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上群雄討伐董卓失敗之後的這一段時間裏麵,其實徐州牧陶謙表現得還是很活躍的,也有心要出來跟群雄們爭一爭天下。


    隻可惜徐州牧陶謙的各種謀劃均未獲得成功,但是徐州牧陶謙卻仍舊是不死心,大有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之意。


    恰好在討伐董卓的聯盟破裂了之後,曾經主導討董聯盟的袁家兄弟,袁紹和袁術二人就一直在進行明爭暗鬥。


    別看徐州牧陶謙,對於討伐國賊董卓沒有什麽興趣,但是徐州牧陶謙,對於在袁術和袁紹兄弟二人之間站隊,就非常的有興趣了。


    因為袁紹和袁術他們兄弟二人,都各自拉攏了一批盟友,相互之間彼此攻伐威懾,基本上就是按照一個遠交近攻的基本規則。


    也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來相互站隊,其中距離袁術比較近的魏武帝曹操、荊州牧劉表等諸侯勢力,都是支持哥哥袁紹的。


    而徐州牧陶謙、幽州的公孫瓚、蜀漢昭烈帝劉備、東吳武烈帝孫堅、黑山軍、南匈奴於夫羅等諸侯勢力,則都是支持弟弟袁術的。


    特別是其中的這個蜀漢昭烈帝劉備,雖然當時的蜀漢昭烈帝劉備,也未必就想要去支持這個塚中枯骨袁術。


    隻是當時蜀漢昭烈帝劉備追隨的大哥公孫瓚,都是支持人家袁術的,那麽蜀漢昭烈帝劉備這個袁術小弟的小弟。


    自然也就隻能是跟著自己當時的大哥公孫瓚一起,一同支持袁術這個沒有什麽前途的家夥了。


    也就不怪後來的袁術,會那麽的看不慣蜀漢昭烈帝劉備了,一個袁術曾經小弟的小弟。


    現在發達了白撿了一個徐州,卻不知道拿徐州來孝敬自己這個大哥的大哥,那袁術當然會看蜀漢昭烈帝劉備不順眼了。


    這才多次發兵攻打蜀漢昭烈帝劉備,試圖置蜀漢昭烈帝劉備於死地,也就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運氣不錯。


    每一次都能否極泰來的絕處逢生,否則恐怕早就讓骷髏王袁術給弄死了,再說迴袁術和袁紹二人的兄弟相爭。


    而結果就是,看起來更加人多勢眾,實力似乎也要更加強大的袁術聯盟,完全不是袁紹聯盟的對手。


    光是一個魏武帝曹操,就打得袁術聯盟哭爹喊娘了,魏武帝曹操輕鬆地擊敗了袁術,並且還打得袁術一退再退。


    荊州牧劉表又整死了袁術聯盟之中的戰鬥力擔當,東吳武烈帝孫堅,袁紹也輕鬆地壓製住了公孫瓚和黑山軍等諸侯勢力。


    很輕鬆地就讓袁術的聯盟土崩瓦解了,可是袁術的聯盟就算是瓦解了,其實對於袁術來說也不要緊,反正袁術自己家大業大。


    任憑袁術再怎麽敗家,袁術也能夠承擔得起這個損失,可是那些跟隨袁術,一起對抗袁紹的其他諸侯勢力政權就不行了啊。


    尤其是這個徐州牧陶謙,本來美滋滋地跟著袁術一起向袁紹屯兵示威,結果就讓魏武帝曹操和袁紹聯手給擊破了。


    羊肉沒吃著一口不說,還白白地沾染了一身的騷氣,這讓徐州牧陶謙如何能夠咽得下這口惡氣呢,必須要報複迴去。


    然後等魏武帝曹操擊敗了袁術之後,徐州牧陶謙就又不知道是怎麽想的,可能是想要找魏武帝曹操。


    報一報之前被魏武帝曹操所擊敗的仇怨吧,於是徐州牧陶謙,就夥同一個聚眾數千人,自稱是天子想要造反的下邳人闕宣。


    一同攻入了魏武帝曹操所統治的兗州地區南部的任城,後來徐州牧陶謙還找到了一個好機會。


    殺死了自己的這個便宜盟友闕宣,兼並了對方的軍隊,可以說是一舉三得,既解決了闕宣這個徐州境內的安全隱患。


    又利用了闕宣這個免費勞動力,去攻打魏武帝曹操幫徐州牧陶謙出氣,還順便奪取了闕宣的軍隊,徐州牧陶謙都贏麻了。


    但是魏武帝曹操肯定也不可能會白吃這個虧啊,立刻也起兵征討徐州牧陶謙,徐州牧陶謙又哪裏會是魏武帝曹操的對手。


    被魏武帝曹操直接帶兵攻入了徐州地區,一連攻克了徐州十餘座城池,嚇得徐州牧陶謙據城死守。


    最後一直等到魏武帝曹操的糧草不濟了,魏武帝曹操這才班師撤兵,算是狠狠的出了一口被徐州牧陶謙偷襲的惡氣。


    不過人家徐州牧陶謙也不是什麽好欺負的人,既然正麵打不過魏武帝曹操,那就去殺魏武帝曹操的父親曹嵩解恨好了。


    畢竟想要一個人開心快樂,也許會很難做到,但是如果想要讓一個人傷心難過,那方法可就太多了。


    正好當時魏武帝曹操的父親曹嵩以及魏武帝曹操的弟弟曹德,都在徐州治下的琅琊地區躲避戰禍。


    這不正好就給了徐州牧陶謙,一個很好的報仇機會了麽,徐州牧陶謙直接就下令派人,把魏武帝曹操的父親曹嵩給殺了。


    於是魏武帝曹操在聽聞了噩耗之後,就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再次征討徐州,而且還非要屠殺徐州的百姓,來為他爹曹嵩陪葬。


    這一點倒是和小說《三國演義》當中的描寫相符合,也不知道為什麽魏武帝曹操他爹曹嵩,讓徐州牧陶謙給害死了。


    那魏武帝曹操就去殺徐州牧陶謙,為他爹曹嵩報仇雪恨也就是了,又何苦非要遷怒於整個徐州地區的普通百姓們呢?


    徐州的老百姓們何其無辜啊?真是無法讓人理解,但是也不能否認,魏武帝曹操這一次為父報仇,確實是師出有名。


    隻是株連太過了,有點恨屋及烏的那個意思了,魏武帝曹操把對徐州牧陶謙的痛恨,都發泄在無辜的徐州百姓們身上了。


    而且也大概正是因為魏武帝曹操這一次屠徐州的經曆,給魏武帝曹操打開了潘朵拉的魔盒。


    讓魏武帝曹操認識到了屠殺,所能夠帶來的巨大威懾力,以及屠殺之後其他一係列連帶的好處和優點。


    這才讓魏武帝曹操製定了那條著名的軍令:‘圍而後降者不赦’,也就是說在被曹魏政權的軍隊包圍之後才投降的人。


    是將無法得到魏武帝曹操赦免的,要被魏武帝曹操的軍隊給屠殺殆盡,如果想要活命就必須要提早投降。


    算是堵死了那些見風使舵之人的退路,讓他們無法在牆頭草兩邊倒地騎牆了,要麽馬上投降、要麽馬上死。


    而自此之後魏武帝曹操的屠殺和屠城行為,就大多都跟這條特殊的軍令有關係了。


    可以說就是因為這一條特殊的軍令,才讓後來的魏武帝曹操造下了累累的殺孽,製造了多次屠城和屠殺事件。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魏武帝曹操的屠城,不是那種為了要屠城而去屠城的,魏武帝曹操應該還沒有那麽變態。


    最起碼跟其後世的一些殺人魔王沒得比,對於魏武帝曹操來說,屠城應該也隻是一種威懾敵人,讓敵人趕緊放棄抵抗投降的手段,而不是一種根本性的目的。


    所以對於魏武帝曹操來說,哪怕魏武帝曹操多次下令屠城,恐怕魏武帝曹操也不會認為自己是錯誤的。


    因為魏武帝曹操認為自己是占著道理的,他都已經告訴自己的敵人了,要在徹底被曹魏政權的軍隊包圍之前。


    趕緊放棄抵抗投降,那魏武帝曹操就願意給他們一個歸順的機會,可是那些人非但不願意立刻繳械投降。


    反而還膽敢向曹魏政權的軍隊發起反擊,拒不接受向曹魏政權軍隊的投降,這讓魏武帝曹操還能夠怎麽辦?


    當然是滿足對方,求仁得仁、求捶的捶的攻破城池之後就開始屠城啊,否則對方要是違反了魏武帝曹操的軍令。


    卻還是能夠安然無恙地活下來了,那以後誰還會再懼怕魏武帝曹操的這條軍令,看見魏武帝曹操的旗號就望風而降啊?


    說白了魏武帝曹操所製定的這條‘圍而後降者不赦’的軍令,同樣也是一把傷敵又傷己的雙刃劍。


    在有效地震懾了魏武帝曹操敵人的同時,其實也把魏武帝曹操自己給架起來了,有的時候碰上了敵軍的強硬抵抗。


    就算是破城之後,魏武帝曹操不想要屠城都不行了,一來就是魏武帝曹操手底下的軍隊,已經習慣這種戰爭模式了。


    在經曆了艱苦卓絕的攻城戰之後,就全都指望著屠城來發家致富和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呢,所以就算是魏武帝曹操本人。


    想要讓處於這種狀態的曹魏政權軍隊停手,恐怕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難度不亞於從老虎的嘴裏麵拔牙。


    一個不小心,沒準都能讓曹魏政權的軍隊嘩變,而二來嘛,就是軍令這個東西,其實是容不得輕易出爾反爾的。


    就像是馬謖立下了軍令狀,但是卻沒有完成任務,那就是一定要被諸葛亮給處死的,正所謂:軍中無戲言。


    就算諸葛亮再怎麽看重馬謖的才華,也還是要揮淚斬馬謖,因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男子漢大丈夫說出去的話,就不能夠隨便反悔,必須一口吐沫一顆釘,尤其是馬謖還立下了軍令狀,那就更得死了,不殺不足以正軍規。


    別看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關羽明明立下了軍令狀,說自己一定不會放走魏武帝曹操。


    可是當關羽在華容道上,看見了落魄至極的魏武帝曹操一行人之時,卻還是動了惻隱之心,選擇了放走魏武帝曹操。


    結果故意違反了軍令狀的關羽,卻並沒有被蜀漢昭烈帝劉備依照軍令狀給處死,反而還允許關羽戴罪立功。


    但其實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一段故事,是羅貫中編出來的小說情節啊,在曆史上也根本就沒有真實發生過這件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侯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餅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餅仙人並收藏諸侯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