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子老婆子冤枉我怎麽敢讓三郎去外頭找扶桑女人老婆子巴不得他聽大娘子的話,趕緊娶了許家姑娘。老婆子在家裏把他們倆的庚貼都寫好了。就等著大娘子一發話,順順利利地讓他們辦親事”
她四腳並用,爬到了廊前,雙臂伸到了廊上。
藏起來的粗金鐲子滴溜溜地滾出一個,到了瘦精精的腕口上,
“大娘子你放心,那起子扶桑人都是蠻夷,他們知道什麽三媒六聘,知道什麽天作之合大娘子,三郎他就是年輕兒,嘴饞得貓似的。東家嚐個鮮,西家試個味兒的。可他從不在坊裏胡來,他那心裏就隻有許姑娘一個人,他哪裏還敢有別人”
咣的一聲,她在屋裏,一掌掃翻了手邊的鬆露飲。
白瓷敞口小碗飛起砸到了格門上。
沒有喝完的半盞鬆子露濺在竹紙糊成的紙門上,青白一片,淌了下來
院子裏一時死寂,連院門邊倚著的綠油傘子都啪地一聲,倒了下來。
正偷看動靜的黃七郎,也連忙把腦袋縮了迴來。
李先生連忙拉著他,從院門口退開了幾步,壓低了聲音,對他小聲道:
“大東主,依您看,王綱首如今是個什麽章程。他剛才還闖進坊裏,到大娘子麵前逼生逼死地要娶平妻,如今怎麽就轉了性情,讓你過來求和了”
他和黃七郎,也是近十年的老交情了。
黃七郎一邊豎耳聽著裏麵的動靜,一邊壓著嗓子,道:
“剛才他去了太宰府裏一趟”
他當然不會說船隊裏傳來了不妙的消息,但王世強現在的困境,畢竟還不是因為陳家這一樁,
“你知道扶桑太宰府掌管所有與外國相關的事情,沒料到咱們一打聽,他們竟然半點不知道扶桑國主差遣式部丞送國書給樓大人的事。太宰府的主官不也是平氏的族人我就猜著,他們扶桑京城裏的那位安德小國主一定出大事了。所以根本顧不上通知他們。你們坊主也是一定知道的,隻瞞著我們呢”
李先生心中一震,知道果然被他猜中。
這可不是件小事。
黃七郎嘴裏的安德國主,當然也就是現在扶桑平安京城裏的安德小天皇。
這個三歲的孩子,是關白攝政平大相國平清盛的外孫。
他將女兒平德子立為皇後,產下皇子,再逼迫上任天皇退位,扶外孫安德登基。
而正是有了皇後女兒,有了這個三歲的小傀儡,平清盛才能在為上任天皇平定叛亂之後,連續受封內大臣、攝政大臣,關白大臣。
甚至,在逼迫上任天皇退位出家當和尚後,他還以小國主外祖父的名份受封為太上皇,繼續操縱扶桑國政,延續近二十年的平家天下。
同樣,近二十年來日漸擴大的宋日貿易,也是由平清盛一力主導。
要知道,他在進入京城掌權之前,正是在九州島島官居太宰府主官。
而按扶桑國的官製,九州島太宰府就是管轄外交和對外貿易的政府部門,也就是說平家是靠著海外貿易發跡的。
以往他李定文雖然家有藏書,不忘故土,還能教三個女兒識字。
李家比那些南坊坊民,比起那些快把祖宗都忘記的蠻子們不可同日而語。但他本來也根本沒功夫關心這些扶桑的國政內情。
養活三個女兒,讓她們沒病沒痛平安長大,已經夠讓他辛苦的了。
然而大娘子建坊後,首先要求全體坊民必須學漢字,會珠算才能在坊裏領差事糊口。
接著,每年季風停歇,商船不來的淡季,坊學裏還會要求所有的坊民,不論男女老少,都要把本年度裏自己職務範圍內的差事全都寫下來。
然後,他們還要按坊學的題目,寫生意總結。
大娘子把這些叫工作記錄,二郎把這些小總結稱為策論。
他李定文一開始不習慣,但他畢竟是坊裏的大帳房,不得不首先做表率。
他得把大娘子發下來的題目,比如試述唐坊糧食解決方法、簡評平清盛主持拓寬瀨戶內海對唐坊生意的影響之類的認真寫上一迴。
而且,他還要比照著自己做大帳房做生意的經驗,出幾個題目,供坊學裏使用選擇。
比如他就出過比較江浙海船與福建海船船型之異同,以此說明唐坊港口的管理改進,以唐坊建坊為例,說明平氏集團主持扶桑國政期間對宋日貿易的態度變化這類的題目。
雖然題目羅嗦了些,但因為和唐坊生意的實務關係更密切,所以頗受大娘子的青眼。
在坊學裏,它們也經常被拿來做策論範本,連在宋商們手中都流傳極廣。
這當然也是他心中極為得意的事跡。
所以,日積月累,他如今已經很清楚,安德小國主的政權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
他自問自己的策論裏,最得宋商們認同的一句話是:
沒有從宋日貿易中積累的龐大財力和軍力,就沒有扶桑的二十年平家天下。
至於如今,平清盛一直病重,安德小國主到底還能不能坐穩國主之位,大娘子自有她自己的渠道知道扶桑內地的消息。
唐坊雖然在扶桑也是外人,但比起宋商,卻是這裏的地頭蛇。
黃七郎瞧出李先生雖然神色鎮定,卻也並不知道這裏麵的玄虛,心中有些焦慮。
他也是江浙綱首之一,當然明白她把這些消息在坊裏隱瞞得越緊,越是表示扶桑的內亂不是以往的小零碎,小叛亂。
說不定,國主之位就要換人來做。
“天下除平氏族人外,都不是人。”
他也聽說過這樣的狂言,偶爾說起,總是會在宋商們裏惹起一陣大笑。
雖然宋日貿易越做越大,雖然在平氏族人眼裏,這天下就是扶桑四島,和大宋無關。
天下人當然就是他們扶桑人。
但見慣了興衰沉浮的宋商們,對民心向背都分外在意,所以在幾年前就有了心理準備:
不知道什麽時候,把天下人都不當人看的平家天下就要結束。
這當然會影響宋商們的生意。
今日王世強進坊時,本來還打算用季老三的生死,還有唐坊急需的糧食、海船來和她談判。
他本來以為,這樣拖上幾天後,娶平妻的事情未必就定不下來。
如此一來,當然就讓福建的陳家空手而迴。
現在,他人已經急趕迴五十裏外的船隊報信,他當然是擔心樓雲不清楚扶桑國的內情,糊裏糊塗攪了進去,後果卻是江浙海商們來承擔。
她四腳並用,爬到了廊前,雙臂伸到了廊上。
藏起來的粗金鐲子滴溜溜地滾出一個,到了瘦精精的腕口上,
“大娘子你放心,那起子扶桑人都是蠻夷,他們知道什麽三媒六聘,知道什麽天作之合大娘子,三郎他就是年輕兒,嘴饞得貓似的。東家嚐個鮮,西家試個味兒的。可他從不在坊裏胡來,他那心裏就隻有許姑娘一個人,他哪裏還敢有別人”
咣的一聲,她在屋裏,一掌掃翻了手邊的鬆露飲。
白瓷敞口小碗飛起砸到了格門上。
沒有喝完的半盞鬆子露濺在竹紙糊成的紙門上,青白一片,淌了下來
院子裏一時死寂,連院門邊倚著的綠油傘子都啪地一聲,倒了下來。
正偷看動靜的黃七郎,也連忙把腦袋縮了迴來。
李先生連忙拉著他,從院門口退開了幾步,壓低了聲音,對他小聲道:
“大東主,依您看,王綱首如今是個什麽章程。他剛才還闖進坊裏,到大娘子麵前逼生逼死地要娶平妻,如今怎麽就轉了性情,讓你過來求和了”
他和黃七郎,也是近十年的老交情了。
黃七郎一邊豎耳聽著裏麵的動靜,一邊壓著嗓子,道:
“剛才他去了太宰府裏一趟”
他當然不會說船隊裏傳來了不妙的消息,但王世強現在的困境,畢竟還不是因為陳家這一樁,
“你知道扶桑太宰府掌管所有與外國相關的事情,沒料到咱們一打聽,他們竟然半點不知道扶桑國主差遣式部丞送國書給樓大人的事。太宰府的主官不也是平氏的族人我就猜著,他們扶桑京城裏的那位安德小國主一定出大事了。所以根本顧不上通知他們。你們坊主也是一定知道的,隻瞞著我們呢”
李先生心中一震,知道果然被他猜中。
這可不是件小事。
黃七郎嘴裏的安德國主,當然也就是現在扶桑平安京城裏的安德小天皇。
這個三歲的孩子,是關白攝政平大相國平清盛的外孫。
他將女兒平德子立為皇後,產下皇子,再逼迫上任天皇退位,扶外孫安德登基。
而正是有了皇後女兒,有了這個三歲的小傀儡,平清盛才能在為上任天皇平定叛亂之後,連續受封內大臣、攝政大臣,關白大臣。
甚至,在逼迫上任天皇退位出家當和尚後,他還以小國主外祖父的名份受封為太上皇,繼續操縱扶桑國政,延續近二十年的平家天下。
同樣,近二十年來日漸擴大的宋日貿易,也是由平清盛一力主導。
要知道,他在進入京城掌權之前,正是在九州島島官居太宰府主官。
而按扶桑國的官製,九州島太宰府就是管轄外交和對外貿易的政府部門,也就是說平家是靠著海外貿易發跡的。
以往他李定文雖然家有藏書,不忘故土,還能教三個女兒識字。
李家比那些南坊坊民,比起那些快把祖宗都忘記的蠻子們不可同日而語。但他本來也根本沒功夫關心這些扶桑的國政內情。
養活三個女兒,讓她們沒病沒痛平安長大,已經夠讓他辛苦的了。
然而大娘子建坊後,首先要求全體坊民必須學漢字,會珠算才能在坊裏領差事糊口。
接著,每年季風停歇,商船不來的淡季,坊學裏還會要求所有的坊民,不論男女老少,都要把本年度裏自己職務範圍內的差事全都寫下來。
然後,他們還要按坊學的題目,寫生意總結。
大娘子把這些叫工作記錄,二郎把這些小總結稱為策論。
他李定文一開始不習慣,但他畢竟是坊裏的大帳房,不得不首先做表率。
他得把大娘子發下來的題目,比如試述唐坊糧食解決方法、簡評平清盛主持拓寬瀨戶內海對唐坊生意的影響之類的認真寫上一迴。
而且,他還要比照著自己做大帳房做生意的經驗,出幾個題目,供坊學裏使用選擇。
比如他就出過比較江浙海船與福建海船船型之異同,以此說明唐坊港口的管理改進,以唐坊建坊為例,說明平氏集團主持扶桑國政期間對宋日貿易的態度變化這類的題目。
雖然題目羅嗦了些,但因為和唐坊生意的實務關係更密切,所以頗受大娘子的青眼。
在坊學裏,它們也經常被拿來做策論範本,連在宋商們手中都流傳極廣。
這當然也是他心中極為得意的事跡。
所以,日積月累,他如今已經很清楚,安德小國主的政權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
他自問自己的策論裏,最得宋商們認同的一句話是:
沒有從宋日貿易中積累的龐大財力和軍力,就沒有扶桑的二十年平家天下。
至於如今,平清盛一直病重,安德小國主到底還能不能坐穩國主之位,大娘子自有她自己的渠道知道扶桑內地的消息。
唐坊雖然在扶桑也是外人,但比起宋商,卻是這裏的地頭蛇。
黃七郎瞧出李先生雖然神色鎮定,卻也並不知道這裏麵的玄虛,心中有些焦慮。
他也是江浙綱首之一,當然明白她把這些消息在坊裏隱瞞得越緊,越是表示扶桑的內亂不是以往的小零碎,小叛亂。
說不定,國主之位就要換人來做。
“天下除平氏族人外,都不是人。”
他也聽說過這樣的狂言,偶爾說起,總是會在宋商們裏惹起一陣大笑。
雖然宋日貿易越做越大,雖然在平氏族人眼裏,這天下就是扶桑四島,和大宋無關。
天下人當然就是他們扶桑人。
但見慣了興衰沉浮的宋商們,對民心向背都分外在意,所以在幾年前就有了心理準備:
不知道什麽時候,把天下人都不當人看的平家天下就要結束。
這當然會影響宋商們的生意。
今日王世強進坊時,本來還打算用季老三的生死,還有唐坊急需的糧食、海船來和她談判。
他本來以為,這樣拖上幾天後,娶平妻的事情未必就定不下來。
如此一來,當然就讓福建的陳家空手而迴。
現在,他人已經急趕迴五十裏外的船隊報信,他當然是擔心樓雲不清楚扶桑國的內情,糊裏糊塗攪了進去,後果卻是江浙海商們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