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子。”
季媽媽走了進來,額頭上用草汁抹畫的避邪圖符間,是眉下幽深的一雙老眼,
“請用。”
她用六角紅漆小茶盤捧著,呈給了季青辰一盞露飲
白瓷圓口單刻絲的小敞碗裏,熱氣彌漫,看上去是一碗碧綠露飲,茶盤中還擱著一隻小白瓷勺子並勺墊。
小蕊娘中午偷吃了小點心,因為惡客上門卻還沒有吃飯。
她咽著口水,果然引來了季媽媽皺眉的一瞥。
她笑嘻嘻地瞅著季媽媽,並不怕她額頭上的碧綠驅邪符。
她反倒知道,季媽媽在後麵一定還給她也準備了一碗,待會兒可以填填肚子。
她還記得,汪媽媽以前也經常給兩個雙胎兒子在額頭上畫這樣的避邪符。季媽媽和汪媽媽果然和坊裏的傳言裏一樣,都是南九州島出身的村民。
當年,汪媽媽因為犯神的大罪被驅趕出了村子,淒涼地帶著兩個剛出生的雙胞兒子逃到了沼澤小漁村。
後來,她為了給丈夫報仇,一不做二不休,向養子季三哥哭訴。
她自願引路,如此才有了季三哥南下。
他在南九州劫掠一百多座小村,帶了上萬人口迴了唐坊,他還把那一帶原本是宗主一族的汪氏殺了個一幹二淨。
汪氏,是數百年前為了躲避中原五胡亂華戰亂,離開中土的中原家族。
他們帶著部曲、奴口,造船渡海到扶桑。
除了遷進內地和扶桑人同化的一部人族人們,汪氏留在南九州島沿岸的宗族世代傳承。
他們自稱為魏晉時代的山東高門大族。
而南九州島,那一多百座中土遺民小村裏的居民和汪氏也是關係密切。
他們世世代代也口耳相傳,承認自己的祖先多半都是汪氏的部曲、奴口。所以這幾百年來,他們一直都習慣向汪氏納供,奉汪氏為宗主。
而季媽媽既不是宗主一族,也不是部曲奴口,她卻是那些村子裏,世代相傳擁有上百奴口的大巫祝。
清香霧繞的茶飲被季青辰端在手中,似茶似藥。
攪拌著時清香四溢。
汪婆子在瓜棚底下,一口大氣地不敢喘,她知道近半年多來,大娘子多了一個古怪的愛好:
她喜歡親自磨出鬆子讓季媽媽去熬製,說是鬆子露清心消火,讓她心平和氣。
自打姐弟三人分家時那一次大吵後,她必是要天天飲一盞的。
否則遲早會被親弟弟氣死
季媽媽一言不發的身影便又退迴到了角門裏,她飲了半盞鬆子露,看向了躲起來的汪婆子,道:
“汪媽媽也來吃一盞”
她連忙從瓜棚下探出頭來,陪笑應道著:
“老婆子不吃,大娘子吃,老婆子馬上出來侍候大娘子。”
七手八腳扒開了藤蔓,走到了廊邊,她一把推開了攔著她的小蕊娘。
她正要繼續撒潑嚎啕,屋裏的季青辰也並不多言,端著瓷盞瞥她一眼,笑道:
“媽媽,你們家寶兒如今倒是閑得很。”
汪豔芬一驚,剛擠出來的淚水頓時收了迴去。
她心中驚疑不定,已經到了嘴邊的哭罵,也變成了畏縮的陪笑。
她不自覺地吞了一口口水,才道:
“那小畜生是個混帳,三郎不在他連路都不知道走了。飯也不吃地隻想著三郎。大娘子放心,老婆子我剛才就給了他兩個大掌巴子,管叫他以後老老實實,不讓大娘子煩心”
“不煩心,寶兒畢竟不是旁人。他是媽媽你的兒子,又是三郎從小看大的,也算是我從小看大的。我記得他如此也有十三歲了看著就是機靈的模樣,三郎給他安排了差事沒有自家人還是要另眼相看才好。”
汪婆子寡-婦帶大兩個雙胞孩子,自然艱辛。
兒子就是她心頭的肉,命裏的根,被人一誇不由得就開心了起來。她又巴不得和季青辰拉家常,說說兩家裏的老交情,她笑道:
“大娘子誇讚。我這當娘的看著,這小畜生機靈倒是不敢說,總算也有聽話的好處。到底是三郎拉扯大的,摔摔打打的,一直跟在三郎的屁股後麵討食吃。我說一句他還要反嘴,和我扯著嗓子嚷嚷,三郎眼睛一瞪,他就老實得和猴似的。他如今也跟著三郎做事。三郎曆練著他,讓他管著河道上的五十條板船,學著替西坊的商人卸貨呢。”
季青辰笑了起來,又抿了一口鬆子露,臉色更是平緩了,才道:
“耽誤他了。依我說,讓他先做個小管事,打理幾本和宋商們相關的帳目才好就怕媽媽你舍不得那孩子累著。”
汪豔芬向來是知道,大娘子不好惹的。
所以打從進這院子,她心裏全都是小心翼翼的提防,但這些年來,她自問,大娘子對汪家實在也是沒有半點虧待,經常也有順理成章的格外照顧。
不論是讓她做媒婆,幫著打理坊務,還是給她兩個兒子的衣食,都是往好的拿。
當初她當寺奴時,嘴裏手上省下來的,除了兩個弟弟,餘下就是分給了汪家和李家。
又因為她汪豔芬是寡-婦,所以開坊後,坊裏第一座公屋板房是分給汪家的,第一條公租板船是分給汪家的,第一個當河鋪麵也是汪家的。
現在她提出讓汪寶兒換個差事,她這做娘哪裏能不願意
讓寶兒花力氣教訓坊裏小子們,打理五十條板船,還是讓他用腦子和宋商打交道,打理鋪子的帳目,將來做個三郎身邊的大管事。
那當然是完全不一樣的能耐。
“全靠大娘子的照顧。”
她笑得合不攏嘴,
“替坊裏做事哪裏有什麽辛苦寶兒那小畜生別的不說,從小也是跟著三郎和外頭商人打交道的,在坊學裏識字也是最快的”
“既如此,我手上的鋪子裏,倒是有小管事的空缺。”
“是,全看大娘子的安排。”
她雖然意外,卻連忙應著,雙眼笑得眯了起來。
她心裏已經開始盤算,尋思大娘子手上的私家鋪子,哪一間可以讓她的小寶兒去學著打理
來她嫁出去時,也好順順利利交到三郎手上來,
大娘子到底還是偏疼自己的親弟弟
“大宋泉州港的分棧點裏,蕊娘她二叔最近身體不好。他捎信來說,想迴坊裏養病。媽媽,依我看,讓寶兒去泉州做上三四年,將來當然是獨當一麵的大帳房。有他幫著三郎,媽媽你也就可以清清靜靜地享福了。”
季媽媽走了進來,額頭上用草汁抹畫的避邪圖符間,是眉下幽深的一雙老眼,
“請用。”
她用六角紅漆小茶盤捧著,呈給了季青辰一盞露飲
白瓷圓口單刻絲的小敞碗裏,熱氣彌漫,看上去是一碗碧綠露飲,茶盤中還擱著一隻小白瓷勺子並勺墊。
小蕊娘中午偷吃了小點心,因為惡客上門卻還沒有吃飯。
她咽著口水,果然引來了季媽媽皺眉的一瞥。
她笑嘻嘻地瞅著季媽媽,並不怕她額頭上的碧綠驅邪符。
她反倒知道,季媽媽在後麵一定還給她也準備了一碗,待會兒可以填填肚子。
她還記得,汪媽媽以前也經常給兩個雙胎兒子在額頭上畫這樣的避邪符。季媽媽和汪媽媽果然和坊裏的傳言裏一樣,都是南九州島出身的村民。
當年,汪媽媽因為犯神的大罪被驅趕出了村子,淒涼地帶著兩個剛出生的雙胞兒子逃到了沼澤小漁村。
後來,她為了給丈夫報仇,一不做二不休,向養子季三哥哭訴。
她自願引路,如此才有了季三哥南下。
他在南九州劫掠一百多座小村,帶了上萬人口迴了唐坊,他還把那一帶原本是宗主一族的汪氏殺了個一幹二淨。
汪氏,是數百年前為了躲避中原五胡亂華戰亂,離開中土的中原家族。
他們帶著部曲、奴口,造船渡海到扶桑。
除了遷進內地和扶桑人同化的一部人族人們,汪氏留在南九州島沿岸的宗族世代傳承。
他們自稱為魏晉時代的山東高門大族。
而南九州島,那一多百座中土遺民小村裏的居民和汪氏也是關係密切。
他們世世代代也口耳相傳,承認自己的祖先多半都是汪氏的部曲、奴口。所以這幾百年來,他們一直都習慣向汪氏納供,奉汪氏為宗主。
而季媽媽既不是宗主一族,也不是部曲奴口,她卻是那些村子裏,世代相傳擁有上百奴口的大巫祝。
清香霧繞的茶飲被季青辰端在手中,似茶似藥。
攪拌著時清香四溢。
汪婆子在瓜棚底下,一口大氣地不敢喘,她知道近半年多來,大娘子多了一個古怪的愛好:
她喜歡親自磨出鬆子讓季媽媽去熬製,說是鬆子露清心消火,讓她心平和氣。
自打姐弟三人分家時那一次大吵後,她必是要天天飲一盞的。
否則遲早會被親弟弟氣死
季媽媽一言不發的身影便又退迴到了角門裏,她飲了半盞鬆子露,看向了躲起來的汪婆子,道:
“汪媽媽也來吃一盞”
她連忙從瓜棚下探出頭來,陪笑應道著:
“老婆子不吃,大娘子吃,老婆子馬上出來侍候大娘子。”
七手八腳扒開了藤蔓,走到了廊邊,她一把推開了攔著她的小蕊娘。
她正要繼續撒潑嚎啕,屋裏的季青辰也並不多言,端著瓷盞瞥她一眼,笑道:
“媽媽,你們家寶兒如今倒是閑得很。”
汪豔芬一驚,剛擠出來的淚水頓時收了迴去。
她心中驚疑不定,已經到了嘴邊的哭罵,也變成了畏縮的陪笑。
她不自覺地吞了一口口水,才道:
“那小畜生是個混帳,三郎不在他連路都不知道走了。飯也不吃地隻想著三郎。大娘子放心,老婆子我剛才就給了他兩個大掌巴子,管叫他以後老老實實,不讓大娘子煩心”
“不煩心,寶兒畢竟不是旁人。他是媽媽你的兒子,又是三郎從小看大的,也算是我從小看大的。我記得他如此也有十三歲了看著就是機靈的模樣,三郎給他安排了差事沒有自家人還是要另眼相看才好。”
汪婆子寡-婦帶大兩個雙胞孩子,自然艱辛。
兒子就是她心頭的肉,命裏的根,被人一誇不由得就開心了起來。她又巴不得和季青辰拉家常,說說兩家裏的老交情,她笑道:
“大娘子誇讚。我這當娘的看著,這小畜生機靈倒是不敢說,總算也有聽話的好處。到底是三郎拉扯大的,摔摔打打的,一直跟在三郎的屁股後麵討食吃。我說一句他還要反嘴,和我扯著嗓子嚷嚷,三郎眼睛一瞪,他就老實得和猴似的。他如今也跟著三郎做事。三郎曆練著他,讓他管著河道上的五十條板船,學著替西坊的商人卸貨呢。”
季青辰笑了起來,又抿了一口鬆子露,臉色更是平緩了,才道:
“耽誤他了。依我說,讓他先做個小管事,打理幾本和宋商們相關的帳目才好就怕媽媽你舍不得那孩子累著。”
汪豔芬向來是知道,大娘子不好惹的。
所以打從進這院子,她心裏全都是小心翼翼的提防,但這些年來,她自問,大娘子對汪家實在也是沒有半點虧待,經常也有順理成章的格外照顧。
不論是讓她做媒婆,幫著打理坊務,還是給她兩個兒子的衣食,都是往好的拿。
當初她當寺奴時,嘴裏手上省下來的,除了兩個弟弟,餘下就是分給了汪家和李家。
又因為她汪豔芬是寡-婦,所以開坊後,坊裏第一座公屋板房是分給汪家的,第一條公租板船是分給汪家的,第一個當河鋪麵也是汪家的。
現在她提出讓汪寶兒換個差事,她這做娘哪裏能不願意
讓寶兒花力氣教訓坊裏小子們,打理五十條板船,還是讓他用腦子和宋商打交道,打理鋪子的帳目,將來做個三郎身邊的大管事。
那當然是完全不一樣的能耐。
“全靠大娘子的照顧。”
她笑得合不攏嘴,
“替坊裏做事哪裏有什麽辛苦寶兒那小畜生別的不說,從小也是跟著三郎和外頭商人打交道的,在坊學裏識字也是最快的”
“既如此,我手上的鋪子裏,倒是有小管事的空缺。”
“是,全看大娘子的安排。”
她雖然意外,卻連忙應著,雙眼笑得眯了起來。
她心裏已經開始盤算,尋思大娘子手上的私家鋪子,哪一間可以讓她的小寶兒去學著打理
來她嫁出去時,也好順順利利交到三郎手上來,
大娘子到底還是偏疼自己的親弟弟
“大宋泉州港的分棧點裏,蕊娘她二叔最近身體不好。他捎信來說,想迴坊裏養病。媽媽,依我看,讓寶兒去泉州做上三四年,將來當然是獨當一麵的大帳房。有他幫著三郎,媽媽你也就可以清清靜靜地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