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南北議和(二)


    5月18日,在關內十八省中隻剩下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效忠清朝的情況下,以及返迴北京組閣的袁世凱壓力下,麵對空的可以跑老鼠的國庫和日漸高漲的革命勢力,經過袁世凱反複保證和承諾堅守立憲製反對共和下,清廷最終同意南北議和,授權袁世凱為全權大臣,負責南北和談,委任代表南下商討大局。


    湖北的北洋軍和民軍沿長江一線簽訂了停火協議;北洋軍占據漢口和漢陽、民軍則守住了武昌。


    同日,在廣州集結的各省代表召開代表大會,決定臨時政府暫設廣州,同時共同推舉原廣東都督黃興為正元帥、前敵總指揮趙聲為副元帥,準備推選負責組織臨時政府的大元帥出來。


    次日,經過此前的秘密協商,南北議和地點既沒有放在北方、也沒有放在南方,而是選擇在相對中立的上海公共租界內。北方的和談代表是唐紹儀,南方則派出了伍廷芳來。


    北方代表唐紹儀少年留美、是清廷有數的能吏和大吏、著名的清末外交家。南方代表伍廷芳則是南洋華僑,英文比中文還流利、留學英國成為中國第一個法學博士、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和律師。後其擔任李鴻章的法律顧問,為清廷駐美國等地公使。由於伍廷芳年長唐紹儀二十多歲,可稱得上是後者的老前輩。


    南北議和的地點既然設在上海,這座早已光複多時的城市一下子就吸引全國的目光。


    各地報紙都紛紛大肆報導上海的情況;獨特的上海維係會、駐紮上海的江蘇革命軍第四混成協,以及上海所屬的江蘇軍政府都督劉繼業。


    作為最年輕的都督,隻有二十六歲,劉繼業從江蘇獨立伊始就一直是各大報業的關注點。渡江北伐後,更是有不少報業記者趕到蚌埠前線去采訪這位年紀輕輕就已躍居高位的江蘇都督。


    清末的官府和政壇還基本維持著千年來的傳統,講究威嚴、要有官威,輕易、若非必要絕不願與報社打交道、大人物更是不屑於與那群小記者打交道的。然而與當今政壇上活躍的那些政客不同,劉繼業卻對各報社的記者很熱情;不單是抽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迴答了好幾個不同報社記者的問題,還在第二天組織了一個什麽‘招待會’的玩意兒,將一群記者都集中在一起,集中挑選問題迴答。


    劉繼業本人迴答了問題後,還派人帶著記者去軍營實地采訪,大量的新聞素材不僅不藏著掖著,反而熱情地向記者們開放。如此開放和友好的態度令記者們對劉繼業的印象都非常不錯,再加上他們報社的社長多也加入了維係會,受劉繼業所轄製,因此更是盡力往好的方向吹捧北伐軍的戰績和軍紀等方方麵麵,怎麽好怎麽報導,簡直把北伐軍誇到了天上。


    如此一來,通過報社的傳播,劉繼業和江蘇革命軍的形象頓時大好,不光是各界的捐款因此增加了不少、江蘇各地更一下子多了上千名青年指明了要求參加北伐軍。


    軍政府形象的提升也間接使得江蘇後方的百姓對革命軍隊態度的轉變,背地裏對這些軍人也不再以丘八稱唿,當部隊行軍路過時也會不時露出個笑臉。


    而第二標在劉台子和張台子兩處堅守陣地,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清軍進攻這一光輝事跡也通過報紙迅速在江蘇、乃至全國傳播開來!雖然陽夏戰役兩軍投入的兵力是津浦線的三倍以上,論重要性更是遠勝之,但是由於趙聲的湖北民軍最終戰敗,使得大獲全勝的津浦線戰役更為出彩和亮眼!處於革命後方的群眾也寧願聊津浦戰役而不願提及失敗了的陽夏戰役。


    一時間,劉繼業與江蘇革命軍的威名也傳遍了大江南北,聲勢不輸於民軍前敵總指揮、從廣州一路打到武昌的趙聲了。


    而兩人曾結拜的事跡更是被有心人挖掘出來,成為茶餘飯後市井百姓熱衷討論的話題。


    隨著南北議和議定,戰線停火,劉繼業命令第二混成協駐守徐州、第六混成協駐守蚌埠,第一和第八混成協則返迴了江寧。


    凱旋歸來的軍隊引起了群眾的歡唿,不時有市民湧到街上圍觀勝利之師,不少人還舉著代表了軍政府的九星旗不停地揮舞著。


    走在軍隊最前麵的軍樂團更是演奏起雄壯的軍樂,再配上民政部臨時搭製的彩條和橫幅,這場麵比過年還要熱鬧幾分!


    趁著民心可用,支持率飆升的勢頭,劉繼業在返迴都督府後立即召見了都督府內和民政部司廳級以上的官員,要求借勢開展軍政府的宣傳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麵入手;吸引青年參軍入伍、吸引百姓增加購買江蘇公債的力度、吸引優秀英才進入都督府和民政部工作。


    方法亦是三項;一則是在城內四處張貼宣傳海報、二是由軍政府內的職工組織起大型的遊街活動發放傳單宣傳軍政府、三是向學校派駐都督府的宣傳人員鼓勵優秀的學生畢業後進入軍政府及文學社。


    期間數次提及了文學社,散會後張謇特意單獨留下,待眾人散去後才拉著劉繼業問道:“文鹿啊,你跟老夫說說,這文學社到底是什麽東西?”


    江蘇光複後,文學社正式公開化,張謇等立憲派人士對此組織並不是很感興趣,大部分人甚至將其當作會黨一類的組織。雖然張謇對劉繼業暗中組織了革命組織卻不告訴自己而感到不滿,卻也不可能因此與之翻臉。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文學社卻越來越活躍,不僅到處派人宣傳、市麵上還出來了不少關於文學社的書籍和小冊子。從這些小冊子上,張謇等立憲派才明白感情這文學社居然還有政治主張?信奉什麽國家主義?


    對於國家主義,張謇十分看懂了六七,說實話內心深處對其是有認同一麵的。蓋因張謇本人屬於資本家範疇,在國家主義理論中是需要拉攏的對象,而且張謇本人也頗為重視職工福利待遇,他作為晚清狀元還是保留了不少儒家的思想,對國家主義提出的社會公平、發展工業都讚同。然而,張謇又是堅定的立憲派,對國家主義所透露出來國家至上這種近乎獨裁的觀點,卻頗為反感。


    除了張謇之外,江蘇的立憲派們都或多或少地在不同層次對這一國家主義有意見。


    劉繼業自然不會將後期土地改革、社會改造的東西在革命初級階段就拿出來,但是隻是在字句之間所透露的些許信息,卻已然使得不少士紳為之緊張了。


    大體而言,清末的立憲派主體可分為兩部分人;一部分是居住在省城內,多少接觸參與了新政實業,已初步具備了資產階級意識的士紳,這類人以張謇最為典型。這些人雖然基本上是各地立憲派的骨幹,卻並非人數最多的。真正構成立憲派廣大基礎的,還是以居住在各府、縣、鄉的鄉紳為主。這些鄉紳大部分還保留了儒家思想的意識形態,絕大部分都有科舉功名在身,多是片麵地接觸了新政的某一個方麵,其立業之本依然是農業和手工業,因此自身傳統鄉紳的屬性多過新式資產階級屬性。


    簡單地講,就是立憲派是由少部分資產階級雛形為領導,配之以廣大有文化的舊式地主而組成的。


    相比資產階級能夠讚同國家主義不少主張,甚至未來有接受國家總調控的可能,舊式地主出於自身立場就會對什麽平均啊、什麽剝削啊、什麽剝削啊、什麽平等之類讓泥腿子與自己平起平坐的的主張非常不感冒。


    上下有別,尊卑有序,這是儒家的綱常,若是底層的泥腿子要與秀才老爺平起平坐,這豈不是斯文掃地麽!


    當掐你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革命黨人中頗有些市場,同盟會的民生主義亦吸取了不少主張,不過在大部分立憲派人看來還是不甚滿意。


    當然,由於小冊子並未普及開來,也並非所有鄉紳都能從中察覺到不對勁,因此目前尚未形成氣候。不過張謇處於自己與劉繼業合作的考慮,還是要盡早與其‘溝通’,免得事態嚴峻了就來不及了。


    麵對張謇的問題,劉繼業輕描淡寫地一笑道:“文學社是我當初為了排滿革命在軍中弄出的組織……季直公也曉得,軍隊是最講究服從的地方,我為了讓底下軍官和士兵們聽話,就弄出了講究服從的國家主義理念出來。又因為許多士兵是泥腿子出身,也就挑了一些他們看了舒服的主張進去。”


    “文鹿的意思是……這文學社僅限於軍隊中?”張謇並未被劉繼業的說辭所完全說服。


    “當然!軍隊不幹涉民政嘛!”劉繼業笑容卻頗為燦爛:“文學社是我掌控軍隊的組織,其主張是給士兵們看的,非是要真正推行全國的東西……”


    見張謇臉色雖然好了一些卻依然沒有信服的樣子,劉繼業一拍手,幹脆道:“政治上,我還是堅信立憲的!正好有一事要與季直公商量……”


    “何事?”


    “南北議和在即,不出意外袁宮保必是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政府成立,國會也要召開了。國會召開,就要如西方那般出現政黨政治。”


    張謇雙眼一亮:“難道文鹿是說……?”


    劉繼業點頭微笑道:“政黨政治必要有政黨,你我何不盡早聯合成立一黨來,在國會中爭選?”


    張謇沉吟片刻……


    “此政黨中,可有文學社之參與?”


    “自然沒有!文學社隻限於軍中,絕不參與政治!”劉繼業斬釘截鐵地說道。


    “有文鹿你這句話……”張謇聽後,臉上終於浮現出滿意的表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刀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刀法並收藏大時代1902最新章節