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唐卡的種種以及曆史。


    黑唐卡,以黑色為基底,用純金色勾勒,點綴少量色彩或象征性的暈染出人物和景物的主要結構及明暗,意趣神秘而深沉,這就是藏傳佛教藝術中與彩繪唐卡一脈相承,而又自成一體的繪畫形式——黑唐卡,藏語稱“那唐”。黑唐卡藝術在藏傳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儀軌內涵下產生,是藏傳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創造,凝聚著無數代高僧大德、民間藝匠的智慧。這種別具一格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其濃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蘊、質樸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黑唐卡也成為高僧大德、學士名流供養珍藏的極品。


    黑唐卡有很大的原因是藏民族對黑色的偏愛,源自於從古老的原始宗教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苯教信仰。苯教俗稱“黑教”,因苯教徒喜蓄長發、身著黑衣而名。從其教義法則探測,這種尚黑的習俗淵源十分久遠,在苯教創世學說中的黑白二元論觀念及所象征的深奧哲理中都得到體現。其後藏傳佛教密宗在藏地盛行,吸收了大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教義內容,與之相適應的各種藏傳佛教藝術形式便應運而生。黑色本身具有兇惡、暴烈、威嚴、黑暗、神秘等視覺審美特質和色彩象征內涵。因此,黑唐卡極其適合表現密宗神靈變幻莫測的意境,以黑色為基底就成了黑唐卡在表現形式上的定性。


    黑唐卡藝術還把對金色的運用發展到了極致。藏民族對金色的熱愛,源自於對佛教宇宙三界學說中天界太陽神的崇拜,是對大自然光明的追求,象征著對世間萬物生命之源的向往,同時金色也代表著珍寶和財富。因而金色在藏傳佛教中被視為對神佛崇敬的最神聖的供養方式,並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出了諸多使用金色的技法,如唐卡中常用的勾金、塗金、磨金、刻金、染金等。


    黑唐卡最善於表現的是藏傳佛教密宗神靈動態誇張、表情激憤,神態威猛的忿怒身。他們多是由佛、菩薩變化而來保護佛教不受外敵侵犯,或是針對妨礙修法被稱為“無明”的不正之見和邪魔惡念的威懾和警示。這些神靈的形象具有原始粗樸、威猛雄強、神秘深沉等諸多特點,從而能以強大的威懾力達到弘傳教義、護持佛法、維係神權之目的。因此,黑唐卡成為藏傳佛教藝術中偶像崇拜必不可少的莊嚴法器。


    在藏傳佛教藝術中,對壁畫、唐卡中主尊神佛身色的描繪必須依據《佛像造像量度經》等“三經一疏”經典的規定,以表不同的宗教象征內涵。如釋迦牟尼的身色為肉紅色、阿閃佛為暗青色、寶生佛為金色、大悲觀音為白色等。而黑唐卡的著色方法堪稱畫壇一絕,在遵從造像量度經的原則下,創造出了以線為主,點染華彩部分的繪製技法,意到而筆止。這種手法更強化突出了藏傳佛教中神靈造型的威猛、強悍、莊嚴和神秘。如黑唐卡中的火焰著色法,僅在火苗末稍處稍加暈染,烈焰舞動之神韻便躍然畫上,遠勝於通體著紅的敷色方法。同時,這種惜色如金,畫麵保留很多黑底的表現手法,與中國山水畫中以白計墨、以虛代實的表現手法如出一轍,更強化了黑唐卡深沉、空靈、玄秘的宗教意蘊。


    黑唐卡藝術在藏傳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儀軌內涵下產生,是藏傳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創造,凝聚著無數代高僧大德、民間藝匠的智慧。這種別具一格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其濃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蘊、質樸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廣泛流播於藏傳佛教文化圈內,黑唐卡也成為高僧大德、學士名流供養珍藏的極品。


    至於紅蓮業火,紅蓮,地獄:


    (界名)八寒地獄之第七。梵名缽特摩padma,譯曰紅蓮。為寒而皮肉分裂如紅蓮華也。瑜伽論四曰:“紅蓮那落迦,與此差別,過此青已,色變紅赤。皮膚分裂,或十或多。故此那落迦,名曰紅蓮。”俱舍光記十一曰:“缽特摩,此雲紅蓮華。嚴寒逼切,身變折裂,如紅蓮華。”


    業火,譬喻)惡業害身譬如火。又名燒地獄罪人之火。以後者由前世之惡業所感故也。楞嚴經八曰:“以業火幹枯。”


    伏藏則指的是苯教和藏傳佛教徒在他們信仰的宗教受到劫難時藏匿起來,日後重新挖掘出來的經典,分為書藏、聖物藏和識藏。書藏即指經書,聖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遺物等。最為神奇的就是識藏,據說當某種經典或咒文在遇到災難無法流傳下去時,就由神靈授藏在某人的意識深處,以免失傳。當有了再傳條件時,在某種神秘的啟示下,被授藏經文的人(有些是不識字的農牧民)就能將其誦出或記錄成文。這一現象就是伏藏之謎。


    說唱藝人>是藏族著名長篇英雄史詩,從其原始雛形發展到今天共有百餘部之多,可謂長篇巨製。>在民間以兩種形式流傳,一是口頭說唱形式,一是以抄本、刻本形式。口頭說唱是其主要形式,是通過說唱藝人的遊吟說唱世代相傳,而說唱藝人有著各種傳奇。


    在眾多的說唱藝人中,那些能說唱多部的優秀藝人往往稱自己是"神授藝人",即他們所說唱的故事是神賜予的。"神授說唱藝人"多自稱在童年時做過夢,之後生病,並在夢中曾得到神或格薩爾大王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後又經喇嘛念經祈禱,得以開啟說唱格薩爾的智門,從此便會說唱了。


    在藏區,有些十幾歲目不識丁的小孩病後或一覺醒來,竟能說唱幾百萬字的長篇史詩,這一神秘現象至今無法解釋。


    據傳,1300多年前,蓮花生大師到茜藏弘揚佛法,發覺當時藏人的知識不能接受密法,也因為當時有些法的因緣尚未成熟,故離開茜藏前,將很多教法、佛像、法藥埋藏在不同的領域裏。它們有的在瀑流,有的在山岩,有的在虛空,甚至有的在聖者的甚深禪定之中。這些東西等待將來時機成熟,讓有緣、有成就者開啟傳播,故稱“伏藏”。


    伏藏分為書藏、聖物藏和識藏。書藏即指經書,聖物藏指法器、高僧的遺物等。


    最為神奇的是識藏,據說當某種經典或咒文在遇到災難無法流傳下去時,就由神靈授藏在某人的意識深處,以免失傳。當有了再傳條件時,在某種神秘的啟示下,被授藏經文的人(有些是不識字的農牧民)就能將其誦出或記錄成文。


    從1000多年前的蓮華生大師時期到現在,在這個漫長的藏傳佛教曆史過程當中,伏藏這一事實連續不斷地顯現在人們的麵前。


    第一個取得格西學位的漢族喇嘛洛桑珍珠格西的《雪域求法記》裏,記載了“識藏”的說法。在後藏拉孜附近的紮葉巴寺,茜藏最著名的寺廟桑耶寺與青樸修行地,都會挖到經典。


    茜藏最古老的土著宗教——“苯教”,在受到藏傳佛教的衝擊下,就有過“伏藏”的曆史。曆史上,苯教一方辯論失敗,被信奉佛教的赤鬆德讚下令取締。苯教徒不敢公開活動,他們到處埋藏苯教的經典,這些經典形成了苯教的“伏藏”。而到了9世紀朗達瑪滅佛時期,佛教信徒也開始“伏藏”。


    後來,寧瑪派就有在某地挖出經典之說。取藏者被稱為“得登巴”,相傳都是蓮花生大師和他的弟子的化身,圓滿地重整伏藏經文,並準確地解讀伏藏經文的理論和方法,最著名的如《茜藏度亡經》、《大圓滿》等。


    另類伏藏之說


    佛經裏介紹了不靠藏寶圖而發現伏藏的另類方法。


    一是成佛。諸佛和菩薩都有神力,不但能瞧見任何人的任何伏藏,還能讓伏藏從地底下跑出來。例如《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記載,佛祖降生時,五百伏藏同時湧出;《阿彌陀經通讚疏》記載,曼殊師利菩薩降生時,七處伏藏同時湧出。


    二是拜佛。如果嫌成佛太難,還可以拜佛。例如《三寶感應略錄》記載,古印度有個窮人,想挖先祖留下來的伏藏,不知道具體位置,就去寺廟裏禱告,繞佛像轉了幾個圈,迴去就把伏藏找到了。


    三是念咒。如果嫌拜佛太麻煩,還可以念咒。《佛心經》上卷有段“十方如來同印頂咒”,隻要兩手交叉,伸出中指,念“唵跋囉跋囉糝跋囉糝跋囉”,就可以透視地下,瞧見方圓五裏內所有伏藏。《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卷二也有一段咒語,說是把蓮子、龍腦、牛黃和鬱金香搗碎,用牛奶和成糊,抹在額頭上,念“唵阿牟伽末尼什嚩羅缽頭牟瑟膩沙地哩乞沙莎嚩訶”1800遍,可以瞧見全世界的伏藏。


    伏藏品到底指什麽


    在各種各樣的佛教典籍中,其中有一種是用特殊形式保存和開取的,這類就叫做伏藏品。伏藏品裏麵除藏有各種顯密書籍及經論密碼的小篋外,一般還有佛像法器等聖物。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乃至科學家們都無法對這一神秘的現象進行解釋,甚至有些佛教徒對於伏藏這一概念也並不了解。


    伏藏品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等,真可謂麵麵俱到,但最重要的是佛經。佛經裏麵的一部分是灌頂內容,一部分是與灌頂有關的修法,還有一部分是修法儀軌,另外還有其他從前行到正行的一係列具體修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生陰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生黎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生黎九並收藏永生陰陽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