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觀各國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對於那些貪生怕死的投降之人,雖然可能會出於某些輿論方麵的宣傳和考慮。


    讓各國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必須要厚待這些投降之人,來為後麵的投降之人做出來一個榜樣。


    但是在這些君主們的心底裏,恐怕也從來都是瞧不起這些貪生怕死、不忠不義的投降之人的。


    畢竟又有哪一個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會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這些臣子們,全部都是可以為了自己獻出生命的忠臣呢?


    這裏麵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換位思考問題,因為絕大部分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其實心裏麵都下意識的認為。


    眼下這個人既然能夠忠誠於他原來的君主,那麽等到他臣服於我的時候,也一定能夠這樣的忠誠於我。


    這也就是為什麽,但凡是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都會喜歡那些忠臣,並且願意為他們宣傳和揚名的原因。


    因為幾乎所有的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基本上就沒有不迷信這一套理論的,他們全部都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


    是那個能夠打動對方的例外,就像是舔狗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夠讓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或者男神迴心轉意一樣。


    比如說魏武帝曹操和關羽之間,就也是這樣的關係,魏武帝曹操希望能夠用這種厚待關羽的方式,來贏得關羽的忠誠。


    隻是可惜了,這些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們,幾乎都選擇性地忘記了,既然一個忠臣已經決定了一定要忠誠於他原來的君主。


    那麽這個臣子,就幾乎已經不可能再忠誠於其他任何一個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了,不管對方到底有多好。


    終究還是不如自己所效忠的君主,哪怕是他原來所效忠的那個君主,已經死了也不行,這才是真正的忠臣不事二主。


    而那些故作了一番姿態之後,就痛痛快快的轉投到了另外一家諸侯勢力政權的人。


    歸根結底也隻不過是在是在利用這種裝腔作勢的方式,來待價而沽和為自己等一個台階來下罷了。


    至於這個潘濬到底是那一種人,那大家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反正這個潘濬在經過了東吳大帝孫權的一番勸導之後。


    就十分痛快的投靠了東吳政權,然後還將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所有軍事部署,全部都詳細地告訴給了東吳大帝孫權,並且積極的為東吳大帝孫權獻言獻策。


    要不怎麽說人家東吳政權,能夠在占領了蜀漢政權之前所占據的荊州地區後,能夠快速的收降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勢力呢。


    感情是有著潘濬的鼎力相助啊,那潘濬的這個荊州地區的治中從事,也確實是沒有白幹啊,光是憑借這些重要的機密情報。


    就已經足以讓潘濬在東吳政權站穩腳跟了,就更別說潘濬還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讓東吳大帝孫權對他另眼相看了。


    畢竟無論是哪一個諸侯勢力政權的君主,誰會不喜歡一個忠臣呢?難怪人家潘濬能夠得到東吳大帝孫權的賞識呢。


    但是你以為這就是潘濬身上最大的反差點了嗎?不不不,潘濬將會用實際行動,身體力行的告訴大家,這隻不過是一個開始罷了。


    於是前腳還在痛哭流涕,堅決不肯歸順東吳政權的潘濬,在東吳大帝孫權親自前來好言相勸之後。


    後腳就果斷的歸順了東吳政權,還捎帶著手,把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軍事部署。


    作為潘濬自己的進身之階,全部都賣給了東吳大帝孫權,為潘濬在東吳政權換來了一個好前程。


    等到後來,潘濬投降了東吳大帝孫權之後,武陵從事樊伷(zhou)和裨將軍習珍,因為不願意背叛蜀漢昭烈帝劉備。


    所以就起兵反抗東吳大帝孫權,意圖重新歸附蜀漢政權,絕對算得上是真正忠誠於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蜀漢政權臣子了。


    同時武陵從事樊伷和裨將軍習珍,也是這個潘濬以前在蜀漢政權時的同僚,彼此之間應該也是有過一些來往的。


    結果就是這個潘濬,在麵對以前蜀漢政權的同僚,寧死也不願意投靠東吳大帝孫權,而起兵發起的叛亂之時。


    潘濬卻主動的向東吳大帝孫權請命,要求親自去剿滅自己昔日裏在蜀漢政權時的兩位同僚:武陵從事樊伷和裨將軍習珍,大致的內容記載如下。


    ‘武陵部從事樊伷誘導諸夷,圖以武陵屬劉備,外白差督督萬人往討之。權不聽,特召問濬。’


    ‘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權曰:“卿何以輕之?”濬曰:“伷是南陽舊姓,頗能弄唇吻,而實無辯論之才。”’


    ‘“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嚐為州人設饌(zhuan),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餘自起,此亦侏儒觀一節之驗也。”’


    ‘權大笑而納其言,即遣濬將五千往,果斬平之。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


    翻譯一下這幾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武陵郡的從事樊伷,引誘當地的各個少數部族。


    也就是當地的五溪蠻夷,試圖一起來發動叛亂,好讓武陵郡重新歸屬於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統治。


    於是就有人向東吳大帝孫權上書請求,希望東吳大帝孫權能夠派遣一員東吳政權之中的大將,率領一萬東吳政權的大軍。


    去征討這個膽敢犯上作亂的武陵郡從事樊伷,可是東吳大帝孫權卻並不是特別同意這個計劃。


    於是東吳大帝孫權,就特意召見了更了解荊州地區情況,同時也是武陵郡本地人的潘濬,來詢問一下潘濬對於此事的意見。


    潘濬就對東吳大帝孫權說:“隻要給我咱們東吳政權的五千兵馬,應該就已經足以擒獲這個武陵郡的從事樊伷了。”


    東吳大帝孫權聽完了之後感到很驚訝,就問這個潘濬:“愛卿為什麽如此輕視這個武陵郡的從事樊伷啊?”


    潘濬就迴答東吳大帝孫權說:“這個武陵郡的從事樊伷,是荊州南陽地區的一個世家子弟。”


    “除了會搖唇鼓舌地耍嘴皮子以外,實際上卻也並沒有什麽真正可以拿得出手的真才實學。”


    “而臣之所以這樣地了解這個武陵郡的從事樊伷,也是因為過去這個武陵郡的從事樊伷。”


    “曾經為我們荊州地區的這些人設過一次宴,結果一直到了中午的時候,前去赴宴的客人們仍然沒有飯菜可以吃。”


    “結果就是讓十餘名前來的客人,在氣憤之下自己起身離席而去了,由此也可見此人平日裏做事情的風格,到底是多麽的不靠譜。”


    “這就像是我們隻要能夠看到了侏儒身體的一部分,就可以想象的出侏儒的全貌了一樣。”


    東吳大帝孫權聽完了之後哈哈大笑,就當即采納了潘濬的意見,派遣潘濬率領東吳政權的五千兵馬。


    去討伐那個膽敢犯上作亂的武陵郡的從事樊伷,結果也正如潘濬所言,果然是順利的將武陵郡的從事樊伷和裨將軍習珍等人悉數斬殺。


    平定了這一次發生在荊州地區的叛亂,然後潘濬就因功升遷為了奮威將軍,還被東吳大帝孫權給封為了常遷亭侯。


    可以說潘濬在東吳政權前期的每一次平步青雲,都是踩著蜀漢政權一點、一點升上去的。


    也真的是很難想像,一個之前還因為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慘敗,而趴在床上哇哇痛哭。


    號稱是蜀漢政權在荊州地區的最後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會在投靠了新的君主東吳大帝孫權之後。


    就能夠馬上麵不改色,甚至是以一種非常不屑的態度,去對自己反抗東吳政權的昔日裏蜀漢政權的同僚們揮下屠刀。


    這真的是一個人能夠做得出來的事情嗎?如果這些事情真的全部都是出自於潘濬自己的真心實意的話。


    那麽潘濬這個人的心裏麵,到底是有多麽的分裂啊?才能夠做得出來這種前後表現截然不同的事情來啊。


    也就難怪寫出了《季漢輔臣讚》的蜀漢政權官員楊戲,對於蜀漢政權的君臣都多有稱讚和評價。


    連陳壽在寫《三國誌·蜀書》的時候,都大量的參考了《季漢輔臣讚》這篇文章之中的描述和評價。


    並且還把《季漢輔臣讚》這篇文章,給附在了《三國誌·蜀書》的最後麵,還評價楊戲這個人篤於舊故,居誠存厚。


    那麽楊戲又是怎麽來看這個潘濬的呢,楊戲直接把潘濬和麋芳、傅士仁、郝普,他們這四個投奔了東吳大帝孫權的蜀漢政權叛徒,給全部都放在了一起。


    評價潘濬、麋芳、傅士仁、郝普他們四個人是:‘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


    同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蘇軾的弟弟,“三蘇”之一的蘇撤,對於潘濬的所作所為也有一些相同的看法。


    ‘權克荊州,將吏悉降,而浚獨堅臥不屈,權輿致之,浚伏床而泣,悲不自勝,其於所事,何其厚也。’


    ‘既而樊伷欲以武陵自拔歸蜀,浚為權畫策,自將討平之,其於所厚,又何薄也。’


    ‘意者在君為君有,不得不然者乎?吾聞樂毅去燕適趙,趙欲與之伐燕,毅泣曰:“昔之事燕,猶今之事趙也。”’


    ‘“毅若獲戾,放於他國,終身不敢謀趙之徒隸,況其國乎。”使樂毅愚人也,則可樂,毅少知事君,則浚不得為無罪矣。’


    大致的翻譯一下,意思就是:當初東吳大帝孫權,平定占領了原本屬於蜀漢政權的荊州地區時。


    那些原本蜀漢政權的將軍官員們,全部都向東吳大帝孫權投降了,隻有這個潘濬(濬一作浚)躺在床上,不肯向東吳大帝孫權投降。


    東吳大帝孫權親自去探望這個潘濬,潘濬卻還是趴在床上自顧自的悲傷哭泣。


    那時的潘濬,對於蜀漢政權和蜀漢昭烈帝劉備,表現的是多麽的忠誠可靠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侯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餅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餅仙人並收藏諸侯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