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棋想到那一封蹊蹺的訊報,不由得脫口而出:“賀監……原來是公子你……”她話一出口就後悔了,公子做事,一定有他的道理,何必點破?
李泌卻沒有動怒,反而長歎一口氣:“此事我並不後悔,隻是賀監位高名重,牽扯太多,我必須跟那一位坦承前因後果,以免他被動。”
“可……公子若不說,誰會知道?”
李泌搖搖頭,嗓音變得深沉:“我李泌絕不會對他說謊。”
張小敬縱馬一路疾馳,直奔平康坊而去,中途姚汝能也匆匆趕上來。
一直到這會兒,姚汝能才有機會跟張小敬講。他抵達遠來商棧後,還沒進門,就聽見旁邊馬廄裏一陣嘶鳴,緊接著就有十幾匹健馬蜂擁而出。他躲閃不及,被打頭的一匹撞翻在地,磕傷了額頭。等他爬起來亮出身份,商棧裏的夥計說他是假冒的,一來二去就打起來了,他不得不燃煙求援。
張小敬問道:“馬廄在商棧什麽位置?”
姚汝能道:“這家商棧不做零賣,所以沒有鋪麵。馬廄就在店右側,有一條斜馬道與店內相連。”
“馬廄的門當時是開著還是關著?”
姚汝能迴憶了一下:“應該是虛掩著,我記得上麵有銅鎖,但隻是掛在閂上。”
“我記得我看到兩道煙,一黑一黃,黑煙哪兒來的?何時燃起?”
姚汝能道:“驚馬衝過來之後,才起的黑煙。火頭我沒看到,但應該是從馬廄後頭燃起來的,許是馬匹踢翻了火盆吧?”
張小敬聽了嗬嗬一笑,馬廄裏堆著草料,怎麽會在附近放火盆?遠來商棧慣做牲畜買賣,不可能有這種疏忽。他欲言又止,末了還是搖搖頭,嘟囔了一句:“算了,這種事,還是讓李司丞去頭疼吧。”姚汝能心中好奇,可也不好去追問。
平康坊在萬年縣內。他們從光德坊出發,得向東一口氣跑過五個路口,前後花了將近兩刻時間,才抵達那個京城最繁盛的銷魂之處。
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未見其景,一番華麗繁盛的景象已浮現心中。此時方是正午,已是如此熱鬧,若是入夜時分,隻怕更勝十倍。
平康坊雖然稱坊,內裏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張小敬一行從北門進入,向左一轉,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
說是曲巷,其實路麵相當寬敞,可以容兩輛雙轅輜車通行。此時車馬出入極多,車上多載有盛裝麗人,各色花冠巾帔讓人眼花繚亂,就連被車輪碾過的塵土都帶著淡淡的脂粉香氣——上元節酒宴甚多,大家都想選個體麵女伴,觀燈一遊,所以都早早來此邀約。
姚汝能搜出來的這個木牌,寫的是一曲。平康裏三巷之中,南曲、中曲皆是優妓,來往多是官宦士人、王公貴族;靠近坊牆的北曲,也叫一曲,來的多是尋常百姓、小富商人或赴京的窮舉子、選人之類,環境等而下之。從布局便看得出來:南曲多是霄台林立;中曲多是獨院別所,還有一條曲水蜿蜒其中;隻有北曲這裏分成幾十棟高高低低的彩樓,排列紛亂。三曲涇渭分明,一目了然。
張小敬站在入口處仰望一陣,對姚汝能道:“進得這裏,可不要妄動了。”姚汝能頗覺意外,他之前在西市蠻橫無忌,怎麽來這裏卻突然收斂了?張小敬指了指對街遠處一處巨宅:“你知道那頭的宅子是誰?”姚汝能搖搖頭,他是長安縣人,對東邊不是很熟。
張小敬嘿嘿一笑:“那裏原來是李衛公的宅邸,如今住的卻是右相。”
“李林甫?”年輕人心中一寒,再看那宅邸上的脊獸,陡然也多了幾分陰森氣質。一朝之重臣,居然住得離平康裏這麽近,日夜欣賞鶯紅柳綠,可也算是一樁奇聞了。
他們舉步邁入一曲,張小敬目不斜視,輕車熟路地直往前去。兩側樓上響來幾聲稀稀落落的吆喝,就再沒動靜了。姑娘們都有眼力,這兩個人步履穩健,表情嚴肅,一看就不是來玩樂的。
兩人七轉八彎,來到一曲中段。張小敬腳下一偏,轉入旁邊一處小巷內。兩側隻有些簡陋的木質棚屋,黑壓壓的連接成一片,屋隙堆滿雜物垃圾。
平康裏的街路兩側皆修有溝渠,青瓦覆上,便於排水以及衝刷路麵——除了這裏,長安城隻有六條主街有這待遇——這些溝渠都引到這條低窪巷子裏來,排入坊外水道。所以這小巷內汙水縱橫,異味不小。
姚汝能心中納罕,心想為何不去追查木牌來曆,反而來這種醃臢的地方。可看張小敬的步伐毫不遲疑,絕非臨時起意,顯然已有成算,隻得默默跟著。
張小敬走到一處棚屋前,敲了三下。一個人探頭探腦打開門,一看張小敬,像是被蠍子蜇了一下似的,下意識要關門。張小敬伸出胳膊啪地攔住門框:“別擔心,小乙,今日不是來查你的案子。”那被喚作小乙的人畏畏縮縮退後一步,不敢阻攔。
棚屋之後別有洞天,居然是一個賭鋪。這裏可真是挖空心思,外表看隻是幾間破爛棚子,裏麵卻打通成了一間頗寬敞的大通鋪,有案有席,隻是光線昏暗。
此時幾十個賭徒趴在三張高案邊上,正興高采烈地圍看三個莊家扔骰子,四周滿布銅錢。張小敬一進去,所有的視線都投向他。賭鋪裏先瞬間安靜了一下,然後人群當即炸開,一半人開始往窗外逃,另外一半往案底下鑽,還有幾隻手不忘了去劃拉錢,場麵混亂而滑稽。
一個乞頭氣勢洶洶地跑來,想看誰在鬧事。他看到張小敬站在那裏,像是看到惡鬼一般,張大了嘴巴,一時間連安撫賭徒都忘了。
“張……張頭兒?”
張小敬不動聲色道:“你跑這裏來了?”乞頭麵露愧色,不敢言語。張小敬道:“帶我去見你們囊家。”乞頭猶豫了一下,卻終究沒敢說出口。他迴身進屋,請示了一下,然後引著他們往後走去。
乞頭、囊家雲雲,都是見不得光的習語。姚汝能觀察此人行走方式,和張小敬頗為相似,估計原本也是公門中人,不知為何淪落至此。
這一片棚屋連成一片,裏麵被無數房間與土牆區隔,暗無天日,像是鑽隧道迷宮一般。行走其間,隱約還能聽到哭泣聲和悲鳴,似乎有什麽人被囚禁於此。
姚汝能心中一陣凜然,知道自己已經觸及了另外一座長安城。這座長安城見不得光,裏麵充斥著血腥與貪欲,沒有律法,也沒有道義,混亂兇殘如佛家的修羅之獄,能在這裏生存的,都是大奸大惡之人。即便是官府,也不敢輕易深入這一重世界。
他的喉嚨發幹,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朝前望去,發現前麵的張小敬步履穩健,沒有任何不適。那個人的背影輪廓模糊不清,似乎和黯淡的背景融為一體。
這位前不良帥應該沒少深入虎穴,沒少跟惡勢力做鬥爭。隻要跟隨著他,一定不會有錯。再者說,惡人與捕吏是天然的對頭,倘若自己連看一眼這裏都膽戰心驚,以後怎麽與之爭鬥?想到這裏,姚汝能重新鼓起了勇氣,攥緊拳頭,目光灼灼。
他忽然有點遺憾,張小敬若不是死囚犯的話,說不定現在是他的上司。這人雖然江湖了一點,可真能學到不少東西。
他們走了半天,眼前一亮,裏麵別有洞天,居然是一處磚石小院。院子不大,頗為整潔,院子正中灶上擱著一把漆黑藥壺,彌漫著一股藥味。一個裹著猩紅大裘的人在灶邊盤腿坐著,懷裏還抱著一隻小黃貓。
張小敬道:“葛老,別來無恙。”
大裘一動,一個蒼老的聲音從中傳來:“張老弟?我沒想到會再見到你。”語氣平淡,不是疑問,而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我也沒想到。”張小敬無意解釋。
“你這一迴來,就驚得我的賭鋪雞飛狗跳,真是虎死骨立,殺威猶存啊——你來找我,什麽事?”老人問。
大裘往下滑落,姚汝能這才發現,裏麵裹的是個瘦小幹枯的老人,他皮膚黑若墨炭,一頭鬈發,嘴唇扁厚,不是中原人士,赫然是個老昆侖奴!這昆侖奴眼神亮而兇狠,說的一口流利官話,絲毫聽不出口音。聽對話,兩人早就是舊識,不過顯然關係不會太好。
奇怪的是,張小敬在西市和祆教祠裏,都粗暴無比,到這兒麵對著真正的惡人,反而彬彬有禮。姚汝能已存了拚命的心思,可前麵兩人誰都沒有動手的意思。
張小敬道:“葛老,你還欠我一個人情。”葛老“嘖”了一聲,拍拍懷裏的貓:“欠賬還錢,殺人償命,這是老奴的為人之道。你說吧。”
張小敬掏出木牌,擲到他麵前:“這屬於一個叫龍波的龜茲人。我要知道這是哪家頒給他的,都親近過哪個姑娘,她們如今身在何處。馬上就要知道。”
葛老用枯瘦的手把木牌捏起來,端詳了一下,伸手把藥壺的蓋拈起來,敲敲壺邊。一個精悍仆人走進院子,葛老吩咐了幾句,仆人匆匆離去。
葛老注視著張小敬:“這不是萬年縣的案子吧?”張小敬亮出“靖安策平”的腰牌,晃了晃,然後又收了迴去。葛老緩緩起身,說我這裏不便給官麵上的人奉茶,你們自便吧,然後轉身進了屋。
麵對姚汝能的疑惑,張小敬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這位葛老本是海外僧祇奴,大約在神龍年間被賣入長安,先在一個姓葛的侍郎家為奴,後來被賣入青樓做仆役。尋常昆侖奴,性情憨厚溫順,頭腦不太靈光,唯有葛老是個異數。他能說會道,左右逢源,混得風生水起,很快竟說動主人將其放免,脫了奴籍。
這些年來他專為三曲青樓略人,倘若有姑娘不服管或跑了,他還管調教抓捕。久而久之,葛老憑著心狠手辣,成了平康裏最大的人販子,隱然成了坊中一霸。棚屋區就是他的天下,所有的姑娘都知道,寧惹相公,莫惱葛老。
李泌卻沒有動怒,反而長歎一口氣:“此事我並不後悔,隻是賀監位高名重,牽扯太多,我必須跟那一位坦承前因後果,以免他被動。”
“可……公子若不說,誰會知道?”
李泌搖搖頭,嗓音變得深沉:“我李泌絕不會對他說謊。”
張小敬縱馬一路疾馳,直奔平康坊而去,中途姚汝能也匆匆趕上來。
一直到這會兒,姚汝能才有機會跟張小敬講。他抵達遠來商棧後,還沒進門,就聽見旁邊馬廄裏一陣嘶鳴,緊接著就有十幾匹健馬蜂擁而出。他躲閃不及,被打頭的一匹撞翻在地,磕傷了額頭。等他爬起來亮出身份,商棧裏的夥計說他是假冒的,一來二去就打起來了,他不得不燃煙求援。
張小敬問道:“馬廄在商棧什麽位置?”
姚汝能道:“這家商棧不做零賣,所以沒有鋪麵。馬廄就在店右側,有一條斜馬道與店內相連。”
“馬廄的門當時是開著還是關著?”
姚汝能迴憶了一下:“應該是虛掩著,我記得上麵有銅鎖,但隻是掛在閂上。”
“我記得我看到兩道煙,一黑一黃,黑煙哪兒來的?何時燃起?”
姚汝能道:“驚馬衝過來之後,才起的黑煙。火頭我沒看到,但應該是從馬廄後頭燃起來的,許是馬匹踢翻了火盆吧?”
張小敬聽了嗬嗬一笑,馬廄裏堆著草料,怎麽會在附近放火盆?遠來商棧慣做牲畜買賣,不可能有這種疏忽。他欲言又止,末了還是搖搖頭,嘟囔了一句:“算了,這種事,還是讓李司丞去頭疼吧。”姚汝能心中好奇,可也不好去追問。
平康坊在萬年縣內。他們從光德坊出發,得向東一口氣跑過五個路口,前後花了將近兩刻時間,才抵達那個京城最繁盛的銷魂之處。
還未入坊,兩人已能聽見絲竹之聲隱隱傳來。靡麗曲調此起彼伏,諸色樂器齊響,雜以歌聲繚繞其間。未見其景,一番華麗繁盛的景象已浮現心中。此時方是正午,已是如此熱鬧,若是入夜時分,隻怕更勝十倍。
平康坊雖然稱坊,內裏布局卻與尋常坊內截然不同。張小敬一行從北門進入,向左一轉,前方共有北、中、南三條曲巷,三處圓月拱門分列而立,綾羅掛邊,粉簷白壁,分別繪著牡丹、桃花和柳枝。
說是曲巷,其實路麵相當寬敞,可以容兩輛雙轅輜車通行。此時車馬出入極多,車上多載有盛裝麗人,各色花冠巾帔讓人眼花繚亂,就連被車輪碾過的塵土都帶著淡淡的脂粉香氣——上元節酒宴甚多,大家都想選個體麵女伴,觀燈一遊,所以都早早來此邀約。
姚汝能搜出來的這個木牌,寫的是一曲。平康裏三巷之中,南曲、中曲皆是優妓,來往多是官宦士人、王公貴族;靠近坊牆的北曲,也叫一曲,來的多是尋常百姓、小富商人或赴京的窮舉子、選人之類,環境等而下之。從布局便看得出來:南曲多是霄台林立;中曲多是獨院別所,還有一條曲水蜿蜒其中;隻有北曲這裏分成幾十棟高高低低的彩樓,排列紛亂。三曲涇渭分明,一目了然。
張小敬站在入口處仰望一陣,對姚汝能道:“進得這裏,可不要妄動了。”姚汝能頗覺意外,他之前在西市蠻橫無忌,怎麽來這裏卻突然收斂了?張小敬指了指對街遠處一處巨宅:“你知道那頭的宅子是誰?”姚汝能搖搖頭,他是長安縣人,對東邊不是很熟。
張小敬嘿嘿一笑:“那裏原來是李衛公的宅邸,如今住的卻是右相。”
“李林甫?”年輕人心中一寒,再看那宅邸上的脊獸,陡然也多了幾分陰森氣質。一朝之重臣,居然住得離平康裏這麽近,日夜欣賞鶯紅柳綠,可也算是一樁奇聞了。
他們舉步邁入一曲,張小敬目不斜視,輕車熟路地直往前去。兩側樓上響來幾聲稀稀落落的吆喝,就再沒動靜了。姑娘們都有眼力,這兩個人步履穩健,表情嚴肅,一看就不是來玩樂的。
兩人七轉八彎,來到一曲中段。張小敬腳下一偏,轉入旁邊一處小巷內。兩側隻有些簡陋的木質棚屋,黑壓壓的連接成一片,屋隙堆滿雜物垃圾。
平康裏的街路兩側皆修有溝渠,青瓦覆上,便於排水以及衝刷路麵——除了這裏,長安城隻有六條主街有這待遇——這些溝渠都引到這條低窪巷子裏來,排入坊外水道。所以這小巷內汙水縱橫,異味不小。
姚汝能心中納罕,心想為何不去追查木牌來曆,反而來這種醃臢的地方。可看張小敬的步伐毫不遲疑,絕非臨時起意,顯然已有成算,隻得默默跟著。
張小敬走到一處棚屋前,敲了三下。一個人探頭探腦打開門,一看張小敬,像是被蠍子蜇了一下似的,下意識要關門。張小敬伸出胳膊啪地攔住門框:“別擔心,小乙,今日不是來查你的案子。”那被喚作小乙的人畏畏縮縮退後一步,不敢阻攔。
棚屋之後別有洞天,居然是一個賭鋪。這裏可真是挖空心思,外表看隻是幾間破爛棚子,裏麵卻打通成了一間頗寬敞的大通鋪,有案有席,隻是光線昏暗。
此時幾十個賭徒趴在三張高案邊上,正興高采烈地圍看三個莊家扔骰子,四周滿布銅錢。張小敬一進去,所有的視線都投向他。賭鋪裏先瞬間安靜了一下,然後人群當即炸開,一半人開始往窗外逃,另外一半往案底下鑽,還有幾隻手不忘了去劃拉錢,場麵混亂而滑稽。
一個乞頭氣勢洶洶地跑來,想看誰在鬧事。他看到張小敬站在那裏,像是看到惡鬼一般,張大了嘴巴,一時間連安撫賭徒都忘了。
“張……張頭兒?”
張小敬不動聲色道:“你跑這裏來了?”乞頭麵露愧色,不敢言語。張小敬道:“帶我去見你們囊家。”乞頭猶豫了一下,卻終究沒敢說出口。他迴身進屋,請示了一下,然後引著他們往後走去。
乞頭、囊家雲雲,都是見不得光的習語。姚汝能觀察此人行走方式,和張小敬頗為相似,估計原本也是公門中人,不知為何淪落至此。
這一片棚屋連成一片,裏麵被無數房間與土牆區隔,暗無天日,像是鑽隧道迷宮一般。行走其間,隱約還能聽到哭泣聲和悲鳴,似乎有什麽人被囚禁於此。
姚汝能心中一陣凜然,知道自己已經觸及了另外一座長安城。這座長安城見不得光,裏麵充斥著血腥與貪欲,沒有律法,也沒有道義,混亂兇殘如佛家的修羅之獄,能在這裏生存的,都是大奸大惡之人。即便是官府,也不敢輕易深入這一重世界。
他的喉嚨發幹,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朝前望去,發現前麵的張小敬步履穩健,沒有任何不適。那個人的背影輪廓模糊不清,似乎和黯淡的背景融為一體。
這位前不良帥應該沒少深入虎穴,沒少跟惡勢力做鬥爭。隻要跟隨著他,一定不會有錯。再者說,惡人與捕吏是天然的對頭,倘若自己連看一眼這裏都膽戰心驚,以後怎麽與之爭鬥?想到這裏,姚汝能重新鼓起了勇氣,攥緊拳頭,目光灼灼。
他忽然有點遺憾,張小敬若不是死囚犯的話,說不定現在是他的上司。這人雖然江湖了一點,可真能學到不少東西。
他們走了半天,眼前一亮,裏麵別有洞天,居然是一處磚石小院。院子不大,頗為整潔,院子正中灶上擱著一把漆黑藥壺,彌漫著一股藥味。一個裹著猩紅大裘的人在灶邊盤腿坐著,懷裏還抱著一隻小黃貓。
張小敬道:“葛老,別來無恙。”
大裘一動,一個蒼老的聲音從中傳來:“張老弟?我沒想到會再見到你。”語氣平淡,不是疑問,而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我也沒想到。”張小敬無意解釋。
“你這一迴來,就驚得我的賭鋪雞飛狗跳,真是虎死骨立,殺威猶存啊——你來找我,什麽事?”老人問。
大裘往下滑落,姚汝能這才發現,裏麵裹的是個瘦小幹枯的老人,他皮膚黑若墨炭,一頭鬈發,嘴唇扁厚,不是中原人士,赫然是個老昆侖奴!這昆侖奴眼神亮而兇狠,說的一口流利官話,絲毫聽不出口音。聽對話,兩人早就是舊識,不過顯然關係不會太好。
奇怪的是,張小敬在西市和祆教祠裏,都粗暴無比,到這兒麵對著真正的惡人,反而彬彬有禮。姚汝能已存了拚命的心思,可前麵兩人誰都沒有動手的意思。
張小敬道:“葛老,你還欠我一個人情。”葛老“嘖”了一聲,拍拍懷裏的貓:“欠賬還錢,殺人償命,這是老奴的為人之道。你說吧。”
張小敬掏出木牌,擲到他麵前:“這屬於一個叫龍波的龜茲人。我要知道這是哪家頒給他的,都親近過哪個姑娘,她們如今身在何處。馬上就要知道。”
葛老用枯瘦的手把木牌捏起來,端詳了一下,伸手把藥壺的蓋拈起來,敲敲壺邊。一個精悍仆人走進院子,葛老吩咐了幾句,仆人匆匆離去。
葛老注視著張小敬:“這不是萬年縣的案子吧?”張小敬亮出“靖安策平”的腰牌,晃了晃,然後又收了迴去。葛老緩緩起身,說我這裏不便給官麵上的人奉茶,你們自便吧,然後轉身進了屋。
麵對姚汝能的疑惑,張小敬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這位葛老本是海外僧祇奴,大約在神龍年間被賣入長安,先在一個姓葛的侍郎家為奴,後來被賣入青樓做仆役。尋常昆侖奴,性情憨厚溫順,頭腦不太靈光,唯有葛老是個異數。他能說會道,左右逢源,混得風生水起,很快竟說動主人將其放免,脫了奴籍。
這些年來他專為三曲青樓略人,倘若有姑娘不服管或跑了,他還管調教抓捕。久而久之,葛老憑著心狠手辣,成了平康裏最大的人販子,隱然成了坊中一霸。棚屋區就是他的天下,所有的姑娘都知道,寧惹相公,莫惱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