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飄起了大雪,正德二年轉眼也已經要結束。</p>
徐秀望著雪景一陣多愁善感,嚴嵩躲迴了老家閉門“養望”,陸深年後就要來南京和自己作伴,陶驥被那個萬鏜折騰的已經到了快要出家的地步,還好終於給他外放了個知縣,聽說他正在關中某地,躲避著萬鏜的索命。</p>
這劉瑾的橫事越幹越多,兩京十三省一片聲討之聲。</p>
徐秀搖頭不在去想那些小夥伴們,手中的案子到如今還沒有理出什麽有用的頭緒。</p>
這一日徐秀看罷卷宗隻得悶聲歎氣,若真能以暴製暴直接抓來審問三棍之下結了案子,不說郭竣受不受得到懲罰,就是自己不落得罷官迴家已經是好的了。</p>
隻得來到屋外唱一曲新聲一解愁悶。</p>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p>
拖著他行腔的笛子陡然而止,徐秀疑惑的迴頭看了過去,就看到懶龍怔怔的看著自己,竹笛就這麽抵在唇邊。</p>
徐秀收攏擺開的功架,朝他揮揮手道:“怎麽了?”</p>
懶龍搖了搖頭道:“沒什麽,一直聽聞大人與散曲一道精通,這下真聽到了,甚感驚異,新聲的確很美。”</p>
輕輕撫摸了一下手中的竹笛,懶龍道:“想不到大人會製笛子。”</p>
徐秀的手指還保持著拈蘭花的樣子,道:“這沒什麽的。”</p>
心下想到:當年在圖書館不知自製多少塑料管的笛子……照舊讓那些曲友大唿不科學,竹笛是麻煩了點,卻也難不倒在下,不是嗎?</p>
見他要繼續吹,徐秀攔住了他道:“唱這麽個曲子也不見著紅花開遍。我們出城去實地調查一下,看看有什麽頭緒。”</p>
悶在屋內空想,很難想的出辦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那位紅色導師的話,對於唯物主義曆史學觀學的很好的徐秀來說,這中想法玩的還是挺溜。</p>
這江寧縣的縣老爺外出,偌大個的衙門內也就沒了主事之人,縣丞吳鴻瞅著虎虎生風走出大門的徐秀不由輕哼了一下,也不知心中在想些什麽。</p>
徐秀出了縣衙便放鬆了許多,一路走一路瞧,然而南方的冬天說冷也是要了人命,風雪似刀,砍在人的身上透骨而入不是什麽好相處。</p>
沒多久隻好手籠著袖口,安穩的坐在小毛身上。</p>
……</p>
蒼山斜陽,古道染霜。</p>
不遠處的大道上顯露出三個黑影,順著大道緩緩地走了過來。</p>
影子越來越近,是徐秀,徐揚,還有那個懶龍。騎著三頭小毛驢晃晃悠悠的走著。</p>
徐秀穿著樸素,頭上一頂*一統帽,俗稱瓜皮帽,紮著褲腿,腳上則是一雙普通的黑色靸鞋。</p>
一行三人走過了五裏桃花村,道別了七裏杏花莊,這名字取的文藝,在雪景中的視覺感官也很親切。</p>
如今離那個走馬村已經不遠。</p>
走到此地約莫有些荒涼,徐秀微微一張望就知那邊是走馬村了。無外乎是郭氏的牌坊很大,離著老遠就能瞧的清清楚楚。這走馬村附近有三座驛站,江南各地的路線,都在不遠處的方山腳下交匯。</p>
而這個村莊就擔負起了養馬的任務。才有了這個走馬村的名字。</p>
正在玩耍的幾名孩子瞅見三位漂亮的大哥哥很是好奇,嘰嘰喳喳圍攏了過來。</p>
見著他們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徐秀翻身下了毛驢,哈了口氣道:“拿點蓧麥卷給他們吃。”</p>
徐揚笑嘻嘻的從布囊中拿出了幾個餅子。這些孩子開心的咬了一口蓧麥卷,睜大著眼睛好奇道:“大哥哥是從哪裏來的。”</p>
徐秀蹲下來笑道:“我們從江寧縣過來的,天寒地凍的,怎在此地玩耍?”</p>
還未等孩子們迴話,不遠處起了翻滾的白煙,鐵蹄踏在雪上的聲響傳了過來。</p>
直奔徐秀等人而來的是一夥幹練的小隊,讓懶龍神情微微有些緊張。</p>
隻見他們手裏拿著棍棒,腰間別著枷鎖鐐銬等物。</p>
態度惡劣的大聲道:“嗨,小倌子,前麵可曾過去一名腳夫”</p>
聽他這麽說道,徐秀臉色一冷,什麽叫小倌子?你的老娘才是那個小倌。</p>
這髒話說的令人不爽,徐秀將這些孩子推到自己的身後。</p>
瞪了他們一眼,慢騰騰地望著那個領頭的人道:“不過是腳夫,你問來做什麽?”</p>
見他瞪眼,領頭的那人揮動了一下馬鞭,道:“問這些做什麽,老子隻問你有沒有見到,北地口音。”</p>
另一名騎在馬上的家夥道:“是一個逃犯,我等要將他捉拿歸案,還不速速道來。”</p>
徐秀好漢不吃眼前虧,卻也不能就這麽弱了氣勢,笑道:“不和我說做什麽,我也就不能迴答你。差爺既然說了做什麽,那我迴答你就是。方才,是有一腳夫,行過東南方十裏有餘了。”</p>
“走!”</p>
見他們翻身上馬,疾奔而去。徐秀望了眼他們,輕輕的瞟了一眼村內,嘲笑不已。</p>
懶龍查看了一下四周,同他道:“這邊離江寧縣不過數十裏地,離三座驛站也不過二三十裏,方山更不用說了,但此地卻這般荒涼真是有些奇怪。”</p>
這情況是個人都能瞧出來,徐揚也道:“難不成有什麽講究?”</p>
這時村外的那座小廟內走出來一位年輕人道:“外邊天寒,好進來了。”</p>
見他並不是穿著僧人服飾,見的分明過後,徐秀笑道:“秉用。你是這裏的住持嗎?”</p>
才看到還有這麽三位,張璁愣神過後搖手道:“見過大人。學生隻是這廟裏的香客,這廟內原本是有兩名高僧,自前年就雲遊去了,讓在下照看廟門。”</p>
那些孩子見他出來便圍了過去,舉著手中的蓧麥卷給他吃。</p>
張璁很溫和的接過,同孩子們道:“進廟去休息。”見著徐秀他們又道:“讓大人笑話了,這些都是走馬村內的孩子跟著我學認字的。”</p>
徐秀拱了拱手道:“不知您還是一位教書先生,失禮失禮。”</p>
張璁苦笑道:“哪當得起先生一說,不過是承蒙相鄰看的起,賞在下一口飽飯吃吃而已了。”</p>
徐秀等人進了這個小廟,廟內不大一眼望過去什麽情況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有佛像兩三尊。徐秀朝佛祖合十過後坐下同張璁交談。</p>
然而一枝梅踏入此地後卻不由提高了警惕,這裏有一絲奇怪的氣息,快速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和房梁之上,卻沒有其他什麽可疑的人。</p>
徐秀知道他在這邊待了很久,想必知道的事務必定不少,隨口詢問了一下村內的馬戶情況,隻因對付吳鴻還須從驛站下手。張璁就冷笑了一聲,道:“大人不知,如今走馬村內的馬戶們大多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了。”</p>
徐秀一聽不由覺得誇張,就算這吳鴻靠驛站斂財,但也不見得就能夠讓馬戶走投無路吧?</p>
道:“難不成這裏麵還有什麽講究?”</p>
“自然是有的,自從吳鴻當了縣丞,就來了一個官養的法子,這馬匹不再由馬戶去養,而是統一由驛站養護。”</p>
徐秀同懶龍對視一眼,都有點不相信。</p>
道:“那他倒是為民減負了啊,這是好事。”</p>
張璁道:“大人啊,若真能如此,的確是百姓之福,可此間還有種種因果,若真是好事,緣何鄉民們哀聲遍地。”</p>
“哀聲遍地?有什麽說法?”</p>
張璁拱了拱道:“這官馬原先是民養,不過是費些料子,卻能抵了稅。可如今江寧縣的官馬變成官養,這馬戶可就遭了難了。先前吳鴻提了此間說法,傅海同應天府報批,得了一個上佳的考評。然而改成官養,馬戶卻還是馬戶,並沒有因此得以改變什麽。需要將原先抵掉的國稅補上,還要把養馬需要的草料準備好送到驛站去。這一來二去的,表麵看來是一個仁政,官馬官養,這暗地裏隻不過是將馬從馬戶家中換到驛站,這一換,文章就能作出花來了。”</p>
徐秀道:“這樣稅收增加了,政績上去了。卻增加了馬戶的負擔?”</p>
“大人,不光是如此。原先馬戶照料的不過是驛站的驛馬,這下連遞運所,急遞鋪的馬也一同計算草料。負擔沉重。”</p>
徐秀晃動了一下腦袋,輕哼了一下。這不光是扒幾層皮這麽簡單的事情了。</p>
馬戶原先不用交稅,隻要養好驛站的馬就是他們的工作,如今要交稅不算,還要準備草料,這馬匹的草料想必也有文章,不好的肯定會被尋了由頭。</p>
如此*裸的食民血,也隻有國朝善良的百姓才會忍耐。往往看上去好的政策,落到百姓頭上卻不見得好。明證。</p>
張璁沉痛的道:“這一而在再而三的設計,不過是為了多吸食一些民脂民膏,肥了他們,百姓遭災。”指了一指那個先前問徐秀從哪裏來的孩子小聲道:“大人可知那家孩子的父親如何了嗎?”</p>
徐秀看著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孩童,默默不語。隻盯著張璁看。</p>
聽他耳語道:“這孩子的父親被逼的懸梁自盡。他父親每次都尋了上好的草料去交差,可驛站的人屢次三番判他不合良馬的用料,他們道既然已經官馬官養施行了仁政,那麽這草料就必須合規。如此就好操作罰他的款銀。隻因其父沒有給那些小吏好處,落得如此下場。”</p>
懶龍眉頭一挑道:“如此小吏怎不告官?”</p>
張璁道:“誰敢告啊,劉家那麽慘,而且那吳鴻弄的規程是被應天府批了的,弄的他們這些沒什麽文墨的馬戶叫苦連天,隻好忍了,多送上那麽一份好處,就算草料差一點,他們也是不究的。”</p>
徐秀閉了著眼睛,心中隻道:太平的外衣之下卻是如此的醜惡現實。</p>
徐秀望著雪景一陣多愁善感,嚴嵩躲迴了老家閉門“養望”,陸深年後就要來南京和自己作伴,陶驥被那個萬鏜折騰的已經到了快要出家的地步,還好終於給他外放了個知縣,聽說他正在關中某地,躲避著萬鏜的索命。</p>
這劉瑾的橫事越幹越多,兩京十三省一片聲討之聲。</p>
徐秀搖頭不在去想那些小夥伴們,手中的案子到如今還沒有理出什麽有用的頭緒。</p>
這一日徐秀看罷卷宗隻得悶聲歎氣,若真能以暴製暴直接抓來審問三棍之下結了案子,不說郭竣受不受得到懲罰,就是自己不落得罷官迴家已經是好的了。</p>
隻得來到屋外唱一曲新聲一解愁悶。</p>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p>
拖著他行腔的笛子陡然而止,徐秀疑惑的迴頭看了過去,就看到懶龍怔怔的看著自己,竹笛就這麽抵在唇邊。</p>
徐秀收攏擺開的功架,朝他揮揮手道:“怎麽了?”</p>
懶龍搖了搖頭道:“沒什麽,一直聽聞大人與散曲一道精通,這下真聽到了,甚感驚異,新聲的確很美。”</p>
輕輕撫摸了一下手中的竹笛,懶龍道:“想不到大人會製笛子。”</p>
徐秀的手指還保持著拈蘭花的樣子,道:“這沒什麽的。”</p>
心下想到:當年在圖書館不知自製多少塑料管的笛子……照舊讓那些曲友大唿不科學,竹笛是麻煩了點,卻也難不倒在下,不是嗎?</p>
見他要繼續吹,徐秀攔住了他道:“唱這麽個曲子也不見著紅花開遍。我們出城去實地調查一下,看看有什麽頭緒。”</p>
悶在屋內空想,很難想的出辦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那位紅色導師的話,對於唯物主義曆史學觀學的很好的徐秀來說,這中想法玩的還是挺溜。</p>
這江寧縣的縣老爺外出,偌大個的衙門內也就沒了主事之人,縣丞吳鴻瞅著虎虎生風走出大門的徐秀不由輕哼了一下,也不知心中在想些什麽。</p>
徐秀出了縣衙便放鬆了許多,一路走一路瞧,然而南方的冬天說冷也是要了人命,風雪似刀,砍在人的身上透骨而入不是什麽好相處。</p>
沒多久隻好手籠著袖口,安穩的坐在小毛身上。</p>
……</p>
蒼山斜陽,古道染霜。</p>
不遠處的大道上顯露出三個黑影,順著大道緩緩地走了過來。</p>
影子越來越近,是徐秀,徐揚,還有那個懶龍。騎著三頭小毛驢晃晃悠悠的走著。</p>
徐秀穿著樸素,頭上一頂*一統帽,俗稱瓜皮帽,紮著褲腿,腳上則是一雙普通的黑色靸鞋。</p>
一行三人走過了五裏桃花村,道別了七裏杏花莊,這名字取的文藝,在雪景中的視覺感官也很親切。</p>
如今離那個走馬村已經不遠。</p>
走到此地約莫有些荒涼,徐秀微微一張望就知那邊是走馬村了。無外乎是郭氏的牌坊很大,離著老遠就能瞧的清清楚楚。這走馬村附近有三座驛站,江南各地的路線,都在不遠處的方山腳下交匯。</p>
而這個村莊就擔負起了養馬的任務。才有了這個走馬村的名字。</p>
正在玩耍的幾名孩子瞅見三位漂亮的大哥哥很是好奇,嘰嘰喳喳圍攏了過來。</p>
見著他們身上的衣服有些單薄,徐秀翻身下了毛驢,哈了口氣道:“拿點蓧麥卷給他們吃。”</p>
徐揚笑嘻嘻的從布囊中拿出了幾個餅子。這些孩子開心的咬了一口蓧麥卷,睜大著眼睛好奇道:“大哥哥是從哪裏來的。”</p>
徐秀蹲下來笑道:“我們從江寧縣過來的,天寒地凍的,怎在此地玩耍?”</p>
還未等孩子們迴話,不遠處起了翻滾的白煙,鐵蹄踏在雪上的聲響傳了過來。</p>
直奔徐秀等人而來的是一夥幹練的小隊,讓懶龍神情微微有些緊張。</p>
隻見他們手裏拿著棍棒,腰間別著枷鎖鐐銬等物。</p>
態度惡劣的大聲道:“嗨,小倌子,前麵可曾過去一名腳夫”</p>
聽他這麽說道,徐秀臉色一冷,什麽叫小倌子?你的老娘才是那個小倌。</p>
這髒話說的令人不爽,徐秀將這些孩子推到自己的身後。</p>
瞪了他們一眼,慢騰騰地望著那個領頭的人道:“不過是腳夫,你問來做什麽?”</p>
見他瞪眼,領頭的那人揮動了一下馬鞭,道:“問這些做什麽,老子隻問你有沒有見到,北地口音。”</p>
另一名騎在馬上的家夥道:“是一個逃犯,我等要將他捉拿歸案,還不速速道來。”</p>
徐秀好漢不吃眼前虧,卻也不能就這麽弱了氣勢,笑道:“不和我說做什麽,我也就不能迴答你。差爺既然說了做什麽,那我迴答你就是。方才,是有一腳夫,行過東南方十裏有餘了。”</p>
“走!”</p>
見他們翻身上馬,疾奔而去。徐秀望了眼他們,輕輕的瞟了一眼村內,嘲笑不已。</p>
懶龍查看了一下四周,同他道:“這邊離江寧縣不過數十裏地,離三座驛站也不過二三十裏,方山更不用說了,但此地卻這般荒涼真是有些奇怪。”</p>
這情況是個人都能瞧出來,徐揚也道:“難不成有什麽講究?”</p>
這時村外的那座小廟內走出來一位年輕人道:“外邊天寒,好進來了。”</p>
見他並不是穿著僧人服飾,見的分明過後,徐秀笑道:“秉用。你是這裏的住持嗎?”</p>
才看到還有這麽三位,張璁愣神過後搖手道:“見過大人。學生隻是這廟裏的香客,這廟內原本是有兩名高僧,自前年就雲遊去了,讓在下照看廟門。”</p>
那些孩子見他出來便圍了過去,舉著手中的蓧麥卷給他吃。</p>
張璁很溫和的接過,同孩子們道:“進廟去休息。”見著徐秀他們又道:“讓大人笑話了,這些都是走馬村內的孩子跟著我學認字的。”</p>
徐秀拱了拱手道:“不知您還是一位教書先生,失禮失禮。”</p>
張璁苦笑道:“哪當得起先生一說,不過是承蒙相鄰看的起,賞在下一口飽飯吃吃而已了。”</p>
徐秀等人進了這個小廟,廟內不大一眼望過去什麽情況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有佛像兩三尊。徐秀朝佛祖合十過後坐下同張璁交談。</p>
然而一枝梅踏入此地後卻不由提高了警惕,這裏有一絲奇怪的氣息,快速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和房梁之上,卻沒有其他什麽可疑的人。</p>
徐秀知道他在這邊待了很久,想必知道的事務必定不少,隨口詢問了一下村內的馬戶情況,隻因對付吳鴻還須從驛站下手。張璁就冷笑了一聲,道:“大人不知,如今走馬村內的馬戶們大多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了。”</p>
徐秀一聽不由覺得誇張,就算這吳鴻靠驛站斂財,但也不見得就能夠讓馬戶走投無路吧?</p>
道:“難不成這裏麵還有什麽講究?”</p>
“自然是有的,自從吳鴻當了縣丞,就來了一個官養的法子,這馬匹不再由馬戶去養,而是統一由驛站養護。”</p>
徐秀同懶龍對視一眼,都有點不相信。</p>
道:“那他倒是為民減負了啊,這是好事。”</p>
張璁道:“大人啊,若真能如此,的確是百姓之福,可此間還有種種因果,若真是好事,緣何鄉民們哀聲遍地。”</p>
“哀聲遍地?有什麽說法?”</p>
張璁拱了拱道:“這官馬原先是民養,不過是費些料子,卻能抵了稅。可如今江寧縣的官馬變成官養,這馬戶可就遭了難了。先前吳鴻提了此間說法,傅海同應天府報批,得了一個上佳的考評。然而改成官養,馬戶卻還是馬戶,並沒有因此得以改變什麽。需要將原先抵掉的國稅補上,還要把養馬需要的草料準備好送到驛站去。這一來二去的,表麵看來是一個仁政,官馬官養,這暗地裏隻不過是將馬從馬戶家中換到驛站,這一換,文章就能作出花來了。”</p>
徐秀道:“這樣稅收增加了,政績上去了。卻增加了馬戶的負擔?”</p>
“大人,不光是如此。原先馬戶照料的不過是驛站的驛馬,這下連遞運所,急遞鋪的馬也一同計算草料。負擔沉重。”</p>
徐秀晃動了一下腦袋,輕哼了一下。這不光是扒幾層皮這麽簡單的事情了。</p>
馬戶原先不用交稅,隻要養好驛站的馬就是他們的工作,如今要交稅不算,還要準備草料,這馬匹的草料想必也有文章,不好的肯定會被尋了由頭。</p>
如此*裸的食民血,也隻有國朝善良的百姓才會忍耐。往往看上去好的政策,落到百姓頭上卻不見得好。明證。</p>
張璁沉痛的道:“這一而在再而三的設計,不過是為了多吸食一些民脂民膏,肥了他們,百姓遭災。”指了一指那個先前問徐秀從哪裏來的孩子小聲道:“大人可知那家孩子的父親如何了嗎?”</p>
徐秀看著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孩童,默默不語。隻盯著張璁看。</p>
聽他耳語道:“這孩子的父親被逼的懸梁自盡。他父親每次都尋了上好的草料去交差,可驛站的人屢次三番判他不合良馬的用料,他們道既然已經官馬官養施行了仁政,那麽這草料就必須合規。如此就好操作罰他的款銀。隻因其父沒有給那些小吏好處,落得如此下場。”</p>
懶龍眉頭一挑道:“如此小吏怎不告官?”</p>
張璁道:“誰敢告啊,劉家那麽慘,而且那吳鴻弄的規程是被應天府批了的,弄的他們這些沒什麽文墨的馬戶叫苦連天,隻好忍了,多送上那麽一份好處,就算草料差一點,他們也是不究的。”</p>
徐秀閉了著眼睛,心中隻道:太平的外衣之下卻是如此的醜惡現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