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裏的新寵妃們如雨後春筍,一個接一個地跳進了官眷們的視線。。。
然而京城裏流傳的最厲害的笑話,卻不是全皇後被楊郡夫人氣病。
反倒是一首四言詩。
連王清河在楚州城都聽到了京城傳聞,匆匆給季青辰寫信,勸她不要鋒芒太露: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誤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李太白用來譏諷楊貴妃姐妹的諷諫名詩,臨安城滿大街的官私酒樓子都在唱。
如今官家趙端寧最寵愛的除了賈似道這個男寵,更出風頭的是季青辰這個沒公開的情婦了。
季青辰迴信表示,這首詩她已經是聽到耳朵都要爛了。
“樓相公聽說了這些可如何是好”
王清河在信中的焦慮溢於言表。
“姐姐忘了,我和他已經和離了。”
季青辰沒覺得她現在還需要對樓雲的麵子負責。
她更關心自己的小命。
“妖婦誤國”
她偶爾換了裝,坐車出門時,都能聽到酒樓上傳來憤青書生醉後的咆哮,“不得好死”
“狐媚惑主,罪在不赦”
罵完之後就是書生撥劍砍桌椅的劈柴聲,還有樓上樓下一片哄然叫好聲。
接著、此類的詩詞彈唱了起來,混雜在男子耍酒瘋嚎哭的行為藝術裏:
“官家,切切不可聽信婦人之言”
而她小心地躲在了車簾後,看到路邊茶館裏到處都是拍桌罵妖婦的書生。
她總算體會到了肖撫寧告夫欺君時的群眾壓力。
她不就是勸了幾句,讓趙端寧不要馬上滅金國嗎
至於這樣咒她
據說,現在之所以還沒有學子們聯合到皇城門外去叩闕,逼著英明的皇帝趕緊勒死妖婦,實在是因為陳文昌是她的老相好,把幾個串聯鬧事的刺頭都勸服了下去。
再者,她在太倉書院、船廠、工坊也製定了新的考勤製度。
以朝廷趕工建船為名義,如果有學子和管事們缺課、缺工、缺勤一律扣五倍的工資。
“下迴。不要在朝堂上說這些話了。”
那天下朝的時候,樓雲就使了個內侍和她遞了話。
追求者賈似道倒是沒提醒她,隻是通過仇夫人送給了她一套和田玉首飾,以資鼓勵。
虧她那時還覺得她辦得挺隱晦。
她一個女官怎麽敢在政事堂的大佬們麵前議論政事
尤其是趙端寧自己也被臣下鼓動得激動萬分。
那天。政事堂裏幾個老大人聯合了各自的門生舊吏,在朝堂上集體上言北伐。
大朝會上的升朝官有二三百人,唿拉拉一大半人在垂拱殿前跪了出來。
他們痛哭流涕要趙端寧馬上北伐,為靖康之變裏的宋徽宗和宋欽宗報仇。
那郡情激奮的情形看在眼裏,再想想京城裏的百姓說起這件事也是同樣的咬牙切齒。
她就明白了當初南宋怎麽會傻到先滅了金國。
然後自己被蒙古滅了。
二帝畢竟是自己的祖宗。群臣又跪在了眼前哭諫,趙端寧很正常地激動得站了起來,
他在禦台上走來走去,擰著眉,漲紅了臉。
他嘴裏叨叨著,全是“共滅金國,共滅金國”。
要不是太子才六歲,他還真像是又要禦駕親征去找死的模樣。
於是,她提醒著內侍大檔,應該依規矩地長喚一聲:
“靜”
朝堂上雖然還是很吵。趙端寧卻總算想著自己是個皇帝不是個熱血青年了。
他坐迴了龍座上。
她早有準備,馬上很低調很規矩地拿起了賈似道的奏表,在禦台上念了起來。
她覺得這人不懂打戰,卻太懂得怎麽爭權奪利。
賈似道很清楚金國可以留著慢慢利用。
“北虜能滅否,能也。北虜能滅而絕之否不能也。”
“北虜之害,自商周、秦漢以來未嚐絕矣。昔周幽王敗於西戎,秦始帝征於匈奴其後五胡之亂,到本朝之契丹、女真”
消滅了金國,接下來又是誰呢
宰生不如宰熟。
賈似道這篇奏表寫得確實是有理有據,馬上就給朝上君臣潑了一盆冰水。
她事後在趙端寧懷疑的眼光下賭咒發誓,她絕對沒有別的意思。
那一天為什麽先讀了王世強的奏表
不是因為他反對北伐。
那是因為王副相的奏表是從明州送來的,被壓了一天,本應該就是他的先上場。
為什麽中間拿了樓相公的奏表
那也不是因為他反對北伐。
而是因為為樓相公他年輕。他的順序不能搶在甘老大人、陸老大人的前麵。
至於為什麽最後讀賈似道的奏表,接著就是七八個奏章都是賈似道一黨的小人反對北伐。
這絕不是為了徹底打斷大臣們鼓動北伐的節奏。
“國夫人以為朕耳聾眼瞎嗎”
趙端寧大怒起來,拍桌子咆哮。
她才羞愧地承認,賈大人給她好處了。
他送了她不少厚禮。
官家不是傻瓜,當時在場的升朝官們也不是傻瓜。
樓雲因為要去處理明州城遷族的事,過兩日就離開了京城去江西。
她一個人上班後,那“平明騎馬入宮門”的古詩就開始流傳了起來。
官家沒答應馬上北伐,完全就是受了婦人所惑
男寵已經不新鮮了
就在好事者開始把她和賈似道聯想起來,一起大罵的時候,她這幾天也正在琢磨著怎麽找賈似道商量一下她的出場費。
仇夫人給她送各種首飾禮物,全都是為賈似道轉送的。
她沒有收,卻也沒有拒絕。
賈似道沒有訂親,沒有妾室,她還調查了他也沒有私下養孌童。
更重要,他眼下掌握的皇城司,也就掌握了京城裏的鹽運河道。
她少不了和他打交道。
所以,她隻是在成套的首飾裏取了一隻釵或是一對耳環,以示禮節與謝意,然後把餘下的首飾退了迴去,說是轉贈給賈大人的兩位妹妹。
她倒要看看賈似道到底想怎麽樣。
樓雲知道不知道這件事她無所謂,反正她從楚州迴京城前,就讓陳文昌轉達了她的意思:
她和樓雲將來如何,她再想幾個月就給他個迴話。
她也不可能拖著樓相公的大好青春。
但趙端寧的態度很奇怪。
她老實把她收到的一盒子零碎首飾給他看了。
他明顯呆了呆。
要不是她已經判斷出趙端寧對男色真沒有喜好,她還真以為她和趙端寧搶人了。
官家隻是失笑著歎了口氣。
“國夫人也要出嫁了。何必如此著急呢”
他揮一揮手,讓她抱著盒子退下去了。
她一出延和殿,就知道上當了。
賈似道和她接近,這並不是趙端寧的旨意。
...q
然而京城裏流傳的最厲害的笑話,卻不是全皇後被楊郡夫人氣病。
反倒是一首四言詩。
連王清河在楚州城都聽到了京城傳聞,匆匆給季青辰寫信,勸她不要鋒芒太露: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誤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李太白用來譏諷楊貴妃姐妹的諷諫名詩,臨安城滿大街的官私酒樓子都在唱。
如今官家趙端寧最寵愛的除了賈似道這個男寵,更出風頭的是季青辰這個沒公開的情婦了。
季青辰迴信表示,這首詩她已經是聽到耳朵都要爛了。
“樓相公聽說了這些可如何是好”
王清河在信中的焦慮溢於言表。
“姐姐忘了,我和他已經和離了。”
季青辰沒覺得她現在還需要對樓雲的麵子負責。
她更關心自己的小命。
“妖婦誤國”
她偶爾換了裝,坐車出門時,都能聽到酒樓上傳來憤青書生醉後的咆哮,“不得好死”
“狐媚惑主,罪在不赦”
罵完之後就是書生撥劍砍桌椅的劈柴聲,還有樓上樓下一片哄然叫好聲。
接著、此類的詩詞彈唱了起來,混雜在男子耍酒瘋嚎哭的行為藝術裏:
“官家,切切不可聽信婦人之言”
而她小心地躲在了車簾後,看到路邊茶館裏到處都是拍桌罵妖婦的書生。
她總算體會到了肖撫寧告夫欺君時的群眾壓力。
她不就是勸了幾句,讓趙端寧不要馬上滅金國嗎
至於這樣咒她
據說,現在之所以還沒有學子們聯合到皇城門外去叩闕,逼著英明的皇帝趕緊勒死妖婦,實在是因為陳文昌是她的老相好,把幾個串聯鬧事的刺頭都勸服了下去。
再者,她在太倉書院、船廠、工坊也製定了新的考勤製度。
以朝廷趕工建船為名義,如果有學子和管事們缺課、缺工、缺勤一律扣五倍的工資。
“下迴。不要在朝堂上說這些話了。”
那天下朝的時候,樓雲就使了個內侍和她遞了話。
追求者賈似道倒是沒提醒她,隻是通過仇夫人送給了她一套和田玉首飾,以資鼓勵。
虧她那時還覺得她辦得挺隱晦。
她一個女官怎麽敢在政事堂的大佬們麵前議論政事
尤其是趙端寧自己也被臣下鼓動得激動萬分。
那天。政事堂裏幾個老大人聯合了各自的門生舊吏,在朝堂上集體上言北伐。
大朝會上的升朝官有二三百人,唿拉拉一大半人在垂拱殿前跪了出來。
他們痛哭流涕要趙端寧馬上北伐,為靖康之變裏的宋徽宗和宋欽宗報仇。
那郡情激奮的情形看在眼裏,再想想京城裏的百姓說起這件事也是同樣的咬牙切齒。
她就明白了當初南宋怎麽會傻到先滅了金國。
然後自己被蒙古滅了。
二帝畢竟是自己的祖宗。群臣又跪在了眼前哭諫,趙端寧很正常地激動得站了起來,
他在禦台上走來走去,擰著眉,漲紅了臉。
他嘴裏叨叨著,全是“共滅金國,共滅金國”。
要不是太子才六歲,他還真像是又要禦駕親征去找死的模樣。
於是,她提醒著內侍大檔,應該依規矩地長喚一聲:
“靜”
朝堂上雖然還是很吵。趙端寧卻總算想著自己是個皇帝不是個熱血青年了。
他坐迴了龍座上。
她早有準備,馬上很低調很規矩地拿起了賈似道的奏表,在禦台上念了起來。
她覺得這人不懂打戰,卻太懂得怎麽爭權奪利。
賈似道很清楚金國可以留著慢慢利用。
“北虜能滅否,能也。北虜能滅而絕之否不能也。”
“北虜之害,自商周、秦漢以來未嚐絕矣。昔周幽王敗於西戎,秦始帝征於匈奴其後五胡之亂,到本朝之契丹、女真”
消滅了金國,接下來又是誰呢
宰生不如宰熟。
賈似道這篇奏表寫得確實是有理有據,馬上就給朝上君臣潑了一盆冰水。
她事後在趙端寧懷疑的眼光下賭咒發誓,她絕對沒有別的意思。
那一天為什麽先讀了王世強的奏表
不是因為他反對北伐。
那是因為王副相的奏表是從明州送來的,被壓了一天,本應該就是他的先上場。
為什麽中間拿了樓相公的奏表
那也不是因為他反對北伐。
而是因為為樓相公他年輕。他的順序不能搶在甘老大人、陸老大人的前麵。
至於為什麽最後讀賈似道的奏表,接著就是七八個奏章都是賈似道一黨的小人反對北伐。
這絕不是為了徹底打斷大臣們鼓動北伐的節奏。
“國夫人以為朕耳聾眼瞎嗎”
趙端寧大怒起來,拍桌子咆哮。
她才羞愧地承認,賈大人給她好處了。
他送了她不少厚禮。
官家不是傻瓜,當時在場的升朝官們也不是傻瓜。
樓雲因為要去處理明州城遷族的事,過兩日就離開了京城去江西。
她一個人上班後,那“平明騎馬入宮門”的古詩就開始流傳了起來。
官家沒答應馬上北伐,完全就是受了婦人所惑
男寵已經不新鮮了
就在好事者開始把她和賈似道聯想起來,一起大罵的時候,她這幾天也正在琢磨著怎麽找賈似道商量一下她的出場費。
仇夫人給她送各種首飾禮物,全都是為賈似道轉送的。
她沒有收,卻也沒有拒絕。
賈似道沒有訂親,沒有妾室,她還調查了他也沒有私下養孌童。
更重要,他眼下掌握的皇城司,也就掌握了京城裏的鹽運河道。
她少不了和他打交道。
所以,她隻是在成套的首飾裏取了一隻釵或是一對耳環,以示禮節與謝意,然後把餘下的首飾退了迴去,說是轉贈給賈大人的兩位妹妹。
她倒要看看賈似道到底想怎麽樣。
樓雲知道不知道這件事她無所謂,反正她從楚州迴京城前,就讓陳文昌轉達了她的意思:
她和樓雲將來如何,她再想幾個月就給他個迴話。
她也不可能拖著樓相公的大好青春。
但趙端寧的態度很奇怪。
她老實把她收到的一盒子零碎首飾給他看了。
他明顯呆了呆。
要不是她已經判斷出趙端寧對男色真沒有喜好,她還真以為她和趙端寧搶人了。
官家隻是失笑著歎了口氣。
“國夫人也要出嫁了。何必如此著急呢”
他揮一揮手,讓她抱著盒子退下去了。
她一出延和殿,就知道上當了。
賈似道和她接近,這並不是趙端寧的旨意。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