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南北議和(四)


    結束了軍事聯席會議,劉繼業馬不停蹄地又迴到都督府,拉著早就準備好了材料、等待多時的審計司司長陳光甫走進辦公室,關上門後二話不說直接問道:“說吧,軍政府財政狀況如何?”


    陳光甫臉上沒有絲毫慌張,不急不慢地將手中一份表格遞給劉繼業道:“這個月的開支與入賬明細全部在此表上,請大帥審閱。”


    劉繼業接過來一看,如同後世公司財務報表一樣,所有數字都清清楚楚地標明了,讓人一目了然。


    “開支……九百九十一萬,其中大頭軍費六百五十七萬、其次是恢複各地學校和官府花費了一百三十萬、援助廣東八十萬、新增的三聯集團以及金陵製造局、江南製造局三個工廠的機械設備共七十四萬……等等。收入為七百三十三萬,主要來自出售國債三百十三萬、印鈔局貢獻二百二十四萬、上海與蘇南地區貢獻的財政收入一百八十萬等……最終賬戶結餘還剩下四百二十八萬銀元……”


    陳光甫將一係列的財政數據全都報了一遍。


    由於劉繼業掌握了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上海和蘇南,再加上他與立憲派的合作,以及軍隊的擴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製,使得江蘇軍政府的財政狀況遠比廣東軍政府要好。就連袁世凱,由於家大業大各路開銷驚人,在財政方麵也是遠不如江蘇。


    在目前所有的軍政府和各類政府中,劉繼業的江蘇軍政府是唯一在五月財政上有結餘的勢力。其他人不是寅吃卯糧、就是狠命地剝削地方,或者就是削減軍政府雇員工資和軍隊的軍餉。


    甚至江蘇軍政府在接管了江南製造局和金陵製造局這兩大軍火廠後,還能拿得出閑錢來統一口徑,更新裝備,維持產量!也因此,江蘇革命軍是少數有自身生產彈藥的能力的勢力;原本生產能力更強的漢陽兵工廠由於湖北戰火的原因早已停產了。


    “江蘇銀行的籌備如何了?”


    三聯集團畢竟還是一家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的。在發行鈔票等中央銀行事務上麵,終究還是應該交給政府掌控的中央銀行進行。為此,劉繼業專門委托了陳光甫與三聯銀行的一些銀錢業專家一起準備籌備成立江蘇銀行。


    “準備金並不是問題,人員也從各處調配……”陳光甫信心滿滿,對他所負責的工作非常滿意。


    “……地址也已選定好,各項都在加緊操辦……有上海維係會文遠(劉繼嗣)的協助,請大帥放心,六月前定能正式開業!”


    所謂的中央銀行,就是政府用來調控金融業的手段,在劉繼業已整合了上海金融界的時候,隻要向各大銀行的大金融家們許諾在中央銀行董事會的席位,自然也會得到其支持。


    目前劉繼業別看好像已穩若泰山,但除了軍隊方麵之外,其餘的行政和金融都必須與各方勢力合作才能維持。既然是合作關係,那麽在這些方麵劉繼業就不能為所欲為,而必須要與各方達成妥協。為此,文學社內鼓吹土地改革的一些激進派都因此被劉繼業所訓斥,在當前階段隻能依賴士紳和資產階級維持統治。


    不過劉繼業亦在各方麵為必將到來的攤牌做準備;一方麵他將如陳光甫這類的有才幹青年選入都督府內任職,努力將其培養為親信,甚至在條件適當的時候介紹其入黨。另一方麵,劉繼業也積極抓住了學校這一宣傳陣地,光複後向江蘇所有新式學堂都派出了文學社的教員。


    表麵上,這些教員是來宣傳新思想、宣傳革命,順便兼任體育教師。由於近幾年中國軍國民教育的流行,教育界的共識是將體育和鍛煉視作強身強國的基礎,因此這批實際上是傳播國家主義主張的‘體育老師’進入各校頗為順暢。


    劉繼業的軍政府為公辦新式學堂提供了經費,自然也有權派駐教員入駐。但是在一些私立的學堂中,卻有辦學士紳對這種行為表示了抗拒。要麽是拒絕教員進入、要麽就是采取各種手段阻礙其宣傳革命。


    對一些私立學堂的這類行為,劉繼業暫時也無更好的辦法,在與立憲派士紳們翻臉之前,隻能先忍下,待日後出台統一的教育管理法規再行處理。


    不過總而言之,從光複前劉繼業向個軍官學校派遣教員的案例看,在學校向學生們直接宣傳的辦法還是頗為有效的;尤其是新式學堂的年輕學生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快、容易被鼓舞激勵起來、又有一種天生的叛逆心態,對革命有著天生的吸引。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善宣傳方式,同時鼓勵學生在自己校園內組建外圍團體,如此可確保增長的速度如滾雪球般增加。


    二十餘名文學社教習,在總共有一千二百名學生的江蘇四座軍校,經過半年不到的宣傳工作為文學社帶來了三百八十名新社員。若是按照這個比例類推,則一年後江蘇全省七萬多名新式學堂學生將有過萬人加入文學社。


    有了這樣的人才儲備,劉繼業才具備真正單幹的底氣和能力。


    而這萬名社員,這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又可以投入政界、軍界、商界、教育界,繼續增強文學社的勢力。當文學社社員超過百萬人時,就是他劉繼業橫掃全國的時候。


    陳光甫花了數個小時報告內務、財政和江蘇銀行的情況,將重點全都理清楚,並在幾個重要事情上征得了劉繼業的同意。


    此刻時間已到了黃昏,劉繼業幹脆拉著包括陳光甫在內的,都督府的大小職員一起開飯,就在都督府內臨時搭建的食堂內吃了起來。


    飯席間,劉繼業擺出一副親民的姿態,與底層職員也談笑風生、開玩笑時沒有絲毫的架子,平易近人地讓人感受不出大帥的模樣。


    公私分明,辦公時要求嚴肅、嚴謹、嚴格,私下卻可親近,這一直是劉繼業收攏人心和維持紀律的手段,如今更是用的爐火純青,讓不少職員感動得暗地裏發誓要為大帥效死!


    要知道,前清那會兒哪個大官會與他們這等小職員說話開玩笑?一個個都將鼻孔朝天對著人,正眼也不看,直是視人為奴仆!


    在都督府辦公的人一部分是前清留下的故吏,經過篩選後被證實有能力而留下、一部分是文學社由軍職轉入的社員,還有部分是新招募的有知識和能力的青年。這些人中,除了部分早已油滑的故吏不為所動外,大部分人對劉繼業都充滿了感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刀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刀法並收藏大時代190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