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告訴了關羽,你還是蜀漢昭烈帝劉備心中,最疼愛的那個掌中寶,不用擔心其他人會影響到關羽的地位。


    但同時費詩也在最後不輕不重地警告了關羽一下,如果關羽拒不接受這個任命,那可就是不給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麵子。


    到時候你關羽可不要後悔啊,有一點那個機會已經給你了,勿謂言之不預的意思了,細想一下的話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


    然後關羽就果斷的服氣了,畢竟關羽隻是為人傲氣又不是傻了,被譽為華夏人心中忠義化身的關羽。


    又怎麽可能會真的做出來什麽不臣之事呢,所以既然關羽還沒有突破忠義的道德底線,那麽就注定了是胳膊掰不過大腿的。


    所以既然費詩已經給台階下了,關羽不低頭又能怎麽樣呢?還想起義啊?用正史《三國誌》當中原文記載的意思。


    就是關羽在聽完了費詩的這一番話之後,立刻就大受感動並且及時的醒悟了過來,也不知道關羽是感動還是不敢動。


    反正關羽的態度立刻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當即就接受了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於關羽的這個前將軍的任命。


    由此也可見費詩這個人的辯才之強,能夠輕易地說服以驕傲自大而著稱的關羽,這可不是誰都能夠辦到的簡單事情。


    畢竟關羽雖然肯定是不可能會因為這麽一點點的小事,就和自己的主公蜀漢昭烈帝劉備翻臉。


    但要是蜀漢昭烈帝劉備,派來給關羽拜授官職的人,是一個笨嘴拙舌的無能之輩,那結果可就大不一樣了。


    到時候輕則讓那個給關羽拜授官職的人背鍋,重則讓關羽和蜀漢昭烈帝劉備之間的關係,出現一條無法愈合的裂隙。


    而且關羽要是真的硬頂著,就是拒不接受蜀漢昭烈帝劉備前將軍的任命,說實話蜀漢昭烈帝劉備這一時半會。


    其實也多半不會對關羽怎麽樣,畢竟誰讓人家關羽,現在還掌控著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兵馬大權呢。


    蜀漢昭烈帝劉備就算是跟誰過不去,也絕對不會跟自己手下執掌重兵的將領過不去啊,那豈不是太蠢了一點。


    所以蜀漢昭烈帝劉備在知道了關羽不接受前將軍的任命後,不光不會去責罰關羽,甚至說不定還會對關羽許以高官厚祿。


    來安撫住關羽的情緒呢,但是這對於關羽來說,卻絕對不會是什麽好事情,因為如果關羽真的敢這麽做的話。


    那麽關羽在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心中,基本上就已經算是有取死之道了,原因也很簡單,費詩也給關羽特意點出來了。


    就是費詩在勸說關羽的時候,所特意舉的那個例子,這個例子裏麵總共有五個重要的出場人物。


    分別是漢高祖劉邦,和其在楚漢爭霸時,手底下四位立下了大功的文武大臣,蕭何、曹參、韓信、陳平。


    其中的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身邊親近的人,是漢高祖劉邦起兵之時,就跟隨在漢高祖劉邦身邊的元老級人物。


    就像是關羽、張飛和蜀漢昭烈帝劉備之間的關係一樣,而韓信和陳平呢,則是在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爭霸的中途。


    才加入到漢高祖劉邦爭霸隊伍中的新成員,就像是黃忠和馬超這些最近才加入蜀漢昭烈帝劉備陣營當中的將領們一樣。


    再加上後麵費詩說關羽和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關係,是榮辱與共的絕對共同體,完全不是黃忠那種中途加入的人可以比的。


    等於是給關羽吃了一個定心丸,但是費詩舉的那個例子就比較嚇人了,因為費詩所舉的那個例子看似是在說古。


    但其實是借古喻今,借古人之事來點醒今日的關羽,因為在韓信、蕭何、曹參、陳平,他們這四個人中的爵位。


    肯定是以曾經被漢高祖劉邦,封過王的韓信最高,可是跟漢高祖劉邦更親近的蕭何和曹參二人。


    卻從來都沒有對此表達過任何的怨言,那麽跟蜀漢昭烈帝劉備一樣親近的關羽。


    是不是也應該跟人家古時候的蕭何和曹參學習一下呢?而且費詩特意拿出來做對比的這個韓信,也很有意思。


    因為眾所周知,韓信最作死的一個點,就是居功自傲,在得意忘形之下,居然主動去找漢高祖劉邦討封,想要做個假齊王。


    可以說是犯了君主們最大的忌諱了,以後他韓信不死誰死啊?而關羽此時則同樣也是居功自傲。


    居然膽敢拒不接受自己主公蜀漢昭烈帝劉備的任命了,那這不就和韓信的作死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嗎?


    本質上關羽和韓信想要的東西其實都一樣,追求進步嘛,絕對不能說這就是錯誤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其實極其犯君主的忌諱的。


    其對自己君主的挑釁程度,幾乎不亞於在自己君主家裏麵的墳頭上蹦迪了,簡直就是做了個大死。


    因為不管是皇帝也好,還是地方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也罷,都肯定會明白一個道理的,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君主願意給臣子的東西,那才是臣子的東西,君主不願意給臣子的東西,臣子也絕對不能來搶,否則豈不是大逆不道了。


    誰想要什麽官職,就自己來討、自己來要,那君主如果不給臣子冊封的話,臣子是不是還要自己給自己冊封啊,那這天下不就亂了套了嘛。


    不管關羽在拒絕接受蜀漢昭烈帝劉備任命的時候,到底是不是真的嫌棄蜀漢昭烈帝劉備,給關羽冊封的前將軍之職小了。


    至少關羽對外表達出來的態度,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費詩才會勸關羽,不要太在乎一時官位的高低和爵位俸祿的多少。


    那個韓信的爵位是高,比蕭何和曹參的爵位都高,都被漢高祖劉邦給封了王了,可是最後那個韓信的下場又是什麽呢?


    不過是慘死於長樂宮中,身死族滅罷了,難道你關羽也想要步人家韓信的後塵嗎?


    而關羽作為一個能夠熟讀《春秋》的文化人,想來一聽費詩提起韓信,就應該是聞弦歌而知雅意了。


    知道費詩這是特意在提點他關羽,問他關羽到底是想要做雖然爵位最高,但是下場最慘的韓信。


    還是想要做雖然爵位並不是最高的,但是能夠和漢高祖劉邦善始善終的蕭何和曹參呢。


    正好關羽和韓信、蕭何、曹參等人,也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和韓信一樣能征善戰,早晚都會功高蓋主。


    也和蕭何、曹參二人一樣,是蜀漢昭烈帝劉備手底下的元老級人物,就全看關羽想要走哪一條路了。


    而關羽讓費詩這麽一勸說,自然也就馬上醒悟過來,自己剛才的所作所為,到底是有多麽的危險。


    就算現在的蜀漢昭烈帝劉備,能夠像當初漢高祖劉邦對待韓信的時候那樣,滿足他關羽想要進步的需求。


    讓關羽加官進爵,位列蜀漢政權的群臣之上,隻在蜀漢昭烈帝劉備之下,成為真正意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麽日後蜀漢昭烈帝劉備,又怎麽可能會不像漢高祖劉邦對待韓信那樣,跟他關羽也來一個秋後算賬呢?


    到時候他關羽又該如何自處啊?難不成關羽還能造反啊?所以這才是關羽被費詩這麽一說,就立刻痛快地接受了蜀漢昭烈帝劉備任命的原因。


    因為關羽不想做以後身死族滅的韓信,而是想要做能夠和蜀漢昭烈帝劉備善始善終的蕭何、曹參啊。


    但就是費詩這樣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卻因為在蜀漢政權的群臣們,都在勸說蜀漢昭烈帝劉備登基稱帝的時候。


    反其道而行之的勸說蜀漢昭烈帝劉備,不要太過急於在此時稱帝,因為這對於蜀漢昭烈帝劉備來說,也可能並不是什麽好事。


    雖然看似是繼承了漢室的法統,但是自行稱帝,名不正則言不順,很容易落人口實,當時的費詩是這麽勸說蜀漢昭烈帝劉備的。


    ‘漢中王殿下正是由於曹操父子逼迫天子並篡奪帝位,所以才客居萬裏之外,集合士卒大眾,準備用以討伐逆賊。’


    ‘現在大敵還沒有消滅,漢中王殿下卻先自立為帝了,恐怕眾人心中會感到疑惑,懷疑漢中王殿下的初衷啊。’


    ‘昔日裏漢高祖曾經和項羽立下過約定,先攻滅秦國的人可以做王,等到漢高祖攻陷鹹陽,俘獲了秦王子嬰之後。’


    ‘仍然懷有推讓之心不願稱王,更何況是現在漢中王殿下仍未走出門庭,就想自立為帝呢!’


    ‘我實在是認為漢中王殿下,不應該聽取群臣們的提議,就這樣隨便地登基稱帝啊。’


    費詩所說的未嚐不是其肺腑之言,而且和後世朱元璋所采用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成功策略。


    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說白了費詩這就是在告訴蜀漢昭烈帝劉備,他現在之所以能夠聚攏這麽多的人才。


    讓這些人才願意跟隨他蜀漢昭烈帝劉備,來一起對抗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父子,不就是因為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父子。


    將漢獻帝劉協當成了一個傀儡,並且還篡奪了漢獻帝劉協的皇位嗎?可是眼下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大敵。


    那個篡奪了漢獻帝劉協皇位的魏文帝曹丕還沒有被消滅,蜀漢昭烈帝劉備卻要迫不及待地先行自立為帝了。


    這又怎麽能不讓人去懷疑,蜀漢昭烈帝劉備現在自行稱帝的初衷和動機呢,真的是為了要興複漢室嗎?


    那麽蜀漢昭烈帝劉備想要興複的,又到底是哪一個漢室呢?這又怎麽可能會不讓蜀漢政權的人感到疑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侯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餅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餅仙人並收藏諸侯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