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戰爭爆發時,中國的春秋已近尾聲。當時,晉國的趙氏正忙於對付和收拾他們的政敵,誰也不知道遙遠的愛琴海岸會有一場戰爭,更不知道那地方叫馬拉鬆。


    馬拉鬆,是關鍵的一戰。[7]


    迎戰波斯大軍的是雅典人,戰爭的形勢則對希臘極為不利。此前,野心勃勃的大流士已經掃蕩了幾乎一半的希臘語世界,呂底亞、埃及、色雷斯和馬其頓也早被收入波斯囊中,雅典和斯巴達卻居然毫無戒備。


    交戰雙方力量的對比也相當懸殊。當時,波斯軍隊有十萬之眾,而且訓練有素;雅典卻隻有一萬步兵,還是臨時拚湊的。那麽,是應該耐心等待斯巴達的援軍,還是毫不猶豫地立即戰鬥?這真是一個問題。


    雅典人選擇了戰鬥。


    據鹽野七生《羅馬人的世界》。


    一位名叫米爾提達斯(又譯米泰雅德)的老兵指揮了這場戰爭。他讓雅典軍隊列成長方形陣,又故意讓中段兵力最弱。結果,殺進陣中的波斯軍隊遭到了兩翼的迎頭痛擊,驚慌失措之餘隻能逃迴海上的艦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此戰雅典損失192人,波斯陣亡6400人。


    雅典勝利了。


    勝利了的雅典人派出了自己的信使。這位了不起的信使一口氣跑了整整四十二公裏,到達目的地才喊了一句“我們勝利了”就倒地身亡。但他帶來的消息卻讓整個雅典城為之沸騰,歡唿雀躍之聲響徹雲霄。


    從此,人類有了新的體育項目,叫馬拉鬆。


    行動遲緩的斯巴達援軍是第二天趕到的。他們除了表示歉意,也仔細查看了戰場。結論是:波斯人的標槍要短一些,甲胄和盾牌也不如希臘人的堅固。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


    比標槍、甲胄和盾牌更重要的是方陣。這種軍陣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組成,每列戰士都步調一致地並肩前進,他們的盾牌則構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城牆。而且,前麵的戰士倒下了,後麵的就自動補位,直到全部陣亡。


    這真是一台戰鬥機器。


    組成這樣的方陣並不容易,它要求陣中的每個戰士都有著堅強的意誌、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這是需要精神來支持的,包括對城邦無限忠誠,對戰友情同手足,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重要,將退卻視為奇恥大辱。


    雅典人有這些精神,因為他們是自由之子。


    的確,雅典是希臘人的傑出代表,希臘則是人類文明的璀璨明珠。沒有任何一個古代社會,能像希臘那樣強烈地關注個人價值,並對個人創造的未來充滿信心。正是這種信心,讓他們熱情奔放,獨立自主,視死如歸。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大約在希波戰爭之前半個多世紀,呂底亞還沒有被波斯皇帝居魯士滅亡的時候,一位周遊世界的希臘哲人來到了這個王國。在參觀了王室的寶庫後,國王問:先生見多識廣,你認為誰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呢?


    哲人答:當然是泰盧斯。


    誰是泰盧斯?雅典的自由公民。他有幾個兒子,個個勇敢善良;也有不少孫子,個個活潑可愛;他自己則在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壯烈犧牲,讓人懷念。如此而已。


    然而在希臘人看來,這個普普通通的泰盧斯,卻比任何君王都要尊貴,也要幸福。因為他是自由的。他堅持的是獨立,享受的是平等,堪稱幸運。


    獨立、自由、平等,是希臘人的價值觀。


    這個價值觀的形成,我們在《國家》一書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不難看出,這與波斯人形成了鮮明對比。波斯帝國的政治雖然堪稱仁政,大流士甚至立法規定了勞動者的最長工作時間和最低薪酬,並願意與民同樂,卻無論如何也培養不出希臘人才有的公民意識和自豪感。


    製度的優劣,很快就會決出勝負。


    公元前479年8月27日,希波戰爭中最後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在普拉提亞爆發。戰爭前,每名希臘戰士都指天發誓:我將戰鬥到死,因為自由比生命更寶貴。


    於是,為自由而戰的四萬希臘重裝兵,毫無畏懼地迎戰波斯的十五萬大軍,後者是由波斯皇帝薛西斯的妹夫馬爾多尼烏斯率領的。結果,這位騎在白馬上的波斯統帥戰敗身亡,失去領袖的波斯軍隊則潰不成軍。


    與此同時,希臘海軍也在隔海相望的米卡爾海角大獲全勝,波斯艦隊不是葬身魚腹,便是逃之夭夭。


    希臘人的勝利,是價值觀的勝利。


    這是波斯人自帝國建立以來最慘重的失敗。此後,戰爭仍將繼續,波斯卻風光不再。心灰意懶的薛西斯退進帕賽波利斯的深宮,在溫柔富貴鄉裏醉生夢死,最後於公元前465年被一夥侍衛官和近衛軍謀殺在床上。


    這一年,墨子三歲,蘇格拉底四歲。


    波斯日薄西山,雅典蒸蒸日上。公元前478年,也就是普拉提亞和米卡爾海角之戰勝利後一年,雅典人召集愛奧尼亞城邦和愛琴海諸島組成了提洛同盟。二十多年後,這個同盟又被雅典人改造成了一個海上帝國。


    雅典人開始稱霸。


    稱霸是對自由的背叛,雅典則將付出沉重代價。希波戰爭結束十八年後,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這是希臘人的窩裏鬥,結果則是雅典和斯巴達的兩敗俱傷。希臘世界的夕陽西下,盡管在那紛飛的戰火中,建築、雕塑、戲劇和哲學依然大放異彩,蔚為壯觀。


    沒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自己造孽則神仙也救他不活。爭權奪利又大打出手的希臘城邦無可挽迴地在輝煌中沒落,在興盛中沉淪。他們留下的爛攤子,也隻能由自己的學生來收拾。


    希臘人的這個學生,就是亞曆山大。


    [7]曆史學家一般都把公元前492年波斯入侵希臘看作希波戰爭的開始,但馬拉鬆戰役卻更具有曆史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兩漢兩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兩漢兩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