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的中午,火紅太陽高掛,烤得人喘不過氣。
小河浜旁,荒草萋萋。茂密的蘆葦蕩迎風搖曳,野趣橫生。
小毛、“四眼”和小花從外婆家裏溜出來,與秋生還有“草上飛”在這裏會合。脫掉上衣,在岸邊選好位置立定,四男小歪叫著號子,“一二三”縱身下水。
後來到了初中,王建東才知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經中所描述的蒹葭,其實就是這種在灌溉溝渠、河堤沼澤四處常見的蘆葦。
沒有大人看管的時候,四小孩下河主要就是兩件事:一是多抓魚,一是挖蘆葦根吃。
這個季節正是蘆葦最茂盛的時候,也是蘆根正新鮮粗壯的時節。匍匐橫走在蘆葦叢根部泥土裏的蘆根,很容易就能挖到。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cc">小書亭</a>
長圓柱形的蘆根,質輕而韌,在清水中洗去泥漿,放嘴裏嚼嚼。隻覺得脆嫩清涼甘甜,良久後餘香仍會在心裏迴味無窮。
吃得多了後,小毛他們就有了經驗。蘆根條以粗壯、黃白色、有光澤、無須根、質嫩,從節的位置拗斷,斷口處可見排列成環的細孔,外皮疏鬆,可以剝離者為最佳。
天熱的時候,外婆總是挖些蘆葦根,用清水洗去上麵的泥沙,然後切成半寸長左右,熬上一大鍋的湯,再稍微加上一些白糖,讓孩子們當茶水喝。有時候還用蘆根和綠豆清水一起煮,做成綠豆粥吃。
外婆說新鮮的蘆根性涼,能清熱祛火,清熱生津,能解大熱,是一味不花錢就能退燒的民間草藥。平時多喝喝蘆根水,能起到防中暑的作用。
小花這時候在岸上大叫道:“小毛古古,我也要吃蘆葦根的。”
小毛挑出來好幾根最大最長的幹淨蘆根,淌水給小花送過去。小花笑著接過來,尋到不遠處的樹蔭底下,一邊看著他們抓魚,一邊自己吃蘆根。
在外婆家裏的時候,小花大部分時間都是和露露在一起學習玩耍。但是隻要小毛往外走,她卻是一定要跟著小毛出來的,哪怕就是像現在這麽炎熱的中午也不例外。
也就是說,隻要小毛在哪裏,反正她就跟著他到哪裏。小花對此理由十足,一是“四眼”生性好動,要幫著舅媽看管好伊。另外,她說好不容易出來一趟,自己也想多看看鄉下的世界。
這些理由聽起來好像都很有道理。不過幾次以後,明眼人就都能看出來,小花真正的想法和用意,還是她不能離開小毛太遠。
之所以這麽判斷也是有理由的。有好幾迴隻是“四眼”一個人出去找秋生他們玩,小花卻從來一次都沒有跟著“四眼”出去的,更不要說是主動了。
小姨有一次開她玩笑:“小花,到底誰才是你阿哥的啊?”
小花不響。見小姨一直盯著自己,她才有些不自然地低聲解釋:“他們倆都是我的阿哥。”
不過話說迴來,小毛對小花也是優待有加,照管細致入微的,甚至比之於“四眼”這位真正的表哥,還要更加周到和用心用力。
小毛對小花好,他自己尋思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知道小花的親生父母遠離上海,要一年才能見上一麵,小花一介頭在上海其實就是一個外來戶,就是周圍人話裏俗稱的“闖入者”。
由於沒有上海戶口,小花在上海屬於“借讀生”,當初還是父母去學校裏使勁求情才把她收下的。
小花從小懂事,自知能“闖入”上海讀書不容易,所以在學習上很努力,也知道怎麽去討老師們的喜歡。
而更大的挑戰其實並不在學校裏。
雖然外婆一家人都對她挺好,但是她們有她們的難處。最現實就是家裏居住條件差,幾代人都蝸居在鬥室裏,本身就已經很困難。現在來了一名“小闖入者”,所以有時候免不了也會有一些話中有話、冷言冷語、甚至厲聲厲氣的時候。
還有,“四眼”爸爸的教育方式就隻奉行一條: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四眼”在家裏沒有少吃生活。每次“四眼”一吃生活,小花總是莫名的感覺自己特別害怕,就更加覺得自己的孤單和無助。
長久以往,小花在心理麵其實對自己的外婆家裏多多少少是有些抗拒的。可是她在上海又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更談不上有多少要好的朋友。
小女孩成長快,心又細。馬上三年級的小花剛好九歲,正是頑皮倔強的年齡和心思敏感的時候。
這樣一來,小花小小年紀就要真正麵對成年人的世界,不僅要學會察言觀色和在夾縫中生存,還要承受本不該在她這個年紀承受的許許多多的東西。
小毛對小花的處境心知肚明,並且自己家裏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一大家的人都對自己很好,由己及人,自然小毛從心底裏就覺得小花特別可憐。
所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小毛就盡自己所能,盡量多給與小花一些幫助。當然,可能更多的還是對小花學習上的輔導等方麵。要知道小花外婆家裏,能輔導小孩功課的人都基本上沒有。
日子久了後,小花就記住了小毛對她的好,她對小毛的依賴就更多,也更強烈了。
吃完蘆根繼續抓魚。“四眼”靠近小毛說道:“小毛,我們要盡量多抓魚,晚上放到小姨供銷社冰櫃裏,明早上還可以帶迴去自個家裏做一頓新鮮魚湯。”
這一段時間,“四眼”對抓魚有特別大的興趣。魚抓得多了就吃不完。後來外婆想出來一個主意,把剩下來的小魚全曬成魚幹。
小毛沒有答話,隻是靜悄悄抓魚。“四眼”又說道:“外公去縣城好幾天了,也不見他什麽時候能迴來。我們明早走,總歸得要和爺爺打聲招唿的吧?”
小毛嗬嗬一笑:“你開始懂得禮貌了啊,很有進步。”
他想了想,接著說道:“他們大人的事情,我怎會知道?聽小姨說,外公好像是去縣城尋找什麽發展機會去了。反正我也不太懂的。”
小河浜旁,荒草萋萋。茂密的蘆葦蕩迎風搖曳,野趣橫生。
小毛、“四眼”和小花從外婆家裏溜出來,與秋生還有“草上飛”在這裏會合。脫掉上衣,在岸邊選好位置立定,四男小歪叫著號子,“一二三”縱身下水。
後來到了初中,王建東才知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經中所描述的蒹葭,其實就是這種在灌溉溝渠、河堤沼澤四處常見的蘆葦。
沒有大人看管的時候,四小孩下河主要就是兩件事:一是多抓魚,一是挖蘆葦根吃。
這個季節正是蘆葦最茂盛的時候,也是蘆根正新鮮粗壯的時節。匍匐橫走在蘆葦叢根部泥土裏的蘆根,很容易就能挖到。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cc">小書亭</a>
長圓柱形的蘆根,質輕而韌,在清水中洗去泥漿,放嘴裏嚼嚼。隻覺得脆嫩清涼甘甜,良久後餘香仍會在心裏迴味無窮。
吃得多了後,小毛他們就有了經驗。蘆根條以粗壯、黃白色、有光澤、無須根、質嫩,從節的位置拗斷,斷口處可見排列成環的細孔,外皮疏鬆,可以剝離者為最佳。
天熱的時候,外婆總是挖些蘆葦根,用清水洗去上麵的泥沙,然後切成半寸長左右,熬上一大鍋的湯,再稍微加上一些白糖,讓孩子們當茶水喝。有時候還用蘆根和綠豆清水一起煮,做成綠豆粥吃。
外婆說新鮮的蘆根性涼,能清熱祛火,清熱生津,能解大熱,是一味不花錢就能退燒的民間草藥。平時多喝喝蘆根水,能起到防中暑的作用。
小花這時候在岸上大叫道:“小毛古古,我也要吃蘆葦根的。”
小毛挑出來好幾根最大最長的幹淨蘆根,淌水給小花送過去。小花笑著接過來,尋到不遠處的樹蔭底下,一邊看著他們抓魚,一邊自己吃蘆根。
在外婆家裏的時候,小花大部分時間都是和露露在一起學習玩耍。但是隻要小毛往外走,她卻是一定要跟著小毛出來的,哪怕就是像現在這麽炎熱的中午也不例外。
也就是說,隻要小毛在哪裏,反正她就跟著他到哪裏。小花對此理由十足,一是“四眼”生性好動,要幫著舅媽看管好伊。另外,她說好不容易出來一趟,自己也想多看看鄉下的世界。
這些理由聽起來好像都很有道理。不過幾次以後,明眼人就都能看出來,小花真正的想法和用意,還是她不能離開小毛太遠。
之所以這麽判斷也是有理由的。有好幾迴隻是“四眼”一個人出去找秋生他們玩,小花卻從來一次都沒有跟著“四眼”出去的,更不要說是主動了。
小姨有一次開她玩笑:“小花,到底誰才是你阿哥的啊?”
小花不響。見小姨一直盯著自己,她才有些不自然地低聲解釋:“他們倆都是我的阿哥。”
不過話說迴來,小毛對小花也是優待有加,照管細致入微的,甚至比之於“四眼”這位真正的表哥,還要更加周到和用心用力。
小毛對小花好,他自己尋思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知道小花的親生父母遠離上海,要一年才能見上一麵,小花一介頭在上海其實就是一個外來戶,就是周圍人話裏俗稱的“闖入者”。
由於沒有上海戶口,小花在上海屬於“借讀生”,當初還是父母去學校裏使勁求情才把她收下的。
小花從小懂事,自知能“闖入”上海讀書不容易,所以在學習上很努力,也知道怎麽去討老師們的喜歡。
而更大的挑戰其實並不在學校裏。
雖然外婆一家人都對她挺好,但是她們有她們的難處。最現實就是家裏居住條件差,幾代人都蝸居在鬥室裏,本身就已經很困難。現在來了一名“小闖入者”,所以有時候免不了也會有一些話中有話、冷言冷語、甚至厲聲厲氣的時候。
還有,“四眼”爸爸的教育方式就隻奉行一條: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四眼”在家裏沒有少吃生活。每次“四眼”一吃生活,小花總是莫名的感覺自己特別害怕,就更加覺得自己的孤單和無助。
長久以往,小花在心理麵其實對自己的外婆家裏多多少少是有些抗拒的。可是她在上海又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更談不上有多少要好的朋友。
小女孩成長快,心又細。馬上三年級的小花剛好九歲,正是頑皮倔強的年齡和心思敏感的時候。
這樣一來,小花小小年紀就要真正麵對成年人的世界,不僅要學會察言觀色和在夾縫中生存,還要承受本不該在她這個年紀承受的許許多多的東西。
小毛對小花的處境心知肚明,並且自己家裏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一大家的人都對自己很好,由己及人,自然小毛從心底裏就覺得小花特別可憐。
所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小毛就盡自己所能,盡量多給與小花一些幫助。當然,可能更多的還是對小花學習上的輔導等方麵。要知道小花外婆家裏,能輔導小孩功課的人都基本上沒有。
日子久了後,小花就記住了小毛對她的好,她對小毛的依賴就更多,也更強烈了。
吃完蘆根繼續抓魚。“四眼”靠近小毛說道:“小毛,我們要盡量多抓魚,晚上放到小姨供銷社冰櫃裏,明早上還可以帶迴去自個家裏做一頓新鮮魚湯。”
這一段時間,“四眼”對抓魚有特別大的興趣。魚抓得多了就吃不完。後來外婆想出來一個主意,把剩下來的小魚全曬成魚幹。
小毛沒有答話,隻是靜悄悄抓魚。“四眼”又說道:“外公去縣城好幾天了,也不見他什麽時候能迴來。我們明早走,總歸得要和爺爺打聲招唿的吧?”
小毛嗬嗬一笑:“你開始懂得禮貌了啊,很有進步。”
他想了想,接著說道:“他們大人的事情,我怎會知道?聽小姨說,外公好像是去縣城尋找什麽發展機會去了。反正我也不太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