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跟著他叔叔項梁一起造反的。


    這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也就是大澤鄉起義的兩個月後。當時,蘄縣周邊得到消息的民眾,紛紛殺了秦帝國派來的郡守和縣令,以響應陳勝,史稱“江西皆反”。[1]


    這時,項梁和項羽卻在江東。


    江東和江西,是古代的兩個概念。我們知道,萬裏長江經過鄱陽湖以後,有一段(主要在今安徽省境內)是斜行向北的。於是,從九江到鎮江,就形成了一條偏南北方向的水路。以此為界,兩岸分別稱為江東和江西。江東即今蘇南和皖南(後來蘇南叫江南),江西即今蘇北和皖北(後來蘇北叫江北)。古代的江西跟現在的江西毫不相幹,正如古代的江南其實是現在的湖南。


    項梁和項羽所在的吳縣,當然是江東。


    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春秋時期是吳國的國都,秦代則是會稽郡的郡治(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聽到江西皆反的消息後,郡守便請項梁來議事。


    為什麽要請項梁呢?


    因為項梁是地方豪傑,社會名流。


    項梁一族原本是很顯貴的。他們家世代都是楚將,因功勳卓著而被封在項,故以項為氏。項,即今河南省項城市。兩千多年後的風雲人物袁世凱,便是項城人。


    項梁的父親項燕,更是楚國名將。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破楚,俘虜了楚王。項燕便另立昌平君為王,組織流亡政府在淮南一帶進行反秦鬥爭。第二年,流亡政府兵敗,昌平君被殺,項燕也以身殉職。


    所以,項燕在楚人心目中威望很高。陳勝起義要打他的旗號,原因就在這裏。


    項燕兵敗殉職後,項氏家人也流落民間。項梁則因為殺了人,帶著項羽避仇到了吳縣,並很快成為當地最有聲望的人。現在天下大亂,郡守當然要找他來商量。


    這郡守的打算,是要造反。


    會稽郡的郡守為什麽要造反,不清楚。也許,他很清楚人民對帝國和帝國的官員有多麽痛恨,不願意落得其他郡守、縣令那樣的下場。也許,他清醒地意識到大秦王朝氣數已盡,改朝換代勢在必行,想趁機撈一把。也許,這兩種想法他都有。總之,這郡守決定起兵,而且希望項梁和另一個人做自己的左右手。


    看來,柳宗元說秦末天下大亂,有叛人而無叛吏,確實靠不住。至少,會稽郡這位就是。而且,如果他是最早背叛帝國的,那就還是“首叛”,盡管未遂。


    未遂,是因為項梁不打算讓他得逞。


    項梁為什麽不肯支持郡守?也不清楚。也許在項梁看來,與其你造反,不如我造反。你反叫叛國,我反叫起義。恰好郡守要找的另一個人,很可能是帝國的通緝犯,此刻正躲藏在深山老林或江湖沼澤之中。


    於是項梁說,你說的那人在哪,隻有我侄兒知道。


    郡守便請項羽進來。


    結果是,項羽進來後,項梁隻看了項羽一眼,項羽就拔出劍來,一劍砍下了郡守的腦袋。


    眾人大驚失色,亂作一團。


    項梁卻笑了,因為他太知道自己的侄兒是什麽人。


    與陳勝不同,項羽原本是有條件接受良好教育的,項梁對項羽的培養也很用心。可惜項羽對任何學習都毫無興趣。他先是學字,沒幾天就不幹了。轉為學劍,沒幾天也不幹了。項羽說,學會了寫字,不過可以記下別人的名字,有什麽用?學會了劍術,也不過戰勝一人而已,不值得學。要學,就學可以戰勝千萬人的。


    項梁想想也有道理,就教他兵法。項羽這才大喜,但同樣淺嚐輒止。於是就連兵法,項羽也沒學完。[2]


    然而項羽的天賦卻極好。據說,他身長八尺餘(一米八四以上),才氣過人,力能扛鼎(單手就能把鼎舉起來)。吳縣的世家子弟和小混混,都不得不讓他三分。


    項羽力氣大,膽子也大。公元前310年,秦始皇南巡到會稽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項羽和項梁一起混在人群中圍觀。當時二十三歲的項羽看得興起,竟脫口而出說“彼可取而代也”,嚇得項梁馬上捂住他的嘴巴。


    這樣的愣頭青,殺個郡守真是小菜一碟。


    項梁則一把拎起郡守的人頭,同時將郡守的印綬掛在身上。印,就是官印;綬,就是綬帶。秦和漢的製度,是一官一印。不像後來,新官舊官都用同一顆印。但是項梁並非朝廷命官,沒人給他鑄印,隻好先用舊郡守的。


    有了這顆官印,項梁便自任會稽郡守,任命項羽為裨將(裨讀如皮,裨將即副將)。這時,舊郡守的部下和侍從百十人,已被項羽一口氣殺個精光;反抗暴秦,又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於是吳縣上下,都擁護項梁。


    項梁起義成功。


    起義成功的項梁後來做了一個非常英明的決策,那就是接受範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王。這是他們起兵九個月後,即秦二世二年六月的事。這時,陳勝的死訊已經得到證實,陳勝部下另立的一個楚王也兵敗身亡。項梁立楚懷王,就等於填補了空白,也接過了旗幟。


    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反秦的事業,從此更加波瀾壯闊,聲勢浩大。


    實際上在此之前,項梁的隊伍就不斷在壯大。原來分散在各地的起義部隊和將領,也紛紛加入項梁的行列。其中有一些,便成了叱吒風雲改寫曆史的人。


    比如英布。


    英布是六縣人(六讀如陸,在今安徽省六安市),本是平民。後來因為犯法受了黥刑,所以又叫黥布。英布率領的是一支土匪部隊,但英勇善戰。英布本人,則先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後被劉邦封為淮南王,最後被劉邦所殺。


    英布的加盟,十分重要。


    但最重要的,還是劉邦。[3]


    [1]請參看《史記·項羽本紀》。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2]關於這段史實的記載,中華書局版《史記》和王伯祥先生《史記選》均斷句標點為“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不妥。似應斷句標點為“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3]英布加盟在前,劉邦在後,然後立楚懷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秦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秦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