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章微微一笑,說道:“要不要再試一試?”沈青剛、韓山虎四人臉上變色,尤其是韓山虎,他原本以為合四人之力,或可與蘇遠章一較高下,誰知拆不兩招,立即落敗,尚且摔得周身重傷,哪還敢再稍停留,流水價般踉蹌掏逃出洞外,取道下山,上了大船,張帆布離島。
蘇遠章望著愈漸遠去的船影,歎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區區寶藏,又怎比得上生命珍貴?”羅逍聽不懂其中道理,說道:“幸好蘇伯伯打發他們走了,否則不知會帶來多少麻煩。”蘇遠章緩緩道:“走了還會再來,看來金銀島從此將永無寧日。”羅逍疑道:“有那麽嚴重?”蘇遠章道:“恐怕比這還嚴重百倍!聞訊到島上尋寶的人將絡繹不絕,而且人數會越來越多。”沉吟了一會,說道:“不行,我得去趟中原,查清楚到底是誰造的謠,否則金銀島浩劫在即了!”鶯鶯拉住他的手,不依道:“爺爺,你剛迴來怎麽又要走了?”蘇遠章歎了口氣,道:“爺爺何嚐不想在島上多住時日,安安靜靜過日子,況且還有爺爺的乖孫女陪著?隻是……如今江湖動蕩不安,真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去犯人家,人家未必就不會來犯你,等那大批尋寶之士踏上岸來,掘地三尺,好好一座金銀島不免變成荒野。”羅逍在金銀島上住了不少時日,島上風景優美,奇樹異卉,應有盡有,堪稱人間仙境,如果金銀島真的毀於一旦,豈不可惜?聽後不覺點頭稱是。鶯鶯說道:“才不管他們呢,他們尋他們的寶,與我們何幹?我們盡管過自己的平靜日子,這叫做和尚道士,各走各的道。”蘇你遠章嗬嗬笑道:“你還小,有許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鶯鶯一撇嘴:“淨說人家小,人家又不是小孩了。”蘇遠章捋須笑道:“好好好,乖孫女不小啦,是時候該嫁人啦。”鶯鶯臉上一紅,望著羅逍,又轉過頭,說道:“我才不要嫁人呢。”蘇遠章道:“孫女大了不嫁人怎地?”鶯鶯心中突突快跳,說道:“我要……我要陪著爺爺。”蘇遠章道:“爺爺年紀大了,一把老骨頭,倒是你,是該找個好人家嫁了吧,要不然……要不然我有何麵目去見你的爹娘?”想起愛子與兒媳婦英年早逝,白發人送黑發人,悲從中來,閃出淚來,兩眼濕潤。鶯鶯見他又提起爹娘,又心情大慟,轉過話題,問:“爺爺,剛才你這麽一掌將他們四個震倒的是什麽功夫,我以前怎麽沒見你使過?”蘇遠章道:“這就是我此次閉關之任務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練成了這大乘心經。”鶯鶯道:“大乘心經?那是什麽功夫?”她不知大乘心經曾在江湖中引起過一陣轟動,所以聽了也不怎麽以為奇。蘇遠章:“那是天底下最厲害的武功……”轉念一想:“可不要讓鶯鶯也與大乘心經有什麽幹聯。”找了個借口,說道:“這武功說起來有些不如何光彩,還是不提的好。”鶯鶯嘴一努,道:“又來吞吞吐吐,說話說一半留一半,老愛吊人家胃口。”蘇遠章任由她撒氣,心道:“鶯鶯啊,爺爺不想你牽涉到大乘心經的爭爭鬥,陷入武林中的是是非非之中,或許你以後也不會懂得爺爺這番苦心。”轉頭對羅逍道:“逍兒,你的傷已經痊愈,也是時候該迴去啦,咱們明天就走。”羅逍一愣,說道:“我真的也要走嗎?”蘇遠章奇道:“怎麽,這會兒又舍不得了,來的時候你念念不忘的可是早日找到你的爹娘,難怪,島上風景優美,寧靜致遠,老夫也想在這裏終老呢,嗬嗬。”羅逍想的卻是另一番心思,問道:“那鶯鶯一起去嗎?”蘇遠章道:“外麵的世界太過險惡,鶯鶯還是留在島上的好。”鶯鶯道:“爺爺,我也要去,我要去看看外麵的花花世界是什麽樣子。”蘇遠章臉色一沉,說道:“不成!外麵有什麽好,還不如島上清淨快活。”鶯鶯久居孤島,對外麵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見這次爺爺又不允她出去,心中一急,說道:“你們都走了,萬一他們再來怎麽辦?”蘇遠章道:“這個不用擔心,這些人半年之內還不敢貿然到島上來,爺爺爭取快去快迴,不讓你擔心就是。”
次日一早,蘇遠章與羅逍收拾好包袱,離岸登船,鶯鶯送到船上來,依依不舍,兩行淚水撲漱漱流下,蘇遠章擦去她臉上淚水,說道:“傻孩子,別哭啦,爺爺又不是不迴來,不哭不哭。”鶯鶯聽了更是哭了起來,過了良久,互道珍重,最後對羅逍道:“羅大哥,再見。”眼眶一紅,險些掉下淚來。羅逍呆呆望著她,見她輕哭一場,累淚痕未幹,梨花帶雨,楚楚動人,癡癡地道:“再見,再見,我們真的還能再見麽?”鶯鶯茫然低頭,也不知竟今日一別,是否還能再見麵,正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如果再見無期,那麽自己活著還有什麽樂趣?想到這裏,真想跳上船去隨他們一起走。蘇遠章解開纜繩,說道:“傻丫頭,快迴去吧,好好照顧自己。”張起風帆,小船漸離島岸,鶯鶯望著船中爺爺、羅逍,滿眼淚花,揮手作別,直到船影漸小,漸小,最後消失,仍不舍離去,坐在岸邊一塊大島礁上望著小船離去的方向,呆呆出神。羅逍站在船頭望著鶯鶯的身影愈漸模糊,心煩意亂,短短兩個月,他與鶯鶯已經產生情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密無間,這時卻要分開,直如生離死別一般,羅逍心中確有千般不舍,萬般依依,但隨著小船漸漸駛向海中,鶯鶯的身影逐漸變得淡了,淡了,最後消失不見,羅逍兀自還呆呆出神,蘇遠章出來叫了幾次,才恍然驚醒,迴入艙中。
小船行於大海之中,雲天茫茫,映日紅霞,時而幾隻鷗鳥飛掠而過,但此中光景,羅逍無心觀望,腦中隻是鶯鶯的身影,柔情蜜意填於心間,又充塞離愁別恨之意,在海上漂了悠悠數日竟是渾然不覺,仿佛還停留在與鶯鶯離別那日一般。
這日吃過午飯,蘇遠章看看羅盤,接著轉舵向左,朝東南方而行,羅逍一看風向,此時東風正勁,不用轉舵,張滿風帆,船便會極速西行,不知蘇伯伯為何要轉舵,而且方向也不對,問道:“蘇伯伯,為什麽要往南行?”蘇遠章道:“你有所不知,從金銀島出來,一直往西而行,是到不了中原的。”羅逍奇道:“金銀島在大陸之東,從金銀島向西而行,怎地到不了中原?”蘇遠章道:“這道理原也不錯,但是你見過山路九轉,水流十八彎麽?”羅逍道:“遊覽形勝之地,蜿蜒悠長之水,大都曲曲折折,怎麽,難道在如此遼闊的海上航行還要轉彎曲行?”蘇遠章點頭道:“不錯,這片海域之中形勢極為複雜,船上所攜羅盤等方向儀器不知為何,俱都失靈,如果還按著原來的方向行駛,船就會漸漸偏離航道,等到駛出這片海域,羅盤又恢複作用,才發覺已經偏離了航道,那時已經行了上千裏,到了不知名的蠻夷之地了。”羅逍睜大了眼睛,道:“有這樣的怪事?”蘇遠章道:“偏離幾千裏還算慶幸,有的甚至在海中迷失方向,要麽活活餓死,要麽陰溝翻船,葬身魚腹,也是時有發生。從金銀島出來,須經六轉十二繞,才能安全到達大陸。”羅逍伸伸舌頭,才發現在海中航行竟是如此繁複,又是如此麻煩,稍有不慎,舟覆人亡,最是是兇險不過,問了到了哪裏該如何走法,蘇遠章一邊講解一邊不住地轉舵改向,羅逍一一記在心裏,發現每轉一次都要萬般小,小心,稍有不慎,轉得不對,或是轉得不是恰到時機,便會偏離航道,迷失方向,暗暗稱奇,說道:“原來竟還要這樣走法,那韓山虎、沈青剛他們是怎麽闖到島上去的呢?”蘇遠章搖頭道:“這我也不知道了,或許是陰差陽錯,偶然間闖到了島上來,那也不一定。”羅逍想著轉舵之難,誤打誤撞闖到金銀島上來,那要何等的機緣巧合才能達到,不僅暗暗讚歎。船又飄行兩日,終於到岸,這一帶是蘇州地界,甚是熱鬧,到附近市集采買一應物品,在客棧裏吃飽飯,匆匆趕路,到得黃昏,看見一家客店,羅逍正想上前要房,蘇遠章拉住說道:“天還未黑,再趕一會路罷。”羅逍隻好依言趕路。
兩人取道向西,道路卻越走越是荒涼,直到天黑,眼前黑壓壓全是林木,卻原來到了一處山麓,蘇遠章和羅逍正要繞道而行,突然看見曠野之中一堆篝火熊熊燃燒,顏色藍中發綠,在山間曠野之中更是顯詭異,膽子小的人還以為是鬼火妖魔在作祟,蘇遠章拉了羅逍漸漸走近,才看清楚是有人在此聚會,他不想偷聽他人*,正想離開,突聽一個老婦人說道:“你既已知罪,更有何話說?”火堆前跪著一個披頭散發的男子,磕頭如搗蒜,連道:“弟子知罪,罪該萬死,金花婆婆處置弟子便是。”蘇遠章一凜:“怎地金花婆婆在這裏?那麽這些人必是五毒教的了,與會之人有十多個,可不知是清門戶還是整肅教規,瞧瞧再說。”拉了羅逍在右首草叢中伏下,輕撥草葉,從葉隙中望去,隻見金花婆婆雙目緊閉,盤腿坐在火堆前,歎了口氣,說道:“咱們教眾大舉北上,正是要辦妥此事,若果你一個人就這麽輕易地把他殺了,那還要我們前來何用?”蘇遠章暗道:“五毒教老巢在南疆,極少在江湖中走動,這次大舉前來,不知所為何來,他們要殺的“他”又會是誰?能讓五毒教傾巢而出的對頭功力自是不凡,那會是誰?可不曾聞說什麽人與五毒教有重大糾葛。”那男子又連連磕頭道:“弟子於滄海謝過金花婆婆不殺之恩。”金花婆婆哼道:“你高興什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我且問你,你此次出來,是否曾與師妹霍靈兒有過私情,以致誤了大事?”於滄海臉上汗珠滾滾,他知教中教規極嚴,是以雖和霍靈兒交好,始終掩人耳目,不想金花婆婆已經發現,見她責備,全身發抖,顫聲道:“弟子知道錯了,以後絕對不敢了,於滄海是死是活,但憑婆婆吩咐,隻求能饒了靈兒,讓我做什麽都可以。”金花婆婆微睜雙目,緊緊*視著他,笑道:“倒是個多情的種兒。”手掌一揚,遞出一物,迅速納入於滄海口中,她出手實是快速之際,其餘各人還沒看清是怎麽迴事,那東西已經到了於滄海口中,手法之快,連蘇遠章看了也不禁暗暗喝彩,於滄海咳嗽幾下,將那物吞進肚中,卻是一顆藥丸,隻見金花婆婆冷冷道:“你已經服下了本教最厲害的毒藥“九九逍遙散”,福氣不小,恭喜恭喜。”於滄海聽後大駭,渾身簌簌發抖,像泄氣皮球一股腦癱坐地下,惶道:“你!你還是一刀殺了我罷,省得活活受這等罪。”九九逍遙散是五毒教中最厲害不過的劇毒,中毒之人不便立即便死,開始奇痛難耐,最後全身上下有如蛇咬、蟻噬、蟲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直至九九八十一天,中毒者才因劇痛難熬,亂抓亂撓,將身上血肉一塊一塊地撕爛,抓下,直到全身潰爛而死,有的最後將全身皮肉抓爛,見到腹內的五髒六腑,最是慘不忍睹,偏生又一時死不了,這種慘狀,看的人已經不忍直視,何況受害之人?更是痛不欲生。金花婆婆哼道:“急什麽,要死還不容易麽,隻要你規規矩矩的,又怎麽會催發毒性?”於滄海喜道:“教主肯賜解藥?”金花婆婆道:“隻要服教主命令,每年端午毒蛇大會,教主自會親賜解藥。”於滄海喜極磕頭道:“謝教主、婆婆大恩,教主一聲令下,於滄海無有不遵。”
蘇遠章望著愈漸遠去的船影,歎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區區寶藏,又怎比得上生命珍貴?”羅逍聽不懂其中道理,說道:“幸好蘇伯伯打發他們走了,否則不知會帶來多少麻煩。”蘇遠章緩緩道:“走了還會再來,看來金銀島從此將永無寧日。”羅逍疑道:“有那麽嚴重?”蘇遠章道:“恐怕比這還嚴重百倍!聞訊到島上尋寶的人將絡繹不絕,而且人數會越來越多。”沉吟了一會,說道:“不行,我得去趟中原,查清楚到底是誰造的謠,否則金銀島浩劫在即了!”鶯鶯拉住他的手,不依道:“爺爺,你剛迴來怎麽又要走了?”蘇遠章歎了口氣,道:“爺爺何嚐不想在島上多住時日,安安靜靜過日子,況且還有爺爺的乖孫女陪著?隻是……如今江湖動蕩不安,真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去犯人家,人家未必就不會來犯你,等那大批尋寶之士踏上岸來,掘地三尺,好好一座金銀島不免變成荒野。”羅逍在金銀島上住了不少時日,島上風景優美,奇樹異卉,應有盡有,堪稱人間仙境,如果金銀島真的毀於一旦,豈不可惜?聽後不覺點頭稱是。鶯鶯說道:“才不管他們呢,他們尋他們的寶,與我們何幹?我們盡管過自己的平靜日子,這叫做和尚道士,各走各的道。”蘇你遠章嗬嗬笑道:“你還小,有許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鶯鶯一撇嘴:“淨說人家小,人家又不是小孩了。”蘇遠章捋須笑道:“好好好,乖孫女不小啦,是時候該嫁人啦。”鶯鶯臉上一紅,望著羅逍,又轉過頭,說道:“我才不要嫁人呢。”蘇遠章道:“孫女大了不嫁人怎地?”鶯鶯心中突突快跳,說道:“我要……我要陪著爺爺。”蘇遠章道:“爺爺年紀大了,一把老骨頭,倒是你,是該找個好人家嫁了吧,要不然……要不然我有何麵目去見你的爹娘?”想起愛子與兒媳婦英年早逝,白發人送黑發人,悲從中來,閃出淚來,兩眼濕潤。鶯鶯見他又提起爹娘,又心情大慟,轉過話題,問:“爺爺,剛才你這麽一掌將他們四個震倒的是什麽功夫,我以前怎麽沒見你使過?”蘇遠章道:“這就是我此次閉關之任務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練成了這大乘心經。”鶯鶯道:“大乘心經?那是什麽功夫?”她不知大乘心經曾在江湖中引起過一陣轟動,所以聽了也不怎麽以為奇。蘇遠章:“那是天底下最厲害的武功……”轉念一想:“可不要讓鶯鶯也與大乘心經有什麽幹聯。”找了個借口,說道:“這武功說起來有些不如何光彩,還是不提的好。”鶯鶯嘴一努,道:“又來吞吞吐吐,說話說一半留一半,老愛吊人家胃口。”蘇遠章任由她撒氣,心道:“鶯鶯啊,爺爺不想你牽涉到大乘心經的爭爭鬥,陷入武林中的是是非非之中,或許你以後也不會懂得爺爺這番苦心。”轉頭對羅逍道:“逍兒,你的傷已經痊愈,也是時候該迴去啦,咱們明天就走。”羅逍一愣,說道:“我真的也要走嗎?”蘇遠章奇道:“怎麽,這會兒又舍不得了,來的時候你念念不忘的可是早日找到你的爹娘,難怪,島上風景優美,寧靜致遠,老夫也想在這裏終老呢,嗬嗬。”羅逍想的卻是另一番心思,問道:“那鶯鶯一起去嗎?”蘇遠章道:“外麵的世界太過險惡,鶯鶯還是留在島上的好。”鶯鶯道:“爺爺,我也要去,我要去看看外麵的花花世界是什麽樣子。”蘇遠章臉色一沉,說道:“不成!外麵有什麽好,還不如島上清淨快活。”鶯鶯久居孤島,對外麵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見這次爺爺又不允她出去,心中一急,說道:“你們都走了,萬一他們再來怎麽辦?”蘇遠章道:“這個不用擔心,這些人半年之內還不敢貿然到島上來,爺爺爭取快去快迴,不讓你擔心就是。”
次日一早,蘇遠章與羅逍收拾好包袱,離岸登船,鶯鶯送到船上來,依依不舍,兩行淚水撲漱漱流下,蘇遠章擦去她臉上淚水,說道:“傻孩子,別哭啦,爺爺又不是不迴來,不哭不哭。”鶯鶯聽了更是哭了起來,過了良久,互道珍重,最後對羅逍道:“羅大哥,再見。”眼眶一紅,險些掉下淚來。羅逍呆呆望著她,見她輕哭一場,累淚痕未幹,梨花帶雨,楚楚動人,癡癡地道:“再見,再見,我們真的還能再見麽?”鶯鶯茫然低頭,也不知竟今日一別,是否還能再見麵,正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如果再見無期,那麽自己活著還有什麽樂趣?想到這裏,真想跳上船去隨他們一起走。蘇遠章解開纜繩,說道:“傻丫頭,快迴去吧,好好照顧自己。”張起風帆,小船漸離島岸,鶯鶯望著船中爺爺、羅逍,滿眼淚花,揮手作別,直到船影漸小,漸小,最後消失,仍不舍離去,坐在岸邊一塊大島礁上望著小船離去的方向,呆呆出神。羅逍站在船頭望著鶯鶯的身影愈漸模糊,心煩意亂,短短兩個月,他與鶯鶯已經產生情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密無間,這時卻要分開,直如生離死別一般,羅逍心中確有千般不舍,萬般依依,但隨著小船漸漸駛向海中,鶯鶯的身影逐漸變得淡了,淡了,最後消失不見,羅逍兀自還呆呆出神,蘇遠章出來叫了幾次,才恍然驚醒,迴入艙中。
小船行於大海之中,雲天茫茫,映日紅霞,時而幾隻鷗鳥飛掠而過,但此中光景,羅逍無心觀望,腦中隻是鶯鶯的身影,柔情蜜意填於心間,又充塞離愁別恨之意,在海上漂了悠悠數日竟是渾然不覺,仿佛還停留在與鶯鶯離別那日一般。
這日吃過午飯,蘇遠章看看羅盤,接著轉舵向左,朝東南方而行,羅逍一看風向,此時東風正勁,不用轉舵,張滿風帆,船便會極速西行,不知蘇伯伯為何要轉舵,而且方向也不對,問道:“蘇伯伯,為什麽要往南行?”蘇遠章道:“你有所不知,從金銀島出來,一直往西而行,是到不了中原的。”羅逍奇道:“金銀島在大陸之東,從金銀島向西而行,怎地到不了中原?”蘇遠章道:“這道理原也不錯,但是你見過山路九轉,水流十八彎麽?”羅逍道:“遊覽形勝之地,蜿蜒悠長之水,大都曲曲折折,怎麽,難道在如此遼闊的海上航行還要轉彎曲行?”蘇遠章點頭道:“不錯,這片海域之中形勢極為複雜,船上所攜羅盤等方向儀器不知為何,俱都失靈,如果還按著原來的方向行駛,船就會漸漸偏離航道,等到駛出這片海域,羅盤又恢複作用,才發覺已經偏離了航道,那時已經行了上千裏,到了不知名的蠻夷之地了。”羅逍睜大了眼睛,道:“有這樣的怪事?”蘇遠章道:“偏離幾千裏還算慶幸,有的甚至在海中迷失方向,要麽活活餓死,要麽陰溝翻船,葬身魚腹,也是時有發生。從金銀島出來,須經六轉十二繞,才能安全到達大陸。”羅逍伸伸舌頭,才發現在海中航行竟是如此繁複,又是如此麻煩,稍有不慎,舟覆人亡,最是是兇險不過,問了到了哪裏該如何走法,蘇遠章一邊講解一邊不住地轉舵改向,羅逍一一記在心裏,發現每轉一次都要萬般小,小心,稍有不慎,轉得不對,或是轉得不是恰到時機,便會偏離航道,迷失方向,暗暗稱奇,說道:“原來竟還要這樣走法,那韓山虎、沈青剛他們是怎麽闖到島上去的呢?”蘇遠章搖頭道:“這我也不知道了,或許是陰差陽錯,偶然間闖到了島上來,那也不一定。”羅逍想著轉舵之難,誤打誤撞闖到金銀島上來,那要何等的機緣巧合才能達到,不僅暗暗讚歎。船又飄行兩日,終於到岸,這一帶是蘇州地界,甚是熱鬧,到附近市集采買一應物品,在客棧裏吃飽飯,匆匆趕路,到得黃昏,看見一家客店,羅逍正想上前要房,蘇遠章拉住說道:“天還未黑,再趕一會路罷。”羅逍隻好依言趕路。
兩人取道向西,道路卻越走越是荒涼,直到天黑,眼前黑壓壓全是林木,卻原來到了一處山麓,蘇遠章和羅逍正要繞道而行,突然看見曠野之中一堆篝火熊熊燃燒,顏色藍中發綠,在山間曠野之中更是顯詭異,膽子小的人還以為是鬼火妖魔在作祟,蘇遠章拉了羅逍漸漸走近,才看清楚是有人在此聚會,他不想偷聽他人*,正想離開,突聽一個老婦人說道:“你既已知罪,更有何話說?”火堆前跪著一個披頭散發的男子,磕頭如搗蒜,連道:“弟子知罪,罪該萬死,金花婆婆處置弟子便是。”蘇遠章一凜:“怎地金花婆婆在這裏?那麽這些人必是五毒教的了,與會之人有十多個,可不知是清門戶還是整肅教規,瞧瞧再說。”拉了羅逍在右首草叢中伏下,輕撥草葉,從葉隙中望去,隻見金花婆婆雙目緊閉,盤腿坐在火堆前,歎了口氣,說道:“咱們教眾大舉北上,正是要辦妥此事,若果你一個人就這麽輕易地把他殺了,那還要我們前來何用?”蘇遠章暗道:“五毒教老巢在南疆,極少在江湖中走動,這次大舉前來,不知所為何來,他們要殺的“他”又會是誰?能讓五毒教傾巢而出的對頭功力自是不凡,那會是誰?可不曾聞說什麽人與五毒教有重大糾葛。”那男子又連連磕頭道:“弟子於滄海謝過金花婆婆不殺之恩。”金花婆婆哼道:“你高興什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我且問你,你此次出來,是否曾與師妹霍靈兒有過私情,以致誤了大事?”於滄海臉上汗珠滾滾,他知教中教規極嚴,是以雖和霍靈兒交好,始終掩人耳目,不想金花婆婆已經發現,見她責備,全身發抖,顫聲道:“弟子知道錯了,以後絕對不敢了,於滄海是死是活,但憑婆婆吩咐,隻求能饒了靈兒,讓我做什麽都可以。”金花婆婆微睜雙目,緊緊*視著他,笑道:“倒是個多情的種兒。”手掌一揚,遞出一物,迅速納入於滄海口中,她出手實是快速之際,其餘各人還沒看清是怎麽迴事,那東西已經到了於滄海口中,手法之快,連蘇遠章看了也不禁暗暗喝彩,於滄海咳嗽幾下,將那物吞進肚中,卻是一顆藥丸,隻見金花婆婆冷冷道:“你已經服下了本教最厲害的毒藥“九九逍遙散”,福氣不小,恭喜恭喜。”於滄海聽後大駭,渾身簌簌發抖,像泄氣皮球一股腦癱坐地下,惶道:“你!你還是一刀殺了我罷,省得活活受這等罪。”九九逍遙散是五毒教中最厲害不過的劇毒,中毒之人不便立即便死,開始奇痛難耐,最後全身上下有如蛇咬、蟻噬、蟲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直至九九八十一天,中毒者才因劇痛難熬,亂抓亂撓,將身上血肉一塊一塊地撕爛,抓下,直到全身潰爛而死,有的最後將全身皮肉抓爛,見到腹內的五髒六腑,最是慘不忍睹,偏生又一時死不了,這種慘狀,看的人已經不忍直視,何況受害之人?更是痛不欲生。金花婆婆哼道:“急什麽,要死還不容易麽,隻要你規規矩矩的,又怎麽會催發毒性?”於滄海喜道:“教主肯賜解藥?”金花婆婆道:“隻要服教主命令,每年端午毒蛇大會,教主自會親賜解藥。”於滄海喜極磕頭道:“謝教主、婆婆大恩,教主一聲令下,於滄海無有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