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星期三,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石氏’傷科秘藥x50。”


    杜守義看了下獎勵關上了空間。繼續處理起眼前的病人來。


    過了一會兒他說道:“您的膝關節,髖關節磨損都挺嚴重,傷了多少年了?是年輕時給耽誤了?”


    “這腿是給小日本打斷的。那時候沒法找大夫,就這麽硬挺。這一拐一拐的二十多年都習慣了。”


    病人倒很樂觀,笑道:“我是沒脫光了,不然您瞧我兩邊屁股蛋子都是一大一小的。”


    杜守義原先還奇怪,怎麽叫‘沒法找大夫’?但二舅後麵那話讓他一個沒忍住,撲哧笑了。陪他來看病的工友有些不好意思了。


    “二舅,您怎麽說這個?這兒還有女同誌呢?”


    “對不住,對不住,...”


    杜守義看了眼任醫生,笑道:“沒事沒事,我們也樂意看到想得開的病人。這才是積極配合醫療的態度。二舅,我這麽叫您沒事吧?”


    二舅一愣“哎?...沒事沒事...”


    “二舅啊,您現在這兩處關節磨得太厲害,三五年後怕是會有大麻煩。但是現在也沒太好的辦法,我這兒隻能給您上藥、紮針,減緩一下它們磨損的速度。”


    “醫生,不瞞您說,來這之前我去過幾家大醫院,都說治不了,要我坐輪椅。現在啊,您看著辦吧,隻要能不疼就行。至於走路,能走一天是一天,要是哪天走不了了,躺倒了算。”


    他外甥問道:“杜師傅,您能不能幫著再想想辦法,我舅舅今年還不到五十啊?”


    杜守義想了想,道:“我住南鑼,你二舅是上廠裏方便還是來我家方便?”


    “那得說到廠裏近。”


    “嗯,那就上廠裏。一個禮拜來兩迴,我給他上點藥再針灸一下,先治兩個月看看效果。另外,要是走遠路最好柱根拐,減少一下兩處關節的壓力。二舅,您有拐嗎?”


    “沒有。”


    “那你們別預備了,我這兒有根現成的,待會給您拿過來。”


    他空間裏有好幾副拐,都是大勇初學手藝時練手的作品,現在正好用上。


    一旁的醫生護士們對這個早就司空見慣了,不過那位工友倒是不好意思起來。


    “杜師傅,您說...您這又用藥,又送拐的...”


    “別那麽客氣了,都是一個廠同事,又都是現成的。對了,您也別給我滿世界宣揚去,不需要。要是來一個都問我要點藥要根拐的,我給還是不給?這意思您明白吧?”


    “明...明白了。”


    忙完這個病人,杜守義迴到小料房悠閑起來,現在他已經完全沒有禮物憂慮症了。他花了兩個晚上,突擊趕工了張工筆,今晚就用這個作為小北的生日禮物了。


    畫裏的小北站在藤下,逗弄著肩頭的二哈,小機靈站在她另一側肩上,腳邊是小乖、小路、小黑圍著她團團打轉,八姑娘則在不遠的鷹架上梳理著羽毛。這就是一副小北院裏的日常情景,很溫馨也很舒服。


    杜守義原來還打算把小當槐花加進去,後來想想還是算了。這是小北未嫁之時的一份留念,孩子們就別摻和進去裹亂了。


    快到午休時,電話突然響起。這是和他相熟的荀醫生打來得。


    “守義,順義那兒出了起車禍,輕重傷員至少十來個,順義縣人民醫院已經向我們求援了。我估計會有不少骨傷...”


    ...


    杜守義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迴的家。小北一直沒睡,正等著他。


    “情況怎麽樣?”


    “一輛老卡車刹車失靈,翻下了路基。車上二十三個人,十四名傷員,兩人醫治無效,兩人還沒脫離危險,要看今天晚上。其餘的都沒大問題了。”


    “啊?怎麽會這樣?”


    “那卡車是第一批蘇聯援助物資,有年頭了,出事的地方又正好靠近山區。我到現場看了看,那路基少說有七八米高,底下都是大石頭,趕寸了。”


    “你還沒吃飯吧?柱子哥給你留了麵條,不過都坨了...”


    “沒事,坨了我也愛吃,那是你的生日麵嘛。對了,我給你準備了生日禮物。”


    ...


    迴到南房,杜守義又迴想起了下午那場緊張的搶救。


    “醫生!病人心跳停止了。”


    “趕緊心肺複蘇...”


    ...


    看著病床上一個個等待救治的傷患,杜守義終於明白了,並且由衷地感謝起係統來。


    係統這個月初獎勵了‘急救技能’。那可不單是為了建國,更是為今天這種局麵準備的。否則他隻能帶著絕望和無奈做一名旁觀者...


    和馬伽,跑酷一樣,‘急救’包含了很多二十一世紀的技術,但萬變不離其宗:恢複唿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當杜守義眼前的一名病患心跳停止時,他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用雷電果實能力對他進行電擊除顫,而這是今天最大的隱患了...


    電擊除顫在一九四七年首次應用於臨床。一九六二年左右,剛剛發現直流電比交流電更安全,從此,直流電除顫技術才逐漸被大規模用於臨床,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在一九六+四年的新種花,這項技術是絕對的空白...


    六月十二日一早,杜守義來到市區人民醫院,他昨天救治的三名傷患中,有兩名已經被轉到了這裏。


    “守義,早。”


    “荀醫生,您一夜沒休息?”


    “早習慣了。守義,順義打來電話,你昨天用家傳功夫救下的那名病人已經脫離危險了。”


    杜守義已經想了一晚上,他決定把‘苟’字訣先放一放,要讓除顫儀提前‘發明’出來。救死扶傷,這才是一名醫生該盡的本份。


    “荀醫生,我先去看看病人,待會兒有時間我想和您單獨聊聊,有關昨天的事兒。”


    ...


    在日後遞交的報告中,隱去了‘家傳功夫’這個細節,變成了:一名懂電工的醫師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了電流有‘起死迴生’的作用。在一次醫療急救中,他大膽地使用了這項技術,使病人起死迴生。


    在後世,這名‘電工’的醫師執照鐵定會被吊銷。但現在,他使得種花在‘心髒除顫’技術上後來居上,一夜之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不可計數的心源性猝死病人,因為他的‘偶然發現’挽救了生命...


    杜守義拿出了成熟的電路圖,甚至‘預估’出了準確的能量值範圍。這讓日後的研製工作幾乎變得毫無難度。


    他把這項技術無償捐獻給了國家,但在整個研製開發過程中他耍了些小心眼。從一開始他就把這種除顫儀命名為:‘611除顫儀’。


    日後,醫生們在急救過程中甚至會省略除顫儀這個稱唿,他們會直接喊:“快推台611過來!”


    大家都以為這是杜守義對這項技術‘發明日’的紀念,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這是他送給龔小北的生日禮物,一份加載了‘無量功德’的禮物。


    611除顫儀研製成功後,他功成身退,拒絕了一切嘉獎、提拔,甚至拒絕了上大學的機會,繼續迴軋鋼廠做起了一名普通電工。


    因為這一連串夢幻般的‘騷’操作,讓杜守義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書法、小診所、工廠義務問診等等也被記者們重新重視起來,進行了相關報道。


    日後每每迴顧起一九六+四,杜守義的朋友們總是樂於稱它為:‘元年’。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從這一年開始發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是杜守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麵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麵魚並收藏四合院:我是杜守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