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雖然兩人一直在尋找對方,但這卻是他們在十二個時辰之內,第一次真正相見。


    張小敬睜開獨眼,看到在冥冥中出現了聞無忌的麵容,麵帶欣慰。隨後是第八團的那些兄弟,一個個親熱地聚在雲端,麵目模糊。可很快他又看到,在聞無忌身邊,突兀地出現了蕭規的臉,他嚼著薄荷葉,一臉猙獰地望著他,有赤色的火焰自他體內鑽出來。


    張小敬驟然受驚,身體劇顫。那一瞬間,原本麻痹的嗓子陡然通暢了,一陣嘶啞的吼聲從喉嚨裏衝出來,說不上是悲痛還是憤怒。


    聞染見狀,知道他也被迷幻香所影響,看到了心底的隱痛。她趕緊從魚池裏取來一些冰水,潑在他臉上,然後把繩索解開。張小敬這才注意到聞染的存在,他顫巍巍地抬起頭,摸摸她的秀發,久久不能作聲。


    封大倫斜靠在移香閣前,眼神略有渙散。岑參一直警惕地盯著他,防止這個家夥逃走。


    迷幻香的效力很短暫,很快封大倫便恢複了神誌。這位虞部主事獰笑道:“現在全城不知為何已開始戒嚴,你們就算把我綁住,也休想順利離開。”


    岑參臉色變了變,此前興慶宮的騷亂他略有耳聞,街鼓聲也聽到了。封大倫說得一點不錯,現在全城戒嚴,他們帶著一位朝廷官員,隻怕連坊門都出不了。


    而今之計,隻能把封大倫就地殺死,然後躲到戒嚴解除,再想辦法將張小敬和聞染送出城。岑參暗暗盤算著,心神出現了一絲鬆懈。封大倫窺準這個時機,身體突然躍起,返身鑽進移香閣,手一抬,將大門給死死閂住。


    封大倫經營黑道多年,處處謹慎。這移香閣除了奢華之外,也安裝了一些保命的手段。比如移香閣的入口木門,兩側門軸用四件銅頁固定。隻要人在裏麵把鐵閂放下,外麵的人除非拆下整扇大門,否則絕不可能踹開或砸開。


    岑參衝到門前,踹了幾下,大門卻紋絲不動。封大倫隔著窗格哈哈大笑一番,掉頭離開。岑參知道移香閣裏一定藏著密道,可以通向別的地方。可他無計可施,隻能看著這個罪魁禍首悄然消失。


    岑參狠狠踢了大門一腳,迴身對聞染急切道:“快走,封大倫逃了,一定會叫人迴來。”聞染點點頭,和岑參一左一右,把張小敬攙扶起來,往外走去。


    “我們先迴聞記香鋪,腳程快的話,還能在鼓絕前趕迴去。”岑參大聲道。這時張小敬卻開口:“不,我們去光德坊…”


    “光德坊?不可能,那太遠了!”岑參瞪著眼睛。


    “我有緊要之事……要去告訴李司丞,快走。”張小敬的語氣虛弱,但卻非常堅定。聞染有些猶豫,可岑參卻毫不留情:“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惦記這個!先出去再說!”


    他們兩個攙著張小敬,迅速走到院落門口。剛邁出門檻,卻猛然聽到一聲唿號,隨即被一片金黃色的光芒晃花了眼。待得視力恢複,他們才看到,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大批龍武軍士兵,光芒即來自朝陽在那一件件盔甲上的耀眼反射。


    這些士兵在門前站成一個半圓形,弩機端平,弓弦絞緊,一副如臨大敵的姿態。如果發起攻擊的話,隻消半個彈指,他們便會被射成刺蝟。


    在隊伍的最前方,站著三個人。左邊是陳玄禮,右邊是永王,剛剛逃出去的封大倫滿臉獰笑地站在最前麵,朝這邊指過來。


    守捉郎在京城的落腳點在平康裏的劉家書肆,旁邊就是十位節度使的留後院。今日守捉郎先後損失了兩個刺客、一個火師,還被人把據點攪得亂七八糟,可謂是顏麵丟盡。


    丟臉歸丟臉,事情還要繼續做。長安城昨夜動蕩非常,他們得設法搜集情報,看到底發生了什麽。守捉郎在京城的隊正,一直在埋頭收拾殘局。


    可就在這時,巷子外傳來一陣陣急促的馬蹄聲,連整個地麵都在微微顫動。隊正是上過沙場的人,知道有騎兵逼近,連忙吩咐手下人去查探。


    可還沒等他們做出什麽反應,整條巷子已被徹底封鎖。


    現在天色已亮,花燈已熄,百姓又都被趕迴了坊內,城內六街如入夜後一樣通暢寬敞。這一支馬隊發足疾馳,很快便趕到了平康裏,在本坊鋪兵的配合下,將這裏團團包圍。


    守捉郎們十分驚慌,不知發生了什麽。隊正眉頭一皺,起身走出巷子,迎麵看到一位官員正往裏闖,所有試圖阻攔的守捉郎都被他身邊的士兵推開。


    隊正剛要拱手說些場麵話,卻不防那官員扔過來一個圓形的東西。那東西在地上骨碌骨碌滾了幾圈,到了隊正腳麵,這竟是一個人頭,而且是新鮮割下來的。


    那官員大聲道:“我是靖安司丞李泌。這人名叫陸三,是你們守捉郎的人?”


    隊正看出來了,這官員表麵上很冷靜,可內裏隻怕快要炸了。他直覺這事一定和之前的動蕩有大關係,這種情況之下,守捉郎不能再嚴守那一套準則,否則會被狂暴的朝廷連根拔起。


    隊正迅速做了決斷,老老實實道:“在京城的守捉郎是有數的,在下不記得有這個名字,也不認得這張臉。”


    不待李泌催促,隊正主動取來名簿。李泌見這名簿筆墨陳舊,不可能是倉促間準備出來的,應當不假,裏麵確實沒有這個名字。


    李泌想了想,又問道:“守捉郎會自己接生意嗎?”


    隊正道:“不可能,一切委托,都必須經過火師。”


    “如果外來的,是不是京城地麵就管不著了?”


    隊正一愣,李泌一下子就問到點上了。的確有這種可能,外地的守捉郎接了外地客人關於京城的委托,來到長安,這種情況,則不必經過京城火師。但是長安分部會提供一定基本協助,比如落腳點,比如向導和情報支持,但具體事項他們不過問,也不參與。


    如果陸三是在外地接的委托,前來長安潛伏在靖安司裏,那在京城火師裏確實查不到什麽根底。


    “那些外地客人,以什麽人居多?”


    隊正也不欺瞞:“大豪商、邊將、世家、地方衙署等。”李泌追問道:“那麽哪種外地客人,他們委托的京城事比較多?”隊正終於猶豫起來,欲言又止。李泌進逼一步,語氣兇狠:“之前你們派人刺殺突厥右殺,已經觸犯了朝廷忌諱,再不老實,這黑鍋就是你們守捉郎來背!”


    隊正歎了口氣,知道這位官員根本糊弄不過去,朝東邊看了一眼,低聲道:“留後院。”


    在劉記書肆的對街,是十座留後院。這些留後院背後分別站著一位節度使,代表了他們在京城的耳目。留後院相對獨立於朝廷體製,他們既傳送外地消息給中樞,也把中樞動態及時匯報給節度使。


    若說哪個外地客戶對京城的委托需求最大,則非這十座留後院莫屬。


    李泌微微動容,一牽扯到留後院,便與邊事掛鉤,這件事就變得更複雜了。他問道:“那麽你們與留後院之間的賬款如何結算?”


    這是一個極其精準的問題。若他一味追問委托內容,隊正可以搪塞說不知情;但從財賬這個環節切入,卻有流水為證,很難臨時隱瞞。


    隊正知道這問題問得刁鑽,隻得吩咐旁人取來火師那邊的賬簿,解釋道:“我們與留後院的賬,每月一結。總部送單據過來,留後院按單據付賬。到底是什麽細項,除非是京城經手的委托,否則我們不知道。”


    守捉郎在京城的據點,需要承擔匯兌折買的事,把各地酬勞集中起來,換取糧草鐵器等物運迴邊境守捉城,所以大賬都從這裏結。


    “取來我看。”


    李泌沒有輕信隊正的話。他帶了幾個老書吏,把近一年來的守捉郎賬簿都拿過來,親自查證。對一個秘密組織來說,這簡直就是公開侮辱,可隊正咬咬牙,沒敢造次。


    李泌下的指示很簡單:找出一年來十座留後院與守捉郎的所有交易,減掉京城分部經手的委托,看看交易數字最高的那個是哪家留後院。


    要知道,在靖安司安插一個眼線是件極困難的事,價格一定非常昂貴;如果要搞出蚍蜉這麽大規模的計劃,花費更是驚人。這個數字,會體現在交易額上。隻要查一查,哪一座留後院花在外地委托守捉郎到京城做事的費用最高,結論便昭然若揭。


    很快書吏們便得出了結論——平盧留後院。僅僅隻是天寶二載,它付給守捉郎的費用就超過一萬貫,其中京城委托所占隻有不到兩千貫。


    “平盧……”李泌仔細咀嚼著這個名字。


    相比起其他九位節度使來說,平盧節度使比較新,剛剛設立兩年不到。它其實是從範陽節度使析出來的一個次級,隻管轄十一個守捉城和一個軍,治所在營州。


    正因為它太新了,所以李泌一時間竟想不起來平盧節度使是誰,隻好把探詢的眼光投向隊正。隊正對這個自然很熟悉,連忙迴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安十二時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伯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伯庸並收藏長安十二時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