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可以說成功了,也可以說是失敗了,如果他是後世的一任人皇,那他就能在九鼎成形之際將人道業位寄托於九鼎之上,不僅可以使九鼎一躍成為一件可以守護人族的後天至寶,也可以徹底斬斷自己與人道業位的枷鎖,重新踏上大道正途,但他偏偏是人道選擇的最後一位五帝!人道要圓滿,必須有三皇五帝出世鎮壓人道氣運,大禹原本以為自己在舍棄人道業位的同時也會被人道舍棄五帝之位,但沒想到在大禹以人道業位成就九鼎之時,天降功德將九鼎演化出九州結界,於人族有大功,人道便在這時將五帝果位給了大禹。如果大禹此時有伏羲或烈山氏那樣先以一己之力成就混元境,不,或者說哪怕大禹此時是一個自己修煉成功的重天境,人道五帝果位便不會對大禹有那種絕對控製作用,大禹也將成為第一個徹底掌控五帝之位的大帝,但偏偏大禹此時為了斬斷人道業位已經元氣大傷,修為重新跌落到了大羅境,此時五帝道果直接占據了主動,將大禹的修為直接提到了重天境頂峰,最終大禹為自己套下了一個更加牢固的人道枷鎖。
大禹一時間心如死灰,他想不到到頭來自己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無所獲,不,他還是為後世人皇打開了這個枷鎖,但他自己,卻要永遠陷入這個枷鎖之中永世不得超脫了。大禹的道心險些失衡,但他終究是一代大帝,天意弄人啊!雖然自己沒有擺脫這人道枷鎖,但讓人道枷鎖至此之後在人族共主中消亡也算是自己對後代的一個交代了。大禹心中不斷的安慰著自己,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重新放到人族之事,大力發展人族實力,才總算慢慢走出了陰影。
大禹在位連同舜帝統治的話足足有一萬元會,是五帝中統治人族時間最長的一位共主,而他的功績當的起這份權利。洪荒所有人都知道,人道當有三皇五帝出世後圓滿,大禹便是最後一位大帝,那人道圓滿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所有修士都饒有興趣的注意著這件事情,人族乃是洪荒霸主,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整個洪荒局勢的變化,所以洪荒修士自然對這極其關注。而人族自己也是一陣茫然,人族一直以來的統治方式便是選取人族共主之位統治人族,難道日後還會有什麽變化嗎?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迎接這種變化,隻能被動的承受著,不過他們也知道,隻要人族抱有足夠的實力,那足以迎接一切變數的發生!
終究還是到了大禹證道的時候了,但大禹早就得到了五帝道果,所以祭天儀式相對簡單。但大禹依舊還是選擇封禪泰山,因為人族未來的道路還不確定,他隻能按照以往的慣例來選擇人族共主,他因此而選擇了人族大賢益來繼承人族共主之位。就在大禹宣布禪位於伯益,駕龍過去火雲洞之時,忽然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三皇五帝齊聚與泰山之上,六大聖人和洪荒各大勢力的大神通者也在一旁觀禮,此時以往高高在上的聖人卻不是主角,重天境大神通者隻是一些路人,而大羅境大能更是連來這裏的資格都沒有!
三皇五帝齊聚,祭出各自的聖皇道果,使得人道圓滿,氣運大增,竟然在這一時間隱隱有淩駕於天道之上的趨勢,散發出人定勝天的意念!不過天道早在龍鳳量劫時便已圓滿,再經過億萬年的成長,天道的力量層次依然遠遠地高於人道,所以那一股人道意念輕易的便被天道鎮壓下來。剛剛還渾圓一體的人道頓時化為無數股氣運分散於整個洪荒各地,這些便是開始了靈智並實行人道的種族。其中尤其是以人族占據的人道氣運最大,幾乎占了整個人道的八成,而人族盟友們也都跟著喝湯,聯合起來占據了人族氣運的三成,這就是人族依靠各大盟友在洪荒中崛起的弊端!這些盟友在日後勢必要與人族內部勢力搶奪人族氣運資源了,可以想象雙方的爭執必定是一個漫長而尖銳的問題。
伯益,嬴姓,名益,又名大費,是高陽帝顓頊的苗裔。益善於畜牧和狩獵,助禹治水有功,就連大禹也曾經說過:“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當地地勢低窪的特點,教給民眾種植稻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因此,當禹在平定洪水後,帝舜賞賜伯益以皂遊,還將自己家族的女子許配給伯益。此後,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擔任虞官,掌管山澤,繁育鳥獸。伯益還發明了鑿井技術,為人族用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曾告誡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慮事周全。不要違背法則、製度,不要過度遊樂享受,不要違背規律去追求百姓的稱譽,不要違反民意而滿足自己的欲望。治國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廢,謙虛會受到益處,自滿能導致失敗,要選賢任能、除奸去邪。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麵,伯益亦表現出遠見卓識。舜時,三苗族離心離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議,要恩威並舉,德武相濟。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議,撤退軍隊,實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終於歸順。
從伯益的生平來看,伯益是一個比較符合人族之意的人族共主,如果放在以往,即使成就不了三皇五帝一般的偉業,但也是一個合格的人族共主。但此時,卻發生了一個變數,又或許是天數,那就是大禹的兒子啟,對人族共主之位起了窺覷之心。
“怎麽樣,你下了決心了嗎?你乃是天命之人,此時又恰逢人族億萬年不遇的變局,如果你在此時奪取人族政權還是具有很大希望的,你父親的威名未散,而伯益的威望也沒有建立,早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時機了!”啟神色變幻的聽著眼前之人的蠱惑,這是一個東夷部落之人,當初在大禹治水之時便投靠了自己,以往由於隻是沉默寡言,一頭埋心苦修並不引起啟的注意,但沒想到在大禹禪位之後此人一改前貌,四處上竄亂跳的蠱惑自己走上武力奪取人族政權之事。啟不是傻子,他自然看出此人不懷好意,但啟無論如何推演天機,都發現這是一條極有可能成功的道路,而且所花費的代價和危險都極小,對於從小與人族大軍接觸的啟來說實在是算不上什麽。
真的要走上這一條道路嗎?啟的心中不斷地掙紮,而且越來越接近於某個答案,正如此人所說,次是人族處於億萬年來未曾遭遇過的變局,那伯益隻不過是人族眾人無可奈何之下才走的一條老路罷了,難道那些人族高層沒發現,現在的部落製度和人族共主製度已經越來越阻礙人族的發展了嗎?或許自己是人族未來製度的開創者?啟被自己的野心嚇了一跳,但很快又燃起了熊熊的野心之火,或許真的可以一試。
;
大禹一時間心如死灰,他想不到到頭來自己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無所獲,不,他還是為後世人皇打開了這個枷鎖,但他自己,卻要永遠陷入這個枷鎖之中永世不得超脫了。大禹的道心險些失衡,但他終究是一代大帝,天意弄人啊!雖然自己沒有擺脫這人道枷鎖,但讓人道枷鎖至此之後在人族共主中消亡也算是自己對後代的一個交代了。大禹心中不斷的安慰著自己,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重新放到人族之事,大力發展人族實力,才總算慢慢走出了陰影。
大禹在位連同舜帝統治的話足足有一萬元會,是五帝中統治人族時間最長的一位共主,而他的功績當的起這份權利。洪荒所有人都知道,人道當有三皇五帝出世後圓滿,大禹便是最後一位大帝,那人道圓滿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所有修士都饒有興趣的注意著這件事情,人族乃是洪荒霸主,它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整個洪荒局勢的變化,所以洪荒修士自然對這極其關注。而人族自己也是一陣茫然,人族一直以來的統治方式便是選取人族共主之位統治人族,難道日後還會有什麽變化嗎?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迎接這種變化,隻能被動的承受著,不過他們也知道,隻要人族抱有足夠的實力,那足以迎接一切變數的發生!
終究還是到了大禹證道的時候了,但大禹早就得到了五帝道果,所以祭天儀式相對簡單。但大禹依舊還是選擇封禪泰山,因為人族未來的道路還不確定,他隻能按照以往的慣例來選擇人族共主,他因此而選擇了人族大賢益來繼承人族共主之位。就在大禹宣布禪位於伯益,駕龍過去火雲洞之時,忽然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三皇五帝齊聚與泰山之上,六大聖人和洪荒各大勢力的大神通者也在一旁觀禮,此時以往高高在上的聖人卻不是主角,重天境大神通者隻是一些路人,而大羅境大能更是連來這裏的資格都沒有!
三皇五帝齊聚,祭出各自的聖皇道果,使得人道圓滿,氣運大增,竟然在這一時間隱隱有淩駕於天道之上的趨勢,散發出人定勝天的意念!不過天道早在龍鳳量劫時便已圓滿,再經過億萬年的成長,天道的力量層次依然遠遠地高於人道,所以那一股人道意念輕易的便被天道鎮壓下來。剛剛還渾圓一體的人道頓時化為無數股氣運分散於整個洪荒各地,這些便是開始了靈智並實行人道的種族。其中尤其是以人族占據的人道氣運最大,幾乎占了整個人道的八成,而人族盟友們也都跟著喝湯,聯合起來占據了人族氣運的三成,這就是人族依靠各大盟友在洪荒中崛起的弊端!這些盟友在日後勢必要與人族內部勢力搶奪人族氣運資源了,可以想象雙方的爭執必定是一個漫長而尖銳的問題。
伯益,嬴姓,名益,又名大費,是高陽帝顓頊的苗裔。益善於畜牧和狩獵,助禹治水有功,就連大禹也曾經說過:“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當地地勢低窪的特點,教給民眾種植稻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因此,當禹在平定洪水後,帝舜賞賜伯益以皂遊,還將自己家族的女子許配給伯益。此後,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擔任虞官,掌管山澤,繁育鳥獸。伯益還發明了鑿井技術,為人族用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曾告誡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慮事周全。不要違背法則、製度,不要過度遊樂享受,不要違背規律去追求百姓的稱譽,不要違反民意而滿足自己的欲望。治國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廢,謙虛會受到益處,自滿能導致失敗,要選賢任能、除奸去邪。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麵,伯益亦表現出遠見卓識。舜時,三苗族離心離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議,要恩威並舉,德武相濟。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議,撤退軍隊,實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終於歸順。
從伯益的生平來看,伯益是一個比較符合人族之意的人族共主,如果放在以往,即使成就不了三皇五帝一般的偉業,但也是一個合格的人族共主。但此時,卻發生了一個變數,又或許是天數,那就是大禹的兒子啟,對人族共主之位起了窺覷之心。
“怎麽樣,你下了決心了嗎?你乃是天命之人,此時又恰逢人族億萬年不遇的變局,如果你在此時奪取人族政權還是具有很大希望的,你父親的威名未散,而伯益的威望也沒有建立,早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時機了!”啟神色變幻的聽著眼前之人的蠱惑,這是一個東夷部落之人,當初在大禹治水之時便投靠了自己,以往由於隻是沉默寡言,一頭埋心苦修並不引起啟的注意,但沒想到在大禹禪位之後此人一改前貌,四處上竄亂跳的蠱惑自己走上武力奪取人族政權之事。啟不是傻子,他自然看出此人不懷好意,但啟無論如何推演天機,都發現這是一條極有可能成功的道路,而且所花費的代價和危險都極小,對於從小與人族大軍接觸的啟來說實在是算不上什麽。
真的要走上這一條道路嗎?啟的心中不斷地掙紮,而且越來越接近於某個答案,正如此人所說,次是人族處於億萬年來未曾遭遇過的變局,那伯益隻不過是人族眾人無可奈何之下才走的一條老路罷了,難道那些人族高層沒發現,現在的部落製度和人族共主製度已經越來越阻礙人族的發展了嗎?或許自己是人族未來製度的開創者?啟被自己的野心嚇了一跳,但很快又燃起了熊熊的野心之火,或許真的可以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