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水怪盜書友交流qq群:438195448,歡迎各位書友來交流。


    一、祖父


    多年以前,我家還是個書香世家。祖上最厲害的做過知州,七品以上的官員更是不勝枚舉。


    傳至我太祖父一輩,家道卻日漸衰落。太祖父十八歲考中了秀才,但此後卻黴運不斷,不是因病因事錯過考試時間,就是答題釋義對不上主考官胃口,屢考不第。


    太祖父年紀漸長後,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祖父身上,自己選擇在鄉間私塾教書終老一生。


    到了祖父卻更是不濟,祖父本人無“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終日喜歡與香草藥物為伍,雖未正式拜誰為師,但憑著其天資聰穎,十來歲倒是出落的一身看病治人的好本事,諸多民間醫生看不好的病,被祖父瞧過後,施以醫治,藥到病除。


    祖父十五歲那年,不堪太祖父要求科考的責辱,憤而離家出走。幾年後,祖父留著一把大胡子迴到鄉間,除了醫術更為精湛外,更添得一手驅魔辟邪的本事,從此名震鄉裏,人稱“王大胡子”。


    關於祖父離家出走那幾年的故事,無人知曉,隻知道他大約是去了贛粵交際的南嶺,拜了一孫姓道士為師。


    老家地處偏僻鄉村,民間妖魔鬼怪故事流傳甚多,現在看來,有些是愚昧所致,但有些卻至今也無法解釋。


    祖父治病救人和驅魔辟邪的功夫,我所知道的有幾例。


    一例是鄰村一平日活蹦亂跳的兩歲小孩,忽然之間不吃不喝,盡是嘔吐些黃水,黃水還泛著死屍味,瞧過許多醫生均不見好轉。


    小孩父親屬中年得子,眼見小孩成天嘔吐,日漸消瘦,心疼得不行。聽人說鄰村的王大胡子治奇症有些本事,一天晚上,急匆匆摸黑抱到我家來,懇請祖父醫治。


    祖父細看後,問小孩父親最近是否有孕婦摸過這小孩。


    小孩父親迴憶起前不久一遠房女鄉親路過討水喝時,這女子感覺小娃娃乖得很,曾跟小孩一起耍了一會兒,看那樣子,這女子腹部隆起,勢必懷有身孕。


    祖父說,這必是陰胎換子之故。那婦人懷孕時肯定過一墳場,被一咒怨極深的枉死小鬼纏體,如今借你小娃來還魂來著。


    小孩父親一聽,大罵道,日你先人哦,借我家娃來還魂,太沒道德了。當即懇請祖父救這小娃。


    祖父說道莫急,我且叫它有來無迴,魂飛魄散。


    於是叫家人在屋前遍撒石灰,屋堂中間擺了一祭台,上麵放祭一死公雞頭,下麵擺一盆水,水中放一雞蛋。


    擺完這些祭品,祖父嘴巴嘟囔開始念了起來,不到一盞茶功夫,卻見微風輕飄,窗台稍曳,屋前平整的石灰麵上緩慢地顯現出一對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對小腳印,步履輕緩地朝祭台走來。


    此時,小孩父親嚇得渾身哆嗦,但嘴巴兀自喋喋不休地罵,真來了,真來了,日你先人哦。


    眼看腳印就要上得祭台,祖父桃木劍一指,死公雞頭忽然“呱”一聲張開嘴巴,原本閉著的眼睛突然怒目圓睜,嘴巴卻朝腳印狠狠地啄了過去,啄完後,在地上奮力地撲棱一會,就不動了。


    此刻那對小腳印也消失不見了,隻見原本毫無動靜的盆中雞蛋卻在水中忽上忽下起浮沉來。


    祖父見狀,喊聲“受死!”,舉起劍猛地砍向雞蛋,“噗”地一聲,雞蛋裂開,奇跡一般,生雞蛋卻慢慢流出許多鮮血,布滿了整個臉盆。


    待鮮血流盡,祖父把劍收起,對小孩父親說,好了,那婦人腹中陰胎已破,即將流產,不日你娃便可痊愈。


    小孩父親感激地向祖父磕了數個響頭,才抱著娃迴去。不出幾日,果然如祖父所言,那小孩又恢複了原有活波可愛的模樣。


    另一件事,現在想起來也頗為有趣。


    老家農村的婦女大多勤勞能幹,卻又大大咧咧,說話不像城裏人那麽文明,口中也經常帶著髒字,本村一婦人便因此吃了個大虧。


    話說有一日,這婦人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掃曬穀坪。


    正掃期間,卻隱約看見河對岸憑空多出兩塊幾十米高的巨型石塊,並且在緩慢移動,兩石塊中間彌漫著團霧,仿若有一個巨人在空中挑擔,將這兩石塊挑走一般。


    婦人驚訝之餘,大喊道:親娘哎,哪個死鬼恁大力氣,挑著大石頭趕死去呦!話剛剛說完,那兩石塊卻兀自不動,“轟”地一聲從空中掉落,停在原地了。


    此刻空中卻莫名其妙地吹來了一陣大風,大風掃臉而過,硬生生把這婦人的嘴巴給吹歪了,無論這婦人怎麽撇嘴,卻再也恢複不了原狀。


    婦人無法,隻得歪著嘴流著哈喇子來求助祖父,並把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同祖父講了。


    祖父聽完,罵道:你這不長眼的東西,這是仙人挑擔去堵上遊發大水河堤的窟窿眼,你卻嘴賤去挑破,沒吹歪你這顆糊塗頭,算是祖師爺開恩了!


    婦人嚇極,忙問祖父該如何破解。


    祖父告訴她,你需耗盡家財,去兩塊巨石落腳處修座道觀,道觀修好後,向道觀磕九九八十一個響頭,每磕一個響頭,虔誠地喊一句:爺爺我錯了,您收了神通吧。磕完頭再來找我。


    婦人果真將家中錢物變賣了個精光,去那兩石頭落腳的旁邊修了個道觀,並按祖父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將頭磕完了。


    迴來後,婦人歪著嘴巴哭著對祖父說:大胡子,您看我頭都磕出了血,祖師爺咋還不開恩呢?


    祖父不說話,冷不丁地狠狠扇了這婦人一巴掌,邊扇邊說:弟子代祖師爺教訓你個不長眼的家夥!沒想到,巴掌過後,婦人嘴巴竟然合攏了。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催之”。王大胡子名聲威震鄉裏,卻給全家招來了一場禍事。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我們說的慈禧太後,生了重病,眾太醫束手無策。也合該祖父走黴運,老家鄰縣有一人在京城做太醫,他聽聞祖父醫術驚奇,無病不除,便推薦祖父進京給太後瞧病。


    消息傳到祖父耳朵,祖父嚇得全身發軟,自知此去兇多吉少,弄不好丟了自己性命還不止,倒是要連累家人。


    父親安慰祖父,給太後看病到也不失是個機會,瞧好了可光宗耀祖,重塑王家輝煌也未可知。


    祖父大罵父親,你懂個屁,太後得病能不能治好尚且不論,治好了,豈不是要強行把我留下專給這帝王家瞧病。所謂伴君如伴虎,但凡有個小失誤,勢必客死京城,難以落葉歸根,我走後,你帶領全家離開此地,隱姓埋名躲起來。


    沒幾天,祖父收拾完行當,悄悄拉我到一旁,說:太後已是七十四歲高齡,近年來革命黨鬧翻天,紅毛洋鬼到處竄,估計太後心焦力竭,大限之日不遠,爺爺十有*是迴不來了。你父親性格急功近利,自小不為我喜歡。你雖年幼,但天資聰敏,悟性較佳,爺爺很是寬慰,我一生行醫,又學術於嶺南王氏,對治病救人自有獨特理解,全在這羊皮包裹裏,你且拿去,有興趣就學,若無興趣,附贈有緣之人即可,但不得丟失,切記。


    當年我才八歲,隻顧流淚扯著爺爺那長長的胡子,叫他別走。至於他老人家說的話,也隻是一知半解,他給我的羊皮包裹,後麵也不知被我隨意丟棄在哪個角落。


    正如爺爺所言,他走後再也沒有迴來。


    聽說爺爺給慈禧太後的病出了一方,但該方子需要茅房陳年舊屙作為藥引。太後震怒,認為是大不敬之罪,連同鄰縣舉薦的太醫一並處斬,並派官府要將我家全投牢役。


    幸好父親按照爺爺囑咐,一早遠遠的搬家離鄉,隱姓埋名起來,才免受了一場災難。


    當年冬天,慈禧太後去世,本以為至此可過上太平踏實的日子,但是突發的一場大水,將我們新家衝得一幹而淨,父母親人至此失散,獨我搶迴來家裏一櫸木箱子。


    二、 夜拜真君觀


    爺爺給我取名王小牧,具體是啥涵義,也沒人跟我解釋過。


    可惜我出生時太祖父已然逝世,不然以太祖父自以為傲的肚中墨水,祖父給我取這名字必然被罵個狗血淋頭。


    但在農村,能取出登堂入室的大名,已然非常不錯。我小時候的玩伴,大多叫些諸如豬古、瘌痢頭、告化佬、爛卵鬼之類的名字,現在想來,也甚是可笑。


    後麵我遭遇的一些故事,頗為離奇怪誕,為敘說方便,我姑且用“王小牧”這第三人稱。


    前麵說到,王小牧家裏遭遇變故,父母親人至此失散,眾多鄰裏鄉親死得死,傷得傷,失蹤的失蹤,獨他搶迴來一個櫸木箱子。王小牧對著殘破不堪的家,伴著蕭瑟的妖風,在家門口痛哭了一場。


    人在任何時候,總是有求生的*。


    王小牧人雖小,但總歸沒親眼看到親人的屍體,更沒有就此死去的念頭,隻得開始邊流浪邊尋找失散的親人。


    王小牧一十來歲小娃,手無縛雞之力,幹不得重活,隻好做些給東家割稻子、西家看倉庫這類勾當,有活幹且主家方便時,住在主事家裏,沒活幹時,就找些破廟觀來住。


    櫸木箱子被王小牧打開後,裏麵除了些許舊衣物,竟然還留著他爺爺當年給他的羊皮包裹,打開一看,卻是一本線裝的書。


    在家庭的熏陶下,王小牧倒是識得許多字,這本書沒有書名,但裏頭卻分上、下兩篇,全是蠅頭小楷寫成,上篇是《醫術本輯》,下篇是《方術小論》。


    王小牧對醫術不大感冒,倒是對下篇的《方術小論》充滿了興趣。


    這下冊集子又分為“本術驅妖、禦靈降魔、邀仙滌世”三個章節,每個章節環環相扣,逐相進階,到得第三章“邀仙滌世”部分,對他來說,完全就成了天書了。


    晚上無事,王小牧拿出爺爺留下的書來研讀,時間久了,倒也囫圇學到個二三成本事。


    在破廟觀居住,王小牧最擔心的就夜間野獸出沒,說不定哪天在睡夢中就被這些畜生當著美餐給解決了。


    於是,王小牧按照爺爺書中的做法,買來些黃紙,上麵滴上些許黑狗血,在草席周邊畫上道驅邪符,來保障自己的安全。


    說也奇怪,在未弄這些物事之前,半夜常聽得夜貓、狐狸亂叫,但自從擺上這些東西後,恍若罩上了金鍾罩,偶爾有些畜生過來,看到王小牧之後也轉身就跑。


    當地最多的道觀,叫做“真君觀”,有些香火旺盛,有些卻殘破不堪。


    “真君觀”供奉的人為傳說中的許真君,當地關於許真君的故事頗多。


    據說,許真君母親懷孕時,曾夢見金鳳入肚,爾後生下許真君。許真君年少,有一次去野外打獵,射中了一隻母鹿,母鹿身懷小鹿,被許真君射中後,小鹿卻出生墮地。母鹿卻顧不得自己的箭傷,也不逃跑,反而折迴頭來流淚傷心地舔著小鹿,並跪乳小鹿,直到小鹿睜開眼睛能夠站立,母鹿才失血過多而死去。


    許真君見了,心中非常難過,悵然感悟,遂折斷弓弩,銳意為學,終成一代道家高人。


    彼時人間孽龍作怪,鄱陽湖畔良田萬頃的繁華城鎮,一夜之間被孽龍所吞。孽龍當道後,常施法禍害百姓,心情稍有不好,便做下水淹城鎮、下播瘟疫等許多惡事。


    孽龍造成如此多冤魂,老百姓既恨又怕。隻好求助於許真君,真君覺得救民於苦難責無旁貸,於是背上一把劍就去找孽龍算賬。


    他開山點穴,涉水摸泉,曆經諸多困苦,總算找到孽龍安生所在。原來孽龍經過多年進化,吸日月之精華,已成為一座大山盤亙在地,龍嘴處為巨型山洞,洞口掛一大瀑布,隻要一發怒,瀑布便水流狂瀉不止,四處漲水,頃刻間便淹沒許多村莊,稍微一煩躁,山體便土崩而下,掩埋眾多生靈。


    許真君運用八根伏魔銀針分插孽龍山體的八大要穴,孽龍感到難受,翻身起來於許真君鬥法,鬥了九九八十一天,許真君與孽龍法力均將耗盡,他隻好隻身進入龍嘴,將全身真元爆裂,與孽龍同歸於盡了。


    未想許真君真元雖失,但道魂卻被上蒼感知,允他上天成仙,於是許真君化著一道青煙,飄然成仙了。


    當地人為感謝許真君的功德,修建了許多真君觀,欲圖保佑子子孫孫。


    王小牧就常住在各處真君觀裏,起初看到許真君塑像怒目圓睜的臉孔,多少有點害怕,但住多了,反而覺得愈發親切。


    那一日,王小牧給主事家割了一天的稻子,渾身乏困,迷迷糊糊睡了過去。午夜時分,卻被一陣悉悉索索奇怪的聲音吵醒。


    王小牧醒來,聽到一女子正在講話,那女子說:我吃一村吐一村,雖禍害了一方,但也肥了一方,現在就差九口陽氣了,宋村人受我庇佑,幾代人也過上了難得好日子,至今也到了迴報之時了。


    王小牧暗自覺得奇怪,這真君廟早已荒廢多年,不受香火,何況現已是三更半夜,哪裏的女人竟然如此大膽,冒著夜前來來禱告。


    於是他借著月光輕輕摸到前殿,抬眼一看,前殿月影卓卓,卻看見一翩翩女子跪在真君像前虔誠地磕頭朝拜。


    那女子邊拜邊說:真君爺爺,您大人大量,若果真得此福氣,能成全我個囫圇身,我自當日夜供奉您。


    王小牧看爺爺書看得久了,已與一般的毛頭小孩不同,對肮髒與幹淨得東西倒有幾絲嗅覺。隻見那女子身影輕飄,雖就在眼前,但五官麵目卻迷蒙不清,難以辨識,且身上似乎還發出陣陣寒意。


    王小牧斷定這女子必不是凡人,應是哪裏修煉成型的精怪,化著女兒身來拜許真君了。看來這真君老頭也是能耐,竟能受凡、妖兩界供奉。


    王小牧心裏害怕,當下悄悄地撿起個破土缽,將尿撒了個滿滿,隻待這妖孽要作怪,把這童子尿一頭潑將下去。


    未料王小牧與生以來也是第一次遇上這玩意,心中難免打鼓,一不小心,撞到了破道觀塌下來橫亙的木梁,人一個趔趄,土缽裏的尿也隻剩三分之一。


    這下可好,那女子著實嚇了一跳,隻見她瞬間起身,雙腳點地,扭身一個飄蕩,帶著陣陣寒風,就衝王小牧撲將過來。


    王小牧無法,顫抖著雙手,把土缽中剩下的尿液朝她潑去,那女子挨個正著,一聲慘叫,這時,卻傳來一股毛發燒焦的氣味。但那女子卻瞬間不見了蹤影。


    王小牧正沒道理處,卻見一個碩大的貓從角落竄了出來,漆黑銳利的貓爪向他抓到,王小牧一個矮身躲過這一爪,順勢躲到了自己睡的草席旁。


    那貓仿佛對王小牧能躲過這一它這一爪趕到驚奇,在原地頓了一頓,隨後咧開大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齒,一個竄跳向王小牧撲到。


    王小牧見無處可躲,隻得拿起那道驅邪符,向那貓甩去。未料到那貓非但不避開,反而在空中一掌拍開那道符,貓爪嘶地一下,扯下他一隻袖子。


    王小牧叫了聲“乖乖”,隻得撒腿往前殿跑去。


    貓緊追而來,也幸得王小牧人小,一下鑽進了許真君塑像後麵。許真君偌大的塑像此刻正好擋在王小牧和貓之間。


    那貓卻似怕衝撞了許真君,站立在地,用發光的綠眼惡狠狠地瞪著王小牧。


    王小牧雙腿打抖,探頭去看那貓,正好露出一點縫隙,那貓騰地一下向他頭抓來,他隻得托著許真君塑像往前一擋。


    那貓卻不敢去抓真君像,硬生生從半空中改了方向,一下跳到邊上去了。


    見始終無法襲擊到他,那貓晃著頭怪叫了幾聲,轉身跳出了真君觀。那貓走後,王小牧驚出一身冷汗,然後向許真君塑像扣了幾個頭,說:真君老爺,拿你來作擋箭牌,我也是迫不得已,多有得罪了。


    三、吃梁屙宋


    天色雖尚未明亮,王小牧隨身帶上驅邪符,也不敢再待在真君觀裏。於是起身趕路,爭取在天亮前趕到主事家裏,無論如何,在這攬子活幹完前,要央求在主事家住下了。


    趕到主事家時,正好碰到女主人清晨起來倒尿桶。


    鄉間建房,普遍不在家中設置茅房,而是在房屋邊上另設一茅房,一來是為了避免屋內臭晦,二來茅房裏的糞便,多用來作肥料,若是設在房內,挑來挑去多有不便。


    但人又不能夜間不如廁,大多數習慣在房間內置一木桶,用來裝夜間糞便。農村婦女都有清晨起來倒尿桶的習慣,這是汙穢之物,若讓人一清早遇上,會被認為帶來晦氣。


    所以大多數婦女都會早早起床,把尿桶先給倒了,以免天亮後給人撞見。


    此事恰巧被王小牧碰上,王小牧大感晦氣,心中暗道:什麽日子,盡遇些黴事!但在主家麵前也不好表露什麽。


    女主人倒是滿臉尷尬,忙著陪不是,問小牧怎麽今天這麽早就來了。


    王小牧並不敢把昨夜的事告訴她,隻說夜裏被露水打得濕漉漉的,睡不大著,提前來幹點活,反正遲早都要幹完。


    女主人忙招唿他坐下,說去弄早餐吃。


    王小牧說不忙,請求能否這活計期間,在主家住下,省得天天趕遠路。女主人正不知道怎麽陪禮,連忙答應了。


    王小牧賣力地在地裏幹了一天活,由於趕著工期,幹到天快摸黑時,主家叫他歇歇,於是他坐在田埂上喝茶。


    此時,隻見路頭走來一人,身材瘦小,佝僂著背,留著兩撇長胡子,眼睛雖然渾濁,但卻提溜地亂轉。看見他們兩個,說了句:哪位爺借個火,點筒煙抽抽。


    由於天色已暗,主事家正好點起了馬燈。主事家二話沒說,把馬燈替過去讓這人點煙。


    沒想到那兩撇胡子說:這火根本不旺嘛,點不著我的煙。手一擺,一把將主家的馬燈推了開來。然後他拿著煙筒轉身衝著王小牧說:你這娃,火很旺,借你的真火來點下。


    王小牧見這人一臉猥瑣相,不願搭理他,說:我哪有火在身上,一邊去,一邊去。


    那兩撇胡子說:你自是看不見,其實你火旺著咧,快借來點點。不由分說,將煙筒朝王小牧頭上蓋去。


    就在這瞬間功夫,王小牧突然想起爺爺以前跟他講過田鼠借真火的故事。


    說是田鼠其實跟人一樣,吃得是五穀雜糧,沐浴陽光雨露,萬物精華融於一聲,最容易成精。


    當年在老家有個壯漢子,因家中無糧,隻好夜間拿個馬燈來照田鼠。田鼠雖精怪,但視力一般都不大好,隻要拿強光對著它眼睛一照,它便不識東南西北,隻好趴著不動。


    壯漢就是利用田鼠這一弱點,尋著田鼠呱呱的叫聲,拿馬燈去照,第二天弄到集市上賣,就這樣賣了幾天。


    有一天晚上,壯漢喝了點小酒,提個馬燈溜著小步依舊去照田鼠,走到一小橋邊,不知被什麽拌了一下,差點摔倒,站穩一看,一隻碩大的田鼠瞪著眼睛看著他。


    他起初嚇了一跳,隨後大喜起來,這麽大隻田鼠,最起碼能賣一吊錢啊,當即拿著馬燈往田鼠眼睛上照。


    沒想到田鼠竟然開口說話了,它對壯漢說,你天天捉我們,饒你生活過得可憐,也就不計較,今天開始就此罷手吧,不然對你不客氣了。


    那壯漢也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酒勁被激了起來,暗想一隻田鼠敢學說人話來威脅我,順手拿起根棍子朝田鼠砸去,田鼠腿上挨了一棍,“呱”一聲叫喚,拐著腿跳著跑了。


    當晚壯漢又捕了一袋子田鼠,第二天到集市上賣了。賣完田鼠,又喝了兩口小酒,乘著夜色,一晃一晃往家走去。


    走到半路,遇到個瘸子,向他借火,壯漢說:老子沒火,快點滾蛋。


    瘸子二話不說,拿起煙筒就往壯漢腦門上湊,邊湊邊吸,竟然真的點著了火。壯漢正感到奇怪,沒想到這瘸子把這杆煙抽完,壯漢卻感覺渾身乏力,一摸自身,隻剩下一副皮囊,血肉骨全都不見了,當時就死了過去。


    後來,人們看到壯漢的皮囊被做成了田鼠的形狀,用釘子釘在了他家門口。


    王小牧一看到這人拿煙筒往自己腦門上湊,覺得很不對勁,於是快速拿起馬燈,直接送到兩撇胡子臉前,強光照射下,兩撇胡子頓時一怔,瞬間不明左右,待立不動了。


    乘這兩撇胡子發怔之機,王小牧轉到他身後,拿出隨身攜帶的驅邪符,快速地塞在他後脖子裏,然後在他耳朵邊學著老鷹的樣一聲怪叫。那兩撇胡子腿一軟倒在地下。


    王小牧對他說:;老鷹來了,你還不快逃?


    那兩撇胡子聽聞鷹來了,瞬間一驚,飛快地從地上爬起,半跑半爬地跑走了,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卻是像極了一隻碩大的田鼠。


    看官需知,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克。那田鼠生平最怕的就是蛇與鷹。


    王小牧雖然用這招嚇走了這隻田鼠,但心中甚是不安,隱隱覺得,這兩日竟碰到一些陰晦事,這時運也太不濟了點。


    主事家看得傻了,問小牧怎麽迴事,小牧安慰他說:沒什麽事,這人肯定是個癲子,被我怪叫一聲嚇跑啦。


    主事家喃喃道:狗.日的,這癲子是練過輕功喲,咋跑這麽快呢!


    見天色已晚,主事家跟王小牧收拾起家夥,打著馬燈迴家了。


    第二天一早,主事家跟王小牧正準備出門幹活,卻聽見一路嘈雜,迎麵走來了一群人。


    為頭的是村裏的宋保長,這村人全姓宋,王小牧的主事家,也是宋村人。


    宋村隔壁有個村莊,叫梁村,兩個村之間橫亙著一座山。


    宋村和梁村有個奇怪的現象。從五六十年前起,領村梁村的人無論怎麽勤懇努力,種啥不長啥,即使長了出來,也被螞蝗等蟲害給禍禍了,全村都較為貧困,始終在溫飽線上掙紮。


    而宋村人相對比較懶惰,但那片土地卻種啥有啥,隨便撒點種子,長出來又旺又密,無需花費多大力氣,都有好的收成,全村都比較富裕。


    梁村為頭的老人曾叫先生來看地脈,先生看完地脈,啥話也不說,隻是說梁村人若是想富裕,必須全村搬走,具體啥原因也不直說。


    以前倒是有個外地來的先生,說梁村的財富全被宋村搬走了,而搬走這財富的,是山上一隻貓。說完這話,不出幾日,這先生被人發現死在柳樹下,渾身發出不知名的怪味。


    村人隻好把他給埋了,沒想到剛埋完沒幾日,不知被什麽動物扒開了墳,把這先生的屍體又拖到了柳樹下。


    人們都說這先生說破了天機,遭懲罰了,隻得任其暴屍荒野直到化為一堆塵土。


    梁村人世代居住於此,若要全村搬走,即使年輕人肯,老人也不肯。於是,幾個膽大的年輕人,爬到另一座山頭往村莊看去,想尋個究竟。


    沒想到從別的山頭遠處看來,橫亙在梁村、宋村之間的山巔上,兀然橫臥著幾塊大石,像極了一隻窩在山頂上的巨貓,貓頭正對著梁村的方向,貓尾對著宋村的方向。


    於是口口相傳,大家都說,這隻貓在“吃梁屙宋”,嘴巴把梁村的人好東西都給吃了,然後拉出來東西肥了宋村人,大家開始稱唿這座山為“貓子嶺”。


    梁村一些年輕人甚是不服,曾組織人拿好火工工具,準備上山把這隻石貓給炸了,卻不想,上得山去,隻見到處奇形怪狀都是石灰石,密密麻麻的,哪裏能尋到半點貓的影子?


    氣得他們狠狠地砸了幾塊石頭,便下山了。


    迴到家之後,不出幾年,當年那幾個上山的小夥子,死得死,顛得顛,沒落下一個好的。


    “貓子嶺”也就成了梁村人的禁區,再也沒人敢去了。


    宋保長帶著一群人過來說,不好了,宋木匠昨天給人做木工,到傍晚還沒有迴來,兩個兒子心中一急,便點了馬燈去找他,沒想到,這一去,宋木匠的兩個兒子也不見了,直到現在還沒找著。


    王小牧的主事家問,他這是到哪做工去了。


    宋保長說:去梁村做工了。


    大家嘟囔著說:去梁村可要經過貓子嶺啊,不會在貓子嶺走丟了吧。


    宋保長說,這貓子嶺可一直是咱宋村人的福地啊,怎麽會走丟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說,甭管在哪兒丟的,咱都要集合人去找啊。


    那個年代,農村人都比較淳樸,誰家有紅白喜事,全村人都會過來幫忙,更何況是走丟幾個大男人這麽大的事。


    主事家跟王小牧說,今天你也別幹活了,咱們跟著一起找去吧。


    於是,一群人又挨家挨戶叫了些壯勞力,又取了些鑼鼓、鑔之類的壯聲勢的家夥什,浩浩蕩蕩地往宋木匠家走去。


    四、貓子嶺


    宋木匠是附近有名的木匠,靠著一手在附近十裏八村都出色的手藝以及勤儉持家,近些年家道還算殷實。


    宋木匠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剛剛取了個媳婦,小兒子十五六歲,尚未婚娶。


    說起宋木匠家,還有個離奇的故事,不妨講給大家聽聽。


    有一年,山村裏連續下了十幾天的大雪,四處白茫茫一片。鄉間房子低矮,在積雪的覆蓋下,從遠處眺望,仿佛整個山村都被掩埋在白雪之下,找不到一絲鮮活氣息。


    宋木匠已經有個把月沒有活計了,雖然在秋季時候儲藏了一些食物,但兩個兒子正是長個的時候,盡管夫婦倆勒緊褲腰帶,盡量剩下些給小孩吃,但眼看過不久也要吃光。


    那個年代,農村手藝人出去幹活,活計沒結束時,吃住一般都在主家,幹完活也不會開口要價,有錢的會給些工錢,沒錢的主家會拿出自家熏的臘肉、筍幹、米、油之類的東西來換勞力。


    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沒有哪個手藝人會因為主家給的東西不好而嫌棄。因為每個家庭過生活,總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精通,理個發,打個石磨之類,也都還是要叫別的手藝人,難保到自家時碰到拮據的時候。


    宋木匠正眉頭不展,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屋外卻走進來一個人,那人家住在山腰,說是急著請宋木匠去編籮筐。


    宋木匠雖然覺得這主家路遠,眼前又下著大雪,心中雖有點糾結,但有活計總比沒有好,於是收拾好東西,跟著那人去了。


    到了主事的家裏,卻見這家到處堆滿了冬筍,主家說編籮筐就是為了好儲藏起這些冬筍,放在地窖裏。


    冬筍在鄉村雖不是稀罕物件,老百姓冬季無甚農活,除了砍柴外,也常上山去挖點冬筍,但充其量挖到了百十來斤已經很了不起,但這主家的冬筍看樣子卻有幾千斤之多。


    宋木匠感到甚是奇怪,但也不好多問,隻得埋頭給主家編起籮筐來。宋木匠手藝甚好,編了三天,就編好了幾十隻籮筐,活也就算幹完了。


    主家給了十斤冬筍,十斤米,十斤油作為工錢,也算是豐厚。宋木匠感謝了之後就下山了。


    宋木匠下山後沒幾天,村裏有人傳來消息,說是山腰那家人的房子倒了,全家人被壓死在大雪下。


    宋木匠大兒子人雖小,但膽子夠大,聽說了這事,又從父親那裏得知這家藏了上千斤山筍,覺得不拿白不拿,心意一定,冒著大雪上山去了。


    上山去摸到那主事家的門,果然是被大雪壓塌了,那家人已經不知道被大雪埋裹在了哪裏。


    宋木匠大兒子用鐵鍬撬了半天,總算把主事家被雪覆蓋儲存冬筍的地方給挖了出來。


    這家人的冬筍被宋木匠編織的籮筐裝了起來,足足有幾十來籮筐之多。宋木匠兒子喜出望外,忙下山叫上自己弟弟,兩人乘著天黑搬了一夜,把所有冬筍都給弄了迴家。


    第二天一早,宋木匠家正美滋滋地準備煮冬筍粥吃,跑進糧倉去拿冬筍,但奇怪的是,進糧倉一看,辛辛苦苦搬迴家的冬筍不知啥時全部變成了貓毛。


    宋木匠大兒子氣急,白白忙活了幾日,竟然弄迴來這些東西,認為必是有妖孽東西在作怪。


    宋木匠大兒子又偷偷摸到山上,打算去查看個究竟。


    來到主事家家裏,沒想到主事家原來藏冬筍的地方卻立著一道墳,而且那墳一看就是舊墳,墳碑都是五六十年前的老碑,上麵的字跡已模糊不堪。


    宋木匠大兒子覺得肯定是這墳內的老鬼在作怪,氣得眉毛胡子豎立,衝著那墳碑拉了泡尿,然後點了一把火,把這墳給燒了,直到裏麵的屍骨也被燒成了灰燼,方才解氣下山。


    宋木匠大兒子有時喝了酒,常把這事掛在嘴邊,引以為傲。


    就在前不久,宋木匠家裏來了個水靈靈的姑娘。


    這姑娘自稱是老家遭了瘟疫,父母親人都死光了,無處可去,四處流浪至此。宋木匠的大兒子見著姑娘長得水靈,看上了眼,起了小心思,同意這姑娘在自家住下。


    這姑娘在宋木匠家住下後,為人和善、幹活勤快,家裏家外收拾得幹幹淨淨,又弄得一手好針線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風水怪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臣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臣潘並收藏民國風水怪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