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光明教會的傳奇強者挺身而出,他穿著白色的衣袍,手持金色的典籍,麵容肅穆,指著空中的兩位真仙,道:“主創造一切,主掌握世間。冒犯主之威嚴者,必被禁錮!”
這兩句話,一個字比一個字的聲音更大,到了最後幾字,整個天地間似乎隻剩下了那洪大無極的語聲。世間萬物突然失去了色彩,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兩位真仙突然感到身體有如千斤之重,開始向下墜落。她們大吃一驚,沒想到對方的神術竟然如此強橫。在這個時候,她們也不藏私,立刻使出了自己的絕技。
“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黛豔長老輕聲吟誦著詩詞,柔媚的聲線在戰場上每一個光明教徒的耳邊響起。這些無畏無懼的戰士,心裏忽然情思波動,想起了在家裏等待自己的戀人和親人。
“相思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黛豔長老翩然起舞,美豔絕倫的身影,讓周圍的人為之沉醉。無數的花瓣,憑空生成,向周圍飄灑。凡是被花瓣沾到的光明教徒,身軀都會化成無數花瓣,繼續向周圍飄散。
以黛豔長老為核心,形成了一道鮮花綻放的花海。五顏六色的花瓣層層飄散,像海浪一樣向周圍疊加翻湧。短短一刹那,就有數百名光明教會的信徒化為相思花海的一部分。而花海越來越大,侵蝕同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雷羽長老默誦咒文,突然間從她的背後,伸展出一對閃爍著電光的翅膀。她雙翼一揮,立刻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霹靂,向那位聖域傳奇當頭劈下。
光明教會的傳奇強者麵容肅穆,一字一頓地吟誦道:“主創造一切,主掌握世間。凡為主犧牲者,必得永生!”
隨著他的語聲,上萬光明教徒構成的方陣,突然閃爍出耀眼的白光。所有教徒的身體,由內而外,化作白色的光霧,融入了他的體內。白色的聖光貫穿天地,籠罩著這位教廷的傳奇,熾烈如太陽。雷羽長老發出的雷霆,竟然在接近光柱時,就完全消融。
“主創造一切,主掌握世間。凡阻礙主的榮光傳播者,必遭毀滅!”
一道熾烈奪目的光柱,席卷了雷羽長老的身體。她體內的仙域,宛如在遠洋上遭遇台風的海船,瞬間支離破碎。她目光一凝,索性逆行仙元,自爆仙域。
隻見一道雷光,徑直撲向教廷的傳奇。在接近光柱時,發生了一場劇烈的爆炸。爆炸的餘光散去時,籠罩教廷傳奇的光柱,也變得黯淡無光。
然而就在下一個瞬間,空中響起縹緲的聖歌,教廷傳奇的力量開始進一步攀升。遠在異域的光明神,不惜代價投放神力,獎賞了做出卓越貢獻的信徒。
黛豔長老一聲輕歎,發動了自己的終極秘術——“姻緣線”。這秘術聽起來溫情旖旎,實際上卻是同歸於盡的自殺之術。隨著她吟誦咒文,一根紅線從虛空中浮現,將她和教廷的傳奇牢牢捆綁在一起。
教廷傳奇驚訝地發現,他體內的力量開始流失,而黛豔長老的氣勢不斷攀升,兩人的實力迅速持平。他發動光柱攻擊,卻發現黛豔長老被擊中的一刻,自己也受到了同樣的傷害。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門秘術一旦發動,同階之內,必然是同歸於盡的結局。黛豔長老和教廷傳奇,兩人的生命力同時開始迅速流逝,但無論是否攻擊對方還是治療自己,兩人的狀態始終保持一致,一起向死亡奔去。
“不!”三十息後,教廷傳奇發出了不甘的怒吼,與黛豔長老一起燃盡了體內的一切,走到生命的終點,迴歸命運的長河。
神女峰上的眾人,一起默然下拜,為兩位長老致哀。他們深深地明白,兩位長老,是為了保護他們,才與敵人同歸於盡。
--------------
秦都鹹陽
秦國以法治國,王宮大殿巍峨華貴,上設厚重穹宇,地上鋪著金磚,壁上點著上百支蠟燭。整個大殿中,散發著威嚴肅穆的氣息。
秦王正與群臣討論光明教徒禍亂四方之事。有上卿司馬錯進言道:“請伐南疆。”又有上卿李非進言道:“不如伐唐。”
秦王曰:“請聞其說。”
李非曰:“親周,善宋,出潼關,攻洛陽,並唐,控中原之地,雄視九州之內,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洛陽、中原,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南疆,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南疆,處西南之僻,有外域之亂,無大國之師,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拔一州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今攻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論其故。唐,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大國也。今五國會盟而與外域為戰,我乘其亂而背盟伐之,必失天下之望。唐自知不敵,必割其地與周、宋,與兩國並力合謀。此臣之所謂危也。不如伐南疆。”
秦王從司馬錯之策,下詔令上將軍白武安興師二十萬,克日南征。
白武安素有軍神之名,沿途村寨中的光明教徒,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兩個月內,兵鋒直抵光明教廷總部,也就是原來的鬼陰山。一戰擊敗教會信徒組成的十萬大軍,盡屠之。
三月之後,秦軍掃平了梁州境內的全部殘餘光明教會力量。而隨軍的法家門徒,則迅速建立秦國的法治體係。凡是不遵循法令,有其他信仰者,盡屠之。
吞並梁州後,秦得山川礦脈之利,辟地千裏,變得更加強大富足。而其餘四國,卻沒有增加對秦國的警惕。
...
...
這兩句話,一個字比一個字的聲音更大,到了最後幾字,整個天地間似乎隻剩下了那洪大無極的語聲。世間萬物突然失去了色彩,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兩位真仙突然感到身體有如千斤之重,開始向下墜落。她們大吃一驚,沒想到對方的神術竟然如此強橫。在這個時候,她們也不藏私,立刻使出了自己的絕技。
“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黛豔長老輕聲吟誦著詩詞,柔媚的聲線在戰場上每一個光明教徒的耳邊響起。這些無畏無懼的戰士,心裏忽然情思波動,想起了在家裏等待自己的戀人和親人。
“相思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黛豔長老翩然起舞,美豔絕倫的身影,讓周圍的人為之沉醉。無數的花瓣,憑空生成,向周圍飄灑。凡是被花瓣沾到的光明教徒,身軀都會化成無數花瓣,繼續向周圍飄散。
以黛豔長老為核心,形成了一道鮮花綻放的花海。五顏六色的花瓣層層飄散,像海浪一樣向周圍疊加翻湧。短短一刹那,就有數百名光明教會的信徒化為相思花海的一部分。而花海越來越大,侵蝕同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雷羽長老默誦咒文,突然間從她的背後,伸展出一對閃爍著電光的翅膀。她雙翼一揮,立刻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霹靂,向那位聖域傳奇當頭劈下。
光明教會的傳奇強者麵容肅穆,一字一頓地吟誦道:“主創造一切,主掌握世間。凡為主犧牲者,必得永生!”
隨著他的語聲,上萬光明教徒構成的方陣,突然閃爍出耀眼的白光。所有教徒的身體,由內而外,化作白色的光霧,融入了他的體內。白色的聖光貫穿天地,籠罩著這位教廷的傳奇,熾烈如太陽。雷羽長老發出的雷霆,竟然在接近光柱時,就完全消融。
“主創造一切,主掌握世間。凡阻礙主的榮光傳播者,必遭毀滅!”
一道熾烈奪目的光柱,席卷了雷羽長老的身體。她體內的仙域,宛如在遠洋上遭遇台風的海船,瞬間支離破碎。她目光一凝,索性逆行仙元,自爆仙域。
隻見一道雷光,徑直撲向教廷的傳奇。在接近光柱時,發生了一場劇烈的爆炸。爆炸的餘光散去時,籠罩教廷傳奇的光柱,也變得黯淡無光。
然而就在下一個瞬間,空中響起縹緲的聖歌,教廷傳奇的力量開始進一步攀升。遠在異域的光明神,不惜代價投放神力,獎賞了做出卓越貢獻的信徒。
黛豔長老一聲輕歎,發動了自己的終極秘術——“姻緣線”。這秘術聽起來溫情旖旎,實際上卻是同歸於盡的自殺之術。隨著她吟誦咒文,一根紅線從虛空中浮現,將她和教廷的傳奇牢牢捆綁在一起。
教廷傳奇驚訝地發現,他體內的力量開始流失,而黛豔長老的氣勢不斷攀升,兩人的實力迅速持平。他發動光柱攻擊,卻發現黛豔長老被擊中的一刻,自己也受到了同樣的傷害。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門秘術一旦發動,同階之內,必然是同歸於盡的結局。黛豔長老和教廷傳奇,兩人的生命力同時開始迅速流逝,但無論是否攻擊對方還是治療自己,兩人的狀態始終保持一致,一起向死亡奔去。
“不!”三十息後,教廷傳奇發出了不甘的怒吼,與黛豔長老一起燃盡了體內的一切,走到生命的終點,迴歸命運的長河。
神女峰上的眾人,一起默然下拜,為兩位長老致哀。他們深深地明白,兩位長老,是為了保護他們,才與敵人同歸於盡。
--------------
秦都鹹陽
秦國以法治國,王宮大殿巍峨華貴,上設厚重穹宇,地上鋪著金磚,壁上點著上百支蠟燭。整個大殿中,散發著威嚴肅穆的氣息。
秦王正與群臣討論光明教徒禍亂四方之事。有上卿司馬錯進言道:“請伐南疆。”又有上卿李非進言道:“不如伐唐。”
秦王曰:“請聞其說。”
李非曰:“親周,善宋,出潼關,攻洛陽,並唐,控中原之地,雄視九州之內,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洛陽、中原,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南疆,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願先從事於易。南疆,處西南之僻,有外域之亂,無大國之師,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拔一州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
“今攻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論其故。唐,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大國也。今五國會盟而與外域為戰,我乘其亂而背盟伐之,必失天下之望。唐自知不敵,必割其地與周、宋,與兩國並力合謀。此臣之所謂危也。不如伐南疆。”
秦王從司馬錯之策,下詔令上將軍白武安興師二十萬,克日南征。
白武安素有軍神之名,沿途村寨中的光明教徒,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兩個月內,兵鋒直抵光明教廷總部,也就是原來的鬼陰山。一戰擊敗教會信徒組成的十萬大軍,盡屠之。
三月之後,秦軍掃平了梁州境內的全部殘餘光明教會力量。而隨軍的法家門徒,則迅速建立秦國的法治體係。凡是不遵循法令,有其他信仰者,盡屠之。
吞並梁州後,秦得山川礦脈之利,辟地千裏,變得更加強大富足。而其餘四國,卻沒有增加對秦國的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