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吹聽了,全身毛孔都張了開了。
這蛤蟆子看來已經不是自己原來的兒子了,實足是一個被妖魔附體的鬼怪,可害了不少村民,此番迴來,還不要把自己跟婆娘給禍禍了?想到此,黃一吹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順手從牆角拿起把鐮刀,徑直就往門口走去。這時門“吱呀”一聲開了,蛤蟆子一臉嬉笑地站在夫婦倆麵前。
黃一吹知道眼前這人已再不是那吊兒郎當的兒子,當下狠了狠心,一咬牙,拿起鐮刀直直地就往蛤蟆子的頭劈將過去。鐮刀劈到半空中,卻瞬間停住了,原來自己婆娘正淚眼婆娑地抓住了他的手。
那蛤蟆子此刻卻“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說:爹,我就是在外多胡混了幾天,你緣何發如此大脾氣,要殺了我?!
黃一吹看這蛤蟆子的聲音形態,卻又完全是自己兒子原來的摸樣,見他跪在地上可憐兮兮,再也狠不下心來,慢慢地把那拿鐮刀的手垂了下去,長長地歎了口氣,狠狠問道:你這幾日做什麽去了?
蛤蟆子辯解道:還能做什麽,你帶我去給人家鬧白,我多喝了兩口,睡了過去,一覺醒來,你們也不管我,全部都走了,我在外麵玩了兩天,這不是迴來了嗎。說完這話,蛤蟆子轉頭又對黃一吹的婆娘說:娘,我肚子餓得緊,趕緊給我下兩碗麵條。
要說“婦人之仁”這話可謂天下通用,那婆娘見自己兒子迴來了,早就把先前的事忘得一幹二淨,趕忙跑到廚房忙活起來。黃一吹見蛤蟆子此刻摸樣清爽、中氣十足,當真迷惑不已,這又是咋個迴事嘛?!黃一吹想了一想,一腳踏出門去,急匆匆地出外尋找道士了。
不出半日,就迴到家來,帶來一個七十來歲的老道。那老道銀發銀須,手執狼毫浮塵,看模樣倒是頗有點仙風道骨,就是年紀堪大,行動卻是不大利索。
黃一吹帶著老道迴來時,蛤蟆子已經吃飽喝足,又外出廝混去了。那老道說:他不在家,如此甚好。接著叫黃一吹詳細地講了一下近日發生的事情,聽完之後,就在黃一吹家轉悠起來,時不時畫上個符咒,撒下點糯米。做完這些事,這老道已經累得氣喘籲籲。
老道休息了片刻,問黃一吹道:最近附近可有人遷舊墳?
黃一吹本來就是在附近做紅白喜事的勾當為生,對這些事自然了然於胸,迴想了片刻,對老道說:七裏坡有戶人家,據說最近家運不濟,嫌舊墳不好,還真是在前幾天遷了新墳,還是從我這裏要的紙紮人,不過那舊墳都有上百年的年頭了。當初埋得好像是個年輕婦人。
老道聽黃一吹這樣一說,咳嗽了兩聲,說:是了,這婦人百年前是這家人祖上的小妾,剛過門,丈夫就死了,沒想到被這家人活埋殉葬,一個年輕女子,就此死去,一口怨氣得不到宣泄,一直未投胎轉世。那穴老墳本是極好,地氣甚旺,壓住了她的怨念,所以百年來也平安無事。但這一遷墳,卻是動了地氣,她就出來咧。
百年以前還是清朝中期,鄉村頗為愚昧,聽說活人殉葬大多都會蔭蔽子孫,有些大戶人家,也學起皇宮貴族的做派,暗暗弄些活人殉葬的勾當,倒也確有其事。
黃一吹驚道:這婦人緣何就找上了我兒子?
老道搖頭晃腦地說:這百年怨屍陰魂顯身,本來不出幾日,地府陰差便要捉拿下去,但這巡路陰差因怕閻王怪罪自己巡查不力,遺漏了這陰魂在人間百年,此時捉拿下去,必然受到責罰,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在人間自尋活人交換陽壽,免得下地府投胎,導致事情敗露。你兒子也是糊塗了腦子,夜間與這陰魂賭博,將自己陽壽輸得一幹二淨,又讓她吸足了陽精,這些事情,陰差都悄悄記錄在案,偷偷地把兩人的陰司簿案底給換了。
黃一吹聽到此,大罵道:怎會如此沒得天理,這陰曹地府也如人間般個黑暗。
老道繼續說道:碰巧前幾天這陰魂百年生日,附近精怪孽畜與之交好,全前去祝壽,正是最好換魂之際,她本欲就此完成換魂之禮,幸得你兒子還存有些許良心,陽壽雖失,心中卻尚念父母尚未盡孝,一口殘氣仍在苦苦掙紮,死不肯換。於是這婦人就乘此機會勾搭了你去,在換魂禮前讓他受了雷劈之禮,欲圖讓你兒子死了這條孝心。結果陰差陽錯,大禮未成,竟然被你們逃了出來。
黃一吹的婆娘聽到老道如此說,眼淚“噗嗤、噗嗤”直往下掉,說道:我兒雖頑劣,對父母卻有此心,大師你可得救救他啊。
黃一吹也覺得自己過於魯莽,剛剛差點親手把自己兒子給殺了,趕忙向老道行了個大禮,對老道說道:大師您行行好,施神通把我兒子給救了,多少禮金咱都好說。
老道捋了捋白須,說:我既然答應你來了,人自然要救。但為今之計,隻有先驅走這婦人,然後再思考應付地府陰司之良策。乘這幾日她轉魂未成,妖法損傷不少,正是降服的大好時機。
隨後老道拿出了幡旗、紙紮小人、蠟燭,開始在蛤蟆子房間布起陣來,吩咐黃一吹從灶頭刮了幾層鍋灰,盛在一個大湯碗裏待用,又叫黃一吹婆娘去磨利了把殺豬刀。
這灶頭日日受人間煙火,最食天地靈氣,是家中陽氣最足的地方,而鍋灰則是陽氣中的精華,用來驅邪避妖,最好不過。所以民間都有拜灶神的習慣,往往在灶頭貼上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宅安”。
這麽一番耍弄,就到了晚間。黃一吹叫自己婆娘做了一桌子好飯好菜,老道見了,甚是高興,還吧唧了二兩小酒,一行人就等著蛤蟆子外出廝混迴來。
這一等,卻等到了下半夜,幾人才聽到蛤蟆子哼著小曲,用鑰匙開了自己的房門。黃一吹慌張地問:大師,現在咋辦?老道呡了一口茶,說:莫急,等下聽我使喚。
待到蛤蟆子在房間裏酣睡如雷,老道拿起一手拿著狼毫拂塵,一手拿著黃符,在蛤蟆子廂房外踏著碎步,輕輕地念起了咒語。黃一吹則按老道的吩咐,左手拿著碗鍋灰,右手拿著那把磨得寒光逼人的殺豬刀,跟在老道後麵。
咒語剛念完,卻聽見四周狗吠不斷,仿佛有什麽東西引起了這些畜生的注意。老道小聲地對黃一吹說:來了,來了。黃一吹緊張的手心出汗,腿也開始有點不聽使喚。
老道安慰他:有貧道在,自當無事,先不要自行散了陽氣。
聽了老道的話,黃一吹這才強壓著自己蹦跳的心。
狗吠聲愈叫愈近,起先這些畜生隻是叫的有些許慌張,這個時刻,卻好似遇到了極大的威脅,撕心裂肺地狂吠起來。過得一會兒,隻聽到蛤蟆子的門“吱呀”一聲打開了,蛤蟆子閉著眼睛,摸著夜色爬了起來。隻見他順著牆根走了幾步,摸到一安逸處,開始對著牆角“嘩啦啦”地拉起尿來。
就在此刻,從外麵猛然吹來一陣妖風,狗吠聲也瞬間停了。蛤蟆子被風一吹,一個激靈,晃了晃頭,拉起褲子,慢慢地轉過身來,衝著躲在後麵牆角的老道和黃一吹“嚶嚶”地哭了起來,這哭聲,哪裏還是男人的聲音?分明就是一怨女半夜的哀嚎!
老道聽了蛤蟆子的哭聲,猛然站直了身子,拂塵朝前一指,對著蛤蟆子大喝道:天有天道,地有地法,世間萬物沐三清,歸來之途啷當行!爾等本應自去輪迴,有冤有苦訴閻羅,該還該取對司簿,豈能如此亂了陰陽綱紀!速速受本道正法!
那老道原本年紀堪大,精神萎靡,手腿腳踉蹌不堪,但此刻念起咒語來,卻是銀發銀須,微風輕拂,一臉肅穆,刹那間恍若天神附體下凡,直有雷霆萬鈞之威,若是一般小鬼,早就被這幾句法令給嚇得魂飛魄散。
蛤蟆子一聽,突然停止了哭泣,完全變了一個模樣,怒目圓睜起來,惡狠狠地盯著老道。老道拂塵一抖,頓時在身邊顯現出點點毫光,爾後掏出黃符,快速地念起了符咒,那黃符瞬間化成一團火,徑直向蛤蟆子身體射去。蛤蟆子見了,呲牙咧嘴起來,伸手去拍那團火。那火卻似長了眼睛,滴溜溜地圍著蛤蟆子轉。
此時,老道將拂塵一甩,那拂塵飛奔而去,竟然紛紛掙脫拂塵把手,一根根地將蛤蟆子身子捆了起來。蛤蟆子受狼毫所困,奈何不得,左右掙紮不脫,那原本圍著蛤蟆子轉的黃符一下跳到了他身上,火借風勢,一下子將蛤蟆子整個人都燒了起來。
黃一吹正擔心自己的兒子,老道卻對叫黃一吹大聲喊道:快,捅他一刀!
黃一吹嚇壞了,忙說:大師,那可是我兒子。
老道斥道:你要救他,就聽我吩咐,保證你兒子沒事。
黃一吹隻得戰戰兢兢地走向前去,拿著殺豬刀在蛤蟆子麵前比劃,卻怎麽也不忍心捅進去。蛤蟆子仿佛被老道的道法激怒,一雙眼睛布滿血絲,拚命地想掙脫狼毫,聲嘶力竭地掙紮起來。
老道見黃一吹遲遲不敢動手,隻得走上前去,推著黃一吹拿刀的手把,狠狠往前一捅,那殺豬刀本就磨得鋒利,被老道用力一推,隻聽得“撲”地一聲,整把刀一下全沒進了蛤蟆子的身體。
這蛤蟆子看來已經不是自己原來的兒子了,實足是一個被妖魔附體的鬼怪,可害了不少村民,此番迴來,還不要把自己跟婆娘給禍禍了?想到此,黃一吹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順手從牆角拿起把鐮刀,徑直就往門口走去。這時門“吱呀”一聲開了,蛤蟆子一臉嬉笑地站在夫婦倆麵前。
黃一吹知道眼前這人已再不是那吊兒郎當的兒子,當下狠了狠心,一咬牙,拿起鐮刀直直地就往蛤蟆子的頭劈將過去。鐮刀劈到半空中,卻瞬間停住了,原來自己婆娘正淚眼婆娑地抓住了他的手。
那蛤蟆子此刻卻“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說:爹,我就是在外多胡混了幾天,你緣何發如此大脾氣,要殺了我?!
黃一吹看這蛤蟆子的聲音形態,卻又完全是自己兒子原來的摸樣,見他跪在地上可憐兮兮,再也狠不下心來,慢慢地把那拿鐮刀的手垂了下去,長長地歎了口氣,狠狠問道:你這幾日做什麽去了?
蛤蟆子辯解道:還能做什麽,你帶我去給人家鬧白,我多喝了兩口,睡了過去,一覺醒來,你們也不管我,全部都走了,我在外麵玩了兩天,這不是迴來了嗎。說完這話,蛤蟆子轉頭又對黃一吹的婆娘說:娘,我肚子餓得緊,趕緊給我下兩碗麵條。
要說“婦人之仁”這話可謂天下通用,那婆娘見自己兒子迴來了,早就把先前的事忘得一幹二淨,趕忙跑到廚房忙活起來。黃一吹見蛤蟆子此刻摸樣清爽、中氣十足,當真迷惑不已,這又是咋個迴事嘛?!黃一吹想了一想,一腳踏出門去,急匆匆地出外尋找道士了。
不出半日,就迴到家來,帶來一個七十來歲的老道。那老道銀發銀須,手執狼毫浮塵,看模樣倒是頗有點仙風道骨,就是年紀堪大,行動卻是不大利索。
黃一吹帶著老道迴來時,蛤蟆子已經吃飽喝足,又外出廝混去了。那老道說:他不在家,如此甚好。接著叫黃一吹詳細地講了一下近日發生的事情,聽完之後,就在黃一吹家轉悠起來,時不時畫上個符咒,撒下點糯米。做完這些事,這老道已經累得氣喘籲籲。
老道休息了片刻,問黃一吹道:最近附近可有人遷舊墳?
黃一吹本來就是在附近做紅白喜事的勾當為生,對這些事自然了然於胸,迴想了片刻,對老道說:七裏坡有戶人家,據說最近家運不濟,嫌舊墳不好,還真是在前幾天遷了新墳,還是從我這裏要的紙紮人,不過那舊墳都有上百年的年頭了。當初埋得好像是個年輕婦人。
老道聽黃一吹這樣一說,咳嗽了兩聲,說:是了,這婦人百年前是這家人祖上的小妾,剛過門,丈夫就死了,沒想到被這家人活埋殉葬,一個年輕女子,就此死去,一口怨氣得不到宣泄,一直未投胎轉世。那穴老墳本是極好,地氣甚旺,壓住了她的怨念,所以百年來也平安無事。但這一遷墳,卻是動了地氣,她就出來咧。
百年以前還是清朝中期,鄉村頗為愚昧,聽說活人殉葬大多都會蔭蔽子孫,有些大戶人家,也學起皇宮貴族的做派,暗暗弄些活人殉葬的勾當,倒也確有其事。
黃一吹驚道:這婦人緣何就找上了我兒子?
老道搖頭晃腦地說:這百年怨屍陰魂顯身,本來不出幾日,地府陰差便要捉拿下去,但這巡路陰差因怕閻王怪罪自己巡查不力,遺漏了這陰魂在人間百年,此時捉拿下去,必然受到責罰,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在人間自尋活人交換陽壽,免得下地府投胎,導致事情敗露。你兒子也是糊塗了腦子,夜間與這陰魂賭博,將自己陽壽輸得一幹二淨,又讓她吸足了陽精,這些事情,陰差都悄悄記錄在案,偷偷地把兩人的陰司簿案底給換了。
黃一吹聽到此,大罵道:怎會如此沒得天理,這陰曹地府也如人間般個黑暗。
老道繼續說道:碰巧前幾天這陰魂百年生日,附近精怪孽畜與之交好,全前去祝壽,正是最好換魂之際,她本欲就此完成換魂之禮,幸得你兒子還存有些許良心,陽壽雖失,心中卻尚念父母尚未盡孝,一口殘氣仍在苦苦掙紮,死不肯換。於是這婦人就乘此機會勾搭了你去,在換魂禮前讓他受了雷劈之禮,欲圖讓你兒子死了這條孝心。結果陰差陽錯,大禮未成,竟然被你們逃了出來。
黃一吹的婆娘聽到老道如此說,眼淚“噗嗤、噗嗤”直往下掉,說道:我兒雖頑劣,對父母卻有此心,大師你可得救救他啊。
黃一吹也覺得自己過於魯莽,剛剛差點親手把自己兒子給殺了,趕忙向老道行了個大禮,對老道說道:大師您行行好,施神通把我兒子給救了,多少禮金咱都好說。
老道捋了捋白須,說:我既然答應你來了,人自然要救。但為今之計,隻有先驅走這婦人,然後再思考應付地府陰司之良策。乘這幾日她轉魂未成,妖法損傷不少,正是降服的大好時機。
隨後老道拿出了幡旗、紙紮小人、蠟燭,開始在蛤蟆子房間布起陣來,吩咐黃一吹從灶頭刮了幾層鍋灰,盛在一個大湯碗裏待用,又叫黃一吹婆娘去磨利了把殺豬刀。
這灶頭日日受人間煙火,最食天地靈氣,是家中陽氣最足的地方,而鍋灰則是陽氣中的精華,用來驅邪避妖,最好不過。所以民間都有拜灶神的習慣,往往在灶頭貼上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宅安”。
這麽一番耍弄,就到了晚間。黃一吹叫自己婆娘做了一桌子好飯好菜,老道見了,甚是高興,還吧唧了二兩小酒,一行人就等著蛤蟆子外出廝混迴來。
這一等,卻等到了下半夜,幾人才聽到蛤蟆子哼著小曲,用鑰匙開了自己的房門。黃一吹慌張地問:大師,現在咋辦?老道呡了一口茶,說:莫急,等下聽我使喚。
待到蛤蟆子在房間裏酣睡如雷,老道拿起一手拿著狼毫拂塵,一手拿著黃符,在蛤蟆子廂房外踏著碎步,輕輕地念起了咒語。黃一吹則按老道的吩咐,左手拿著碗鍋灰,右手拿著那把磨得寒光逼人的殺豬刀,跟在老道後麵。
咒語剛念完,卻聽見四周狗吠不斷,仿佛有什麽東西引起了這些畜生的注意。老道小聲地對黃一吹說:來了,來了。黃一吹緊張的手心出汗,腿也開始有點不聽使喚。
老道安慰他:有貧道在,自當無事,先不要自行散了陽氣。
聽了老道的話,黃一吹這才強壓著自己蹦跳的心。
狗吠聲愈叫愈近,起先這些畜生隻是叫的有些許慌張,這個時刻,卻好似遇到了極大的威脅,撕心裂肺地狂吠起來。過得一會兒,隻聽到蛤蟆子的門“吱呀”一聲打開了,蛤蟆子閉著眼睛,摸著夜色爬了起來。隻見他順著牆根走了幾步,摸到一安逸處,開始對著牆角“嘩啦啦”地拉起尿來。
就在此刻,從外麵猛然吹來一陣妖風,狗吠聲也瞬間停了。蛤蟆子被風一吹,一個激靈,晃了晃頭,拉起褲子,慢慢地轉過身來,衝著躲在後麵牆角的老道和黃一吹“嚶嚶”地哭了起來,這哭聲,哪裏還是男人的聲音?分明就是一怨女半夜的哀嚎!
老道聽了蛤蟆子的哭聲,猛然站直了身子,拂塵朝前一指,對著蛤蟆子大喝道:天有天道,地有地法,世間萬物沐三清,歸來之途啷當行!爾等本應自去輪迴,有冤有苦訴閻羅,該還該取對司簿,豈能如此亂了陰陽綱紀!速速受本道正法!
那老道原本年紀堪大,精神萎靡,手腿腳踉蹌不堪,但此刻念起咒語來,卻是銀發銀須,微風輕拂,一臉肅穆,刹那間恍若天神附體下凡,直有雷霆萬鈞之威,若是一般小鬼,早就被這幾句法令給嚇得魂飛魄散。
蛤蟆子一聽,突然停止了哭泣,完全變了一個模樣,怒目圓睜起來,惡狠狠地盯著老道。老道拂塵一抖,頓時在身邊顯現出點點毫光,爾後掏出黃符,快速地念起了符咒,那黃符瞬間化成一團火,徑直向蛤蟆子身體射去。蛤蟆子見了,呲牙咧嘴起來,伸手去拍那團火。那火卻似長了眼睛,滴溜溜地圍著蛤蟆子轉。
此時,老道將拂塵一甩,那拂塵飛奔而去,竟然紛紛掙脫拂塵把手,一根根地將蛤蟆子身子捆了起來。蛤蟆子受狼毫所困,奈何不得,左右掙紮不脫,那原本圍著蛤蟆子轉的黃符一下跳到了他身上,火借風勢,一下子將蛤蟆子整個人都燒了起來。
黃一吹正擔心自己的兒子,老道卻對叫黃一吹大聲喊道:快,捅他一刀!
黃一吹嚇壞了,忙說:大師,那可是我兒子。
老道斥道:你要救他,就聽我吩咐,保證你兒子沒事。
黃一吹隻得戰戰兢兢地走向前去,拿著殺豬刀在蛤蟆子麵前比劃,卻怎麽也不忍心捅進去。蛤蟆子仿佛被老道的道法激怒,一雙眼睛布滿血絲,拚命地想掙脫狼毫,聲嘶力竭地掙紮起來。
老道見黃一吹遲遲不敢動手,隻得走上前去,推著黃一吹拿刀的手把,狠狠往前一捅,那殺豬刀本就磨得鋒利,被老道用力一推,隻聽得“撲”地一聲,整把刀一下全沒進了蛤蟆子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