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名守捉郎一路找過去,忽然看到前方拐角處有一戶人家,屋子裏沒有燈,可院門卻是半敞的。兩人對視一眼,靠了過去。


    他們沒急忙進去,而是提著燈籠俯身去看門檻,發現上頭滴著幾滴血,還未凝固。兩人不由得大喜,先向周圍的夥伴示警,讓他們迅速靠攏,然後抽出武器邁進院子……


    突然,一聲淒厲的慘叫,劃破夜空。


    所有正在搜尋的守捉郎都為之一驚,聽出這是來自自己夥伴,急忙朝聲音傳來的方向集結。隊正一臉怒色地趕到民居門口,也注意到了門檻上的血。不過他沒有急著進入,而是吩咐手下把整個民居團團包圍,然後才帶著幾個最精悍的手下,衝入小院。


    一進門,先看到一小塊的菜畦,一個守捉郎趴在土埂上,滿麵鮮血,生死不知。隊正和其他人頓時戒備起來,手持武器,一步步小心向前走去。很快他們看到在屋子前的台階上,躺著另外一個守捉郎,同樣鮮血淋漓。最觸目驚心的是,一隻尖尖的紡錘正紮在他的左眼上,旁邊一架紡車翻倒在地。


    看到這等慘狀,眾人不約而同吸了一口氣,這人下手也忒狠了。


    隊正吩咐盡快把兩名傷者運出去,然後親自帶頭,一腳踹開正屋。結果他們在屋子裏轉了一圈,榻底床後,梁頂櫃中,仔細搜了一圈,全無收獲。守捉郎們又找到左右廂房和後院,也沒任何痕跡。


    外麵的守捉郎紛紛迴報,並沒看到有人翻牆離開——他們甚至連牆角的狗洞都檢查了。


    隊正站在院子中央,捏著下巴思索片刻,忽然眼睛一亮——還有一個地方漏過去了!他三步並兩步,衝到左廂房的廚房裏。這裏估計住的是一大家子人,所以修了一個拱頂大灶台。隊正一眼看到,灶眼前的枯枝裏滴著新鮮的血跡。他大聲招唿其他人趕緊過來,然後拿起一柄掏爐膛用的鐵鉤,狠狠地往裏捅去。


    果然,捅到一半,隊正感覺似乎捅到了什麽肉身上,軟軟的。隊正退出一點,再次狠狠捅了一下。如是再三,直到隊正確認對方肯定沒反抗能力了,才讓手下從灶眼往外掏。


    守捉郎們七手八腳,很快從灶台裏拽出一個人來。隊正上前正要先踹一腳出氣,一低頭,臉上的得意霎時凝固了。


    這不是張小敬,而是剛才進門的守捉郎之一!


    隊正一瞬間明白過來怎麽迴事。


    張小敬打倒了進門的兩個守捉郎,先把第一個弄得鮮血滿麵,扔在門口,讓進門的人形成思維定式,然後自己偽裝成第二個,還刻意用紡錘遮掩住了左眼——而真正的第二個人,則被塞進了灶台。


    院子裏黑燈瞎火,即使點了燈籠,人們在情急之下也不會用心分辨。在隊正還在民宅內四處尋找時,張小敬已被守捉郎們抬出了曲巷。


    “快追!”隊正怒吼道。


    他們迅速返迴巷子口,可是已經晚了。幾個守捉郎倒在地上,擔架上隻有一個滿麵鮮血的傷者,那個兇手早消失在黑暗中。“砰”的一聲,隊正手裏的大錘狠狠砸向旁邊的土牆。


    可是,張小敬這時的危機,仍未解除。


    外頭街上一隊隊武侯跑過,忙著在各處要路布防。更多的士兵,在更遠的地方拉開了封鎖的架勢,吵吵嚷嚷。幾處主要的街道口,都被攔阻。他們或許沒有守捉郎那麽有戰鬥意誌,可勝在人多,而且有官兵身份,更加麻煩。


    張小敬並不知道為什麽自己會被通緝,誰發的命令,罪名是什麽。現在張小敬滿腦子就一件事——跑!


    他脫離曲巷之後,倚仗對地形的熟悉,迅速朝著平康坊的門口移動。可很快他發現前方封路,沒法走了,隻好躲在一處旗幡座的後麵,背靠著牆壁。張小敬摸摸小腹,那裏中的一刀最深,至今還在滲血。


    張小敬覺得快要被疲憊壓垮了,他大口喘息著,無意中仰起了頭。他看到在遠處的望樓,正朝這邊發著紫燈的信號。


    信號從大望樓發出,內容很簡單,隻有兩個字:


    不退。


    張小敬立刻猜出了發信人的身份。這種表達方式,隻有姚汝能那個愣青頭才幹得出吧?


    可是,不退又能如何?


    張小敬苦笑著。姚汝能發出“不退”的信號,固然是表明了立場,可也暗示他承受了極大壓力,說明靖安司的態度發生了劇變,李泌一定出事了。


    一想到這裏,張小敬的獨眼略顯黯淡,沒有了靖安司在背後的支撐,調查還能走多遠?闕勒霍多眼看就要毀滅長安,可唯一還關心這件事的人,卻成了整個長安城的敵人,這是一件多麽諷刺的事情。


    遠處望樓的紫燈仍在閃爍,可張小敬知道,那是長安唯一還站在自己身邊的東西。可是他現在連迴應都做不到。


    就在此時,街道前方一輛寬體敞篷馬車飛馳而過。這馬車裝飾精美,想必屬於某位貴人。一名美豔歌姬站在車正中旋旋環舞,有五彩緞條從她的袖子裏不斷飛出,周圍五六個人圍坐喝彩。


    這是時下流行的新玩意。舞者在起舞時,用巧勁把裁好的錦緞長條一一甩出,甩得好,那緞條能在半空飛出各種花樣,配合舞姿,如飛霞繚繞,因此叫作甩霞舞。不過跳一次舞得費兩三匹綢緞,一般人可享受不起。


    張小敬看到這車一路開向封鎖路障,錦緞沿途拋撒了一路。他心中一動,趁街口武侯們攔住那輛馬車時,趕緊跑出去,俯身抓了一把迴來。


    張小敬從中間撿出兩三條紫色的,纏在一盞順手從某戶人家門前摘的燈籠上,強忍著身上的劇痛,攀上一處牆頭,衝望樓揮舞起來。


    很快望樓信號閃了三下,表示收到。聯絡又恢複了。


    即使是用望樓,張小敬也不敢說得太明白。他發了一個迴報給大望樓,隻說了兩個字:“收到”。


    隨後他給平康坊的望樓下令,要求它們觀察所有路段的封鎖情況,持續迴報。


    “持續迴報”的意思是:不需要張小敬詢問,望樓一旦發現封鎖有變化,立刻主動發出信號。這樣張小敬隻消抬眼,便可隨時了解局勢動向,不用再冒著暴露的風險揮舞燈籠了。


    李泌當初設計這套體係時,要盡量排除掉外界幹擾,規定他們隻接受大望樓或假節者的命令,其他的一概不予理睬。所以望樓的武侯並不清楚外界的變化,更不知道現在給他們發命令的這個人,已經被全城通緝了。


    於是在這一夜的平康坊裏,出現了奇妙的場景。武侯鋪的兵丁們,拚命要抓到要犯張小敬;與此同時,整個長安的眼睛,卻仍舊在為張都尉提供著消息。兩套安保體係並行不悖,為著同一個目標的不同目的而瘋狂運轉著。


    在望樓的指引下,平康坊的布置無處遁形。張小敬成功穿越了三道封鎖線,眼看就要抵達門口。不過門口的坊衛這時已接到命令,豎起荊棘牆,對過往的行人車輛進行檢查。


    張小敬的獨眼掃了掃,看到一個鋪兵離開門口,轉到這邊的拐角撒尿。他悄悄摸過去,猛然從後頭勒住對方的脖子。


    那人嗬嗬叫了幾下,發不出聲音。張小敬把胳膊稍微鬆開一點,沉聲道:“老趙,是我。”


    “張……張頭?果然是你!”那老鋪兵一驚,甚至放棄了反抗,“我聽到通緝令,還以為是重名呢。”


    “我要借你一用,離開平康坊。”張小敬道。老鋪兵猶豫片刻,脖子一仰:“當初追捕燕子李,若不是張頭擋在前頭,我的命早交代了。這次還給您,也是理所當然。”


    “我又不要你的命,隻要你配合一下。”


    他讓老鋪兵去弄一身鋪兵的號坎來,給自己換上。老趙去而複返,果然誰也沒驚動。兩人裝扮完畢,一前一後,朝著門口走去。到了門口,老趙的一幹同僚正忙著檢查過往車馬。他們看到多了一個人,問怎麽迴事。老趙說這個人是新丁,剛才看見通緝犯並與之交手,正要外出匯報。


    同僚一愣:“看見臉了?是那個張閻王?”


    張小敬垂著頭,略點了點。他的左眼被一條白布纏起,就像是受了重傷似的。同僚同情地嘖了一聲:“不愧是張閻王,下手就是狠——哎,老趙我記得你還跟他幹過一段時間對吧?”


    “咳,那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老趙趕緊掩飾地咳嗽了幾聲,把張小敬往前一推,“你趕緊走吧,匯報完立刻迴來。”


    “等一等。”同僚忽然攔住張小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安十二時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伯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伯庸並收藏長安十二時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