚喜,尤其是在她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之後,這份感動不安便化作綿長的甜蜜,如清泉之水從她心間流淌而過,帶來長久的適意熨帖。
照理來說,一切都是好的,可現在,她卻開始對從前的自己吃味起來。
暮笙深深地唾棄自己的別扭較真。
很快就到下馬碑,暮笙解了韁繩,牽過自己的馬,望向孟脩禕道:“陛下,您的車駕呢?”她說著四處張望了一番,這才後知後覺地想起,陛下在此,四周應有侍從才是,怎麽會那麽容易就讓她進去了。
孟脩禕道:“朕獨身來的。”每年來此,她都是獨來獨往。
“哦。”暮笙點頭。陛下是獨身來的,便當是騎馬而來,四周不見其他馬匹,應當是陛下拴在別的地方了,那麽這會兒便該先去取馬。
說話間,孟脩禕已經率先向前走去。
暮笙隻好暫且充當侍從,牽著馬跟在她身後。走了一段,出了墓園,便是一條寬道,孟脩禕看了看四周地形,漆黑的眼眸中精光內斂。
走出這條寬道,便是一條清澈奔流的小河,河道頗為曲折,穿過茂密的林子,奔騰著往裴氏墓園的方向去。孟脩禕身姿閑適地信步而行,分明是尊貴無匹、衣冠勝雪的帝王,行走在這夕陽斜照的靜謐山林之間,就如徒步歸家的閑雲野鶴,自在而散漫。
暮笙不得不感歎,此刻的陛下,真是很動人。
山林並不大,很快就走出來了,途經一處茂密的灌木,孟脩禕停下步子,高聲喚道:“雲騅!”
遠處頓時響起一聲長嘶,繼而是一陣急促的馬蹄作響,不過片刻,一匹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騰空躍過灌木,從林子中跑了出來。
暮笙的白馬不安的抬起前蹄,她忙拉緊韁繩,孟脩禕在前麵聽見響動,迴過身來幫暮笙扯住馬籠頭,白馬被安撫,漸漸的平靜下來。
不過轉眼,孟脩禕的那匹名作雲騅的駿馬便在眼前,相比尚且年幼、風姿未顯的白馬,雲騅堪稱馬中赤兔,額高九尺,毛拳如麟,神駿非凡,令人歎為觀止。
白馬打了響鼻,馬蹄不安地在原地踏了幾下,孟脩禕鬆了手,摸了摸它頸上的鬃毛,待它複又安靜下來,便轉身牽住雲騅的韁繩。
“上馬。”孟脩禕一麵說,一麵翻上馬鞍,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瀟灑自若。
暮笙在一旁欣賞了一會兒她光彩照人的風姿,也跟著上了馬。二人一齊揮動馬鞭,朝城門而去。
一路過來,都無言語。孟脩禕專注地目視前方,沉默不語。
天色漸暗,暮色四合。灰筒瓦綠的城樓漸入眼簾,那重簷歇山頂格外顯眼。
廣安門就在眼前。入城之後如何行走,還得聽陛下吩咐。
暮笙望向前方策馬的身影,一夾馬肚,跑上前去,詢問她的意思:“陛下,入城之後,您往何處?可有人接應?”
孟脩禕迴頭來瞥了她一眼,那一眼中包裹著淡淡的探尋與困惑。暮笙正不解陛下為何有這樣的眼神,那抹探尋與困惑便如天邊一縷輕雲,被清風一吹便蕩然無存,似乎根本就是她的錯覺,陛下根本不曾對她探尋,亦不曾有所困惑。
暮笙頓時覺得十分怪異,她正要迴想今日出了什麽差錯,便聽孟脩禕淡淡道:“看路。”
前方正是一個小土包,白馬應景地高躍,暮笙頓覺身子騰空,顧不上其他,忙拉緊韁繩。躍過土包,馬兒複又平穩地奔騰,暮笙稍稍舒了口氣。
孟脩禕一直注意這邊,此時見她無恙,方迴過頭去。
廣安門守衛森嚴。
孟脩禕與暮笙下馬,與往來行人一同,行走入內。
入廣安門,是燕京外城。內城為城,外城為郭。外城是平民居住之地,內城便是皇族與達官貴人居住之處,內城往裏便是皇城,皇城是三省六部辦公之所,內中衙署林立,暮笙從前所在太醫署,便在皇城中,而她如今在的政事堂則因其特殊地位,居建章宮旁。皇城往裏就是宮城,分開宮城與皇城那堵高大的城牆名作蕭牆。宮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
暮笙看向她身邊的天子,此處距內宮路途頗遠,陛下若要徑直迴宮,定是要忍饑趕路。
孟脩禕生於宮廷長於宮廷,卻不是不通庶務之人,她一見暮笙神色,便知她在為此時不上不下的時辰為難。孟脩禕仰頭看了看天色,下定論道:“先入內城,到城中再尋地用膳。”
暮笙立即答應,二人重又上馬,加緊往內城去。
過了大半時辰,二人終入內城。此時是坊市分離的格局,坊為居住之所,市便是集市了,商賈買賣之地。
暮笙與孟脩禕要去的便是集市。
隨意尋了一處看來整潔的茶肆。孟脩禕就走進去了。
暮笙知道她對膳食向來要求不高,隻要幹淨能入口就好。最初發現的時候,她還驚歎了一番,沒想到堂堂九五之尊,竟這般好養活,後麵也就習以為常了。
故而,見她進了這處看來毫不起眼的酒肆,暮笙也沒驚訝,乖乖地跟在她身後走進去。
要了一處雅間,孟脩禕理了理衣擺,便沉穩地跪坐在那方軟軟的坐榻上,與堂倌說了幾個膳食,便看了眼暮笙,征求她的意見,暮笙忙又添了幾個。
孟脩禕低頭看著茶盅,鋒利的眉峰收斂,眼中閃過一抹複雜。
待堂倌退下,暮笙望向對麵的皇帝,孟脩禕正端著茶盅抬起頭來,麵上無一絲異色。暮笙忽然想到她適才添的那幾道,頗合陛下的口味,不由便心虛起來,這是下意識的行為,點菜時會顧到對方的口味。
不論過去她是不是心甘情願跟她,多年的相處,該知道的,她都知道,麵對堂倌時,無需細想便能脫口說出她喜歡的菜肴。但這份了解現在看來卻甚為不妥。
若是她主動解釋,便會顯得十分心虛且別有用心,不過要是陛下發問,她倒是可以十分順其自然地解釋,畢竟她是醫正,常往司膳司送藥膳的方子,順便問過陛下的口味,也不是說不通。
暮笙就很期待地看著孟脩禕,希望她發問。
孟脩禕極為自在的端起烏木茶盅到唇畔,優雅的飲了一口,見暮笙正看著她,便放下茶盅,那撫過杯肚的修長手指轉而挑起暮笙的下頷。
暮笙猝不及防地被挑起,被迫落入陛下那雙黑沉沉的眼眸之中。暮笙睜大眼睛,不知該掙脫,還是任陛下作弄,一時間竟屏息凝神,一動也不敢動。
孟脩禕凝視她如皎皎月華的黑眸,似乎想看入她的心中去,暮笙讓她直白而凝邃的目光看得甚為羞澀不安,忍不住便垂下眼瞼想要退縮躲避。孟脩禕勾了勾唇角,道:“怎麽不看朕了?方才不是還大膽得很?”
她說著話,微帶薄繭的指腹迅速地拂過暮笙的嘴唇,暮笙抽了口冷氣,唇上麻麻的癢癢的,全身都禁不住顫栗起來,緊隨而來的是心頭浮起的茫然無措。
待暮笙迴神,孟脩禕早已退開,姿態閑閑地撐著頭,似笑非笑的望著她。
這幅抽身事外的樣子,真是很容易激起人的惱意。暮笙顧不上唇上的異樣感,沒好氣道:“陛下,您能有點身為帝王的樣子麽?”
孟脩禕“唔”了一聲,側了側身,一臉好奇道:“帝王該是什麽樣子?”
暮笙:“……”陛下,不要調皮。
正無言以對,堂倌端了飯食來。暮笙忙起身布置碗碟,令堂倌退下後,她笑道:“早肚餓了,這家店雖小,菜肴做得有模有樣,讓人食指大動。”
想要轉開話題的意圖那麽明顯,孟脩禕一笑,舉箸用膳,沒再追逼。
一頓晚膳用的寂然無聲,暮笙與孟脩禕都沒有在進膳之時言語的習慣,倒也和諧默契。待到七分飽,二人都擱下竹箸。
她們食量都不大,食案上的菜肴留了七七八八。暮笙喚了堂倌進來,取了銀錢來結賬,孟脩禕沒有要與她爭的意思。
酒足飯飽,接下去便該分開了。
孟脩禕明日還要上朝,暮笙也要應卯,二人在一條岔口分開。
隔日,暮笙醒的有些早,她洗漱過後,便往內宮去。
行至半道,遇上了從宮中出來的裴諶。裴諶是徒步行走的,暮笙自下馬與他招唿。
裴諶見她也是一笑:“起得好早。”
此時天還未亮全,天際還有點點繁星。裴諶一身玄衣,腰間佩劍,在夜色中,使他本就高大的身材更為英武。暮笙偏頭打量了一番,笑道:“公子行止碌碌,將往何處?”
這個時辰可不是禦林換防的點,他從宮裏出來,卻是徒步而行,可見不是急事請假,暮笙便問了一句。
裴諶也迴答她了:“昨夜陛下忽然召見,問了我一些事,等告退時已是宵禁,便在班房過了一宿。”並不是什麽秘事,說來也無妨。
裴諶是天子近臣,時常被召見,眾人都知他很被皇帝看重。不過這般入夜召見,卻不多見。暮笙不解地眨了下眼,昨夜她與陛下分開時就已不早,有什麽事需要急召?
這兩個,都是她在意的人。暮笙自然多加留心,觀裴諶容止,輕鬆的很,可見陛下召他說的,並不是什麽要緊的急事,既不是要緊的急事,又為何漏液召見?難道是陛下昨日從裴昭墓前歸來,心緒浮動,故而要見見與裴昭甚為親近的哥哥?
街上往來的人漸漸多了,不少都是往皇城去或上朝或應卯的官員。哥哥身在禦林,興許陛下有什麽差使要他去辦吧。暮笙不再多想,與他告別道:“時候不早,公子且行。”
“慢走。”裴諶溫和地笑了笑,施了一禮,便大步往前走去。他從小就被母親教導的很具風範,總是禮儀周到,暮笙卻能看到他風度翩翩的外表下,真實促狹的性情。
接下去數日,暮笙便在政事堂中,皇帝並未再召見她。
那件事已定下,暮笙知道皇帝定會再與心腹商議,她並沒有什麽不平。隻靠她這剛入仕不久的小參政策劃一個如此全麵而浩大的改革,難保不出現漏洞,況且,也需人去推動實施。
自延平三年底,朝野形勢便趨於平靜。因新帝即位而起的官員清洗調動皆已完成。
三年無改父道不止是孝,更是因新帝登基,威嚴不夠,下臣也不知新君的行事風格,這時頒布政令許會引起動蕩。三年時間,其實是新君收攏權力與大臣磨合的一個過程。
暮笙比對延平四年的官員名單職位,與她記憶當中景宸末年的格局大有變化。原本太女詹事府的東宮臣都入朝占了不少好位。
暮笙到現在也不知陛下登基前暗戳戳地積聚了多少勢力。不過,看這三年過得如此平穩,去年底,她還借政事堂之事在朝堂上將宰首大人一係掃了一遍,就知道必然是不會弱的。而陛下敢在三年之期剛到便向宰首發難,可見底氣頗足。
她初入政事堂,陛下便令她將計劃完善,乃至親自過問,與她分析,可見她是覺得時機已到,已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了。
想想就快要與父親大人對上了,暮笙還有一點小激動。真希望能在父親大人墓前灑一杯清酒的日子早點到來。
政事堂無實權,它的存在是為針對六部之事給皇帝提建議,六部之事皆過政事堂,參政之職清貴非常。
蒙學士得皇帝授意,待暮笙與其他參政相同,將任務分派給她。各式公文、案卷撲麵而來,暮笙便迅速忙碌起來,等她迴過神,發現已有一月不見陛下了。
建章宮無一絲風聲,不止未曾見陛下,連她的消息都甚少入耳。
看來,朝堂當真風平浪靜。
天氣好似一夜之間突然炎熱,當暮笙停下大步向前的步伐,在太醫署外麵停下,路旁的樹木青翠茂密,高高的琉璃瓦在陽光底下反射出夏日特有的刺目光暈,連牆垣似乎都透著熱氣,她才感歎一聲,又是一年盛夏了。
那與陛下獨處的半日,時隔一月想起,竟像是一場美好卻不真實的夢境一般。
暮笙心情複雜,她歎息一聲,舉步朝著太醫署走去。
諸太醫見她來,皆熟稔地拱手問好,暮笙與他們寒暄幾句,便朝裏去,與其他三位醫正交換陛下脈案,討論陛下狀況。這月是趙醫正與沈醫正請脈,二位醫正便細細說了一遍,也無非是一切都好,陛下身體康健是我大晉之福。
暮笙低頭翻著脈案,將幾月來的對比來看,忽聽耳邊沈醫正無意說了一句:“陛下脈數增多,左關脈麻澀,此為煩躁不寧之狀,陛下平日膳食,多用溫性食材,可令司膳司多進些瓜果。”
諸人皆應是。暮笙卻將注意停留在陛下近日煩躁不寧上。朝堂分明平靜,宮中也無大事,陛下為何不寧?
她覺得自己如窺伺他人起居的怪人,從他人隻言片語中推斷猜測那人做了什麽,心情如何,是喜是悲,企圖從中聊解相思。
但她的心,卻沒有急躁,逐漸地在這樣的日子中沉寂,不慌不忙唯有想念地開始一段長時間的等待。
不過,崔雲姬似乎耐不住了。
遠遠地看著一個喜歡的人是需要勇氣與耐心的。崔雲姬在公事上甚為精明,但一想到孟脩禕,她就既缺勇氣也少耐心。
暮笙便有一次看到崔雲姬站在露台上,目光久久的凝望含風殿的方向。
暮笙一點和她同病相憐的感覺都沒有,崔雲姬不安,她卻是無比安寧的。因為曾得陛下青睞,因為見過陛下對裴昭深情難忘,所以能夠沉下心來等待。
崔雲姬與暮笙偶有相交,二人是同僚,日日相見,一言不搭也是不可能的。崔雲姬很好奇暮笙與皇帝的淵源,這個年紀,先為醫正再兼參政,無顯赫家世,亦未經科舉,她進政事堂也是皇帝親自發話的。這樣的來曆,真是讓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陛下憑什麽對她如此青眼有加?縱使薄暮笙能力有目共睹,她原先不過一醫正,如何在陛下麵前展現才華?想來想去,都找不到正常說法來解釋。
大晉民風開放,女子間的風流韻事也偶有流傳,最著名的便是承平年間,承平帝與宰相謝恆似有若無的旖旎情、事。故而,孟脩禕若有這方麵的喜好,寵幸一兩個女子,隻要不太過明目張膽,擾亂社稷,估計多數大臣都會裝作不知,就跟前朝有不少帝王喜好男風一樣,君王高興,不要貽誤政事便好。
一年前,暮笙在太醫署中為人誣陷,打得半死差點被關進大牢之際被路過的皇帝救下的事並不是什麽秘密。
這麽一看,就像譜寫了一曲英雄救美的佳話,事後英雄發現救下的女子的才華如珠玉般光芒四射,掩埋在區區太醫署中未免太過可惜,便將她從那裏挖出來,替她找了個最適合的位置,讓她盡情綻放光芒。
簡直跟傳奇話本中描繪的美好情、事一般讓人羨慕。
崔雲姬胡亂猜測著,她出身大家,見多識廣,知道有些看似極為離奇的事,偏偏最可能是真相,她略有些不安,待眼見暮笙月餘未去含風殿,皇帝也沒再使人召見,這猜想便又漸漸打破了。
不管她是怎麽猜怎麽想,暮笙都是不在意的。她埋頭在案卷間,拚命的觀測朝中平靜的表麵下暗藏的風雲變幻。在暴風雨來前,她希望能武裝好自己,能有幸參與到其中,而非被阻隔在外。吏部掌天下官員任免、考課,可見天下官員格局,她通過每日數不盡的案卷、文書便可見官員升降,隻是要從這些記錄當中整理出一個完整的脈絡,是件極為費神的事,故而,她也沒空去管崔雲姬是如何猜量她的。
這般到六月,暮笙終於又見到了孟脩禕。
六月的燕京,天況甚是悶熱,皇帝似終於受不了這天氣,下詔闔宮遷往甘泉離宮避暑。
甘泉宮距京師百裏,格局與建章宮同,宮周二十餘裏,百官皆有邸舍。前麵的那位薄暮笙因官位過低,往年都不曾隨駕,在甘泉宮附近就沒有別院,暮笙在心中計算了一下家資,要置一處別院也夠了,隻是甘泉宮因是皇家避暑之所,四周寸土寸金,想要買一處好地段的別院,一時之間定是不能,便想先在偏遠些的地方將就一時,待日後再看。
然而,她才吩咐繁叔去物色,便被皇帝找去了。
這迴,孟脩禕並未使人明目張膽地去傳她的口諭召見,她命宮人等在她出宮必經之路上,將她半道截去,去的也不是含風殿,而是太液池旁的涼風台。
傍晚的太液池美不勝收。湖邊平沙上棲息著各色珍稀鳥兒,鵜胡、鷓鴣……,它們拍拍翅膀,動輒振翅,成群高飛。天際一縷一縷的輕雲,被夕陽映染,如被火燒過一般,紅彤彤的布滿天際。天是紅彤彤的,地上碧藍的太液池倒映著,那湖水推動漾出的粼粼波光則染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芒,連高站在涼風台上的人兒,都仿佛倒映在這金色的光芒中
暮笙在宮人的引領下,一步一步踏上高峭的台階,便看到孟脩禕站在欄邊,目光悠遠高闊,仿佛望著天邊,又仿佛兀自出神。
聽見聲響,孟脩禕轉過身來,看到她,微微一笑,道:“想起一事,便讓你來同你說一聲。”
暮笙上前拜見,而後方問:“陛下有何吩咐?”
孟脩禕看著她,她容顏和悅,眉宇舒展,眼中有著格外輕柔的笑意,她的背後,是水天相接的燦燦金光,這金光,將她素來高不可攀的身形的平易近人。
湖麵送來清風,拂動她烏黑的發絲,孟脩禕打量著暮笙的麵容,隨意地說道:“是這樣,朕下了詔,才想起你在離宮周別大約是沒有別院的,恰好,朕手上有一處空置的院落,正好給你。”
暮笙一愣,這是,要給她送宅子?唯有三品以上的高官顯爵才能在入職之時得到朝廷安排的一處府邸,她的官位還遠遠不及。
無功不受祿,暮笙忙要推拒:“臣……”
“你安心住著就是,那是朕的一處宅邸。”孟脩禕料到她要說什麽,當即截口道。
是她的宅邸,言下之意便是,那別院是陛下私人所有,是她贈給她的,與朝廷沒關係。暮笙更加不解了:“為什麽啊?”她自覺還沒本事能讓皇帝私下賜宅。
孟脩禕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什麽為什麽?你不是正缺著?朕又恰好有,空著也是空著,就給你了。”
暮笙更是不明白:“這算什麽理由?缺宅子的人多了,也不見陛下如此熱心。”
孟脩禕無語地看她,片刻又搖了搖頭,眉宇間流露出一種了然,一種釋懷,她看著暮笙,含著一抹危險的笑意:“問這麽多,你不想要?你不要,朕也不勉強,去送給其他你口中的缺宅子的人,可好?”
暮笙很快就想到跟她一樣剛為參政不久的崔雲姬,她立即道:“陛下恩賜,臣怎敢辭。”崔家高門大族,哪有她小門小戶來的拮據,要是一定要給,還是給她好了,暮笙很快就說服自己。
孟脩禕見她反應得快,不禁好笑,幸而宅子給出去了,她也不計較她翻臉比翻書快:“那處宅子與離宮甚近,到時你就隨朕一同出宮,到時朕讓人指點你去。”
一個多月沒見,一見便是如此厚愛,暮笙委實有些承受不起,贈宅子已夠讓人吃驚,現在還要讓她同行。暮笙不免萬分疑惑。
她的疑惑不解並沒有掩飾,明明白白地表現在臉上,讓孟脩禕知道,希望她能給個解釋。她疑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她今日所為的確是有些離奇了。孟脩禕神色坦然,聲音平平地道:“此去離宮,必是風塵顛簸、一路驕陽。朕記得你去年才受了一場脊杖,在榻上臥了許久才可下地,定然承受不住。過陣子,你做的那套計劃便要實施了,到時還有用得著你的地方,朕不想事到臨頭,你卻病倒了。”
說得合情合理,暮笙仍是覺得好像哪裏奇怪,她緩緩地眨了眨眼,問道:“那麽,陛下賜臣宅子,是因興許隨時會召見,故而,讓臣住得離甘泉宮近一些?”這套她信口拈來的說辭,三歲孩童都不會信。
孟脩禕嫌棄地看她一眼,便轉開頭,望向遠方:“是朕擔心到時有人狗急跳牆朝你下手,朕不想什麽時候想見你,卻發現你在朕不知道的時候,被人害了。”
她的聲音有一些像是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飄渺而不真實,仔細聽便會發現裏麵暗藏著深刻的悔恨。
暮笙的心頓時如被寒冷冬夜中紛揚的飛雪層層覆蓋,沉重地透不過氣來,陛下是想到裴昭了麽?在她不知不覺的時候,被人害死,讓她們陰陽相隔。
“那座宅子修得固若金湯,你可安心住在裏麵。”孟脩禕平靜地敘述道。
話說到這份上,暮笙是怎麽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了。乃至,她心頭湧動著一種衝動,迫使她幾乎要脫口說出她就是裴昭。夕陽西下,到底還是照耀世間為人供奉的太陽,反射著金光的湖麵蕩起一圈圈水暈,刺得暮笙的眼睛生疼。
她生生地壓下那股衝動,低下頭,低低地應道:“臣謝過陛下。”
孟脩禕看了她一瞬,終是一笑:“也不是為你。你退下吧。”
暮笙心中正亂,她沒多耽擱,立即道了聲:“臣告退。”便後退兩步轉身而去。走到台階旁,她停下步子,迴頭看去,孟脩禕正望著她,見她迴頭,便笑著抬袖,做了一個去吧的手勢。暮笙抿了抿唇,複又施了一禮,才邁下台階。
離開了涼風台,暮笙急匆匆地趕迴家。想到她竟有衝動要告訴陛下真相,她不禁心有餘悸。早就決定了,誰都不告訴,借屍還魂這般離奇之事,誰能相信?縱使信了,會不會將她當做山精鬼魅來懼怕躲避,當做異類精怪來追打消滅?她不敢賭。
陛下那裏,她早就想好要以現在的身份接近。陛下,陛下應當也對她有所不同了,她再遲鈍,也不會不知道,皇帝對尋常臣子是不會那般麵麵俱到的關心的。隻要再努力,再向陛下慢慢地挪近,等到她跟前,再奉上一顆真心……
暮笙心中忐忑,深深的唿吸,好不容易才平息下自己波濤洶湧的心境。待到得家中,她派人將往離宮物色別院的繁叔找迴來,吩咐了仆役家婢收拾物事。
皇帝去離宮,少說也得住上兩個月,想到陛下所說的要在離宮啟動那套計劃了,那住的時候便要延長,估計至少得三月,行裝就得備得足一些,省得到時還要迴京來取。
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除了必須的衣物用具,還有她要看的書籍典故、慣用熏香杯盞,還有奴仆婢女的一應物事,都不能少。家裏就她一個主子,她自不能不管起來,薄府中便有些亂糟糟的,幸而,亂了半夜,她便理出了張單子來,遞給管事,讓他照上麵的收拾,有要添的便添進去,也幸而她家人口不多,下麵一個庖丁,五個雜役,門子一個,園丁一個,再有幾個婢女,也就齊了,相對前世安國公府中動輒數百的奴仆,薄府真稱得上家口簡單。
到暮笙第二日下衙迴來,該收拾的便都收拾好了,她指派了一個老仆看家,其餘人,便都隨她到離宮去。家仆看來都頗興奮,對這趟遠行都抱了期待,暮笙笑了笑,自去配了清涼解暑的藥丸與他們,以免途上染了暑氣。
想了想,她又去多配了些藥丸,裝進青花紋的瓷瓶中,妥善地放到行裝裏。
待到離京那日,禦駕啟程之前,暮笙便在眾人或好奇或羨慕或深思的目光中行止坦然地上了皇帝的鑾輿。
她走入其中,孟脩禕已經在裏麵坐著裏。
鑾輿大得很,可在裏麵自由地活動,坐榻迎枕,幾案壺盞,應有盡有,焚著珍貴香料的博山爐,放了冰塊供以消暑的魚藻紋大甕。
見她進來,孟脩禕隻抬了抬眼,便低下頭去繼續看拿在手中的那道本章。
暮笙也不打擾她,自尋了個坐榻坐下,取出用以消磨時光的書本來看。她拿的是繁叔給她尋來的話本,據聞此書廣在坊巷間流傳,裏麵描繪了人人都喜讀的淒美故事,過程自然是少不了各種高、潮迭起,起承轉合。倒是個打發時光的好物事。
暮笙翻開封頁,一麵一麵的看起來,看了幾頁,她不禁在心中婉婉地歎息了一聲,真是怕什麽就會碰上什麽。這書不僅說的淒美愛情,還是一名趕考的書生與吸收日月精華生長的柳樹精的淒美愛情。也不知結局是喜是悲,不過這種脈絡的故事,多數是以悲劇結尾。
若一人一妖始終相愛,那必會被世人分隔。可憐一點,柳樹精說不定還會魂飛魄散,永遠消失,好一點,也是分離兩地再不相見。若是兩人不相愛,按照癡情總是被辜負的定律,書生多半要在高中狀元後變心,被一個宰相家的千金看上,書生“迫於無奈”與她喜結連理,倒黴一點,書生興許擔心曾與柳樹精有過的那一段耽誤他的仕途,想方設法的請得道高人將其打得魂飛魄散,稍微好一點,也就是柳樹精黯然離去,從此再也不會愛了,書生則妻賢子孝,加官進爵。
真是怎麽想都讓人沮喪得不得了。
暮笙沒怎麽看這種話本,但她曾陪母親看過不少話本改編的戲曲。那時不過感歎可惜一句,現在輪到自己有了離奇詭異的經曆後,便是滿滿的不甘了,妖也有情,也是值得被憐惜珍視,她們不過是喜歡了一個凡人,又不會去害人,憑什麽就要落一個或魂飛魄散或永世孤寂的結局。
她白嫩的手指緊緊捏著那本書,想著想著,就想的更深入了。說來說去,是沒遇到一個良人,看過的戲曲中,書生不是薄情便是軟弱,不是冷酷便是無能,他們弱不禁風的小肩膀不足以承載那種另類的愛情。
真是的,那些美豔嫵媚的妖精們的運氣也委實糟糕了點,眼神也不好,識人不明。
其實,說到底,是世人的目光。編撰這些話本的人下意識地便以為,人與妖是無法結合的。哪怕觀賞這台戲的人再是可惜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他們的內心都是傾向於人與妖分離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深入人心的觀念。
暮笙越想越遠,冷不丁便聽得耳旁有一道清冷的嗓音響起:“你看的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