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道理以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智慧,他是不會想不明白的,隻是蜀漢昭烈帝劉備不願意那麽做罷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蜀漢昭烈帝劉備沒有聽從龐統、法正、張鬆等人的建議,直接在雙方進行會麵的時候。


    就將益州牧劉璋給抓起來,其實是對的,因為那樣做實在是太不道義了,一點也不符合蜀漢昭烈帝劉備以往的仁德人設。


    但是蜀漢昭烈帝劉備後麵拿了益州牧劉璋的東西卻不辦事,後來又繼續從益州牧劉璋那裏騙取了大量的兵馬和物資。


    最後還殺死益州牧劉璋的將領,吞並益州牧劉璋的兵馬,跟益州牧劉璋徹底翻臉,奪取了益州牧劉璋的地盤。


    蜀漢昭烈帝劉備這樣對待自己盟友益州牧劉璋的方式,難道就真的道義了嗎?恐怕還是有些不妥吧。


    總不能說因為人家益州牧劉璋純真好騙了一點,過於地相信蜀漢昭烈帝劉備了,那麽蜀漢昭烈帝劉備騙他就是一種正義的行為了。


    是益州牧劉璋活該被蜀漢昭烈帝劉備騙了吧?這不就成了受害者有罪論了嗎?無論如何也說不通啊。


    所以從本質上來講,在雙方會麵之時的抓捕或者擊殺,跟後麵的先騙後打,在道義上其實並沒有什麽差別。


    本質上其實就都是不義之舉,並沒有什麽上下高低之分,也不存在什麽哪一種方式的不義,會比另外一種方式的不義更好一些。


    甚至可能蜀漢昭烈帝劉備,如果用了龐統、法正、張鬆等人建議的那種,用兵不血刃的方式來奪取益州地區。


    說不定還能夠避免接下來益州地區遭遇戰亂,保存下益州地區的元氣,也能夠保存下來軍師龐統的性命。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還能夠搶下來不少的時間,一步快就是步步快啊,魏武帝曹操前期之所以能夠壓製得住蜀漢昭烈帝劉備。


    打得蜀漢昭烈帝劉備四處亂竄,並且最終統一了整個北方,為日後曹魏政權的強勢奠定了基礎,靠的不就是搶占了先機麽。


    而且就連蜀漢昭烈帝劉備最後跟益州牧劉璋,徹底翻臉動手的時候,其實也是有那麽一點趕鴨子上架,將錯就錯的意思。


    當時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用魏武帝曹操南征為借口,假裝要從益州地區撤走,好以此來讓益州牧劉璋放鬆警惕的同時,繼續騙取一些錢糧和兵馬。


    結果可能是蜀漢昭烈帝劉備這一次演的實在是太逼真了,不光是成功地騙過了益州牧劉璋,也成功地騙過了蜀漢昭烈帝劉備自己的內應張鬆。


    張鬆一看現在這九十九拜都已經拜完了,就差這最後的一哆嗦,就可以馬上拿下益州地區了。


    結果你蜀漢昭烈帝劉備現在要撤了可還行,那不是就前功盡棄了麽,於是就趕緊寫信給蜀漢昭烈帝劉備和法正。


    告訴他們大事馬上就要成功了,如果現在要是放棄了的話,那麽他們前期投入的那些精力,可就全都打水漂了啊。


    然後張鬆給蜀漢昭烈帝劉備當內應的事情,就讓張鬆的哥哥張肅給發現了。


    而張肅這位好大哥因為害怕自己的弟弟張鬆,做這種當二五仔的事情最終會牽連到自己。


    就主動向益州牧劉璋告發了張鬆這個叛徒,然後益州牧劉璋一看,他這麽相信這個張鬆,對這個張鬆也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結果這個張鬆,居然跟那個蜀漢昭烈帝劉備一起,合起夥來欺騙他益州牧劉璋,還想要謀奪他的益州基業。


    這讓益州牧劉璋如何還能饒過這個張鬆,直接就給這個張鬆整死了,但是張鬆這麽一死不要緊。


    不光是讓蜀漢昭烈帝劉備,少了一個潛伏在益州牧劉璋手底下的重要內應,難以在其內部繼續影響益州牧劉璋。


    同時也讓蜀漢政權這邊的一係列謀劃都大白於天下了,蜀漢昭烈帝劉備這個好人也演不下去了,這下蜀漢昭烈帝劉備是想要不動手都不行了。


    而當蜀漢昭烈帝劉備成功邁出了這不道義的第一步後,蜀漢昭烈帝劉備也總算是不再表現得那麽擰巴了。


    聰明的智商又重新占領了高地,知道現在是木已成舟,再想要後悔也來不及了,隻能是將錯就錯的一條道走到黑了。


    道義不道義的問題也隻能是以後再慢慢討論了,當務之急肯定是要先想辦法拿下整個益州地區再說。


    逐漸適應了這種打破底線感覺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很快就進入到了戰鬥狀態之中,連戰連勝打得益州牧劉璋節節敗退。


    但是在這種接連不斷的勝利刺激之下,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心態,卻如同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樣。


    逐漸有向著得意忘形的癲狂方向發展了,這一點從蜀漢昭烈帝劉備用計殺死了楊懷和高沛,吞並了白水軍。


    之後又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涪城,就開始大擺慶功宴,誌得意滿的飲酒作樂時。


    就已經有所體現了,此時剛剛突破了自己底線的蜀漢昭烈帝劉備,正沉浸在這種突破底線,所帶來的豐厚報酬的喜悅之中。


    以至於都有些不可一世的感覺了,但是好在軍師龐統及時的發現了蜀漢昭烈帝劉備在心態上的失衡。


    這才不輕不重地點了蜀漢昭烈帝劉備一下,大概龐統也是害怕蜀漢昭烈帝劉備,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到時候再讓蜀漢昭烈帝劉備,從此打開了什麽新世界的大門,在不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行事也越來越不擇手段,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因為蜀漢昭烈帝劉備此時的心態,也確實是有一點失衡了,畢竟讓一個仁德了一輩子的人。


    做出來了這種不義之舉後,說蜀漢昭烈帝劉備心裏麵不愧疚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偏偏蜀漢昭烈帝劉備。


    還因為這種不義之舉,而獲得了豐厚的受益,這對於一直貫徹仁德意誌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心裏來說。


    衝擊不可謂是不大,說是世界觀都有一點崩塌都毫不為過,畢竟如履薄冰的當了一輩子的好人。


    才跌跌撞撞地攢下了這麽一點點的家業,可是眼下隻是剛剛一變“壞”,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得到整個益州之地。


    這讓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心裏麵又怎麽會不失衡,不去思考自己以前的那些堅持,是不是都做錯了呢?


    隻是蜀漢昭烈帝劉備卻未必知道,他之所以這一次的不義之舉,能夠從益州牧劉璋的身上。


    獲得這麽巨大的迴報,正是因為蜀漢昭烈帝劉備以前所堅持的那些仁德名望換來的。


    所以龐統才會故意在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興頭上,當眾為蜀漢昭烈帝劉備踩了那麽一腳刹車,當了那麽一迴掃興之人。


    就是為了能夠不讓蜀漢昭烈帝劉備拋棄自己仁德的本心,從此以後變成一個以討伐別國為樂的不仁之君。


    因為龐統很清楚,到底什麽才是蜀漢昭烈帝劉備身上的核心競爭力,那就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那顆仁德之心。


    也正是這種獨樹一幟的仁德,才造就了現在的這個蜀漢昭烈帝劉備,當為了達成某些特別重要的目標時。


    或許可以暫時讓蜀漢昭烈帝劉備,違背一下自身的仁德之心,但是卻也絕對不能讓蜀漢昭烈帝劉備。


    沉浸在這種不義之舉所帶來的豐收快感之中,而忘記了自己真正的本心,否則一旦蜀漢昭烈帝劉備因為過於沉迷此道。


    把這種不義之舉當成了一種常規的手段,而導致蜀漢昭烈帝劉備徹底丟掉了自己仁德的本心,那麽蜀漢昭烈帝劉備也就會泯然眾人矣。


    再也不是那個能夠跟魏武帝曹操和東吳大帝孫權,他們這兩國諸侯勢力政權君主們,掰一掰手腕的對手了。


    畢竟蜀漢昭烈帝劉備不像袁紹、魏武帝曹操、東吳大帝孫權,他們這樣的漢賊,本來就都名聲不怎麽樣。


    自然是可以虱子多了不癢,債務多了不愁,反正自己的名聲也都這樣了,那當然是可以破罐子破摔的。


    隻要能夠獲取的利益足夠多,不義也就不義了,無所謂,可是對於蜀漢昭烈帝劉備這樣自詡正義的人來說。


    這麽幹肯定就是不行的了,是違背自身人設的行為,因為這就是被名聲所累的下場啊。


    一個好名聲有的時候,固然是能夠成為蜀漢昭烈帝劉備自身的重要助力,可更多的時候這些好名聲。


    同樣也能夠成為蜀漢昭烈帝劉備自身的一種枷鎖,限製蜀漢昭烈帝劉備不能去做那些不義之事。


    除非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又或者是能夠給蜀漢昭烈帝劉備帶來什麽巨大好處的情況下,才可以偶爾破例一次。


    否則哪怕是明明知道隻要那麽做了,就能夠給蜀漢昭烈帝劉備帶來很多的好處也不行,這就是想要當一個好人的代價。


    也說不上這麽做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是至少從蜀漢昭烈帝劉備臨死之前,給蜀漢政權的後主劉禪。


    留下的那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來看,蜀漢昭烈帝劉備是從來都沒有後悔過要當一個好人的。


    不過蜀漢昭烈帝劉備,通過這種並不太光彩的手段,從自己的同宗劉璋的手中奪取了益州地區。


    也並不是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至少蜀漢昭烈帝劉備自身的聲望和個人信譽,就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


    連帶著蜀漢昭烈帝劉備以前的種種仁德之舉,都受到了大家的懷疑,尤其是在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債主。


    東吳大帝孫權的眼中就更是如此了,以前的東吳大帝孫權為什麽敢把南郡地區,借給蜀漢昭烈帝劉備呢?


    還不就是因為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聲望很高,個人的信譽也非常的良好,品德在諸侯們之間也都是有口皆碑的。


    是人人讚頌遠近聞名的真君子,就算是別人想要把自己的基業送給蜀漢昭烈帝劉備,人家蜀漢昭烈帝劉備都不願意要呢。


    一心隻想跟魏武帝曹操作對匡扶漢室,這樣正人君子一般的盟友,東吳大帝孫權還有什麽可不放心的。


    而且在赤壁之戰後,荊州地區作為曹魏政權、蜀漢政權、東吳政權,他們這三國諸侯勢力政權爭奪的重點。


    所以荊州地區的局勢其實也是相當複雜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在魏武帝曹操戰敗之後,就趁勢奪取了荊州地區南方的四個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侯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餅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餅仙人並收藏諸侯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