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二卷,一篇《龍脈傳承在台灣》,供讀者一閱。


    “風水”從其精神上來看,代表中國人對理想生存環境的追求。數千年來的這種渴望,一直長存於中國人心中,台灣人更不例外。而所謂理想的生存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環境而言。“風水”對人與自然環境的看法,係秉持中國傳統哲學而來,體驗出萬物循環變動的“天人合一”道理,也是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台灣的堪輿學核心理論是在尋龍點穴,尋龍,就是尋找自然界中山脈河流最能聚氣藏風的所在,也就是尋找富有生氣和能量之地,追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最適當的格局,台灣人也懂得把陰陽五行世界的五種基本物質金木水火土五行,作為傳統生克製化及易經八卦的理論基礎,來指導人們如何確定陽居和墓地塋墳的位置、座向、布局、營建等一係列的主張與方法。


    台灣的堪輿界都相信,中國之龍脈源自昆侖山,由昆侖山幅射至全國各地,大體上分為北、中、南三大幹龍,台灣之龍脈係由三大幹龍係統之南龍而來,亦即從福建省之仙霞嶺,經武夷山,而邵武、永安、漳平、龍溪,渡海峽至廈門,而金門、澎湖朋山共水而來,至玉山起頂。


    台灣風水地理來自大陸之說,始見於南宋時期理學大儒朱熹。在其五十歲時(約公元1180年)到閩南講學,在福州山頂海邊,觀看大陸的山脈,千裏逶迤而來,其生動屈曲、起伏頓跌之形如同生龍一般,朱熹隨龍脈而行,至海邊目睹氣脈隱隱地鑽人海中,而曰:“龍渡滄海,五百年後,海外當有百萬人之郡。”。若依當時朱熹預言之時間往後推算五百年,時為清朝順治至康熙年間(公元1650年至1700年間),正值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複台灣,將台灣建置為“一府二鹿三艋”之時期,朱子於五百年前之預言得到了證實。


    台灣堪輿論中所謂的“二黑坤龍”及“四綠巽龍”是台灣主幹龍中央山脈在台北盆地附近的兩條主要龍脈,兩條龍脈均源自於雪山山脈,兩條龍脈分別在行龍途中結穴地,環抱台北盆地,最後止於淡水河兩岸,淡水河口遙相對峙。其走向分別如下:“四綠巽龍”——分左右兩支脈,右脈長而左脈短,分別由烏來坪林方向向台北盆地環抱而來。一由右脈由坪林、雙溪、瑞芳、八堵、基隆而迭降,至七星山再起頂而為少祖山,經大屯山淡水河口出海,並再分脈至圓山附近盡結穴地。二由左脈則自烏來新店至木柵六張犁附近盡結穴地。


    “二黑坤龍”亦分左右兩脈,右脈長而左脈短。右脈由桃園縣複興鄉經台北縣樹林、至板橋盡結穴地。左脈則由桃園繞經樹林、泰山、林口、五股盡結穴地,至八裏的觀音山向淡水河口出海。台灣龍脈堪輿實例


    明鄭時期隨鄭氏來台的風水師或有多少高官通曉風水,史無記載,然連橫先生曾雲:“永曆二十四年冬,沙轆番亂,右武衛劉國軒討之,大肚番恐,竄於埔裏社,逐之至北港溪,駐軍於此。光緒十八年林朝棟亦駐軍於此,辟草萊、開阡陌,見此碑,為劉國軒所建。朝棟見之,凱改名時賢莊,墾田百數十甲,今此碑汲於叢莽之中。”由此可知劉國軒先生至少為風水形家高手,由明鄭時期台南七個小高地皆建置廟宇,莫不合乎風水學的原理。且對於荷蘭據台時期合乎風水原則的建築持續沿用,未加毀壞。


    到了清朝時期由府衙、武廟、文廟等位置的設立,一一實踐風水論述的原則,此可由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的一位三元玄空派風水師閔光中先生,對當時台灣府城進行過分析,而收入於《台灣采訪錄》:“府城龍脈,自馬鞍山發下,平洋二十裏,直至東門進城。由卯乙入首,分枝結府學、道、府置等處(鎮台置由東北傍龍而結,不在此龍內)。主龍直結紅毛樓,震龍兌向,左邊武廟,右邊縣置左右高起為砂,兩界水繞聚明堂,其主龍之結,確證明矣。論其來龍行度,起則高而不昂,伏則續連不斷,正合龍形之行步也。紅毛樓係龍之頭首,由東至西,有直奔大海之勢。安平鎮即龍之珠,龍頭不壓動則水必泛、而珠必滾,是以前人起高樓鎮壓者,得其法也。”由此可見清朝時期在台灣是台灣南投極負盛名的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地名,也是因為水潭的形狀,東側圓大似日,西邊狹長如月,因而稱之為日月潭,其實,從高處眺望,日月潭潭岸曲折蜿蜒,四周峰巒環繞,呈現出名山大水的不凡氣勢;其曲折的潭貌酷似堪輿學中“九龍朝案”的絕佳地理,因此,後來許多風水師傅皆認為,日月潭從四周山巒向潭麵延伸的半島,便有九條鑽進水潭的活龍,稱日月潭擁有“九龍搶珠”之絕妙風水,因此潭畔有諸多與龍相關的地名,包括侖龍嶺、青龍山及二龍山等等,而日月潭本身亦曾有“龍湖”之稱,於是位於台21線公路要進入日月潭區的地方遂稱為“九龍口”。


    台灣風水傳說大多與動物形體結合,例如龜穴蛇穴蛤蟆穴等,甚至是螃蟹穴也有相傳。而有風水傳說認為劍潭山為蛇穴,亦有一說為鼠穴。稱蛇穴的傳說認為,日本人不將台灣神社設於台北市圓山或是劍潭邊緣,而是修建百米參道,將神社立於劍潭山頂上,此位置即是蛇穴的七之處,所謂“打蛇打七,要害也”,這表示出日本人企圖以七之地鎮住龍脈,藉此建立聲勢控製台灣。蛇穴到了現代,由於北安路隧道於蛇頭開通,相對將此穴給破了。不過,最廣為流傳的,即是所謂“龍尾穴”,這個風水學說認為劍潭山龍脈乃是一條隱龍,這條隱龍隻在平地露出頭尾兩端,而台北市劍潭山恰是隱龍龍尾,與台北市木柵指南宮猴山上的“龍頭穴”遙遙相對。現在的圓山飯店金龍廳就是采取此風水理論,金龍廳入口的金龍噴泉,就是龍尾穴的穴眼上。金龍廳的這條金龍,也是台灣神社的遺物,原來是銅龍,設立於神社的神苑的水池上,一樣成為噴水池的景觀,並且幸運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躲過了美軍的轟炸而保存下來,後來圓山飯店將銅龍鍍金,轉變成為金龍廳“百年金龍”的主角了。


    中國曆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麽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鹹陽;漢朝的龍脈在沛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風水師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這兩個區域以後會形成中國新的大龍脈。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侖山。昆侖山的左邊(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昆侖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侖山脈體係。


    昆侖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臥龍圖。因而,就有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臥龍。40多年前,它們睡的迷迷糊糊,中華民族才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群龍蘇醒,我們的民族必然要複興;從落後走向先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風水怪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臣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臣潘並收藏民國風水怪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