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巷裏找位置停好車,剛好路邊上有買冷飲的攤位。王建東請客,陳露和胡曉輝喝冰凍楊梅汁,自己要了一大片切好的西瓜,謝路得則要了涼的鹽汽水。


    四人一路吃著冷飲,慢悠悠往前走。


    到雲南南路,一眼望過去,短短的這條老牌美食街上老字號雲集:


    小紹興的白斬雞


    鮮得來的排骨年糕


    小金陵的鹽水鴨


    大壺春的生煎饅頭、鮮肉生煎


    洪長興的清真風味


    燕雲樓的北京烤鴨


    德大的休閑西餐和點心、羅宋湯、土豆色拉


    ……


    這時候正好是中午的飯點,每家的外賣部,都能看到許多阿姨爺叔排隊買好熟食菜帶迴家,間或還有不少拉著行李箱駐足的遊客,應當是特意來這裏品嚐美食的。


    謝路得對這裏似乎比較熟悉,對這裏每一家飯店的經典味道如數家珍。


    他一邊指指點點,一邊說道:“雲南路上有兩家店終年排隊——小紹興與小金陵。現在還好,要是到過年辰光,兩家店門口都有至少幾十米的隊伍。”


    雖然說不怎麽來,但是因為這裏和自己讀書的高中相隔不遠,所以王建東對這裏的美食街,對這裏小金陵鹽水鴨,以及小紹興、特別是對它這裏的白斬雞還是經常有所耳聞的,也曾經品嚐過的。


    顧名思義,小金陵鹽水鴨店自然以淮揚地方風味,選優質鴨種為主料的鴨味小吃和鴨宴見長。


    王建東來這裏吃過,他知道即使不是來買老鴨,一個人解決一頓飯,點一份老鴨粉絲也就夠了。


    特別是這裏的鴨胗很值得推薦,脆脆的,湯也鮮美,鴨血、嫩豆腐包......各種輔料吃到最後也吃不完,一碗吃吃下去舒服又滿足。


    雖然久聞其名,膽胡曉輝還是第一次來這裏。對這裏的一切自然非常感興趣。現在聽王建東介紹這裏的鹽水鴨這樣好吃,後來就提議幹脆在這裏解決掉中午飯。


    “不----不-----不,”謝路得卻練練擺手否決了,笑道,“要吃就吃最好的。”


    他指著前麵的小紹興說道:“阿拉上海鄉下人到了這裏,當然就要吃小紹興的正宗白斬雞,曉得伐?”


    “是的,是的-----”王建東也附和表示同意。


    “四眼說的沒錯,從一開始形成,真正讓這裏美食街出名的,就要數小紹興雞粥店了。”


    他想了想,又接著說道,“凡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一般沒有不知道這個店的。今年市裏的書記還專門題詞讚譽雲南南路美食街的小紹興‘獨領風騷’的呢。”


    王建東說的全都是實話。


    如果單單從店名上來看:小紹興雞粥店。


    看看好像嘸啥花頭的,一個賣粥和雞的店而已,何況上海街頭什麽三黃雞、白斬雞、烤雞、醉雞,五花八門。


    但正宗的上海人都知道,要吃雞,就是“小紹興”的活殺白斬雞,再配上一碗雞粥,那吃起來的美味是打耳光也不會放下的味道。


    以至於“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老早子就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


    小紹興,用優質雞活殺為原料的雞味菜肴、雞宴,以供應一級活殺白斬雞、全色雞鴨血湯和上乘香糯粳米製作的原雞汁香粥而出名。


    說起來,小紹興白斬雞成為上海的一道名菜,這裏麵還有一個長長的故事。


    那是1940年的初春,一對兄妹迫於生計從自己的老家紹興來到了上海,哥哥叫章潤牛,妹妹叫章如花。


    這對兄妹相依為命,在當時的西新橋附近(即現在的雲南南路)棲身。


    而那時的雲南路,最早的美食街雛形開始逐漸慢慢成型。


    章氏兄妹見到商機,於是就去菜市場批些雞頭、鴨腳、雞翅膀來,烹調後拎著籃子走街串巷叫賣。


    兄妹倆經過幾年的省吃儉用,積攢了點錢,於1946年在雲南南路61號茶樓底下的弄堂口,用二條長凳、三塊鋪板擺了個攤頭,賣些餛飩、雞頭鴨腳、排骨麵條,但起初生意清淡,隻能勉強維持生計。


    有一天,章潤牛與章如花在談論生意經時,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經常聽到老人們講過一個故事:


    在紹興有一個四麵環山的山村裏住著幾家農戶,每年都要養許多雞,每天清早就把雞放上山去覓食,這些專尋覓野生活食長大的雞,其肉特別肥嫩,燒好以後味道特別鮮美。


    並作為向朝廷進貢的禮物讓當時的仁宗皇帝品嚐。皇帝品嚐後覺得此雞味道非同一般,就封該雞為“越雞”。


    從此以後,當地人就年年進貢越雞。


    章潤牛從中大受啟發,兄妹倆開始選用上海鄉下農村老百姓放養大的雞作為原料。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這一改,雞粥鮮味果然非同一般。


    那時,一些文藝界的知名演員如周信芳、王少摟、蓋叫天、趙丹、王丹鳳等,他們半夜演完戲後,總要來到章氏兄妹雞粥攤上吃夜宵,並成了常客。


    由於章氏兄妹的雞粥攤當時沒有招牌,而攤主章潤牛一口紹興音,加上他個子瘦小,一些老顧客都以“小紹興”相稱唿,久而久之,“小紹興”就成了雞粥攤的攤名了。


    盡管雞粥攤的生意比從前好多了,但因為雞是隔天殺的,第二天再燒,雞味就不怎麽鮮,而且每次要隔二、三天才能賣完一隻雞,章氏兄妹為此發愁。


    有一天,唱滑稽戲的楊華生來到了攤頭點了一碗粥喝著,兄妹倆認出了演“活菩薩”的楊華生後,就誇他把戲演活了。


    妹妹章如花說楊華生演“活菩薩”出了名,而哥哥卻一門心思隻想“生意經”。


    兄妹倆是紹興人,那句活菩薩的話,哥哥章潤牛卻錯聽成“活殺”,頓時讓他想到隻有活殺的雞味道才會鮮,生意才會興隆。


    於是,兄妹倆把平時的一套生產程序作了變更,由隔天殺雞改成當天早晨殺雞、下午燒雞、晚上賣雞,加上講究的烹調。


    這樣一來,燒出來的雞粥味道更鮮。“小紹興”的“活殺雞”從此出了名。


    最難能可貴的是“小紹興”幾十年來風風雨雨,始終如一堅持其鮮美的味道,選用優質浦東三黃雞和香粳米為主料,活殺、現燒、現煮白斬雞、雞汁香粳米粥以及全色血湯,成為雲南路美食街上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成為老上海人心目中最值得迴味的美食。


    如果上海人誰沒有吃過小紹興雞粥,那就是“洋盤”了。


    “一碗粥而已,真的就有你們說的那樣好吃?”聽完後,胡曉輝還是半信半疑。


    “好不好吃,我們進去嚐嚐就知道了的呀。”


    陳露笑著接話,“還站這裏做啥,走,今朝反正有人請客,不吃白不吃,我們一道去吃好了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浦江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地風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地風車並收藏浦江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